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3初中语文阅读进阶应考练习

发布时间:2013-08-08 12:49: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最忆母亲裹粽时

赵宁生

童年时期,物质贫乏,家中兄弟姐妹又多,但为了过好端午节,父母还是竭力张罗。糯米、赤豆是平时舍不得吃的,特地留着专供包粽子使用;另外再从市场上买一些红枣、猪肉等作馅。粽叶是宽幅的芦叶,只要到附近菜场采购即行。最后一道包粽子的程序便落到母亲的一双手上。我们常围着观看母亲包扎,全家沉浸在温馨、热闹、欢乐之中。

母亲包粽子胸有成竹,心灵手巧,既快又稳。先将粽叶浸洗,用开水烫柔,然后淘米,把浸过水的赤豆、红枣与浸过酱油的猪肉块,混入糯米中。只见母亲用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两张芦叶,卷成小碗状,然后放进米、馅,压紧,再添上一张芦叶,收口盖住,并用棉线扎牢。从外形看,这恰似旧社会妇女裹小脚,故俗称小脚粽。有时也包成多角形,小巧玲珑,很像一件民间工艺品。末了,母亲还会给我们包上一串串小三角形粽,逗得我们欢呼雀跃,急等煮熟尝新。

根据母亲的操作经验,包粽子第一选料要好,米粒不可有霉变,肉块尤须新鲜;第二包扎松紧要适中,不能散包爆腰(中间涨开);第三火候要到位。将粽子放入锅内浸没水中,用旺火烧熟,再用文火小煮,关火后再焖。若晚上烧煮的话,焖一夜也无妨。次日早晨开锅,这粽子必定润滑爽口,浓香诱人。

当初,我们也是早早地围在锅前垂涎欲滴,等着母亲揭开锅盖,给我们解开粽子。一股股的粽香,扑鼻而来,一次次、一年年地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记忆最深的是,我去学校住读时,在我简单的行李中,经常放着一包粽子,那是母亲临时包好的,给我在路上或到校时吃的。有时还添加两块糕点,为取谐音高中。在母亲的心目中,当然是高中状元吧。世上的母亲都是这样,无时不在祝愿自己的儿女们。

父亲为我念书

方竹

2006年,我的左眼睛做大手术,手术后不能抬头,要低二十天,干什么都得这个体位。于是,我整日诚惶诚恐使劲低头,基本上日夜趴床上,一句话也不想说。

八十多岁的父亲为我突遭此大难而心疼,但又束手无策。白天,他勉强打起精神,坐在他屋里的电脑前浏览,还强迫自己写点文章,转移对我的忧虑。吃过晚饭后,按从前习惯,他照例坐客厅沙发上看书,可那段时间,只垂头枯坐在点亮的落地灯边,一任时间滴答滴答走过,我在这边屋里,能听到满屋鸦雀无声。有时,他蹒跚地来我屋里看看,拖鞋擦着地板,脚步很重,见我一人躺在黑暗中,就拉亮大灯,可我躺在暗中感觉很安全,总让父亲快把灯关上,每次他都叹口气,无奈地关上灯。过了一分钟左右,方听见他踉踉跄跄的脚步声转回客厅。

我静养了几天后心情稍稍好转,想起那两天有朋友送来一本厚厚的纪实文学,正是父亲久闻其名一直想看的。我想看他看了没有,就下了床,低头来到客厅。睁开右眼看了一下,那本书放在茶几上,父亲垂头呆坐在那,显然没有看。我叫了他一声,他的头猛一抬,见我站在面前,立刻欣喜而急促地说:你起来啦?来,坐,坐。

我坐到他旁边,指着那本纪实文学说:阿爸,你现在有劲么?能给我念念书么?正好你也没看。

父亲兴奋地说:你,你有兴趣听念书了?好,好,我念,我愿意念。他当即打开书:来,咱们从第一章念。

那是我如此熟悉的读书声。小时候,每星期六晚上,我们几个孩子围成一圈听父亲念书,大都是从《儿童文学》上选的文章,父亲虽然声音沙哑,但他是读书人,读书人读书有种特别的味道,我们当时静静地、像经历生活中重大事情一样,聆听父亲念完一篇又一篇小说、散文。那种感觉,就像坐在星空下一样,十分辽阔、寂远。

没想到几十年后,我又要依靠父亲念书了。客厅静悄悄,夜沉沉,父亲真切厚实的声音随着每个晚上,一点一滴贯注进我心中

有一天他说:每晚吃完饭,想到我们还能在一起读半个小时书,就觉得生活还有点意思。

你累吗?[来源:..Z.X.X.K]

不累,不累!

我现在完全想不起来,那些日子,我家别人在哪,一点没印象(住院时我的丈夫倒是一直陪着我,我是指出院后),只知道在我最灰心绝望时(担心眼睛能否复明),只有父亲与我呼吸与共。整整一个月,他读完了一本几十万字的书。客厅里,从一开始只有一个老人的苍凉的读书声,到后来多了聊天声、笑声。

生活,它的喜都是平平静静的,甚至是从悲中一点点滋生出来的,现在想想,即使那样不幸的日子,因为有父亲在,也令人回味无穷。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来源:学科网]

1)粽子(  )(2)沉浸(      3)蹒跚(      4)聆听(  

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当初,我们也是早早地围在锅前垂涎欲滴,等着母亲揭开锅盖,给我们解开粽子。

  

                                  2)八十多岁的父亲为我突遭此大难而心疼,但又束手无策。

19、《最忆母亲裹粽时》所提到的端午节,今年已经被我国正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纪念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位著名的爱国诗人?除了包粽子,请再写出一种端午节的民俗活动。(2分)

20、《最忆母亲裹粽时》中作者童年时期的家境并不富裕,但在过端午节时,母亲却把粽子得宛如一件民间艺术品。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生活态度?(4分)

   

21、《父亲为我念书》中第六段文字运用了哪一种记叙方法?叙述了什么事情?(4分)

22、《父亲为我念书》中客厅里,从一开始只有一个老人的苍凉的读书声,到后来多了聊天声、笑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分)

23、《最忆母亲裹粽时》中的动作描写和《父亲为我念书》中的语言描写,颇具特色。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分析动作或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4分)

1)只见母亲用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两张芦叶,卷成小碗状,然后放进米、馅,压紧,再添上一张芦叶,收口盖住,并用棉线扎牢。

2你,你有兴趣听念书了?好,好,我念,我愿意念。

24裹粽子念书虽然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但两位作者却终身难忘。请回忆自己的家庭生活,写出一件最难忘的小事,并结合其中最感动你的细节,谈谈切身感受。(6分)

答案:

17、1zòng    2jìn   3pān  4  líng   (共2分,每小题0.5分)
18、(1)在这里指孩子们嘴馋、急切盼望吃到粽子的情态。   2)在这里指父亲想为儿女分担病痛却又无可奈何的情形。(共2分,每小题1分)
19、屈原;“赛龙舟、插艾篙、挂香囊、挂葫芦、系彩线、喝雄黄酒、赛诗等”活动,写出一种即可。(共2分)
20、围绕“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富有生活情趣等”回答即可。(4分)
21、插叙;围绕“回忆小时候父亲为我们念书”回答即可。(4分)
22、围绕“父亲的读书声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使我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回答即可。(4分)
23、第(1)句中运用“夹住、卷成、放进、压紧、添上、盖住、扎牢”这些动词,写出母亲包粽子时既快又稳的特点,突出母亲的心灵手巧。或回答第(2)句中“你、好、我、念”这些词语反复出现,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惊喜、急切的心情(4分)
24、要写出亲身经历的事情,并通过最感动自己的细节写出切身的感受。(共6分,事情2分,感受3分,语言表达1分)

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大作,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像是他的家。[来源:学。科。网]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他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都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来源:Zxxk.Com]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点过数,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不可。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并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找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上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找,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精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都留给了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儿,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来源:##Z#X#X#K][来源:Zxxk.Com]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了……

“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性格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选文有改动)

19.选文题目中的“善举”指什么事情?为什么说它是“最美”的?(4分)

答:

20.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进行简要赏析。(3分)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答:

2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含义。(4分)

⑴起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答:

⑵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了……

答:

22.选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2分)

答:

23.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和对比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3

答:

答案:

19.“善举”指“络腮胡子”通过收买蝉蛹暗中帮助1号床病友的事情;因为“络腮胡子”既帮助了身处困境的人,又使被帮助的人得到尊重,所以说他的善举是“最美”的。

20.示例: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用词准确而生动;“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画线句子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

21.(1)女人因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感到不好意思。

2)“络腮胡子”助人的秘密被发现后表情很不自然。

22.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

23.示例一: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后写他的善举。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示例二: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如“络腮胡子”的粗俗与他的细心善良对比。(“我”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对比;“络腮胡子”的大大咧咧与1号床母子的安安静静对比。等等)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来源:Z_xx_k.Com]

走远了再关门

QQ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真的有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既客气又好奇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再关门。”

等你走远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教室。只见儿子歪歪扭扭地填了一个“跑进”。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儿子刚要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事情过去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有一天收拾屋子,无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

"20081222日,天气阴。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客人走远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就发生在身边短短几秒钟的时间。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yīn yū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9.本文写了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3)

10.第段中的等你走远再关门为什么会让感到温暖?(3)

11.第段中的划线旬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试分析其表达效果。(3)

12.第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3)

13.文章主体部分和最后一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最后一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4)

答案:

9.(3分)我去拜访一位前辈,在告辞时,老人等我走远了再关门。(意思相近即可。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三点各占1分。)

注:老人在送别客人时等客人走远了再关门。

10.(3分)表现了老人对“我”的尊重、关心。(答出与之相近的词语,如:有礼貌、有涵养、体贴、注重细节等均可。答对一个词给2分,答对两个词给3分。)

注:老人的友善和真情。

11.(3分)动作描写(1分)。“扔”、“摔”两个动词表明当时“我”因为误解儿子而显得非常气愤。刻画出“我”急躁、粗暴的性格特点(2分)。

注:表现了“我”的行为不善。

12.(3分)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我”在知道事情真相后的震撼、愧疚(2分)。(答到“震撼”或“触动”及相关意思的词给2分;只答到“愧疚”“自责”及相关意思的词给1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62893ed4693daef5ef73da5.html

《最新2013初中语文阅读进阶应考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