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赵登山

发布时间:2019-05-17 15:10: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年前,朋友差我写写赵登山,说他的书法非常好,小楷、行书、乃至草书等都有其独到之处。早在十年前,海南 “ 碧海蓝天会展中心 ” 一次书画展,他的两幅书法作品被一画商分别以五万元的价格收藏。

匆匆见过赵登山,问及,答曰:“ 那有什么,点滴笔墨,可能遇到知音了吧。”

近日,又有朋友告知,他的一幅长卷《道德经》在海南以六万元卖出。

问及,答曰:“ 那有什么,是一次助残义卖,可能遇到好心人了吧。”

窗外冬日暖阳如春、照着他笑意盈盈的脸,话不多,总说,我不过一个书法艺术海洋默默耕耘的普通鱼儿,没啥好写的,写书法,不过一生的修炼。如此一个谦卑之人,让我肃然起敬。

我知道,赵登山是一个低调的人,之前,我搜遍百度很惊讶,竟然没有只言片语宣传他的文字,而他的草书作品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长沙》早在2002年全国电视书法大展中获优秀奖。2014年他的小楷作品韩愈的《师说》在业内最知名的“武汉书法学报”举办的全国书画小品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几个朋友围在一起看先生写行草。只见他,点墨之间,一气呵成,偶有不连血脉不断,如音乐般跳动的文字似行云流水,直撞眼脸。再看,狂放于外,而又张弛有度,极具美感,朋友们连声叫绝。

打开他写的行草长卷,字里行间,与墨言欢,字为弦,墨声弹,轻书漫卷,凝固成一首阴阳顿挫、荡气回肠的《琵琶行》墨卷。难怪有业界人士评价说,赵登山的行草,字字奇险,绝无雷同,用笔含蓄储势,出神入化,我更看到的是一个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我说,中国书法也可以如此艺术美?他说,书法提供给中国人的是基本的学中国美学的基础是书法,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延续,所以,我们要以一颗敬畏的心去修习书法、传承这种文化。

先生说:“ 写书法,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打磨,比如草书,笔法的多变,沉凝颤涩间皆在毛笔的挥洒自如,彰显技巧。尤其大草,万变不离草法之规,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研修。” 书法界有此论调:好的书法家大多出身世家。

上世纪四十年代,赵登山出生于河北邢台市郊一个农民家庭。于普通家庭不同的是他家有许多书法和字画。几岁时,喜欢书法的爷爷,总让他拿起毛笔去临帖。当时,父亲的字也是名扬十里八乡。稍大点儿,他跟着父亲学写书法,从柳体入手又改临颜体。十五岁,就能独自为乡亲们写对联,拿出去后,别人还以为是他父亲写的。

六十年代初,赵登山有幸到北京上大学。身处中华之都,学习之余,他聆听人指点,常与书法同仁轻点笔墨、飞花流觞、取长补短。

六十年代中叶正是文革期间,单位领导让他抄大字报,他以书法的心态每每抄到深夜。有趣的是,他们单位常有些不认识的人专程到他写的大字报前,一就是一小时。有人悄悄告诉赵登山说:“ 你的字太好了,有看头儿。”

2001年他参加了中书协举办的书法培训,亲自聆听沈鹏、刘炳森等书法大师的授课,以及李松等老师的作品点评和指导,受益匪浅。

先生说:“ 从写好毛笔字上升到书法再到书法探究,我用了几十年。中国书法,博大精深,从晋人王羲之博采众长,精研体势,在草书上完成章法之变,后到其子王献之,历史上沿袭二王书风,成就一批大家各领风骚。比如一代草圣于右任,是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的笔意,可谓融碑帖于一炉,后人如何发展继承甚至超越,这是书法者的一大课题和方向。”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一定是作者的审美、性情、气质和文化修养皆在其中。

去年(2016年),于右任的家乡陕西三原 “ 于右任书法研究会 ” 邀请赵登山参加纪念于右任书画展,赵登山的书法作品,受到当地业界人士一直好评,并聘任他为于右任书法研究会海南分会会长。

我知道,赵登山的书法,早已名扬海内外,尤其一些海外华侨及国内宗教界士,对他写的行草、正楷《道德经》、《金刚经》等极为欣赏并收藏。

对于宗教人士,他往往会慷慨相送。今年11月份,他把自己写的《金刚经》亲自赠予邢台 “ 玉泉寺 ”。

最近,公益组织 “ 邢台小动物保护基地”遇到资金困难,虽时至年关,签约和索要作品者甚多,但先生说了:“ 再忙,也要挤时间为基地搞一次义卖,捐出部分作品。” 我说,那可不行,赵老师的墨宝太珍贵啦,他笑笑说:“ 艺术无价,俯身做事乃君子。”

晨雨之家



ID:cyzj16100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84497fb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e.html

《书法家-赵登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