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部分试题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2020-04-06 16:48: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先秦文学部分试题答案解析

1、名词解释

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山海经》:是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3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4.赋、比、兴:《诗经》标志性艺术手段。赋就是把诗人的情志或引用对象铺陈直叙出来;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发端,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它可以跟诗歌所抒发的情思有关,也可以无关。赋比兴后来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的一种基本手法。

 5.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赵人毛苌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6.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但是,《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春秋》,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只是后人将它与《春秋》配合后,可能做过相应的处理。一些专门解释《春秋》“书法”而与史实无关的文字,显然是后加的。

7.春秋笔法:《春秋》据说是孔子所著,孔子以严谨的笔法和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他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维护统一等思想,言语准确而简明,但不明确表达爱憎,而是把情感暗含的记叙之中,这种手法又叫“春秋笔法”。

8.《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9.《孟子》:是儒家大师孟轲及其门人共同创作的哲理散文著作,共七章。阐述了仁义、人性善等思想。它是战国中期诸子散文的代表,反映了从对话体向论辩体过渡的特色。

10.楚辞: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型诗体,突破了《诗经》四言为主的句式以六字为基本句式,并大量运用语气词“兮”,形式自由,句式多变,极富表现力,表现楚国的风俗民情,又吸收楚地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浪漫主义情调。西汉末,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模仿这种诗体的作品,书名即题作《楚辞》。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

 

 

二、简述题

1.《诗经》在汉代传授的情况(四家诗)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 《鲁诗》,为鲁人申培所传; 《齐诗》,为齐人辕固所传; 《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 以上三家为"今文经",西汉时已立于学官,称"三家诗"。《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2.《诗经》编撰成书的情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共有305篇,称为“诗三百”或“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诗经》的代称。收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成书,公元前6世纪。到西汉初年,诗三百篇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诗和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有“献诗”“采诗”“删诗”之说。

①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②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③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统社会一直影响很大。早在孔子的时代已有与今本《诗经》相近的诗三百篇的存在。孔子对诗做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3.《诗经》“赋”、“比”、“兴”的基本涵义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1)赋是《诗经》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a.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b.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c.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a.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b.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4.《诗经》的编定成书又哪几种说法?其各自的依据是什么?《诗经》在汉代的流传情况如何?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共有305篇,称为“诗三百”或“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诗经》的代称。收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成书,公元前6世纪。到西汉初年,诗三百篇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诗和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有“献诗”“采诗”“删诗”之说。

①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②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③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统社会一直影响很大。早在孔子的时代已有与今本《诗经》相近的诗三百篇的存在。孔子对诗做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 《鲁诗》,为鲁人申培所传; 《齐诗》,为齐人辕固所传; 《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 以上三家为"今文经",西汉时已立于学官,称"三家诗"。《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5.《蒹葭》的章法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蒹葭》一诗运用了“兴”的表现手法:用秋景起兴,以景托情;运用了复沓的章法:全诗三章,只换少许字词,反复咏唱,回环跌宕,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句式以四言为主;与复沓的章法相对应,注意词语的变化使用,并使用双声叠字词写景状物,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隔句用韵为主,和谐而自然。

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6.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后期《论语》《墨子》为代表的语录体散文;战国中期《孟子》《庄子》为代表的对话体向论辩体过渡的散文;战国后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的专题政论文。

7.简述《庄子》散文的特质(《庄子》的艺术风格)

1、以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庄子•天下》篇自称其表现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 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 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多以“三言”说理,三种形式融为一体,“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2、“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与虚构。

(1)以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无我的分别。如《齐物论》庄周梦蝶。

(2)“寓真于诞,寓实于玄”(《艺概▪文概》),是《庄子》的主要特征。奇幻的想象,不仅形象地表达了他深邃的哲学思想,而且反映了他社会认识和批判精神,深沉情感迂回曲折的流露。如《人间世》楚狂接舆歌中,表现出生于乱世的绝望和悲哀。

3、形象诙诡的论辩。

(1)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常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较少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是让读者从寓言中体悟哲理。如《逍遥游》末两段,庄子与惠子辩有用无用,均为寓言,不仅回答了惠子的“无用”之辩,而且十分形象,情感浓郁地描述出全篇追求的心灵自由,精神无待的至人境界,充满了诗意。

(2)用拟人化手法,从蝉、斑鸠、小雀到虾蟆、甲鱼、蛇、风、栎树、铜铁等一切有生物和无生物都会说话,而且能辩论、讲道理。

4、富有诗意的语言:

(1)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 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2)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喜用极端之词,奇崛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 如《齐物论》写大风,有赋的铺陈,又有诗的节奏。

8.简述《离骚》香草、美人意象的文学价值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们又是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的。这些较为原始的楚地民间文化中的文学意象不但被屈原借以描述现实,同时也帮助屈原进入古代神话或原始宗教的情境之中,通过对来自历史和人类心灵深处的自由和激情的体验,达到对现实的超越。

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有艺术魅力。由于屈原卓越的创造力。使香草美人意象结合着屈原的生平际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经历,从而更富有现实感,也更加充实,赢得了后世文人的认同,并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9.结合作品论析《离骚》的艺术特色。

(1)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2)塑造了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运用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4)结构上前一部分主要是实写,回顾历史;后一部分是虚写,表现对理想的探索;(5)语言丰富多姿,双声、叠韵比比皆是,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兮”、“些”、“羌”、“只”等词语也增强了楚辞的地方特色。作品略。

三、论述题

1.论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如:《伐檀》、《硕鼠》一类地位不平等和不劳而获现象表示不满的诗;又如情爱诗《氓》。

其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如《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再次,叙事诗的诗作中也包含著作者的情感。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心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式

a.赋是《诗经》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i.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ii.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以春日为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iii.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都是如此。

b.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i.修辞意义的手法,诗经中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ii.另一种情形是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等。

c.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起到起韵的作用。

i.兴与诗歌情思相关,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起彼伏的水鸟和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ii.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如《唐风•山有枢》

(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a.重复复沓的结构形式。

i.字词随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ii.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

b.语言上,《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节奏鲜明,音韵谐恰,有天然的音乐美感。词汇丰富、大量的双声迭韵的连绵词和迭字,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

2.结合作品,试论《左传》的文学特点

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

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

(2)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

(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

(4)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3.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庄子》在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首先,它善于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将文学与哲理熔为一炉,使深邃的哲理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庄子》自言寓言占十分之九,现在统计有180余则。这些寓言想象丰富,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浪漫色彩和说服力、感染力。其次,《庄子》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选象组象,大胆夸张,波诡云谲,意境雄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逍遥游》中的大鹏展翅图景写来异常雄阔。再次,《庄子》的语言,在诸子中成就也最高,不仅嘻笑怒骂,激情澎湃,气势磅礴,而且语汇丰富,造语新词,如“逍遥”、“浑沌”、“造化”、“志怪”、“小说”、“寓言”、“运斤成风”、“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等,至今还广为运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a50b0eec3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1.html

《先秦文学部分试题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