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下:庄子与惠子游与濠梁之上-1-1人教部编试题集

发布时间:2020-04-11 23:39: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启用前

20200316182****0815的初中语文组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2014•杭州)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庄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B.《桃花源记》借虚构的故事寄托社会理想,《五柳先生传》用传记的形式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这两篇文章都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C.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而学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中通过回忆母亲的教子方式来体现

D.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2.(2013春•西城区期末)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广漠 滞留 翻来覆去 莫衷一事

B.升腾 托辞 囊萤映雪 合辙押韵

C.虐待 翡翠 犹然而生 相形见拙

D.轩昂 犀利 引经据典 粗制烂造

3.(2013•恩施州)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次次自然灾害的 考验, 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本色, 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也在 着一个深刻道理:只要我们有准备,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就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在风险挑战中不断 “中国梦”的新高度。

A.严酷 验证 磨练 诠释 到达

B.严格 证实 锻炼 阐明 腾达

C.严重 证明 磨砺 阐述 进达

D.严峻 见证 砥砺 阐释 抵达

4.(2012•湛江)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活化石已成为我们湛江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海豆芽是一种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的无脊椎动物

又因为它的贝体呈长椭圆形,很像人的舌头,也有人叫它“舌形贝”

资料显示,它是现今最古老的活化石,至今有几亿年的历史

因为它上部的贝体像一颗黄豆,下部的肉茎宛若一根刚长出来的豆芽,所以俗称“海豆芽”

A②④③⑤① B②⑤③④① C①②⑤③④ D①②④⑤③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其用意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文章写了游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

C.文中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从而来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D.文章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拥有共同的生活情趣。

6.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中的鲲、鹏寄托着作者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受到感染。

B.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壮阔。

C.文中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运”指的是航海运输。

7.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南方有鸟,其名为yuān chú)

B.非lí)泉不饮

C.庄子与惠子游于háo)(liáng)之上

Dtiáo)鱼出游从容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惠/非鱼,安知鱼之乐

B.子知/是鱼乐也

C知鱼之乐/能辨我是雄雌

D.游濠梁之上/南海

9.句中加点词古义与今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鸱得腐鼠

B.于是惠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C.鯈鱼出从容

D.至于斟损益

10.下列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鸱得腐鼠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我邪

C.请循其

D.鹓

1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搜于中三日三夜(国:国家)

B.发于南海,而飞北海(于:在)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我邪?(吓:吓唬)

D.子之不知鱼之乐矣(全:全部)

12.下列句中的“相”了与例句中的“相”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A.杂然相许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C.庄子来,欲代子相

D.苟富贵,勿相忘

13.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B.夫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C.惠子相染,庄子往见之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泉(lí) záo cù)目伤怀 xū)短叹

Btiáo)鱼 gòu)当 百鸟jiū)啾 chè)大悟

Cchī)笑 tā) póu)黄土 苦心孤yì)

D qí)丽 niù) 影影chuò)绰 味同jiáo)蜡

15.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惠子梁(做宰相) B.非梧桐不 (栖息)

C鱼之乐也(这) D知鱼之乐(安全)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夫鹓雏发南海 所欲有甚生者。

B.今子欲子之梁国吓我邪?此子独跛之故,父子相保。

C.惠子相梁,庄子往见 其名为鹓雏,子知乎?

D名为鹓雏,子知之乎?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下面句子中的“而”字与“潭西南而望”一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怒而飞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1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  )

A.其翼垂天之云(若:好像)

B.生物之以相吹也(息:气息)

C.子非鱼,知鱼之乐(安:怎么)

D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就)

19.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人恒,然后能改 B.惠子

C.心 D.我之濠上也

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鹏(kūn) 扶摇而上(zhuān (āi

B.北míng 游于梁(háo 安知鱼乐(rú)

C鱼(tiáo 于南冥(xī) 其本(xún

D.齐xié) 其正色yé) 遥游(xiāo

21.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知鱼之乐(怎么,哪里)

B.《齐谐》者,怪者也(记载)

C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生的马)

D鱼之乐也(这)

2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鹏/之徙于南冥也

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去/以六月息者也

23.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其翼//垂天之云

C.其翼/若垂/天之云 D.其翼若/垂天/之云

24.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有同的选项是(  )

A.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5.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子非鱼,安鱼之乐

B.鹏之徙于南冥也,击三千里

C.《齐谐》者,志者也

D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鱼之乐也       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矣苟 性命于乱世

C.子非鱼也 国不以山溪之险

D.子曰“汝安知鱼乐” 归而岩穴暝

2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风格独特。如《逍遥游》,具有想象奇特、善用譬喻的特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B.古体诗多为五言或七言,也有四言和杂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曹操的《短歌行》及陆游的《书愤》等。

C.东晋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他恬淡悠远的诗风对王维、孟浩然等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有着深远影响。

D.孟子,名轲,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称为“亚圣”,他的思想及其政治言论主要收录在《孟子》一书中。

2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为鲲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若垂天之云

有亭然临于泉上者

A不同,相同 B相同,也相同

C不同,也不同 D相同,不相同

29.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南冥者,天池也

A.后遂无问津者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亦若是则已矣 D.似与游者相乐


第Ⅱ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Ⅱ卷的文字说明

二.基础知识(共8小题)

3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1.文学知识填空。

《<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   (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3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3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3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38.(2016秋•顺庆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水《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百川   

而视   

河伯始其面目   

伯夷之义者   

2)翻译下面句子。

(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译: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译:   

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20200316182****0815的初中语文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9小题)

1.(2014•杭州)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庄子》属于道家经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B.《桃花源记》借虚构的故事寄托社会理想,《五柳先生传》用传记的形式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这两篇文章都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C.同样以母爱为主题,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在散文诗《荷叶•母亲》中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而学者胡适在《我的母亲》中通过回忆母亲的教子方式来体现

D.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考点】F5:文学常识.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要结合文学常识来分析。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的作家可以从作品、朝代、字号等方面掌握。

【解答】ABC.说法正确;

D.《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作品,《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的作品。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掌握重点作家的简介,可以按朝代顺序列表整理归纳。

2.(2013春•西城区期末)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广漠 滞留 翻来覆去 莫衷一事

B.升腾 托辞 囊萤映雪 合辙押韵

C.虐待 翡翠 犹然而生 相形见拙

D.轩昂 犀利 引经据典 粗制烂造

【考点】14:常见易错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字形辨析,解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句意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解答】A.有误,“莫衷一事”应写作“莫衷一是”;

B.正确;

C.“犹然而生”应写作“油然而生”,“相形见拙”应写作“相形见绌”;

D.“粗制烂造”应写作“粗制滥造”。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理解实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3.(2013•恩施州)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次次自然灾害的 考验, 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本色, 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也在 着一个深刻道理:只要我们有准备,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就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在风险挑战中不断 “中国梦”的新高度。

A.严酷 验证 磨练 诠释 到达

B.严格 证实 锻炼 阐明 腾达

C.严重 证明 磨砺 阐述 进达

D.严峻 见证 砥砺 阐释 抵达

【考点】23:词义辨析;26:正确使用词语.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先要理解句子的内容,再对近义词的辨析,找出近义词的差别,再结合语境进行解答。

【解答】严酷:指残酷;残忍;严厉。严格:遵守或执行规定、规则十分认真、不偏离原则、不容马虎。严重:重大;紧急:严重的问题。 严峻:严厉,严肃的意思。结合语境,加之严峻的考验,是固定搭配,第一个空填“严峻”

验证:检验或测验精确性或准确性。证实:证明其确实。证明:根据确实的材料判明真实性。见证:指证人或证物。结合语境,第二个空填“见证”。

磨练: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经受锻炼。锻炼: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体强壮;培养勇敢、机警等品德。锻炼身体。磨砺:用磨擦法使物尖锐,比喻人经受磨练或锻炼。砥砺:互相勉励;磨练。结合语境,根据句意,第三个空填“砥砺”。

诠释:说明解释。阐明:把意思说白,讲清楚陈述。阐述:阐明陈述,详细的解释,述说,论述。阐释:阐述并解释。结合语境,第四个空填“阐释”。

到达:指到了某一地点或阶段。.腾达:升腾;上浮。或指地位上升,宦途得意。进达:进抵;达到。 抵达:到达目的地;到达,来到。结合语境,根据句意,第五个空填“抵达”。

故选:D

【点评】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难点在于找出近义词的差别,再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的选择。

4.(2012•湛江)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活化石已成为我们湛江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海豆芽是一种生活在温带和热带海域的无脊椎动物

又因为它的贝体呈长椭圆形,很像人的舌头,也有人叫它“舌形贝”

资料显示,它是现今最古老的活化石,至今有几亿年的历史

因为它上部的贝体像一颗黄豆,下部的肉茎宛若一根刚长出来的豆芽,所以俗称“海豆芽”

A②④③⑤① B②⑤③④① C①②⑤③④ D①②④⑤③

【考点】72:排列句子顺序.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我们可以采用分组法和逻辑顺序法解答此题。

【解答】句总说介绍的主体“海豆芽”,所以放在首位;接下来⑤③是一组,介绍海豆芽的两个别称,在后根据“因为”“又因为”,后面;④①分述海豆芽的历史和现状,根据“这一活化石”的“这”字,后面,再用排除法选项可得出答案。所以正确顺序是:②⑤③④①

故选:B

【点评】要学会给句子划分层次,然后进行分组;一组内的句子,再根据一些提示语决定哪句在前,哪句在后。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其用意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文章写了游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

C.文中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从而来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D.文章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拥有共同的生活情趣。

【考点】96:内容主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及信息筛选能力。注意整体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解答】A.有误,文章写“鱼之乐“表现“一切景语皆情语“,突出庄子的快乐而在对话中,庄子与惠子的生活态度一超然,一拘泥,情趣不同。并非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对于教材内的课文,不但要掌握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宏观内容,还要掌握一些细节,加强积累。

6.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中的鲲、鹏寄托着作者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受到感染。

B.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壮阔。

C.文中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运”指的是航海运输。

【考点】92:表现手法;96:内容主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及信息筛选能力。要注意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情感、手法,然后结合选项逐个分析判断。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海运: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一说指鹏鸟在海面飞行。

故选:D

【点评】对于教材内的课文,不但要掌握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宏观内容,还要掌握一些细节,加强积累。

7.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南方有鸟,其名为yuān chú)

B.非lí)泉不饮

C.庄子与惠子游于háo)(liáng)之上

Dtiáo)鱼出游从容

【考点】12:易误读常见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醴泉”的“醴”应读作“lǐ”。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注意常用字的字音,尤其是生僻字、易混易错字,平时要注意积累。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惠/非鱼,安知鱼之乐

B.子知/是鱼乐也

C知鱼之乐/能辨我是雄雌

D.游濠梁之上/南海

【考点】D3:一词多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

【解答】A.“于是惠子恐”中的“子”是对人的尊称。“子非鱼”中“子”是第二人称代词,您;

B.“子知之乎”中的“之”是代词,它。“是鱼之乐也”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

C.两个句中的“安”都是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D.“游于濠梁之上”中的“于”是介词,在。“发于南海”中的“于”是介词,从。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9.句中加点词古义与今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鸱得腐鼠

B.于是惠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C.鯈鱼出从容

D.至于斟损益

【考点】D2:古今异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考查文言词语的古今含义。

【解答】A.不同,句意为:在这时,鸱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连词,表示趋向、结果。

B.相同,句意为: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恐:害怕。

C.相同,句意为:白儵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游:有来有去。

D.相同,句意为: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酌:斟酌。

故选:A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注意词语的古今异义、通假字现象、一词多义现象等。

10.下列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鸱得腐鼠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我邪

C.请循其

D.鹓

【考点】D2:古今异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和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或词义来推断词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解答】A.句意: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于是:在此时;今义:于是:连词。表示后一事接着前一事。

B.句意: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吓:吓唬

C.句意: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本:根源

D.句意:鹓鶵从它面前飞过。过:经过

故选:A

【点评】在平时学习中,需要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用法,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1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搜于中三日三夜(国:国家)

B.发于南海,而飞北海(于:在)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我邪?(吓:吓唬)

D.子之不知鱼之乐矣(全:全部)

【考点】D4:文言实词;D5:文言虚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解答】A.错误,句意为:在过都中搜了三天三夜。国:国都。

B.错误,句意为: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于:到。

C.正确,句意为: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吓:吓唬。

D.错误,句意为: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全:完全,确定。

故选:C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注意词语的古今异义、通假字现象、一词多义现象等。

12.下列句中的“相”了与例句中的“相”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A.杂然相许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C.庄子来,欲代子相

D.苟富贵,勿相忘

【考点】D3:一词多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

【解答】惠子(施)在梁国当宰相。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A.互相;

B.互相;

C.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D.互相。

故选:C

【点评】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13.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B.夫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C.惠子相染,庄子往见之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考点】D8:倒装句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

【解答】ABD.一样,是倒装句;ABD都是状语后置句式。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正常语序为:于国中搜三日三夜

夫鹓鶵发于南海,正常语序为:而飞于北海 即于北海飞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三者都是状语后置

C.是文言特殊句式中的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惠子相(于)梁,庄子往见之。介词“于”是在的意思,全句意为:“惠子在梁国担任国相,庄子去见他。”

故选:C

【点评】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泉(lí) záo cù)目伤怀 xū)短叹

Btiáo)鱼 gòu)当 百鸟jiū)啾 chè)大悟

Cchī)笑 tā) póu)黄土 苦心孤yì)

D qí)丽 niù) 影影chuò)绰 味同jiáo)蜡

【考点】12:易误读常见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解答】A.错误,“醴泉”的“醴”应读“lǐ”,“触目伤怀”中的“触”应读“chù”;

B.正确;

C.错误,“倒坍”的“坍”应读“tān”;

D.错误,“绮丽”的“绮”应读“qǐ”;

故选:B

【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15.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惠子梁(做宰相) B.非梧桐不 (栖息)

C鱼之乐也(这) D知鱼之乐(安全)

【考点】D4:文言实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解答】A.正确,句意为:惠施在梁国做国相。相:做宰相。

B.正确,句意为:不是梧桐树不栖息。止:栖息。

C.正确,句意为:这就是鱼儿的快乐。 是:这。

D.错误,句意为: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安:怎么。

故选:D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注意词语的古今异义、通假字现象、一词多义现象等。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夫鹓雏发南海 所欲有甚生者。

B.今子欲子之梁国吓我邪?此子独跛之故,父子相保。

C.惠子相梁,庄子往见 其名为鹓雏,子知乎?

D名为鹓雏,子知之乎?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考点】D5:文言虚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把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分类进行整理。

【解答】A.意义和用法不同。“夫鹓雏发于南海”中“于”的意思是“从”,“所欲有甚于生者”中“于”的意思是“比”;

B.意义和用法不同。“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中“以”的意思是“用”,“此子独以跛之故”中的“以”的意思是“因为”;

C.用法相同,两句中的“之”都是代词;

D.意义和用法不同。“其名为鹓雏”中的“其”的意思是“它的”,“其恕乎”中“其”的意思是“大概,也许”。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虚词的几种常见用法,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17.下面句子中的“而”字与“潭西南而望”一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怒而飞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考点】D5:文言虚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虚词“而”用法的辨析。

【解答】“潭西南而望”一句中的“而”表示修饰关系;

A.句意为: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蓼蓝更青。而:表示转折关系;

B.句意为: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而:表示转折关系;

C.句意为: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而:表示修饰关系;

D.句意为:你已经知道我知道却还来问我。而:表示转折;

故选:C

【点评】“而”主要作连词用,表示以下几种关系:

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又”,或不译。

如: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就”。

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可是”“却”。

如: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1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  )

A.其翼垂天之云(若:好像)

B.生物之以相吹也(息:气息)

C.子非鱼,知鱼之乐(安:怎么)

D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就)

【考点】D4:文言实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积累和识记。在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词,通假字词的解释。还要注意联系句子意思,具体语句具体分析。

【解答】A.正确,句意为:它的翅膀像垂在天际的云。

B.有误,句意为: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

C.正确,句意为: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D.正确,句意为: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识记,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一定要掌握起来,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对于一词多义的实词还要总结辨析,加强练习。

19.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人恒,然后能改 B.惠子

C.心 D.我之濠上也

【考点】D4:文言实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词类活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解答】A.句意:人们经常犯错误,因此后来才能够得到改正。过:犯错误。名词用作动词

B.句意:惠施在梁国做国相。相:做宰相。名词用作动词

C.句意:心里十分高兴。乐:以……为快乐。意动用法

D.句意: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知:知道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识记,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虚词一定要掌握,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一词多义的词语要归类总结。

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鹏(kūn) 扶摇而上(zhuān (āi

B.北míng 游于梁(háo 安知鱼乐(rú)

C鱼(tiáo 于南冥(xī) 其本(xún

D.齐xié) 其正色yé) 遥游(xiāo

【考点】12:易误读常见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解答】A.错误,“抟扶摇而上”的“抟”应读“tuán”;

B.错误,“汝安知鱼乐”的“汝”应读“rǔ”;

C.错误,“徙于南冥”的“徙”应读“xǐ”;

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1.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知鱼之乐(怎么,哪里)

B.《齐谐》者,怪者也(记载)

C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生的马)

D鱼之乐也(这)

【考点】D4:文言实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野马”应译为“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识记,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虚词一定要掌握,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一词多义的词语要归类总结。

2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鹏/之徙于南冥也

B.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去/以六月息者也

【考点】DC:朗读节奏划分.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句意: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诵读节奏应是: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故选:B

【点评】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23.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其翼//垂天之云

C.其翼/若垂/天之云 D.其翼若/垂天/之云

【考点】DC:朗读节奏划分.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解答】句意: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停顿为:其翼//垂天之云;

故选:B

【点评】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24.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有同的选项是(  )

A.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考点】D9:省略句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解答】A.句意:你不是我,搬来不知道我的快乐;判断句;

B.句意:北海有一种鱼,他的名字叫鲲;判断句;

C.句意:还是由于它无限高远没有边际的缘故呢?疑问句;

D.句意:于是邀请渔人回到他们家,摆酒杀鸡做饭。判断句。

故选:C

【点评】文言文句式主要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25.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子非鱼,安鱼之乐

B.鹏之徙于南冥也,击三千里

C.《齐谐》者,志者也

D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考点】D4:文言实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理解。解答此题,应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理解词语是否属于词类活用。

【解答】A.句意: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知:知道。

B.句意: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C.句意:《齐谐》这本书,是记载奇闻逸事的书。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物。

D.句意: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怒:形容词作动词,振奋,这里指鼓起翅膀。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文言实词意思的积累。联系整个句子的意思从而准确判断词类活用。

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鱼之乐也       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矣苟 性命于乱世

C.子非鱼也 国不以山溪之险

D.子曰“汝安知鱼乐” 归而岩穴暝

【考点】D3:一词多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A.两个“是”均译为“代词,这”;

B.全:确定;/全:保全;

C.固:本来;/固:巩固;

D.云:说话,引文;/去:停留在大气层上的水滴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

故选:A

【点评】一词多义的辨析,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要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根据平时积累判断其意思和用法。

2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风格独特。如《逍遥游》,具有想象奇特、善用譬喻的特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B.古体诗多为五言或七言,也有四言和杂言,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曹操的《短歌行》及陆游的《书愤》等。

C.东晋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他恬淡悠远的诗风对王维、孟浩然等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有着深远影响。

D.孟子,名轲,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称为“亚圣”,他的思想及其政治言论主要收录在《孟子》一书中。

【考点】F5:文学常识.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有误,陆游的《书愤》属于近体诗,格律谨严。

故选: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2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为鲲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若垂天之云

有亭然临于泉上者

A不同,相同 B相同,也相同

C不同,也不同 D相同,不相同

【考点】D3:一词多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句意为:它的名字叫鲲。名:名词,名字;

句意为:给它命名的是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命名的。名:动词,命名;

句意为:它的翅膀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翼:名字,翅膀;

句意为:有一座亭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立在泉边。翼:像翅膀一样;

由此可见中的“名”用法各不相同,中的“翼”也各不相同;

故选:C

【点评】一词多义的辨析,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要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根据平时积累判断其意思和用法。

29.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南冥者,天池也

A.后遂无问津者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亦若是则已矣 D.似与游者相乐

【考点】D6:判断句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的特点是:……者……也,或……者也,……也。被动句中用:为、见、被表被动。倒装句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解答】“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意思是“南冥是天然的天池”;

A.判断句,“……者”表判断,意思是后来再也没有询问这个地方的人了;

B.判断句,“……者……也”表判断,意思是《齐谐》这本书是记载奇闻逸事的书;

C.表强调语气的固定句式,“而已”为固定句式,意思是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D.表示猜测,意思是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取乐;

句式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为D

故选:B

【点评】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二.基础知识(共8小题)

3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考点】13:注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把握。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解答字音、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解答】答案:

xiàngxiāngháoháochī;dǐ

【点评】解有关汉字的考题时,一要注意正确识记和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二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

31.文学知识填空。

《<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子•秋水》 。庄周,是 战国 (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 道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考点】F5:文学常识.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答案:

《庄子•秋水》;战国;道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3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考点】13:注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解答】”容易读成“dùn”。

答案:

háoxúnrǔ

【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3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考点】13:注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解答】答案:

háotiáoxúnrǔ

【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3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考点】13:注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解答】答案:

míngkūnxǐ,tuán

【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3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考点】13:注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是对字音的考查。注意易错字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书写拼音,不要把拼音写成英语字母。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这些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等,在学习和识记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类整理。

【解答】注意“冥”和“抟”的音。

答案:

mínɡ,kūnpénɡ,tuán

【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3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考点】13:注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是对字音的考查。注意易错字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书写拼音,不要把拼音写成英语字母。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这些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等,在学习和识记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类整理。

【解答】【答案】

kūnpénɡ,xié,míngtuán,āi

【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3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考点】13:注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解答】答案:

háoxúnhuì

【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38.(2016秋•顺庆区校级月考)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水《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百川 注入 

而视 面向、朝向 

河伯始其面目 旋转、掉转 

伯夷之义者 认为……轻 

2)翻译下面句子。

(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译: (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译: “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 

【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参考译文:

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句意: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重点词:灌:注入。

句意:面朝东边一望。重点词:面:面向、朝向。视:望、看。

句意: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重点词:始:才。旋:旋转、掉转。

句意: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重点词:轻:认为……轻,意动用法。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以:认为、以为。句意:(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重点词:闻:听说、知道。以为:认为。句意:“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3)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对文本主旨的理解,首先要读懂文意,然后可结合关键语句进行思考。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关键句:“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理解即可。

答案:

1注入; 面向、朝向; 旋转、掉转;认为……轻;

2(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3)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

【点评】“之”的用法:

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考点卡片

1.易误读常见字

【考点讲解】

易误读的常见字主要包括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平时学习时要注意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并做到准确书写。

【方法技巧】

1、多音字﹣﹣根据字意定音

详见考点“多音字”考点卡片

2、形近字﹣﹣仔细辨认字形

形近字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但含义不同的字。误读形近字,大多是因为没有看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如:“亨”与“享”、“概”与“慨”、“刺”与“剌”等。

3、形声字﹣﹣谨防声旁误导

形声字由声旁与形旁两部分组成,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字音的差异,现代汉语中,有很多形声字都不能按声旁来确定读音了。如:“忏”读chàn,不能按照其声旁“千”读qiān

2.注音

【考点讲解】

注音题多考查多音多义字、形声字、生僻字、习惯性误读字和一些常用字。其中以形声字最多,其次是生僻字和多音多义字。

【方法技巧】

给汉字注音,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要读准字音,能结合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生僻字的读音要加强记忆,准确把握多音字和形近字的用法。如“点缀”中的“缀”和“辍”“啜”“掇”等字相似,但读音完全不同;“鲜为人知”中的“鲜”是多音字,其读音有两个,即xiānxiǎn,在这里读作xiǎn,如果平时善于积累,那么做题时就容易的多。

3.常见易错字

【考点讲解】

字形题多考查错别字,大多为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的混淆和误用。

主要题型有:根据拼音写汉字;找出文段(句子)中的错别字;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辨认;改正错别字;规范书写等。

【方法技巧】

根据字形题考查的内容,我们可有以下方法来纠正错别字:

1、形旁分析法

“据形明义,据义取字”,如“讴歌”指用优美的语言来歌颂,“讴”就应是以“言”为形旁,而“呕吐”、“呕心沥血”与“口”有关;汉字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可根据两个字的形旁特点,来分析比较正误。如:“憔悴”指的是人的心情,所以不可将“悴”写作“瘁”。

2、辨别字音法

根据形近字的读音差异也可以确定正确的字形。如:“气概”的“概”读作gài,不是“慨kǎi”,“直截了当”的“截”读作jié,而不是“接jiē”。

3、来源探索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成语中错别字的辨析。大部分成语都有一定的来源,如果了解它们最初的来源和典故,则很容易辨别出其中误用的字。如:“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墨守成规”这几个成语中,“程(颐)”“(鲁)班”“墨(翟)”都是成语故事中的人物,懂得了这些就不会错写为“城”“搬”“默”等字了。

4、语境分析法

有些词语在单用和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字形会有所不同,如:“老于世故”(非“事故”),“共商国是”(非“国事”)等,要重点记忆。

5、特殊记忆法

汉语词汇中,有极少部分的词语有固定的搭配,不可以随意书写如:“缥缈”与“飘渺”不可交错搭配。好在此类词很少,平时注意分类积累成册,加强记忆便可牢固掌握。

4.词义辨析

【考点讲解】

一、知识点讲解

词义辨析的考查多为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需要正确分析待选词语的异同,然后根据语境进行选择即可。

【规律总结】

作答词义辨析类题目,首先要分析待选词语的异同,包括意思的不同,情感色彩的不同,表达效果的不同等,然后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即可作出选择。

5.正确使用词语

【考点讲解】

一、知识点讲解

考查特点主要有:

题型以近义词的辨析为主;

所选词语多是生活中常见但又易忽视的词语;

考查重点为同音词、近义词的意义、用法及色彩方面的辨析。

【考点要求】

正确使用实词,其考点要求为:了解词义的变化发展和多义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

正确使用虚词,通常以常见常用的虚词的运用为主,包括关联词、介词、副词和助词等,主要考查对句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熟语虽然包括成语、习惯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但中考通常偏重于考查成语。

6.排列句子顺序

【考点讲解】

1、排序题要求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句子排序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分析选段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选项。

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2、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

空间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等。

时间关系:从早到晚,从过去到现在等。

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此到彼等。

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逻辑规律: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概括等。

先要准确的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顺序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

【解题步骤】

1、把握基本内容,明确中心。首先应该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表明层次的语句。

2、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3、连缀排列顺序。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4、抓住语言标志。理清思路,快速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一类是关联词语,表明句子间的关系;一类是有先后之分的词语,如“首先”“其次”,“换句话说”“与此同时”“由此看来”“综上所述”等等。

5、反复试读,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7.表现手法

【考点讲解】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与写作手法,二者之间是被包含与包含关系。表现手法主要用于文学创作和批评方面,而写作手法则多用在文学艺术创作之外的其他文章的写作方面。

常用的表现手法用作用有:

1)象征手法: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作用: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2)对比手法: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作用:使主要的人或事物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更突出。

4)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赞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讽刺手法:动作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批判、揭露、嘲笑,使语言辛辣幽默。

作用:加强文章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更具有辛辣性与幽默感。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句子(或段)与前文或后文相互联系,为下文某些情节作铺垫,使全文情节完整,结构更严谨,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8)伏笔铺垫:

伏笔,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铺垫,指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进行陪衬衬托。

作用:能增加情节的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9)以小见大: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10)联想想象:联想是根据事物间的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的感性形象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注:修辞手法也属于表现手法的范畴)

【方法技巧】

熟记常用表现手法的类别,了解各自的特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具体的判断与分析,做到熟能生巧。

8.内容主旨

【考点讲解】

作者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的人与事,有了一定的体验,便逐渐的形成对生活的独特看法。这种看法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这就是记叙文的中心。

归纳记叙文中心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2)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来连接;

3)通过分析结构来归纳文章的中心,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串连起来,用简洁的语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4)从时代背景的分析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方法技巧】

一、内容理解与概括的方法

1.考点题型

1)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梳理文章内容(情节),填写表格。

3)根据示例,概括或补充故事情节。

4)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2.答题方法

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

2)摘录文章中的语句,如文章的中心句、结论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等,据此概括主要内容。

3)运用标题进行适当的扩展。标题一般是驿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对照六要素对其进行补充增添,即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4)对段落大意进行合并。对于复杂的记叙文,可以合理分段,将各段的段意合并同类项,即可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答题公式

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9.古今异义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考点讲解】

1.什么是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古今字形相同但意义用法不同的词。

如:“太丘舍去”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2.古今异义的情况

1)词义扩大

如“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2)词义缩小。

如“带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中的“妻子”原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专指成年男子的配偶。

3)词义转移。

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4)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5)词义强化: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6)名称说法改变

如“市”古义:买,例:“愿为市鞍马”;今义:市场。

如“谢”古义:道歉,例:“长跪而谢之曰”;今义:感谢。

3.常见题型

在考查实词中进行综合考查;

单独命题考查某个古今异义词;

在文言文句子翻译中综合考查。

【方法技巧】

1.辨识差别。

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词要区分清楚并加以牢记。如“去”,古义是“离开、距离”,如“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为学》)“去”的今义是“到……去”。“去”的古今词义相反。

2.分析微殊。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也要注意辨析。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中,“绝境”的古义是“与外界隔绝之地”,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今义有微小差别。

3.辨析音节。古汉语中多单音节词,每个音节都有独立意义,不能将文言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节词。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中的“妻子”是两个词,“妻”指妻子,“子”指子女。现代汉语的“妻子”是一个词,意思是专指男子的配偶。像这样由两个单音节词连用的情况还有许多,如“祖/父”、“指/示”、“交/通”、“卑/鄙”、“无/论”、“山/东”等。

附:中学课本中古今异义词归纳(以下内容按例词、例句、古义、今义顺序排列)

1.居 居十日 过了 居住

2.走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再 一股作气,再而衰 第二次

4.池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水池

5.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停驻 质量差;次数

6.戾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暴戾

7.令 何患令名不彰耶 美好的 命令

8.寻 未果,寻病终 不久 寻找

9.狱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案件 监狱

10.坐 停车坐爱枫林晚 因为 坐下

11.渠 问渠哪得清如许 它(他) 水渠

12.微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 微小

13.迁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官吏调职 迁移

14.形 无案牍之劳形 身体 形状

15.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目光短浅 卑鄙

16.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下 品质低下

17.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祭祀用的物品 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18.亲戚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父母兄弟等 姻缘亲属

19.交通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

20.妻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儿女 男性的配偶

21.绝境 同上 与世隔绝的地方 山穷水尽的地步

22.无论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条件关系连词

23.几何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多少 数学学科之一

24.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开业

25.会计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聚集商议 财务人员

10.一词多义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考点讲解】

1.什么是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甚至有几个引申义。

文言文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几个义项,多则几十个义项。如

故:

旧知识(温故而知新)

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原来(两狼之并驱如故)

所以(故余虽愚)

2.常见题型

在实词的考查中综合考查,如:解释句中的加点字。

单独命题考查某个词的多种意义辨析,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如找出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个;找出四个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组。

在文言文句子翻译中综合考查。

【方法技巧】

1.课文迁移法

此种方法最为常用,考卷中出现的很多文言实词,在学过的课内文言文中几乎都出现过,可以联系课文相关语句进行意义迁移。例如:“临富贵而失其本心”,这样的类似短语在《鱼我所欲也》中就有“此之谓失其本心”一句。由此句可明确出“失其本心”是指“丧失了他的本性”,放在原句中,再联系上下文就容易正确翻译了。

2.语法分析法

有些多义词较难区分,可以对实词所在句子作语法成分分析,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词义。例如:“蜀之鄙有二僧”和“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鄙”一词,从语法判断,第一个充当主语,解释为边远的地方,第二个充当谓语,解释为目光短浅。

3.对句判断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以据此进行判断。如“腰白玉之环”中的“腰”字,与前一句“戴朱缨宝饰之帽”中“戴”字对应,作动词用,解释为挂在腰间。

4.字型推断法

实词考查中,有一些冷字确实少见,考生有时无法作答。其实,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形声字占80% 以上,而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了有利的依据。如“皆已惮籍矣”中的“惮”字,左边的竖心旁表意,跟心里、心情有关,再结合成语“肆无忌惮”,可推断出“害怕、恐惧”之意。

附:初中常见一词多义举例:

1.安:怎么(如: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卑:身份低微(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3.备:

周全、详尽。(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具备。(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准备。(如: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同“披“,穿(如: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5.鄙:

鄙陋、目光短浅(如: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出身鄙野(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全部(如:群响毕绝《口技》)

7.薄:

迫近,接近。(如: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轻视。(如: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8.策:

马鞭。(如:执策而临之《马说》)

鞭打、驱使。(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记录。(如: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9.长:

cháng

长度。(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与“短“相对。(如: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长久,健康。(如: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永远。(如: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排行最大(如: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zhǎng

头领。(如: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

相当、配合(如: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称赞(如: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11.文言实词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考点讲解】

1.文言实词:

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掌握较多的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2.文言实词特点:

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几个主要特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通假字。

3.常见题型

单独命题考查实词的含义,如: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题型出现频率极高),找出加点字意思相同(不同)的一项。

在文言文句子翻译中综合考查,设置重点、常用的实词作为得分点。

【方法技巧】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这类题不仅要靠积累,还需掌握一定的推断技巧。

1.直接迁移法

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已学课文中有关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过而能知,可以为明”中的“过”字,如果能联想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人恒过,然后能改”的“过”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过”的意思为“犯错”。

2.语境推断法

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河北中考出现课外文言句“使者及门”的“及”,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及”应为“到”的意思。

3.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杂然而前陈者”中“陈”字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陈”组成几个词语,从中作选择:陈列、陈旧……通过筛选不难找到“陈列”这个意思。

4.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河北2015年真题中“而己有饥色”中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意思为“脸色”。

12.文言虚词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考点讲解】

1.文言虚词:

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几类。与实词相比,虚词数量少得多,但使用频率却很高。

主要的虚词有: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于、之、则、者、与(欤)。

2.初中语文常用必考文言虚词用法

1)之

代词,可指代人、物、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种”。

如:彼竭我盈,故克之。(代人,指齐军,相当于“他们”)

操蛇之神闻之。(代事,指愚公移山这件事,译作“这件事”)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物,指代狼,相当于“它”)

动词,“去”“往”“到”。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辍求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助词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调节音节,无意义,不译。如:久之,目似瞑。(《狼》)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马之千里者。(《马说》)

2)而

“而”主要作连词用,表示以下几种关系:

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又”,或不译。

如: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就”。

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可是”“却”。

如: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如: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晏也。(《醉翁亭记》)

3)其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疑问、反诘等不同的语气,常用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也许”、“恐怕”、“怎么”、“难道”等。

如: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其”起到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代词,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物。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们)”、“它们的”。

如: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其”它的,指狼的。

用来指“自己的”。

如:蹲其身,使与台齐。(《童趣》)“其”代作者自己,第一人称。

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或者数代词。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4)焉

作代词,相当于“之”

如: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语气助词

用在句尾,表陈述语气,相当于“了”,也可不译。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用在句尾,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如: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作兼词,相当于“于之”,译为“于此”、“在这(那)里”、“从这(那)里”。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5)何

代词,译为“什么”。

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何如”连用,译为“怎么样”“怎样”“什么样”。

如:我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副词,可译为“何必”。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副词,表示“怎么能,哪里”。

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一何”连用,译为“多么”。

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6)者

附在动词、形容词、数词、时间词后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的人”、“……的事物”、“……的原因”等,或不译。

如: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一般不译,其作用或引出判断(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或引出原因(有时可译为“的原因”),或引出说明。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引出判断)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引出原因)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引出说明)

用在句末,与“若”组成“若者”、“若……者”结构,表示比拟,相当于“像……的样子”、“……似的”。

如: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放在后置的定语之后,相当于“的”。

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的话”。

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然

指示代词,如此,这样。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对,正确。如: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可是”“但是”。

如: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助词,用在形容词后,作为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如: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助词,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译为“……的样子”“像……似的”。

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7)则

连词,表承接关系,译为“就”。

如: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满井游记》)

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那么”“就”。

如: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就是因为”。

如: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连词,表并列关系,译成“……则……”的格式,或不译。

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却”。

如: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

副词,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句中起强调作用,译为“就”“就是”。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二是在句中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8)为

介词,读作wèi,相当于“替”“给”“向”“为了”等。如: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也表示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连词,读作wèi,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为”。

如: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语气助词,读作wéi,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

如: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动词,读作wéi,可译为“担任”。

如: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9)若

人称代词,你。如:若为佣耕(《陈涉世家》)

好像。如: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至,至于。如: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连词,假如,如果。如:若无兴德之言(《出师表》)

10)夫(fú)

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

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语气助词,多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用来引出议论,不必译出。

如: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11)盖

连词,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放在句首,连接着一分句或句子,表示前一事情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原来”“是因为”。如:用悟前假寐,盖以诱敌。(《狼》)

一种是用于句首或句中,表推测,可译为“大概”。如: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语气词,用于句首,引出下文,可不译。

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12)乃

连词,可译为“于是”“这才”。

如: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副词,相当于“就”“才”。如: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13)以

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如: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如:屠惧,投以骨(《狼》)

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

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14)于

介词,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对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到”“从”。

如: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

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可不译。

如: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隆中对》)

介词,介绍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给”。

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5)与

副词,读jǔ,译为“都”“全”。

如:号令召三才、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介词,译为“和”“跟”。

如: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孙权劝学》)

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和”。

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助词,读yú,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如: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

16)也

助词,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助词,表示疑问语气。

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助词,表示感叹语气。

如:虎见之,庞然大物也(《黔之驴》)

3.常见题型

单独命题考查虚词的用法,如:指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相同)的一项;找出四个选项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在文言文句子翻译中综合考查,设置重点、常用的虚词作为得分点。

【方法技巧】

1.代入筛选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

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

结构助词,译作“的”;

助词,不译;

动词,译作“去”“往”“到”等。

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理解和筛选。

2.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交换理解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

13.判断句式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考点讲解】

1.判断句式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2.判断句形式

“……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用动词“是”“为”表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不是判断动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中的“是”是代词,不表示判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问今世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中的“是”表示判断。“为”一般也不表示判断,只有极少数句子中,“为”才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相当,“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中的“为”表示判断。

3.常见题型

单独考查句式的判断。如:指出下列句式的类型;找出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不同)的一项;找出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

结合其他考点综合考查。如:翻译句子。

【方法技巧】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平时学习要注意熟记常用判断句的几种形式,这样判断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14.倒装句式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考点讲解】

1.倒装句类型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

1)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在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何陋之有”中的“何陋”就是前置的宾语。

3)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其中的“荷担者”是后置定语。

4)介宾短语后置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如: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如:屠惧,投以骨。(《狼》)

2.解题方法

平时学习要注意熟记倒装句的类型,结合句子意思进行准确地判断。

【常见题型】

1.单独考查句式的判断。如:指出下列句式的类型;找出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不同)的一项;找出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

2.结合其他考点综合考查。如:翻译句子。

15.省略句式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考点讲解】

文言文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前提下,经常会省略某些句子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在翻译的时候,要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省略主语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省略宾语

如: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省略介词

如: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5.省略量词

如:撤屏视之,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口技》)

【常见题型】

1.单独考查句式的判断。如:指出下列句式的类型;找出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不同)的一项;找出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

2.结合其他考点综合考查。如:翻译句子。

16.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常见题型】

1.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

2.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文言句子的断句停顿;

4.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5.内容主旨的理解与分析;

6.不同文本的比较阅读;

7.文本内容的拓展延伸。

【考点讲解】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是指古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别一类词使用。常见的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用作动词

如:会天大雨。(《陈涉世家》)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2)名词作状语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下见小潭。(《小石潭记》)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动词用作名词

如: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传:动词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4)形容词用作动词

如: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远:远离。

5)使动用法

如:忿恚尉(《陈涉世家》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6)意动用法

如:父异焉。(《伤仲永》)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相关知识详见对应考点,这里不再赘述。)

17.朗读节奏划分

【课标要求】

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考点详解】停顿是指词语或语句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是生理换气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一句话是否有停顿,在不同的地方使用停顿,表达的意义往往不同。

【方法技巧】

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8.文学常识

【考点讲解】

一、知识点讲解

文学常识包括:

1、作家作品。如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备考建议】

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文学常识一般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的上,适当向课外拓展。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自己的文常网络。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5/16 0:56:50;用户:182********;邮箱:182********;学号:2798717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51cbb1f2d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b.html

《初中语文八下:庄子与惠子游与濠梁之上-1-1人教部编试题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