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风雨吹不垮记忆的传承

发布时间:2019-05-20 18:06: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风雨吹不垮记忆的传承

写好作文的核心,首先是大量的积累,有意识的积累和无意识的积累。而更多的时候是有意识地积累,我们想表达观点,除了直接说出我们的观点,还要对我们的观点加以证明,证明观点的时候,就需要事实材料或者前人的观念的材料。   

2019年高考题目预测及范文:一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同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的“共同记忆”。角色不同,“共同记忆”的意义便不相同。例如:   爸爸: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再忙,我都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   老师:共同记忆是精神的家园。我要做一名谦谦有爱、修己达人的园丁。   市长: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我们需要高楼大厦,我们更需要文化底蕴。   上述三位长辈关于“共同记忆”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共同记忆”的意义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从子女、学生、市民三种角色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风雨吹不垮记忆的传承

   常言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我认为,一个城市的兴衰荣辱,亦需每个市民的担当。如果说城市是棵参天大树,那么市民就是枝干上的树叶。作为构成大树一部分的我们,只有让记忆代代相传,才能让风雨吹不跨曾经的传承。【设喻,提出观点。】

  共同记忆,顾名思义就是那些本不该被忘怀的,需要一代代人之间一同守护的记忆。它不仅仅是那些正在消亡的传统文化,还指那些难以磨灭的苦难,亦或是消弭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物。【解释“共同记忆”。】 

  没有记忆的城市历不住风雨,没有记忆的人注定庸碌。这正是学校开设历史课的原因:让记忆在风雨中传承。诚然,往事皆如烟,人该向前看;但正如吴市长所言,高楼大厦亦要有,文化底蕴不可失。而古人亦留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呐喊。而历史,不恰恰就潜藏在一个城市的共同记忆吗?由此观之。共同记忆就是一个城市的根与魂。试问,失了根的树与失了魂的人能够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吗?【共同记忆是一个城市的根与魂。】

  的确,有些记忆对于当代人来说已经远去,但这并不代表记忆的传承可以断流。只有一座城的人共同牢记过往的历史,它才是一座鲜活的城。南京,曾经多么辉煌的六朝古都,却在侵华日军的暴行下血浸厚土。难道,南京人甚至是中国人,就可以因为往事如烟就把这段人民共有的悲惨记忆忘却吗?当然不会!这样的疮伤显然不会因时间而淡化,每年的公祭日都会有人到烈士墓前祭奠,即使难忘已然没有了热血浸润着的土壤,这些记忆对人们来说依然不会忘却。所以,记忆的传承不能断流。【举例,证明城市的“共同记忆”不能断流。】 

  时代在发展,记忆的传承已然不需在经历口耳相传如此艰辛的方式。城市政府可以通过公益活动开办相关活动等方式,让沉眠于市民心中的共同记忆被唤醒。而市民们,我们应当积极去了解历史的过往。旧城墙、名人居,城市的每个角落或许都透露着时代的气息。共同记忆亦是一颗参天大树,埋在土里的是城市那头,长在树上的是我们这头。只有我们认识传承保护这些珍贵的记忆,城市的文化底蕴才能源远流长,城市才能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传承“共同记忆”的形式多种多样。】

  当然,了解共同记忆并不代表着要保守残缺,恰恰相反,只有在记忆中融入这个时代的印记,才能蓬勃发展。前不久,某高校排演黄梅戏版的特朗普上任,引发不小轰动。这就是对于共同记忆的一种再造,对于那些早已厌倦了霸王别姬的戏迷,如此转化口味不亦是极好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几千年的传承积淀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突破的,总的来说还需要政府的努力与相关人员的苦心造诣。【创造性的传承“共同记忆”。】 

  华夏飘摇动荡五千年,我们的共同记忆已烙在了心中,风雨吹不垮我们的传承,但一味追求高楼大厦却忘了文化底蕴的话,那么心中的烙印也将消散于无。所以,作为市民,我们应当共同努力,让城市更美好。【呼吁人们传承记忆,让城市更美好。】   

2019年高考题目预测及范文:二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   只有在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中,才有真正的幸福。(高尔基)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马克思)   人格是大地之子崇高的幸福。(歌德)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黄檗)   古往今来,人们对“幸福”和“人生”进行了多方探寻和解读。请根据自己对“幸福”和“人生”的理解感悟,合理引用上述名言中的二至三句,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观点鲜明,有针对性,符合演讲词的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各位朋友: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2018年新年贺词中,有一句朴素而深刻、平实却充满力量的话: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指出论点的出处,体现性。】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之于个人,是迈向成功的箴言。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们要坚信,有付出就有回报,有努力就有收获。【对于个人,是成功的箴言。】

  回顾过去,科学家潘建伟带领他的团队奋力攻关,实现世界首次洲际量子通信的重大突破;四川凉山48岁的村支书吉各日奔波不停,带领乡亲们寻求脱贫之路;三代塞罕坝人接力奋斗,在塞北高原造起了百万亩林海……这些勤勤恳恳、无怨无悔的人,不仅用奋斗成就了自己,更通过奋斗为他人、国家做出了贡献。【用潘建伟、吉各日、塞罕坝的事例证明。】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之于国家,是创造伟业的信言。过去的一年,我国改革发展硕果累累。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万亿元人民币的台阶,城乡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社会养老保险已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13.5亿人,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这些成就,凝结着13亿多中国人民苦干实干的汗水,是勤劳的结晶、奋斗的结果。【对于国家,是创造伟业的传言。】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我们有理由为已经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自豪,但我们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只有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进,才能到达更加光辉的未来;只有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奋斗,才能创造更大的成就。【站在新起点,更应奋斗。】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之于民族,这是实现梦想的宣言。党的十九大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方向,为中国号巨轮前行立起了新航标,为实现中国梦吹响了新的集结号。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落实的过程,也是奋斗的过程。新时代的画卷,要用奋斗书写。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对于民族,是实现梦想的宣言。】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总结,强调奋斗的作用和意义。】 

  让我们为奋斗者点赞!为因奋斗而收获的幸福喝彩!【倡议,呼吁。】 

  2019年高考题目预测及范文:三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要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人文底蕴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丢掉了人文精神,就会失去未来。(《中国社会科学报》)   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报》)   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巴斯德)。   当代中国学生需要何等素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水,可刚可柔。刚,则滴水穿石;柔,则回肠百曲。真正的强大不是仅有斯巴达勇士的勇猛,雄鹰一飞冲天的坚毅,还要有细嗅蔷薇的柔情。【由水的特征,引出观点。】   当代中国学生所需的正是这二者兼具的高素质;面对科学,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并捍卫真理;而在人文底蕴方面则需一定的积淀,情怀和较高的审美情趣,只有当这二者兼具,立体而有活力的当代中国学生的心灵才能被真正塑造起来。【具体阐述观点。】

  风华正茂,当心有猛虎。【突出科学精神。】 

  中学生正处于基本人格性格塑造阶段,在求学问知之路上,坚毅的科学精神必不可少。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实事求是、探求真理的精神能让人类在科学进步之路上走得更远。伽利略勇于挑战存在了几个世纪的所谓真理并当众实验,才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哥白尼勇于挑战当时因神学思想而盛行的地心说并忠于事实才有了日心说的诞生;哥伦布冒死踏上横跨大西洋之旅,只因相信地圆说……巴斯德说: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无数的科学家们焚膏继晷去点亮这火把,才一步步地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作为历史长河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个小分子,我们当代中国学生更需要向这些前辈科学家们学习,这样才能接手推进科学前进的任务和工作。【回顾历史,突出科学精神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意义。】

  心有猛虎,也需细嗅蔷薇。【突出文化力量。】   放大了来说,一个国家需硬实力、软实力兼具,一个民族万不可仅崇尚刚强。放小了来讲,一个个体不可能只有坚硬的一面和机器般的冷酷无情。文化的力量在一个民族中流传、影响。足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才能完善一个人的心灵塑造,木心曾说:“无审美力是绝症,知识学问救不了。”木心还说:“监狱的墙上不挂画。”干巴巴的生活终只能像枯死的老树,而温暖的平常生活中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却能滋润干枯的心灵。人文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如水奔流不息,自上古起源,流经千百代华夏儿女的血液直至今天,在当代中国学生的内在中,我们可能并不自知,但必定存在着一些无形的力量。它来自生活,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称之为审美价值观,何为美,何为好,什么值得为之奋斗付出,什么我们不屑于去做,它大致给出一个评判标准。人文底蕴能够助一个人更好地表现所属民族的特质,更好地与世间融合,显出强大活力,并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文底蕴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学生具有这一核心素养,就是要他们守住国家和民族的根。【分类,引用木心的话,联系现实突出人文底蕴的重要意义。】 

  老子以水喻理,基于其亦柔亦刚的本性,当代中国学生既要有科学精神,又要有人文情怀,国家所要求的正是这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素养。【首尾响应,强化中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687b1e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d.html

《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及范文:风雨吹不垮记忆的传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