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摘要:高中阶段所形成和发展的许多人格特点都将对完成以后儿个人生阶段的发任务产生直接影响。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大多数国家将青春期定为1020岁,中学生正处于这一时期。111于神经系统内分泌的调节,青年期的高中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其显著特点是:人格要从已建立初步秩序与结构的孩童期变为组织紊乱无结构的过渡期,以便重新组合,再建立起有高一级秩序与结构的成人人格。
矢键词:高中阶段人格教育经典案例史铁生《我与地坛》
高中阶段乂称青春后期,是个体成熟之前所度过的最后一个阶段,因此,要重视中生的人格发展状况。把高中生的人格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的过程之中。
高中生人格特征包括独立性、好胜心、坚持性、求知欲、独创性、抱负水平等各方面。需要教育者、管理者、接受者儿个方面的艰苦努力,共同协作,共同努力,长期坚持,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任何一方的懈怠或疏漏都会造成前功尽弃的后果。
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路径很多,从教材中发现、发掘
人格教育的素材是比较便捷的途径之一。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就把(教学)传授知识'人格培养与管理理念巧妙地结合了起来。这样教学就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追求分数的高低了;人格培养就不唯独是苦口婆心、事倍功半的说教了;管理就不再仅仅是服从和被服从的硬性控制了。一切都出于自然,一切都饱含真情,一切都呈现出人文化的真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对学生进行人格独立性、好胜心、坚持性、求知欲、独创性抱负水平教育的好材料与好案例。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从母亲的角度写散文抒情主人公“我”的人格独立性的:“可她乂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在这里,我们透情意切的文字看到的是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个儿子虽然没了双腿,坐在轮椅上,他的双腿能独自支撑青春独立行走了,但他的思想、他的心灵正在努力地独立行走。文中写道:“设若有一位园神,他一定早已注意到了,这么多年我在这园里坐着,有时候是轻松快乐的,有时候是沉思苦闷的有时候优哉游哉,有时候?j惶落寞,有时候平静而且自信,有时候乂软弱,乂迷茫。其实总共只有三个问题交替着来骚扰我,来陪伴我。笫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
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吗要写作?”这里,一个二十岁截瘫的年轻人,他的想开始走向成熟,走向独立了。所以,我们说,一个人人格独立性的成熟,除了生理的成熟外,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熟,思想的成熟,而且思想的成熟是一个人人格独立性成熟的最终标志。
文中“我”思索的结果是什么呢?作者写道:“你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需急着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不会错过的事,便决定活下去试试?是的,至少这是很矢键的因素。为什么要活下去呢?好像仅仅是因为不甘心,机会难得。’不试白白不试’。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试一试不会额外,再有什么损失,说不定倒有额外的好处呢,是不是?我说过,这一来我轻松多了,自111多了。”
“我”经
过多年的苦苦思索,终于想透了死,悟透了死的必然和真相。因而,“我”从人生绝望的深渊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爬,决定活下去,一个双腿残疾的人终于“站”起来了。坚忍的意志,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强烈的好胜心,使“我”不但战胜了死神的折磨,并且选择了自己活下去的方式一一写作。在那个年代,“写作”儿乎被看做是最高尚的事业。确立了活下去的方式,确定人生奋斗LI,是青春期人格独立,性成熟的第二个标志°
文中的“我”用“写作”这种方式把生存、生活、理想、未来、人生意义等水乳
融地结合在一起,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开辟了奋斗的道路,而“我”写作的动机之一

为了让母亲骄傲。文中写道:“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向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想了一会说:’为我母亲,为了让她骄傲。’我心里一惊,良久无言。回想起自己最初写小说的动机,虽不似这位朋友的那般单纯,但如他一样的愿望我也有,且已经细想发现这愿望也在全部动机中占了很大比重。”所以,我们由此得出另一个结论:懂得感恩和回报是青春期人格独立和成熟的第三个标志。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据此得到这样的结论:接受苦难、体悟生命、理解人生是青期人格成熟的笫四个标志。
作者在文中写道:“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我便乂不能是在家里,乂整天整天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
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放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开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有那么一会儿,我其至对世界对上帝充满了仇恨和厌恶。”后来我在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
写道:“我坐在小公园(地坛),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晴,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对于母亲早早去世的痛苦思索,使“我”终于明白,母亲是被痛苦击垮了,击倒了,而他迷迷糊糊所听见的回答,实际上是他内心良知的声音,是他长久思索所出来的感悟,说明人到中年的“我”终于读懂母亲的苦难,理解了母亲的痛苦,感悟到了母爱无私与伟大。所以,作者写道:“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的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的心中渗透得透彻。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打开

《我与地坛》的原文,我们仔细品读文章的笫二部分,中年之后的“我”痛悔地回忆己在截瘫后的漫长岁月中L1J于自己的倔强、固执、敬感、坚强、脆弱、好强、羞涩、逆、自私给母亲带来的巨大痛苦。作者写道:“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
不该阻止我出去走,知道我要是老待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对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光,她是怎样心神不
定坐卧难宇,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总乙“我”终于理了母亲的苦难了,而且终于对自己当年的种种做法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和忏悔。他写道:“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作者除了深刻地理解了这种深沉母爱的本质特征以外,这种母爱乂是一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品质的深厚源泉o他对于一种健康积极的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所起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决定性的。
作者的《我与地坛》是一篇袒露心曲、自我解析的“自白书”。其间的坦诚、真率、自省、痛悔……令读者一下子与作者拉近了距离,人们得以零距离地观察、体味、评价史铁生,从而升华了思想,陶冶了感情,是对高中生进行包括独立性、好胜心、坚持性、求知欲、独创性、抱负水平等方面教育的经典性教材和经典性案例。所以,解玺璋说:“在他们这一代作家中,他是出类拔萃的,对文学的坚持连其他健康人都比不T。他执著探讨生与死的问题,对人生的思考比较深入所以迟子建说:“他留下的不只是他的作品,更是他人格的力量。我觉得他思想的重量,跟任何一个作家比都不逊色,没人能取代他。他用残疾的身体,说出了最健全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岀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是我们日夜幽暗的
内心,他永远是我们对高中生进行人格教育的经典案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7afc8716a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11.html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