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让数学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语文

发布时间:2019-08-21 08:56: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让数学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那么,教师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拙见。

一、营造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民主、和谐的环境可以使人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和睦,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学习才会积极主动,这种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1.让课堂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应把主动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用平等的态度去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有时会因为一个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我认为教师应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允许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尝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给学生留出创新的空间。以前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老师讲授的内容近乎于点滴不漏,学生的问题老师都讲到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被老师占据了,导致学生很少提问题。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纸质平行四边形、直尺、剪刀等,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学生不受制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还是应该及时地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和点拨。

3.适时表扬,激发兴趣。学生在提出创新性的问题后,我会这样鼓励他:你真棒,很多数学家也是这样提问题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肯定他的思维,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树立坚定的信心,从而提高创新热情。

二、激励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创造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它的获得不是靠传授或是手把手的教,而是在课堂教学中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加以培养得到的。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传授的学习方法大多是前人智慧和经验的总结,认真接受和继承这些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接受不等于是盲目机械的知识灌输,学生也不是个单纯的知识容器,总得对前人总结出的知识和技能有所思考和改进。

因此既要学习前人的经验,又不能唯书、唯师、唯上,在学习和继承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前人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敢于猜想,培养创新思维

1.学生在猜测中学习新知。数学知识环环紧扣,螺旋上升,利用旧知学到新知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2.学生在联想中沟通知识。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优秀的学生倒不在于他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他优秀的思维方式。可见,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由正及反、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

3.学生在质疑中理解知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在发展,科学知识也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在纠正错误中发展。只有存在争议,才能使人们运用发散思维和创新想象进行不断的创新。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这里既不能忽视的作用,也不能用老师的来取代学生的。那么,如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首先,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主动发展;其次,要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并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应该注意的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必须有个,这个就定在激趣、启思、导向上,至于新知识在什么地方,它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分,怎样运用原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什么是新知识,新知识学来有什么用等具体问题,就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通过自身的努力自己解答这些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教程中是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

单靠记还不行,还得,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32a01e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a.html

《2019让数学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