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发布时间:2019-06-26 17:48: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一、为什么强调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心理素质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们关注的焦点似乎只有一个:孩子成绩怎么样?是否有把握考上大学?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不惜财物,教师不吝时间。殊不知,心的渴求也是会影响学习的!身体的疲倦也许尚不是什么问题,但心理的厌倦则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大问题,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关注到这种厌倦及厌倦的产生呢?

在当代复杂的社会条件下,社会运转的节奏回忆,竞争日趋激烈。在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同时,学生也面临着许多选择和挑战,这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心理问题日趋增多。面对着中小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的出现,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积极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已明确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国家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担子给谁?就像歌中唱道的: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站出来的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这就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再扛起学生的心理保健者的角色。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心理健康的人的责任又落在了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身上。那么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又面临着角色再定位的问题。表面看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培养,而背后呢?

科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心理是否健康,与他们的身体发育、身体健康、精神面貌、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相关性极大。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调查,发生学习困难的儿童有87%是因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而且很多学生的行为问题并非是思想道德问题,大多数是心理因素所致。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良好影响

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就要求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教师的素质修养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占重要位置。一个理想、合格的教师,除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以外,还必须具有诸如热爱、合作、活泼、愉快、乐观、幽默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身心成长。可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

1.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2.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协调师生关系。

3.教师的心理健康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模仿的良好榜样。

事实表明,学生的害怕,说慌、缺乏礼貌、违抗、挑衅等心理失调,其原因之一,与某些教师心理不健康,师生关系不佳有关。研究表明,在教师诸多心理品质中,对学生有直接影响的人格特征有以下几项:(1)精神振作还是沮丧;(2)兴趣广泛还是是狭窄;(3)性格暴躁还是稳定、和蔼;(4)意志坚强还是懦弱,果断还是犹豫不决;(5)生活有条理还是杂乱无章。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他们的社会经历有限,需要具体可感的样板,以便在参照模仿中学习。心理健康的标准,也需要有样板,学生最容易从模仿教师的行为开始。当然家长是学生最先接触的榜样但是学生进入学校后,集中了其人生最宝贵的时间学习,社会为他们提供了专门的榜样──教师。再加上小学生本身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具有模仿性强、好奇心盛、可塑性大的心理特点。这样,教师便过随时随地为其展示社会行为的修养范例、心理健康的样板,潜移默化地促进其发展,起到理论教育所起不到的作用。

4.教师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使意志和个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正常的、健康的发展。

当班主任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的时候,他们自己的心理状况又如何呢?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云南省会泽县上村乡中学教师聂朝宽,蛮横地将14岁的初中生张波活活打死,日前聂朝宽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浙江发生罕见体罚学生事件:6岁孩童被老师剪掉食指尖;深圳市5岁顽童不听话老师牙签扎手心;玉溪:老师竟逼学生吃苍蝇;福州:挨体罚遭责骂,福建一13岁女生喝农药……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一些教师有违师师德现象,人们都是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人们都在问现在的教师怎么了?很少有人去冷静的思考。罚跪,当众扒下学生的裤子,甚至在学生脸上刺字,这些事情着实令人震惊,但更让人深思。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聂振伟的一席话则让我们在正视问题的同时,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

她说,教育是个复杂的链,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往往跟上下都有关联。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映射的可能是教师、家长身上的问题;同样,教师出了问题,也往往要在教育的其它环节上找原因。

对于教师体罚学生事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它所承受的压力正在不断加大,教师正成为高压力人群,而社会有关机构对此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据聂振伟分析,目前,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随的各方面压力正与日具增。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使得中小学教师长时间处于一种超负荷劳动状态。8小时工作制对许多教师来说形同虚设。一方面是繁重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还要为生计、为前程奔忙。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使一些中老年教师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感体力不从心而工作、生活压力又使他们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为自己充电。久而久之,便在心里积存下难以排解的心结。聂振伟认为,一些学校领导只重传达上一级精神,布置工作,不注意解决教师心理问题的简单工作方法和一些主管部门只会用机械的数字化指标来看待评价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聂振伟认为。教师是一个育人的特殊职业,不能简单用冷冰冰的指标加以评价,在领导过程中应体现人性化管理,让教师有个政常渲泄情绪的渠道。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学会调适自己,正确面对现实。她希望社会及有关部门应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她说,人性地面对教师,理解教师,充分地尊重和评价他们的劳动这种关爱是必须的,也是可以互相传达的,一个拥有健康心态的教师一定会微笑地面对他的学生。

说句心里话,哪一个老师真正愿意去体罚自己的学生呢。家长、社会评价一个学校好不好,就看学校成绩好不好;校长看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不高,也是看这个教师教学成绩好不好。在社会、家长、学校的三层重压之下,教师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更何况一个教师的教学成绩好不好,还要涉及到其它实际的敏感问题如,评职称、升工资、分房子等,教师不是神仙,我们教师首先是人先后才是教师,我们是有情感和需要的人,也要食人间烟火,哪一个不紧张呢,所以只好拼命向学生施压。碰上一些逆反心理比较强的学生,教师难免又气又急,有时在忍无可忍之下打一下学生,又被学生上告,久而久之,心理得不到疏导而引起心理疾病。特别是一部分青年教师,初入社会,涉世不深,在班主任工作当中难免性情比较急躁,处理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与学生关系比较紧张,如若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极易引起心情压抑,对前途充满迷惑而引起心理疾病。

学高为师,自正为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学生无数双眼睛的注视,好像林黛玉进贾府,处处得留意,步步要小心。在校时间倒也罢了,放学以后,还要守规矩,要注意维护教师的形象。特别是班主任,晚上还要到进行家访与学生谈心,了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这种生活,与苦行僧何异教师也是人,不是神,同样有七情六欲,同样需要别人的关心,可又有谁来关注过教师的精神生活呢?我们要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呼吁,但我们更应该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教师的职业和特定的社会角色决定教师工作的繁重、复杂和艰辛程度,决定了教师比其它许多行业的人员面对更为繁多和沉重的压力,由此而引起的心理应激不断威胁教师的身心健康,部分心理承受能力差或经验不足的教师易被压力击倒,产生各种身心疾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影响了教育教学工作效果。

心理压力是造成身心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

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特殊的社会角色,决定他们面对来自多方面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来自教师角色社会期待方面的心理压力

(二)来自教学工作方面的心理压力

(三)来自教育工作方面的心理压力

(四)来自学习进修方面的心理压力

(五)来自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压力

(六)来自家庭、社会方面的心理压力

三、教师不良心理种种

(一)教师常见的心理不适应

由于自身的职业特点等原因,教师个人的要求与社会满足之间会产生一些不协调、问题和矛盾,产生心理冲突,出现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应现象。教师的心理不适应主要表现为:紧张感、焦虑感、受挫感。

(二)教师的心理异常现象

教师的心理异常现象是指教师在性格方面出现的某些缺陷。它是由各种不良刺激使心理活动出现的轻度创伤,如狭隘、抑郁、怯懦、自卑、敌对、嫉妒、暴躁、孤僻等。心理异常现象是偶发性的不是经常性的,它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状态。但性格缺陷与性格障碍之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察觉、及时调整,某些性格缺陷也会发展为性格障碍,即病态人格。因此,教师要预防各种人格障碍及心理疾病的发生,及早发现苗头,及时进行调整。

四、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措施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方面,二是教师自身方面。

(一)学校管理方面

1.营造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学校群体心理气氛

2.评价教师要公正客观

3.尽量避免教师超负荷的劳动。

4.把教师心理辅导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1)开展心理辅导讲座

2)学校领导体恤民情

3)适当组织文体活动,愉快教师身心

(二)教师自身方面

1.角色的心理适应

现代心理学一般把角色定义为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处于一定位置时所执行的职能。认为,任何一种社会地位或身份的人,都有一整套由其身份地位所规定的社会行为型式,当个性在执行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适应的社会职能时,其心理与行为必然要符合相应角色。反映在教育科学的研究中,一些教育心理学家也自觉运用角色理论来探讨与教育、教学和与学校生活有关的心理问题,尤其是以此阐释教师的教育职能和作用,以及与学校人际关系有关的教师心理品质与行为方式等。例如美国的C.林格伦和J.W.索里等就详细地分析了教师在学校中所扮演的角色。

分析教师对职业角色的心理适应,应考虑到教师角色与社会人际认知、职业责任和教师自我人格修养三方面的关系。因此,教师对角色的心理适应可具体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角色形象适应(社会人际认知适应)

教师角色的社会人际认知适应层面是指教师在扮演教师角色时,首先要适应社会对教师的期待,符合人们对扮演教师角色的人所予以的行为上的期望与设想。教师所需适应的角色期待包括适应社会其他职业的人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这两个方面。

2)角色职责适应(职业责任胜任)

即教师适应社会赋予教育这一社会职业的责任与任务,并在不同教育情景中恰当实施体现教育职责的各种功能和影响。教师必须在执行贯彻教育赋予自身的职责基础上,恰当考虑、正确处理好自身担任的多种教育角色,在教书、育人、能力培养、情感影响、道德教育等层面实现不同角色的独特功能,融合它们的作用,从全局、整体上适应教书育人的职业责任。

3)角色人格适应(职业气质形成)

这一层面的角色适应是指教师个人在人格或个性上进行自我修养,从教育者的职业活动需要出发,达到教师角色心理的全面内化与人格化。

教师要适应教育者这个角色,还需要在获得相应的角色经验、技能、知识之后,从自身的人格或个性方面进行改造与锻炼,培养起适应教师职业教育活动特点的教育气质。为适应这种职业特点,教师必须在职业活动中进行有意识的实践与锻炼,从对角色职责的认同、接纳和对角色行为的外部模仿,逐渐内化为个人的职业素质与人格品质。对教师个人来说,职业人格的自我适应与培养是教师角色心理的真正内化,是教师职业活动的最终个体人格化,它表现为教师个人修养与教育职业的和谐统一,并成为教师对角色适应的最高境界。

如果教师不能在教育活动中很好地适应角色,或难以在不同的教育情景中顺利进行角色转换,教师就会在心理上体验到角色冲突。

分析教师的角色冲突,可以把这种冲突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角色职能与角色期望的冲突;社会角色定势与个体角色行为的冲突;角色活动性质与角色活动成果的冲突;角色的职责要求与个人事业成就的冲突;教学内容的价值标准、学生价值观与教师个人价值观的冲突;讲授科目与学校的学科地位的冲突;群体组织特性与教师个人自我形象维护的冲突;职业劳动价值与职业劳动报酬的冲突。

为了帮助教师顺利完成角色心理与职业行为的适应,特别是尽量避免和化解他们的角色心理冲突,下列几点涉及社会、学校与教师个人三方面的意见或许具有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职能,营造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心理氛围;增加教师的职业劳动报酬,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教师劳动过程的管理,及时进行职业活动的成就测评;学校的人际组织工作要外开内合,外部公关与内部关心并举;要求教师充分认识教育的社会促进作用,对教师职业进行正确的社会价值定向。

2.进行心理调适维护心理健康

1)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A.心理失常乃至心理疾病并不可耻产生心理失常、心理疾病是不幸的,但并不可耻。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到某种方式和某种程度的挫折和打击,谁也无法保证一生一帆风顺,也无法预料自己是否能随挫折和打击。因此,人人都可能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心理失常。但心理失常并不可怕,只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与咨询,就能逐渐地恢复。

作为正常人,更应献出爱心,接纳那些产生心理疾患的人。我们没有理由也不应歧视、耻笑他们。也许我们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们也应不断地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B.心理失常可以慢慢恢复正常

心理失常、心理疾病并不神秘可怕,它是可以通过不断调适和治疗而恢复正常的调适和治疗的途径很多,最主要的是靠每个人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培养信心与毅力,以逐渐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必要者可接受专门的心理治疗,与医生充分合作,做最大的改善。

C.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可以预防

在当今如此错综复杂的社会中,任何人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有着某种程度的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它的产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素、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因而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可由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着手。一般来说,造成心理失常的最大原因是挫折和冲突所形成的长期焦虑。因此,预防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应该是尽量减少冲突和挫折,减少各种心理压力的存在。

2)学会进行心理调适,保持心理健康

A.尽量改善、改变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客观环境,保持乐观心态

正确理解身心关系,合理休息,注意用脑卫生,避免过度疲劳。对因繁忙而产生的疲劳心理和不良情绪,应该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对困初上讲台,到新的学校工作和对因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产生的紧张情绪,应该提醒自己,树立自信,想念自己不比别人差,建立心理优势,争取成功。同时,应积极做好工作准备,千万不能在上阵前临时抱佛脚。充分的准备,是树立信心的最好方式。面对工作不顺、家庭不和、人际关系所引起的紧张和疲劳,要学会用微笑对待,以真诚等待,想念一切会重新好起来而保持乐观心态。

B.悦纳自己,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

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经常伴有自我评价的情感,即对自己付出的劳动是满意还是踞,是喜悦还是沮丧。心理健康的原则要求教师对自己保持一种悦纳的态度,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

悦纳自己,就是教师在工作暂不顺心、效果不佳时,也能坦然和接受。不应欺骗自己,更不要鄙视自己。人的一生,不会总是顺境,工作中更是如此。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没有做好可以重新开始,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一个人对自己应有客观分析,不要让缺点和弱点掩盖了自己的优点、长处。抹杀了自己的优势,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就无从发挥。

C.学会自我调适,有效调节不良情绪

例如,当情绪牌消极状态时,适当用心境迁移的办法,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例如,散步、运动、旅游、听音乐、欣赏艺术作品等,使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以此把情绪调整到平稳积极的状态。当情绪高涨时,还要让它廉价发泄,而是让它稳定下来,向积极的更高的层次升华。当心理失衡时,为了冲淡内心的不安,自己找理由安慰自己,说服自己,自我解脱,避免心理上产生更大的苦恼,减轻情绪上的压力,使情绪暂得到缓解,平静下来。另外,为了维护心理健康,要避免消极情绪积存郁结,别压抑自己。找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把心中的苦闷,宣泄倾诉一番,畅所欲言,进而消除心理压力;或者对着录音机把想说的话录下来。通过情感的充分表露,通过从外界得到的反馈,增加自我认识,从而改变自己不适当的行为。通过训练,我们还可以用自我调整法主动控制情绪,使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渐趋平复。

D.乐于合群,善于交往,不断补充心理营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乐于合群,善于交往可以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心境,特别是不良的心境,如过度紧张,忧郁不安、气愤发怒等,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旦处理不好,不但身体是一种伤害,对工作也是一种不小的阻力。

教师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网中的社会成员,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教师通过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通过这些生活的经历,教师能够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转变成为一个有能力对别人施加影响和进行调节的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当我们表现了对别人的关注、爱护、安慰、信任、鼓励、赞赏和批评,同时也会得到别人的关注、爱护和安慰,从而使心理的健康发展获得足够的营养。

E.拓展兴趣爱好,保持乐观心态

一个人不论在本职工作中得到多大满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拓宽自己的生活境界,还应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例如音乐、绘画等。通过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和体育活动,使由挫折造成的苦闷、焦虑等消极情绪得到排遣,使紧张刻板的生活得到调剂,以消除疲劳、解除苦闷、松弛情绪、焕发精神、陶冶情操。丰富的兴趣爱好,对长期从事单一的教学工作而引起的心理疲劳,有平衡、消除、调节的明显作用,能增进身心健康。而且,新兴趣、新的眼界,有利于扩展教育思路。新的活动、新的知识,有助于教学上的成功。适当的娱乐、休闲,可以使教师生活得到综合平衡,达到自我改善的目的。

F.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种静止的最终状态,它是一种延续的适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仅要求个体适应当前的生活,而且促使个体不断地追求未来。

此外,教师个人加强个性修养,恰当而有效地采用一些心理调适方法等,也有助于角色心理的适应与角色冲突的化解与消除。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431882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3b.html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