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育思想的“回归”和教育理论的“创新”

发布时间:2017-08-05 16:14: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小学教育思想的“回归”和教育理论的“创新”

从教三十年以来,我一直在学习的一门课就是孩子的思维,如何融入孩子的思维,如何跟上孩子的思维发展,这是对我们这些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落后的一个重大考验。“孩子,对于我们来说有时是一本读不懂的书,孩子的思维,就像一条不见底的河。”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很多,再加之原有教材割断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育观念的落后,与孩子的思维连接不上,会直接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沉闷、呆板。总结这些年来的经验,我们必须做到教学思想上的全面“回归”,再做到教学理论、方法上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与时俱进,和孩子一起成长,永不落后。

1、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思想上的回归。

影响教学的有三大因素,即学生、知识、社会,当前的教学理论认为在这三大因素中学生是最为重要的。教学的本体不是社会,也不是知识,而是学生。体现这种本相的、本色化的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扎根于学生的内在自然、学生的潜能。

现代教学是一种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教学要促进个人发展,这是教学最基本的宗旨。在严格意义上说,任何教学都追求对人的发展产生某种影响,只是在对象范围发展性质和发展程度等方面各有偏重或局限而己。在学生发展问题上,现代教学追求的是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努力把这种追求变成了广泛的教育实践。这是现代教学的突出特色。

以学生为本,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在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从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视角出发分析教育教学问题。

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是以学生为本教学的主要目标,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们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从而激发对学习的热情。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原有抽象、逻辑、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真切,缩短时空距离,扫除学习障碍,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其次,使课堂多元化,丰富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求学态度,能够促进自主探究。在课堂学习中,如果缺乏情感参与,就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感受不到知识的魅力。品尝不到情感体验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缺乏灵魂与活力的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是平淡无奇的,这样就无法全身心遨游知识的海洋。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才有可能在体验成功的愉悦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保护健康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知识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掌握,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能力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培养,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和训练形式,要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

最后,学会赏识教育,尊重个体差异。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学生的愿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巧妙地运用赏识性评价,要看到每位学生的长处,找出他们行为中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优点。特别是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当他知道自己做错了的时候,内心往往是不安的。如果教师在学生这种“最少期望”时进行赏识性评价,不但容易让他感受到你的信任,内心还会产生压力,这种压力会激发他更加努力,从而让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将学生的错误视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要允许学生出错,要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促进学生情感,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正确,巧妙的加以利用。高效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主,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让出错,或是出错了老师不关注。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就是在“出错”和“该错”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因为出错的课堂才是最真实的,才是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

2、创新教学理论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的课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它要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做好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教前准备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基础。教师要吃透教材,领会教材意图。教师要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内涵,可以说教师研读教材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把教材“死”的结果变为学生“活”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把静态的,不会说话的教材结果变为动态的、鲜活的学习过程,实现高效灵动的课堂。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成为高效课堂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创新教学理论方法就必须结合信息技术,给学生全新体验。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基本上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向初步空间思维发展的阶段,因此,小学生是主要是通过对实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语的直接感知、对学习材料的直接操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所以,通过信息技术,采用动画,幻灯片播放等方式,能够更加直观的向学生教导知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适当的小动画、小视频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把直接性灌输知识的无聊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内容,把学生的喜好编入课件中,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还能拉近教师与学生心灵上的距离。

此外,以前的教学方法都是单方面的灌输知识,教师成为了教学中的主体,滔滔不绝的讲解着知识,无论学生是否能够听懂、无论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成为了教学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这样的教学轻易的扼杀学生个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得不到发展,教学没有效率。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努力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意识,敢于参与到教学中来,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积极思考,就成为了我们今后课堂教学的模式和必然。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天赋不一,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组与组之间资源共享。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多进行课堂讨论,多把问题抛向学生,让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看法,分享自己的想法,拓展思维,不仅同组同学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可以交叉讨论,分享讨论结果。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让孩子们懂得协作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发展,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必须改变,这既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又有鲜明的实践意义。创新教学理论、教学方式,能够与时俱进的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改革师生关系,学校、老师就必须清醒地了解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老师,以学生为本,以平等的关系创建高效课堂,是现在教育改革大形势下的当务之急,只有不断的学习,融入学生,才能为推进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95618a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d.html

《浅谈小学教育思想的“回归”和教育理论的“创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