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国者智,自信者明

发布时间:2017-09-24 17:21: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知国者智,自信者明

——读《中国自信》有感

安全1501 霍佳璐 15282008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敞开怀抱,拥抱世界。拥抱信息时代的浪潮。裹挟着各种元素的信息洪流随着互联网涌入我们的视野,在思想和言论日渐开放的环境下,关于中西方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领域的讨论在我们的思想领域不断上演,既有对西方模式的无限吹捧,挥动民主自由指责中国,也有对中国成就浅薄自大,对西方虚伪政治嗤之以鼻。我们需要认识到,在言论渐开的今天,两种极端言论的出现实属必然,我们甚至可以为以此为表象的公民对于社会思考的进步感到欣慰,但我们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我们依然需要一种共识,对于中国模式、中国未来的一种全方位的共识,即是张维为教授在演讲中提到的观点——中国人,你要自信。

这里的自信,包含着太多深层次的含义。自信或是自卑,提至国家层面,这种对比则是“西方模式”同“中国模式”的对比,进一步而言,即是如何认知过去、当下、未来。西方模式在过去几十中在经济、社会制度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代表着过去的成功经验,但这一经验在理论上是否具有可持续的生命力尚且未有定论,而中国模式尽管在几十年前曾走过曲折艰难的探索岁月,但在不断的反思纠正中步履愈发稳健。因而我们对于未来的自信心的建立,不应当过分拘泥于曾经或是多数的思维定式,而当更多着眼于当下,着眼于事实。因正如张维为教授所说,对于中西方未来的思考,基于过去的已被现实击破的“西方中心论”和“历史终结论”早已是过时的思想桎梏。正确理解了过去、当下与未来,具备了建立真正客观理性自信的条件。

平视西方,取其所长补己之短,方能步履稳健昂首前行。

由于网络还并未给我们带来百分之百的信息对称和现实的不满,在舆论乃至知识界,都存在着仰视西方的倾向,因而产生了对中国模式的不自信。具有国际化多元化背景的张维为教授只是一个缩影,越来越多走出国门的人都可以清晰直观的认识到,西方世界绝非理想国,其社会顽疾与矛盾绝不亚于当今中国。而当今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脱贫等方面效果明显、成就巨大。可以承认的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晚,在先下社会建设的很多方面不如西方社会成熟高效,但这并不意味着差距大到仰视或难以企及的程度,差距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信心的丧失,况且中国一直走在改革的路上,站在近三十年的每个历史节点上回顾之前的五年,中国社会几乎都发生着巨大的进步,对于今天的中国更是如此,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在讨论时对西方模式持仰视态度因而妄自菲薄踌躇不前。

推倒思维的墙,跳出思维陷阱,建立理性客观的制度自信

不知从何时开始,“民主”“自由”与其相对的“专制”“束缚一类带有鲜明色彩的词语乘着太平洋强劲的海风吹进我们的思想领域。而对于当下复杂的国际、国内社会局面,一再坚持这样武断的论调来评判讨论,则显得幼稚而浅薄。无可否认的是,政治制度建设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但其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理想化的简单产物,不是表达情怀的制度窗口,而是服务于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要根基,其发展与改革应当由经济、民生、法制、公共权力的诸多复杂重大的社会领域多方影响权衡,绝不是靠词语加以指导和建设。张维为教授在演讲中提到的“良政”“劣政”的评价标准即有相当的可取性,对于制度的评价基于其对于社会多方面发展的优劣,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助力。由此观之,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于今天的国人建立自信依然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一段包含深情又无比坚定的一段讲话。今天的中国,处在最好的时代,握有最好的牌,每一个国人都是这艘巨轮的舵手,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应当自信,我们必须自信!

以中国之名,昂首前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a2deb4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0.html

《知国者智,自信者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