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发布时间:2018-09-07 21:35: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4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河北平山回舍中学 杜霞霞

【课程标准】

(实验版)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2011版)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黄海大战与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利用网络搜集资料能力。

2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讲述邓世昌的故事和为邓世昌做颁奖词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2)使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海大战 与邓世昌的英雄事迹 《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学情分析及教法学法】

本课授课对象是农村初二学生,他们知识面相对狭窄,处在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所以宜采用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大量视频,图片,文字资料,把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起到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他们理性思维正在形成中,对历史事件有一定分析能力,所以,课前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堂上可采用合作探究法,比较学习法,材料学习法等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此外,初二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教学方法要多样化,灵活应用讲述法、提问法、 图示法等,以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实现教法和学法有机统一。

【课型及课时安排】

新授课;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或者电子白板班班通),自制PPT课件等。

【课前预习】

教师提供预习提纲,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本课内容。

1、甲午战争的爆发的原因及得名原因。

2黄海大战的时间,地点,中国作战部队,及英雄人物。

3、搜集邓世昌的英雄故事,概括邓世昌的优秀品质,假如邓世昌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邓世昌致颁奖词。

4、《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双方代表,内容及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李鸿章在日本马关遇刺的视频。

看完视频,学生会产生遇刺者是谁,为什么遇刺的疑问。

教师答疑:他是当时晚清北洋大臣李鸿章,这一年他七十二岁,此次马关之行让李鸿章从此背上卖国的骂名。李鸿章去日本马关做什么,为什么会在马关遇刺呢?事情还得从一场震惊中外的侵略战争说起。这场战争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的甲午中日战争。导入本课。 (板书 4课甲午中日战争)

过渡语: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哪个同学说说这个战争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

解题

教师提问:这场战争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的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教师总结甲午点名战争的时间,中日是交战的双方。

过度语:中日之间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我们先来了解战争的背景,探讨战争的原因。(板书 原因)

三、互动学新知

(一)探究战争的原因

教师结合材料从中日两方面介绍背景

1、中国

教师讲解: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王朝从不可一世的天朝上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年代开始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时,建立起的北洋水师,装备精良,堪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八。北洋水师的两艘主力舰,定远舰和镇远舰,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但北洋水师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1891年以后,北洋水师甚至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

2、日本

1)教师展示图片

然后教师讲解:19世纪中期,日本同当时的中国(晚清政府)一样,是个落后的,闭关锁国的封建的国家,遭到列强的侵略。但日本是个好学的民族,他积极向先进的欧洲国家学习,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历史上称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可日本是个岛国,国土面积小,资源匮乏,市场狭小。日本政府决定对外侵略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到路,不久日本就制定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

幻灯片展示日本大陆政策

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教师提问:大陆政策的核心是侵占哪个国家?最终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过渡:为了实现其目的,我们看看日本是如何做的?

2)教师出示材料

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军、陆军。到1892日本提前完成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从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战前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军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从战舰的灵活性和火炮速度上超过了北洋海军。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学生齐读材料

教师提问:材料说明日本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过渡:日本扩军备战,伺机发动侵华战争,为了发动侵华战争,日本派大量间谍到中国刺探情报,搜集信息准备与中国开战。

3)教师出示材料

日本派大量间谍到中国,有的装扮成医生,有的装扮成商人……他们调查了中国沿海登陆地点,军队运送方式,战略目标,作战地形,清军驻守情况等;对清军的军队训练,枪炮制造局等做了详尽的记录;秘密绘制出了详细的军用中国地图。

学生读材料

3、问题探究

出示问题: 日本的一些史学家说:“1894年的那场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教师再次出示背景材料,指导学生根据材料分析问题。

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是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教师板书 原因:大陆政策)

教师总结过渡:日本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是必然的,只是得找个借口,日本也积极寻找借口。机会来了,1894年,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前去帮助镇压这次农民起义,清军出兵朝鲜,日本也加紧向朝鲜派兵,并且不断增加兵数,矛头直指中国。

(二)战争的经过

1、战争概况

教师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简单介绍战争的经过。

1984725,日本联合舰队在朝鲜的丰岛海域,偷袭中国运兵船,挑起了战争。丰岛海战揭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随后,中日两国在朝鲜平壤,黄海大东沟,中国的辽东半岛,威海卫进行了激战。 接下来我们看一段视频,视频讲的是这场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看完视频同学们回答视频讲的是那次战役,战役的时间,地点,中国作战部队,及战役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2邓世昌与黄海大战

1)观看视频

教师播放有关黄海大战的视频

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

过渡语:看完视频我们来回答问题

2)抢答问题

教师再次出示问题,视频中讲到的战役的名称,地点,中国作战部队及涌现出的英雄人物。

学生回忆黄海大战的概况,抢答问题。

时间:18949 地点:黄海大东沟

中国作战部队:北洋舰队 英雄人物:邓世昌

(板书 黄海大战 邓世昌)

过渡语:除了视频中讲到的邓世昌的故事,你还知道邓世昌的其他故事吗?

3讲故事:讲讲邓世昌的感人故事

学生讲故事

过渡语:听了邓世昌的故事你感动吗?你被邓世昌的什么精神或品质所感动?

4)学生谈感

学生谈向邓世昌学习什么精神或品质

教师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身上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我们伟大的民族英雄。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起到了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语:光绪皇帝听闻此事,挥豪写下: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我想所有听过他故事的中国人都会感动,他完全可以入选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邓世昌致颁奖词

5致颁奖词:

两名同学先后到讲台前宣读颁奖词,其他学生掌声鼓励。

教师对学生的致词做出评价

这位同学用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对邓世昌的崇敬与赞美。

写的真好,如果是原创的话,可以向中央电视台投稿。

设计意图:宣传邓世昌的事迹,弘扬其爱国主义精神,从而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升华,又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

过渡语:邓世昌死的很悲壮,但他的牺牲并没改变整个战争的结局。黄海一战,日军受到重创,首先退出战场。北洋舰队虽受到损失,但主力尚存,仍可作战,可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出海迎战。导致,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随后日本海陆两军进攻辽东辽东半岛,很快就占领了辽东半岛。同学们看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3旅顺大屠杀

教师结合图片资料简单介绍旅顺大屠杀和日本否认旅顺大屠杀的事实。

教师讲解:当日军攻下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城市旅顺时,竟屠城四日,整个旅顺城,尸横遍野,惨不忍睹,全城两万多人,仅存36人,其他全被日军杀害。这36人还是因为掩埋尸体才得以幸存。更可恨的是,日军为掩盖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体火化埋葬,并在墓地上竖起“清国阵亡将士之墓”的木牌,借以欺骗世界舆论。

这是一位英国人亲眼所见

教师出示一位英国人亲眼所见的旅顺的屠杀的材料

教学意图:使学生感受日军惨无人道,禽兽不如的罪行,教育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教师总结:日军是那么的残忍,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又在中国的首都南京杀我同胞30多万。可到目前为止,日本也不承认他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过渡语:辽东半岛沦陷后,日军又入侵山东半岛,进攻北洋舰队海军基地威海卫,李鸿章消极避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北洋舰队腹背受敌,最后全军覆没。

战争进行到此,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已被日军占领,这对清政府有什么危害?我们看地图,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就像人的两只胳膊合渤海守护者京师的安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已被日军占领,相当于断其两臂,黄海也被日本控制,清政府的统治中心,已直接暴露在日军的刀锋之下。清廷被迫求和,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结束。

中国又一次战败,为什么呢?当战争进行时,清政府在干什么?这个人认识吗?

4)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教师出示慈禧太后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1891年到1894慈年禧太后挪用二千四百万两白银的海军军费,建造了自己的超级大别墅:颐和园。

18941月起,慈禧太后等人就开始筹备她的60万岁庆典,为了营造喜庆的氛围,全城装饰点景。8月份,当战争扩大时,一些主战派的将领提出暂停点景,补充军费,但慈禧太后怎么说呢,她说:如果今天谁让我不高兴,我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过渡语:清政府战败了,就得已玉帛相将。18953月,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谈判,双方签订了《马关条约》。(板书 《南京条约》)

(三)战争的影响

1、《南京条约》的概况和内容。

教师活动布置活动任务——抢答《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签约代表,及内容

学生活动:阅读书本,找出答案,抢答老师的问题

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通商:增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开四口

2、《南京条约》的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和教师的理解逐条分析危害。

1)割地:

教师提问:辽东半岛最后个出去了,怎么回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在俄德法三国的干涉下,清政府用三千万两白银又买回来了。他们这样做是因为列强在侵略中国时出现矛盾了,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才这样做的。这是国家利益原则。

教师接着提问:割台湾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台湾是个宝岛,日本占领台湾可以掠夺台湾丰富的资源,同时,日本可以以台湾为基地进一步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各省。从此台湾与大陆分离

就是50年,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才回到祖国的怀抱。日本占领台湾是付出惨重代价的,台湾人民开展了激烈的反割台斗争。台湾民众高呼“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而拱手而让台。”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割地对中国的危害是: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2)赔款:

教师讲解:赔款原来是三亿两,怎么变成二亿两的?还记得李鸿章在马关挨的那枪吗?那个日本青年不想让日本同中国谈判,他觉得应该占领北京,灭掉清王朝。可他哪儿知道,日本国库已空,拿什么再打,日本政府怕李鸿章愤而离去,为了对李鸿章表示慰问,让中国少赔了一个亿。

同学们可能不知道白银二亿两是个什么概念,当时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足九千万两,再加上三千万两的赎辽费,中国人要三年不吃不喝,才够还日本(臣民上下,三年不食,方能给之。)

赔款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加重中国了中国人民的。

教师接着提问:光靠搜刮人民够不够,不够怎么办?

学生回答:不够,借。

教师接着讲解:而且列强强烈要求清政府同他借钱,这借款不仅利息高,而且附带苛刻的政治条件。比如要你某个地方的矿山开采权,要你某个地方的铁路修筑权,要你某个地方或行业的税收权,通过借款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赔款对中国的危害是: 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设厂

教师讲解:开厂这一条是原来条约里没有的,首先我们白两个概念,第一个,商品输出,列强把从本国生产好的商品运到中国,卖给中国人,再把从中国赚的钱和掠夺的廉价的原料运回本国再生产,把生产好的商品再卖到中国,这叫商品输出。第二个,资本输出,列强带上钱,带上技术,在中国投资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就地生产,就地卖,这叫资本输出,哪个获利更大?这对中国有什么危害?至此列强侵华就进入新阶段,资本输出阶段。这对我国的民族工业有什么影响?我国的民族工业刚刚起步,本来竞争力就弱,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进入我国,更使民族工业雪上加霜。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设厂对中国的危害是:列强由商品输出发展到资本输出阶段,严重阻碍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4)开口:

教师讲解:我们看地图,这四个通商口岸的位置,重庆,沙市。列强的侵略势力沿长江深入我国内地。苏州,杭州。我国有一句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列强可以掠夺中国最富庶地区的财富。这一条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开口对中国的危害是: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便利了列强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的财富

5)表格总结

过渡语: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了两个主要条约,《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这是《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我们来比较两个条约。探讨《马关条约》比起《南京条约》来有什么变化,比较内容及及造成的危害,一项项比较。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

3、《马关条约》的影响

1)教师活动出示《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比较的表格,布置活动任务,引导学生完动任务,得出《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表格,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比起《南京条约》来中国受列强控制的程度加深,所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也就加深了。

所以《马关条约》的影响是: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板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过渡语: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小小的日本从中国获得了巨大的侵略权益,日本发展资本主义不过20年,哪些大国会怎么想, “干掉中国还不玩似的”。请看这幅图片。

2)师生共同分析《时局图》,得出《马关条约》的另一影响。

教师介绍《时局图》,图中的熊代表沙皇俄国,占东三省,肠代表德国,占山东,斗牛犬代表,占长江一带,青蛙代表法国,占广东,广西,云南地方,太阳代表日本,它的光线已到福建一带,鹰代表,飞来分食 。这幅时局图,最早出现在1898年,上面有一副对联“不言而喻,一目了然”你从这幅图中,看出什么不言而喻,什么一目了然?

在学生回答的问题上教师总结:《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所以《马关条约》的影响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板书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

3)总结《马关条约》的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

过渡语:“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哭是恨,是气……”,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不能光有气,不能光有恨,更重要的是通过今天的学习,通过反思这段历史中,我们从中得到什么教训,得到什么启示。我们看一段视频。

4、战争的启示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

学生看完视频回答甲午中日战争的教训和启示。

师生共同总结甲午中日战争的教训启示:

1、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发愤图强,振兴中华

4、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努力学习。

5、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教学意图:发挥历史为现实服务的作用,应用视频是为了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冲动言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性爱国,同时也为了开阔学生思路,得出正确的教训与启示。

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利用板书引导学生总结本课重点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善板书,建构本课知识脉络

五、巩固练习

教师活动: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审题,思考,解答问题 ,阐述解题思路

【拓展延伸】

结语:甲午战争的销烟已离我们远去,可日本称霸世界侵略中国的野心并未改变,日本右翼势力利用教科书,美化侵华战争,不失时机给青少年制造危机感,对青少年进行军国主义渗透,因为一国之希望在少年。日本的这些做法使我想起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故今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生:齐读《少年中国说》

教学意图: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升华感情与价值观。

【板书设计】

原因:大陆政策

主要战役:黄海大战 邓世昌

结果:《南京条约》

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a69fc4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35.html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