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与《过如皋》

发布时间:2015-09-04 15:37: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过白蒲

北去通州号畏途,

固就孝子未回车。

海陵若也容羁客,

剩买菰蒲且寄居。

——文天祥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宋代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20岁中状元。元军南下时,他在赣州任知州,随即变卖家产组织起一支义军,赶去浙江保卫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德佑元年(1275)在元军逼近临安时,受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赴元营谈判,被元丞相伯颜拘留。农历二月二十九日,他从京口(今镇江)带领随从11人脱逃,渡江奔往真州(今仪征)。当时扬州守将是南宋淮东制置使兼扬州知府李庭芝,听信谣言说文天祥是到真州说降的,下令真州安抚使苗再成把文天祥杀掉。苗再成见文天祥为人忠义,不忍加害,假说陪他出城视察城垒,出示李庭芝手令,让他快逃。这时文天祥还不相信苗再成的话,离开真州后,仍径直往扬州去投李庭芝,走到扬州城下,又听到守城士兵纷纷议论:制置使下令搜捕文天祥甚急,他才相信了,化名刘洙,逃往高邮,从那里雇船取道泰州、海安、如皋,渡海南归。

  

  从文天祥的《指南录》诗集后序及民国前所修《如皋县志》上可以查到,文天祥过如皋(含今如东县)共写了《虾子湾》、《过如皋》、《宋家林》(二首)、《引马塘》、《大贴港》、《北海口》共7首诗文。上届修志,又从清姚鹏春《白蒲镇志》上搜集到《过白蒲》和清代人集的《海陵集》中搜集到《闻马》二首。从这些叙事诗中,可以看出文天祥在如皋境内行走的路线和当时的心情。

  

  虾子湾呼童上岸买青虾

  

  三月初十,载着文天祥的一叶小舟,沿窑子河驶入如皋境内,文天祥自以为已脱离险境,心情比较轻松了,当行到袁桥(今城北街道)北虾儿湾时,听说虾儿湾的青虾很出名,肉嫩而肥,遂停船叫书童上岸买青虾。并赋诗《虾子湾》一首,该诗收在《指南录》中,诗前有小序:过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按:指元军)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诗曰:飘篷一夜落天涯,潮溅青沙日未斜。好事官人无勾当,呼童上岸买青虾。

  

  险过如皋城

  

  文天祥过虾子湾后,孤舟继续前进,傍晚抵达如皋,当时如皋还没有筑城,街市跨古运盐河两岸而建。文天祥的船从窑子河进入如皋西北边的凤凰池,向东进入古运盐河,他看到河两岸店家相连,房屋鳞次栉比,目睹祖国大好河山,更增添了他为祖国献身的豪情壮志,可是当他的船一过如皋,就听说如皋已被元军占领了,而且元朝如皋县令朱省二正率兵沿途追捕他,因此以惊叹的心情,写下《过如皋》诗,诗前有小引:如皋隶泰州,有朱省二,受北命为宰,率其民梗其路,予不知而过之,既有闻,为之惊叹。诗曰:雄狐假虎之林皋,河水腥风接海涛。行客不知身世险,一窗春梦送轻舠。

  

  夜宿宋家桥


《如皋县志》中记载的关于文天祥的诗  

  文天祥险过如皋,未敢沿古运盐河走,而时由如皋南门入龙游河继续行进,行至如皋南9公里今宋家桥处,这里原为龙游河与大名河(今名大明河)交汇处,中有一个转水墩,四周环水。文天祥的船行至此辨不清方向,又见转水墩上有一户农舍,遂登岸投宿。这户人家姓田,见他们一行不是寻常客人,忙热情接待,文天祥感慨万千,在此写下《宋家林》诗二首:

  

  其一  

  一盘荡漾水晶盘,四畔青天作护阑。  

  着我偏舟无所碍,分明便作混沦看。

  

  其二  

  水天一色玉空明,便是乘槎上大清。  

  我爱东坡南海句,兹游奇绝冠平生。

  

  曾有史志专家多次走访宋家桥,宋家桥在历史上从未叫过宋家林,而且从未有过姓宋的人居住过。明代如皋诗人李筠曾赋诗云:负郭高原水四围,孤臣曾此握戎机。证明文天祥赋《宋家林》诗二首确是写于此。显见宋家林的命题,是文天祥的托词。林者,喻人和事物的会聚丛集,是文天祥见主人热情接待,而喻这块小天地还是宋朝的天下,并抒发他渡海南归再度起兵抗元的胸怀。后来这里建了桥,人们又把它命名宋家桥。同时把田家住的转水墩定名丞相原。这在明清以来所修《如皋县志》上都有记载:丞相原,在县南十八里宋家桥西,宋丞相文天祥航海经此,借宿田家,因名。

  

  受阻东海边

  

  第二天,文天祥告别主人,继续登船向东至丁堰由串场河至现属如皋县的东马塘,留有《行马塘》诗:

  

  孤舟渐渐脱长淮,星斗当空月照怀。  

  今夜分明楼海角,未应便道是天涯。

  

  文天祥原以为当夜就可以抵达海边,而渡海南下了。谁知刚过东马塘,即遭元军追捕,他们只得弃船潜逃,逃跑中亲兵王青被元军搜俘而去。文天祥只身逃至范公堤,遇到当地住户张阿松,张阿松也看出他不是寻常人,忙把他迎至家中隐藏起来。文天祥在张阿松家中躲了5天,这期间他写下《大贴港》和《北海口》诗两首。

  

  《大贴港》诗曰:王阳真畏途,季路渐知津,山鸟唤醒客,海风吹黑人。乾坤万里梦,烟雨一年春,起看扶桑晓,经黄六六鳞。

  

  《北海口》诗曰:沧海人间别一天,只容渔夫钓苍烟,而今蜃起楼台处,亦有北来番汉船。

  

  元军沿范公堤大搜5天,未追捕到文天祥,但海岸线完全被元军封锁了,文天祥想从如皋东海边出海完全不可能了,便请张阿松送他去通州,想从通州那边出海。此时的他们只有5人了。张阿松叫他两个儿子,替文天祥等戴上苇笠,装成渔夫模样,用船送他们再回到丁堰,由丁堰去通州。

  

  过白蒲与闻马河的得名


《如皋县志》中关于丞相原的记载

  

  三月二十日,文天祥至白蒲,写下《过白蒲》诗一首:  

  北去通州号畏途,固就孝子未回车。  

  海陵若也容羁客,剩买菰蒲且寄居。  

  原文末注有:二十一日夜宿白蒲下十里。

  

  白蒲古称六十里,即从通州(今南通市)至白蒲60里。白蒲下10里,今任口,任口原名五十里。后人将白蒲至任口的这一段河流,命名闻马河。该河内盛产银鱼,通体透明,当地人又将银鱼命名为文鱼,褒扬文天祥肝胆照人的品质。

  

  当年文天祥至通州作短暂停留后,于闰三月十七日至石港东卖鱼湾出海,南归后再度起兵抗元,不幸于广东五坡岭被俘,就义于大都(今北京)。如皋人非常怀念他,在明天顺八年(1464)开始修纂第一部《如皋县志》时,就把他过如皋的诗篇收入志中。明嘉靖十九年(1540),如皋知县黎尧勋读邑乘(即《如皋县志》)至文山丞相经如皋渡海诸诗,抚卷叹息曰:元时之祸,自有天地以来,未有此大变,文山丞相自有君臣以来,未有此大忠。因此他择地在定惠(慧)寺东建文丞相祠,将文丞相借宿的田家村定名丞相原,并镌丞相原石碑,立于当年文丞相借宿的地方(即今宋家桥)。后祠废。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如皋知县童蒙吉改定惠院为文丞相祠。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如皋知县李衷纯又于定惠寺西建二忠祠,祀岳飞、文天祥二人。2003年如皋市人民政府整治内外城河,又在南门外城河内侧、文昌阁西、当年文丞相潜行过如皋入龙游河处,建丞相亭,内镌文丞相过如皋诗。

  

  明代以来,如皋人吟咏文丞相过如皋及丞相原的诗篇很多,其中清代如皋诗人江大键的《丞相原》诗曰:丞相脱京口,夜宿田家村,山河若碎粉,只手思图存。忠义贯金石,岂作说降客,异哉苗李贤,未能辨心迹。三年系燕狱,不死冀后功,黄冠归故里,谲敌焉能从。东望海水流,西听江潮响,丹心照汗青,精魂此来往。”2003年外城河畔丞相亭落成后,亦有邑人许秀杰赋《如皋丞相亭小憩》一首:午后独坐丞相亭,俯瞰流水仰观云。流水依依东逝去,白云舒展思聚凝。我心欲随云水游,岂怨病缠一老身。可敬文公零丁过,千秋犹励众后昆。(李实秋 徐爱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5384d88a300a6c30c229fe1.html

《文天祥与《过如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