(完整版)教学案例分析模板:

发布时间:2020-05-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 教学案例分析模板:
姓名 单位
李颖莉
涿 涿涿涿州市实验中学
教学案例
参训学科 所在工作坊
初中化学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空气、氧气的知识并形成比较系统地认识具体宏观物质及变化规律的基础之后,由宏观的世界跨进微观世界的开端,是继续学习物质结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本课题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感性材料,再运用想像、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初步形成微粒观,再应用于实践活动、解决问题,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体验探究活动,增强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难点:引导学生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即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教与学是相互体。教师不仅要认真研读教材及课程标准,知道自己要教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去了解学生学过什么、知道什么,才能确定怎样教?

二、学情分析
对于分子原子知识学生在物理课中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具有抽象性,所以要真正建立粒子观念比较困难。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对探索物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化学课上教师要找准知识的起点,帮助他们进一步建构相关知识,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交流、总结,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做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进行前测95%学生对这分子原子知识了解(1)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2分子原子都很小,(3)总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4)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隙(5)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据观察往届学生对用微观解释宏观存在很大问题,因此本节课重点是通过多种方法深化对分子原子存在与特征的认识,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同时为下节课分子原子概念的形成做好铺垫。
---
---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问题驱动、观看图片,激发了学生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认识到微观粒子的存在,将宏观和微观初步联系起来。

从趣味实验入手,引导学生观观察 思考 猜想 联想 察。并设疑:1)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 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学生思考,做出猜想。结合课本封面水和创设情水分子,进入微观世界,引出课题。 境、激 趣导入
(一)温故知新
提出问题:1)谈谈你对分子原子有哪些认识?
2)你还想继续了解有关分子、原子的哪些内容?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思考总结)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法引导学生解决提出的前三个问题,课上探究问题(4)(5),第二课时解决问题(6)(7
自主构 建,合作探究

学生总结:
1)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分子原子都很小,
3)总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隙 5)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6)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是与微观粒子有关
学生交流讨论后提出问题:
1)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吗?都是圆形的吗?哪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哪些物质由原子构成? 2)分子原子有多小? 3)分子大还是原子大
4)固态物质中的粒子也是运动的吗?物质粒子间都有间隔吗?
5)怎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分子原子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7)物理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是什么样的? 二、实验验证

提出问题:微观粒子真的会运动并

且之间都有间隔吗?我们可以设

计什么样的实验来进行验证?

运动:本环节安排的教师演示实

验:(1)品红在冷水、热水中的--- 通过激活识,找到知点,再由学题,环环相扣,有效驱动教学,便于学生自己去纠正和补充以前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同时为深入认识分子原子的做好铺垫。
(据了解,学生对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直观经验较少,而化学实验可
--- 扩散;(2)酒精和水混合实验 3)氨分子运动实验(前两步)水中加入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中加入浓氨水,指导学生对第三步实验现象的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1)利用改进实验装置,探究是哪种粒子使酚酞变
(指导学生对照课本实验和用改进装置做实验,评价优缺点,强调注意事项。)
2)压缩空气和水的实验。 [创设情境] 11是否一定等于2
由于现象明显,操作简单。教师指导学生用分子间隔演示器进行演示。
模拟解释:教师利用磁扣模型进行微观模拟:水中加酒精实验 学生实验:比一比本组谁的力气大?
观察描述现象,认识分子的运动及温度对运动速率的影响
(让学生学会运用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小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观察,思考,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粒子之间有间隔

仪器、药品:两个大小相同的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是装空气,都 组织小组讨论,并互相交流自己要盖紧盖子。
学生小组活动:手挤矿泉水瓶比赛比在实验中的发现和解释。实验中重较两个瓶子被压缩的难易程度。
点引导学生透过宏观现象,分析微讨论交流
认识气体分子间隔较大,易被压缩。
观本质。
[设置问题]生活中的哪些常见现象可以证明粒子的不断运动或有间隔?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汇总。并组织学生用磁扣模型模拟微观,摆一摆,最后请每组选一个同学黑板展示一个实例。
联系生学生在解释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语
活,实
言表达,完整而准确地微观解释:践应用
最后引导学生整理:
宏观——-------微观
溶解、扩散 、挥发------运动 三态变化\热胀冷缩-----间隔

学生思考举例,汇总。并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进行解释。应用磁扣模型模拟微观,进行摆放。

[联想到的实例]

1、在窗外闻到菜的香味;湿衣服在阳光下干的快一些;缉毒犬缉毒;魔术揭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用微观解释物质三态的变化;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微观过程。 铁轨之间要留有缝隙
压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 天热导致轮胎爆胎。。。。
以使基础理论更加形象化,所以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环节必不可少,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本环节通过直观和趣味性的实验,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和微观想象力,同时也显著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你的收获是什让学生充分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以致用,全面实现三维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想象,加深“宏观中的微观”理解,点,突破了难点。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所学知识和上课引导学生归
---
--- 交流,么?你最感兴趣的地方是什么?还后的体会。 有哪些疑问?(从知识、方法、情提升 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下发学案检测题。
给出答案,指导小组讨论矫正,针对疑问进行讲解

课堂检作业:列举一些生活中或自然界中
的事例,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置作业
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以《假如我是

一个分子》为题,写一篇科普小论文。
纳,巩固对解,落实三标。通过疑问的反馈,使知识得到化。
如果时间空余,可当堂完成练习,巩固提高。 如果时间紧张,可作为课后练习。力设计具有开求堂堂清。小组讨论矫正。 放性、拓展 性、实践性
的作业,体现“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基本理念。
(三)板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微粒观,我采用图示式板书,不仅将知识系统化,还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案例分析
---
--- 优点:
在探究教学模式指导下,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主要采纳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生生活和已有知识基础上,继续进行知识建构,形成科学共识,走向生活,实践应用。落实了“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课教学设
程理念。

不足:若有课前微视频的学习,会使知识的吸收效果更好。体现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模式。
优点:
教学策
1、优选教法:引导探究、情境创设、多媒体辅助 建立模型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并多次采用情境创设法,同时以多媒体课件 建立模型法为辅助手段,将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直观化顺利突破难点,同时增大了信息量。这样多种方法互相穿插,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2、学法指导:交流讨论—实验法和分析—归纳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所以,本课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采用 交流讨论—实验法和分析—归纳法相结合的形式。 (教法与学法的巧妙结合,使学生在交流体验中感悟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在互动中创新学习。

不足:可使用新的教学技术,更大的提高学生兴趣性,主动性
优点:(一)本节课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始教学评
终以问题为主线,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提升了思考力,较好地完成了三维教学目标。。
(二)本节借助多媒体辅助,磁扣的微观模拟、实验辅助教学,使抽象化为形象,大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实验中,重点运用了对比法和控制变量思想,现象明显,操作简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尤其生活化实验和改进的学生实验实现了化学实验绿色化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
--- 不足:可使用更新的教学技术资源.. 改进建议
1 作并使用微视频,让学生课前学习,学生先学后教。 2 上重点突出,使知识更加深化,应用理解创新。 3 上尽量让学生讲,教师起到答疑或补充作用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aa68751c0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15.html

《(完整版)教学案例分析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