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

发布时间:2018-10-07 18:38: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方孝孺

  旧时候,宁海城内有一座造型别致的木结构牌坊,是表彰明初著名学者方孝孺的。乡民说,木枋易朽,常修常新,以志永彰忠骨。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又字希古,宁海县北乡溪下村人。他是明初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从学于大学者宋濂,尽得其所学。方孝孺通经史,擅诗文,博学多才,但生性耿直,人称“正学先生”。洪武年间,蜀献王闻其贤,聘他为世子的老师,把他的书房称之为“正学”,故世人以“正学”代称其名,表示对他的敬重。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迁侍讲学士,改文学博士。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原封为燕王,起兵攻陷南京,推翻惠帝,夺取了皇位。尔后,朱棣因方孝孺文名,逼其为他起草登基诏书。

  方孝孺自惠帝被害后,日夜恸哭。听到朱棣召见,就身穿麻衣,殿见朱棣。“麻衣”在古代称为孝服。方孝孺穿麻衣,一方面表示对惠帝遇难的哀悼;一方面是对朱棣篡夺皇位的仇恨。

  朱棣见方孝儒身穿麻衣,便对他说:“你这样做是学周王辅成王之政。”方孝宿冷笑道:“成王安在?”弄得朱埭十分狼狈。

  朱棣软硬兼施,逼方孝孺为他草诏。方孝孺走到案前,从容提笔,在诏书上大书了一个“篡”字后,投笔于地,并对朱棣说:“万世之后,你也脱不得此字!”

  朱棣本待发作,忽然记起在下江南时,有个叫姚广孝的的方外人曾对他说过:“殿下至京,希望保全方孝孺。若杀此人,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因而仍耐着性子对他说:“这是我家族中的事,先生何必这样自苦呢?”方孝孺听后,便声色俱厉,骂不绝口。朱棣见此,再也按捺不住,怒喝着:“你不怕灭九族吗?”

  方孝孺从容答道:“即使灭十族,又敢奈我何?”

  朱棣恼羞成怒,便下令拘捕方孝孺亲属,每捕到一个,便当着方孝孺之面,捆缚杀戮。方孝孺仍面不改色,骂声不绝,但当他的弟弟方孝友被捆缚带到时,便流下泪来。方孝友见哥哥流泪,便随口咏诗一首安慰道:

  吾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当此间,

  华表柱头千载鹤,旅魂依旧到家山。

  方孝孺宁死不屈,连他的弟弟也那样视死如归。“华表柱头千载鹤”,“华表柱头”表示皇帝纳谏的标志;“鹤”比作贤人。古谓“鹤鸣之士”。以“千载鹤,自喻表示死于进谏,乃千载流芳的有德之士。

  结果,方孝孺被灭了十族。方孝孺的妻子郑氏及儿子中宽、中愈,知在劫难逃,都上吊死了;两个女儿都投了秦淮河;他的门生卢原质、郑公智、林家猷都是宁海人,因都是方孝孺的学生而被杀,凑足十族之数。

  方孝孺之被害,据说是用两块石板夹住,然后用铁锯从头部锯下而死。他在被害前,曾咏《绝命词》一首;

   天降乱离兮,熟知其由;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如此殉君兮,抑有何求?

   呜呼哀者兮,庶不我尤!

  方孝孺被害时年仅四十六岁。他被害后,朱棣余怒未消,派人挖了方家的祖坟,并下旨:“藏方孝孺文者皆死。”但是,方孝孺门客仍冒着生命危险,大力收藏了方孝孺遗稿,后来编成《逊志斋集》及《方正学先生集》等。

  方孝孺学问为宋濂诸弟子之冠。他重教化,以明王道为己任。作文主要“神会于心”,反对摹拟剽窍。他的文章风格豪放雄健。《四库全书总目》说他“学术醇正”,文章“乃纵横豪放,颇出入于东坡、龙川之间”。他是明初著名的散文家,常以物喻理,直抒胸臆,文笔畅达,言简意明,为时人所传诵。如《蚊对》一文,以蚊喻人,揭露世之衣冠禽兽,公然“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醢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与蚊子相比,更加卑鄙无耻。《指喻》一文,以友人生病为例,指出“天下之事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劝喻人们要防患未然。《越巫》一文则以寓言形式揭露越巫骗钱害人,先则害人,终于自食恶果的故事,文简意赅。

  方孝孺墓在南京雨花台下。时有游人前往凭吊。方孝孺祠,也称方孝孺读书处,在宁海县城南跃龙山上,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

  方孝孺刚正不阿的气节,为历代后世所景仰。有古人弔方孝孺祠时写道:

   瞻仰仪型感慨深,勿看白日惨秋阴;

   祠荒残碣苔重合,木落空斋鸟自鸣;

   仗节一身甘赤族,褒忠千古见丹心;

   西风遮莫吹双泪,怕染缑城血满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2cd2745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d.html

《方孝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