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0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赛课教学设计 - 4

发布时间:2019-07-09 12:50: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1. 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 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1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1.解决生字词注音;

2.看注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

3.查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

4.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句。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1.导入:

简介苏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导入。

投影:作者生平。

2.读精品,知内容:

1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

遂(suì) 寝(qǐn 藻(zǎo 荇(xìng

(2)解决课文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疏通文意:(小组合作完成)

(投影)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投影)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照进门里,(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了房门。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明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4)概括文章事件: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和张怀民一起在承天寺的庭院中赏月。

(5)问题探究: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

苏轼与张怀明友情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投影)

明确: 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明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小结:叙事简洁,记游所必须交代的人和事,用最简明的语言加以表述,其余的不

再添枝加叶。

3读美文,品佳句:

读课文,要求节奏分明地读,找出描写夜游景色的句子。

(明确):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 疏通文意: (投影)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竹柏影也。

(明确):月光照在院中,像水一样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 探究:这个写景的句子有什么奇妙之处?(投影)

明确:①把月光比喻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作水中藻、荇。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影子的清丽淡雅。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全句无一字写月,却又无一字不在写月。)

小结: 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月色如水这比喻并非自苏轼开始,但是苏轼化明写为暗写,别具匠心地从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见到月色清朗。

(3) 拓展: A 品味苏轼对明月的独特情感。(投影)

明确:苏轼一生跌宕起伏,但有一样东西却自始至终伴随了他一生,有诗为证: 见山不是山,见水何曾别?山河与大地,都是一轮月。苏轼笔下的明月浸透了独特、丰富、复杂、幽深的人生顿悟和喟叹,他的高洁情操,只有明月可以朗照,可以寄寓,可以见证!

又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投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关于月亮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 王安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

4 读课文,悟深意:你觉得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1)疏通文意: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投影)

明确: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全句表现苏轼怎样复杂微妙的情感? (投影)

明确:复杂微妙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3)问题探究: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个字的含义有哪几点?

(4) (投影)明确:作用:以别人的不闲反衬两人之闲,点明主旨。

闲的含义:

①反映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

反映了作者身为闲官的闲事。

慨叹世人忙于名利、无暇顾及良辰美景。

(4)小结:罹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本是抑郁,但是作者在抑郁之中却能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张怀民一起有赏月的欣喜,又表现了作者一向旷达的胸襟。末尾处两个反问,一句含蓄的议论却是意味深长。

5 总结全文:(投影)

word/media/image2_1.png

word/media/image4_1.png

总之,我们可以明确这篇课文有六美

(1) 美在内容的精致。一个完整的故事竟是用85个字表现出来。

(2) 美在内容的丰富。写了一晚、一游、一景还有一感,这么短的文章却有着这么丰富的内容。

(3) 美在结构的灵动。别看只有一个段落,但起承转合,起伏有致。

(4) 美在月色描写。特写镜头,写月色而不露痕迹。

(5) 美在情感的波澜。

(6) 美在闲人的意味。

6 背诵名篇。(投影)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月色 ,欣然 。念

,遂 。怀民 ,相与 。庭

,盖竹柏影也。何夜 ?何处 ?

耳。

7 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这篇短文。

(2) 推荐课后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和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999c92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5.html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0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赛课教学设计 - 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