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典型与经验的实际调研

发布时间:2018-10-28 21:05: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精准扶贫典型与经验的实际调研

一、项目实施情况

七月十五号团队的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顺利召开,期间对策划书的主要框架及内容的撰写问题进行了商讨,并对大家的任务做了明确分工。然后指导老师对初步拟定的策划书提出一些修改建议。之后几天,队长与政府相关部门和扶贫企业取得了联系,并协商好了暑期调研的一些具体事项。

八月,团队深入到调研地古浪县,以参与观察及无结构访谈的方式对当地扶贫情况进行了解。

一日至十八日,团队走访调查了武威市古浪县扶贫办、古浪县发改局、古浪县农牧局、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产业党委、茂肉羊交易市场、阳光新村光伏扶贫电站、泰丰20兆光伏扶贫电站、兴民新村村级光伏电站、四道沟万亩枸杞基地、黄花滩生态移民区万亩戈壁农业基地、金水源“丝路驿站”乡村旅游等地,对当地政府负责人、地方特色产业企业家代表等有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1.团队在政府部门调研时,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政策法规,理解精准扶贫的内涵,对目前古浪县精准扶贫的现状、组织模式、运行机制以及精准扶贫模式下的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做理论上的掌握。2.团队在企业调研时,参观了扶贫企业的管理流程以及生产流程,以发现现行模式下企业盈利突破点,调研企业如何在扶贫工程中取得双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期间,团队与古浪县中天牛羊有限公司、金水源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森茂牛羊交易有限公司、古浪县新兴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古浪县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兴盛种羊繁育有限公司、漠源林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安徽大学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

十九日到至二十三日,团队深入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古浪县西靖镇、古浪县绿洲小城镇3个移民区和地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的7个山区乡镇等贫困地区,采取分层抽样法,根据县区人口的等比例随机抽取样本,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调查2000名贫困人口代表。团队深入农民群众,了解当前在农村人口范围内对扶贫机制的看法,以第一视角观察当地扶贫工程,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不返贫的方法。

二、主要成果

通过在政府调研,团队学习到了当前古浪县目前在发展特色产业进行精准扶贫的一系列做法,着重调研政府在“精准扶贫”政策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及“精准扶贫”对于乡镇政府体制改革有什么影响。形成了理论性的成果:由于长期的经济增长优先的经验路径依赖,如果仅仅按照一般性的要求,地方政府很难转变其行为。因此,中央运用了超常规的制度性手段,要求扶贫工作按照目标实行五级书记挂帅,同时出台了十分苛刻的目标考核办法。把地方的扶贫工作作为考核标准,大大提高了地方政府的注意力和投入。而近年来,古浪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双联富民”行动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对古浪扶贫开发的具体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紧扣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完善思路,创新举措,着力强基础、补短板、增后劲、聚合力,探索形成了“下山入川、金融助推、产业富民、党建引领”四位一体的精准扶贫模式,定向发力,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累计减贫15.77万人,贫困人口下降到4.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31%

通过在企业调研,团队参观当地扶贫企业的管理流程以及生产流程,分别从特色产业项目、发展该特色产业项目的原因、特色产业规模、龙头企业发展状况、品牌建设情况、产业化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特色产业效益、特色产业扶贫效果等方面进行调研,发现了现行模式下企业盈利突破点,企业在扶贫工程中取得双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的成功经验,并形成了理论性的成果:企业是“精准扶贫”中最重要的一环,民营企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有责任参与到国家的脱贫攻坚战役中去,企业的利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精准扶贫”的效益性。而企业参加到“精准扶贫”工程中去该做什么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领导者、服务者、慈善者这些角色在不同地区不同政策下都有体现。最后团队向地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以便其可以更好地推进地方扶贫。

通过在贫困地区调研,团队深入农民群众,以第一视角观察当地扶贫工程的施展成果,了解当前在农村人口范围内对扶贫机制的看法,并形成了理论性的成果:1. 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扶持搬迁群众发展设施农牧业和特色经济林,贫困群众已经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一步到位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搬迁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目标。2. 在移民搬迁工程实施中,根据移民区气候条件、土壤质量以及搬迁群众实际,大力发展以戈壁农业、特色养殖、经济林果等为主的富民增收产业,增强冷链仓储和现代物流能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移民群众富民产业发展初见成效。3. 贫困人口根据自身特长和经济实力,在小城镇从事餐饮、商品批发零售、物流配送等服务业,或就近到土门工业园区成为产业工人,实现创业就业,促进了城镇人口和产业集聚,有力加快了城乡融合发展步伐。4. 政府紧紧围绕戈壁农业、特色养殖、经济林等重点产业,整合各类培训资源,通过“引进来教”和“送出去学”等方式,分层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

最后团队结合政府、企业、农村人口三方需求以及现在各自的问题,立足本地产业,分析地方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帮助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破解产业脱贫难题,完善后续扶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兜底水平,增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不返贫的方法。

三、意义价值

1.对社会的意义: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从理论上说,动员组织公共资源和社会力量让每个农民过上好日子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重要体现之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现行标准下的任何一个贫困人口没有如期脱贫,就是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好例证,事实胜于雄辩

2.对地方的意义:促进地方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将贫困地区的地方特色农产品、资源等进行整合向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转变,进而向产业化发展。将贫困地区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更显著的经济效益,进而加快当地脱贫进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7b8fb5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9.html

《精准扶贫典型与经验的实际调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