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大学教学组织的创新模型

发布时间:2019-04-13 11:25: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习共同体――大学教学组织的创新模型

  摘要:学习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之所以提出学习共同体是基于知识转变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我们当前的大学教学组织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桎梏;学习共同体作为大学教学组织的创新模型必须从目标确立、组织保障、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诸多方面进行建构。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在大学教学组织形式发展的几百年中,出现过各种各样教学组织形式,人们一直在探求一种既能实现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同时又能实现大规模集体教学双重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但限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未能出现实现二者最佳效果的方式。而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为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性,有利于构建一个激发学生潜能、形成创新力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当前的大学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本文旨在提供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思路而非模式。

  

  一、何谓学习共同体

  

  1.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学习共同体”一词由来已久,但是它被广泛关注还是在20世纪末。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在知识共享和同伴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参与交流、协作、反思等活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人际关系,以达到有意义学习的目的。它构建了一种创新性学习的环境,一个班级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学校可以是一个更大的学习共同体,而班级中的小组可以是小型的学习共同体。

  其实类似这样一种群体或者一种组织形式,一直存在于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杜威很早就提出了“学校并不是专门去学习知识或技能的一个场所,而是一个社会组织;学校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交往互动的社会活动……”[1]虽然他没有提出“学习共同体”的概念,但他的许多观点与学习共同体的思想是相符的。因此,它本身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而是作为一种概念工具反思今天的知识生产方式和学习组织形式,具有新颖而独特的价值。

  2.学习共同体的的特点

  首先,所有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共同致力于解决一组问题,或者为了一个主题共同投入热情。他们在这一共同追求的领域中通过持续不断地相互作用而发展自己的知识和专长。[2]

  其次,学习共同体规定了学习是发生在一个社会结构中,通过建立尊重和信任的交往关系,鼓励分享思想、揭露无知、质问疑难和耐心倾听,从而达到促进共同体成员发展之目的。同时,共同体的成员彼此是平等、民主的关系,在问题的解决上遵循一套普遍的方法和共有的标准,这些方法和标准又引发了他们行动、交往、问题解决、实作和问责的基础。师生在学习共同体中始终持有一种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和分享感。

  再次,学习共同体充分尊重学习者的异质性。它立足“学习是知识的建构”和“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的理念,突破了当前教学组织形式对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的限制,重构学习者之间的社会结构和对话机制,恢复社会协商对知识建构和学习创新的重要作用,围绕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复杂性和默会性,重新思考课堂和学校中学习的组织。[3]在这个共同体中,我们的教学系统(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学方法、教学人员、学生等)应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各要素之间应由相对独立、相互竞争转变为相互联系、相互关联,呈现出协调、合作,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效应增强,从无序状态走向有序状态,使“协同导致有序”,通过组织实现复杂系统的协同效应,教学这个开放的复杂系统,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通过其内部机制产生效用。整个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在时间、空间和时空关系中共同表现为非线性关系的整体协同效应。所有这些,都隐喻着对于学习组织的认识需要跨越传统的正式班级疆界,其中包括组织的成员(教师、学生、家长、专家、其他社会成员等)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身份确认、他们之间关系的重新界定、组织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重新定义、组织冲突的协商机制与新的组织规范的生成(而不再只是学生被动接受的纪律)、组织绩效评估系统的重新确立等。[4]

  

  二、学习共同体作为大学教学组织创新模型的缘由

  

  某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产物,采取何种教学组织形式首先决定于当下时代的需求。一般来说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受下列条件制约:一是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二是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三是课程的结构及其复杂程度;四是随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手段和设备提供的可能性。上述条件的变革,必然导致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变化,并产生与当时历史条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说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组织形式,只存在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学习共同体的现实背景:当前大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弊端

  1.数学组织形式单一

  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过程的实施、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只有综合、集结到一定的组织形式之中,形成一定的人员、时空和程序结构,才会构成动态完整的教学活动。现在我们大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还是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集中面授为主要形式,以教科书为主要教学资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单边、单向性的课堂教学日益成为大学培养人才的约束,教非所需、学非所用,所培养的人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信息时代的需要。

  2.教学效益十分有限

  现有教学组织形式的一个本质特点就是教学中人与人、人与物所组成的教育关系都是实存的直接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各种教学信息是面对面地直接交流,而这对教学时空、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课程的设置、教师的教学更多是为考试而教、为任务而教,学生也为应付考试而学、应付任务而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偏重于学生学习数量上的增长,而忽视学生质量上的发展,结果就出现了学生厌学、教师怠工的现象,教学效果十分不明显,更没有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3.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与工业社会规模工厂生产方式相一致的,从其产生的本源来看,它适应了现代工业制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和现代民主制度对教育平等的追求。因为相对于以往“人生而地位不等”的思想,它背后所包含的支撑理念则是孩子发展的起点与潜力的同质可能性,可以窥见其中所蕴含的教育民主思想。但是这种看似绝对公平的教育观赖以存在的理论根据经研究和实践证明是不科学的。它所追求的教育平等是“不等”的平等,其不利于关照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极易造成“一刀切”“划一主义”的局面。[5]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样流失的。

  (二)学习共同体的理论背景:社会建构主义和合作学习理念

  当前我们处在一个多元教育思潮的学习化时代,终生教育、全员教育、回归教育的理念正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建立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势。当前我们的社会可以说是个多元社会结构并存的局面,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化社会的学习方式的一个综合体。所以,相对应于我们的知识观、课程的理念等也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化、多样化的。具体来说,我们的学习观经历了个人的认知建构到知识的社会协商(学习的社会性);从个体的学习到组织的学习(学习的实践性);从疏离的学校教学到社会参与的学习(认知分布与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从显性的学习到默会的学习(学习需要寓居于实践)。而我们的知识观也正在发生着巨变。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学习者简单接受或复制的过程,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主动地加以建构;虽然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则是由每个人赋予其意义的,其间渗透着人们的价值观、理论假设和知识经验背景。由此,学习是在社会互动和合作下由协商或讨论而获得共识的一种活动。首先是学生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其次是在合作学习中,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确化、外显化了,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过程;最后是合作学习中学生要达成对问题的共同理解,建立更完整的表征,而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但是,个体建构的知识未必是合理的,所以它需要与群体或共同体进行交流,在协商过程中,追求知识建构的合理性。正所谓“所有合法性的知识都需要经过协商”。学习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所组成的共同体即学习共同体来共同完成的。这些转变势必要求教学组织形式随之创新,正如哈贝马斯所认为的那样,“没有孤立的发展或学习,我们只有共同联合起来才能进行创造。”“我们只有在与他人相互交际中,个体和集体才能共同得到成长发展。”他们认为我们“应把彼此看作是能为我们所要建造的共同体分担责任的公民,在这里共性和学习的条件都能够兴盛。”[6]

  

  三、学习共同体建构框架

  

  学习共同体并不是一种空想,它是更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和教学目标实现的一种教学组织模型,适用于开放的环境和系统以及宽广的范围。对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谓褒贬不一:西方人关注共同体源于现代生活中的疏离感和孤独感、学生与学校的疏离、教学与生活世界的割裂等原因,尤其表现为一些青少年的无理性暴力行为,人们相信共同体的一些好处,如成员的归属感、稳定感,以及忠诚、信任和相依等有益的特征;当然也有许多人对共同体的构建持怀疑和批评态度,认为共同体的形成不可能,而且容易压制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但是笔者认为,共同体的基本任务不是制造共同性,而是产生差别化。和而不同,就是对共同体本质的最好阐释。它将学生的一般发展与个性发展、网络教学与班级教学、普遍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旨在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研讨环境,使学生自觉学习、自由研讨、自主探究。学习共同体便是符合这一理念的一种教学组织方式。那么作为一种组织学习的方式,学习共同体应该如何来构建呢?笔者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1.明确共同体的目标

  共同体旨在促进组内所有学习者的发展,通过参与、会话、协作、反思、适应等活动建构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氛围”和“知识脉络”的动态结构。其目标在于发展学习者终生学习、独立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其间的学习者互相支持、互相交流、互相竞争,在各自独立的学习及与同伴相互交叉的学习上实现自我,力图达到有意义学习的目的。

  2.构建共同体的组织保障

  构建共同体应更多地提供组织化条件,促使共同学习活动具有高度的自我组织性以及目的、行为等方面的整合一致性,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使其获得积极的体验。在教学实施阶段,要求教学活动围绕共同目标进行,组织要提供组织化条件,促进师生自主有效活动,力求师生结合方法最优化、生生结合方法最优化,确定组织形式最优秀化的条件,从而为共同体内的所有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外在机制。

  3.设计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学内容

  有效的学习共同体能使学习者专心投入其中,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使其围绕多样性的主题,彼此展开持续性的思考和讨论。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通常采用基于问题的或基于项目的学习,它尊重学习者的兴趣。所探讨的教学内容并非是预先制作、打包的课程,而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完善的,并不局限于已有书本的固有知识内容和预设的问题。共同体并不要求学习者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相同的东西,每个学习者都可以学习不同的领域或专题,同时更重视学习者的思维历练和分布式技能。

  4.明确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传统的教学策略偏重于信息单向的传递和接受,而学习共同体中采用较为灵活、弹性的教学策略,以组内讨论、组际交流为主要形式,在频繁的互动中实现观点、数据、意见的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体的全部目标可以说是帮助学习者学会与同伴、教师和专家进行互动,在互动中学习。目前,比较有意义的互动教学策略有交互式教学(Reciprocal Teaching)、拼图式教学(Jigsaw Teaching)CSILE(计算机支持的有意图的学习环境)等。[7]

  当然,学习共同体并不是单个要素的简单结合,而是一个互动的有机系统的动态生成。它要求:①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使学习活动建立在优化的基础上;②学习者还要加强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事实性和技能性学习,以使学习者具备读、算和推理能力;③使学习者和教师对学习共同体有亲同感,自觉地将其视为共同体中的一份子,有相同的利益和价值指向;④让学习者自己选择学习主题,使之获得内在的动机;⑤创设外部的挑战,如规定完成任务的最后期限,使全体学习者和教师为达成重要的目标而努力。

  总之,教学组织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依,它是多样的、变化着的。而学习共同体也并不是万能的,它顺应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为枯燥的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为其提供了一种发展的思路。在未来的大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教育状况、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的专业课程实施弹性多元的教学组织形式。将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个性化教学、网络化教学及其学习共同体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使其有机配合、扬长避短,恰当运用这些教学形式的“分力”与“合力”,从而达到教学过程之优化,使学生有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单中惠.现代教育的探索――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 钟志贤.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与互动概念的理解[J].电化教学研究,2005 11.

  [3] 赵健.从学习创新到教学组织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47.

  [4] 廖辉.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协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0.

  [5]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25-226.

  [6] Wain.Kenneth.The learning society in a postmordern world[M].New York:Peter Long Publishing2004185.

  [7] Lin Xiaodong&Bransford.J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eaming CrmmunitiesAn Invitation to a Dialogue[J].E-education Technology 1995, 3511-12):55-5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a77968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5.html

《学习共同体――大学教学组织的创新模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