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复习要点

发布时间:2020-04-19 20:07: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章.原始美术

1 .原始美术的特征:混沌性

①原始美术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

②原始美术尚未有明确的门类划分

2.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

1.早期:半坡类型:《人面鱼纹盆》、《鱼纹盆》

2.中期:庙底沟类型 :

3.晚期:马家窑类型 :《舞蹈纹彩陶盆》

3. 玉器刻纹在形式上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左右对称

刻线圆转流畅

构图匀称

形象具有威慑力

4. 陶器的发明具有怎样的意义

陶器的发明,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明,也是人类由野 蛮状态进入到文明社会的标志,说明人类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新石器时代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彩陶上,它表明,人类已经有了自觉的审美意识。

5.中国古代建筑的萌生时期,是以 定居 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

6 新石器时代 出现的大型公用建筑,被认为是后代宫殿建筑和宗庙建筑的开端。

第二章.先秦美术

1.三代青铜器类型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武器和生产工具

2.生活用品

3.乐器

2.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块范法和失蜡法。

3.青铜纹饰的造型特点

首先,纹饰依形而饰,形状与器形完美统一。

其次,装饰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最后,装饰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4.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

1.初期:相当于殷商前期: 还明显具有陶器的某些特点,器形幼稚古朴,简率凝重,尚未脱离原始的风味,有的器表全为素面,无纹饰,大型铜器则以单层凸起饕餮纹和弦纹为主,无底纹。

2.盛期:大致为商后期至西周初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体现出鲜明的“祭器”“礼器”性质,蕴涵着丰富深刻的政治宗教意义。 造型特别庄严、古朴,纹饰繁缛精美。代表作品:《司母戊大方鼎》、《人面盉》

3.转折期:大致为西周晚期到春秋中期:这时的青铜艺术开始呈现出典雅和谐的美。青铜器的形制较以前简便有些器物装饰极为简洁。代表作品:《毛公鼎》、《散氏盘》、《颂壶》

4.衰落期:大致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始:青铜艺术所承载的的社会、宗教、政治意义消失了。青铜器呈现出世俗化的精巧气象代表作品:《立鹤方壶》、《宴乐攻战铜壶》

第三章 秦汉美术

1.秦始皇陵兵马俑

这些兵马俑,排列有序,军容严整,以宏伟浩大的气魄体现了秦始皇率领军队统一中国的辉煌战绩,体现了大国的风范和英勇勃发的时代精神。

2. 霍去病的墓石雕:

这批石雕体现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拙美。雕刻手法采用“因材施雕”,即在无数的自然石料中选择,因石成形,顺势雕凿,赋予顽石以活泼泼的生命力。刀法简洁洗练,造型朴拙粗放。

3.“非衣”帛画:

整个形状为英文字母“T”形。原先覆盖在棺木的盖面上,其作用是导引死者的灵魂升入天国。画面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天上、人间和地下。

4.汉代美学风格:

力量、运动和速度,气势和古拙就成了汉代艺术基本特征和美学风格。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

.人物画的新发展

1.顾恺之:高古游丝描

他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在提出塑造人物最高的要求:“传神写照”,并运用于艺术实践中。顾恺之认为,画人物画要想传神,不应该着眼于整个形体,而应着眼于人体的某个关键部位。

为了做到传神,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的命题

“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

所谓“迁想妙得”,迁动画家想象,妙得对象精神。

代表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2.南朝人物画

1.陆探微:秀骨清像

师承顾恺之,在顾恺之的画风上又有所发展。用线“行笔紧细”,气脉贯通,人物造型符合南朝士大夫“秀骨清像”的审美趣味。 “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2.张僧繇:面短而艳

张僧繇的艺术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人称“张家样”。

3.彪炳千古的“六法论”

A气韵生动:把对象的精神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 (实际上是对顾恺之“传神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B骨法用笔:在画论中,骨法与用笔相匹配,既指用笔具有书法用笔的骨力之意。

C应物象形:画家无论描绘社会生活,还是描绘自然景物,必须按照客观对象具有的面貌来表现。作者可以有取舍,有想象,有夸张,但是不能主观臆造,象形要应物而象。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769b20852ea551810a6877b.html

《中国美术史复习要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