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桃夭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经 桃夭》教学设计

宿迁开放大学 江苏省宿迁中等专业学校 施春红

执教者 一、二、 课题 时间 教学目标

施春红

科目 大学语文

班级 14普专

《詩經·周南·桃夭》

课型 地点
新授

、掌握比興和重章疊句等手法的應用,體會作品的音韻美。1 2、通過對文獻的引用分析,讓學生瞭解作品中的婚禮習俗以及蘊含的道德文化意義。 3、回忆并初步了解《诗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及相关常识。
教学重点 、识记并理解《诗经》的相关内容。1 、掌握作品中出現的關鍵字詞。2 3、對作品涵括的文化意義進行深入剖析,使學生透過古樸的文字感受先民婚禮的喜慶氣氛。
教学难点 《爾雅》等相應的工具書以及其他文獻資料,通過閱讀、查找的方式對作品進行引導學生使用《說文》 解讀。
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 板书设计 教学程序与内容

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 课时2+1

教学方法与手段



导语设计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再一起回忆和学习一下《诗经》 的相关知识。第一课时

教师根据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情况,了解学生对《诗经》的掌握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 充、点评,并投影出示 设置问题
一、初步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1、性质(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305篇(还6篇笙诗,所谓“笙诗”指的是有目无辞的诗)、篇数(三)21《诗经》的语言形式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句;2)汉代3、诗今古文(四)(四家传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 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 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4年(西周初——春秋中叶)上下、时代(五)500
5“六义”:赋、比、兴最早见于《周礼》,它们与风、雅、颂合称“六义”(分类) 6、来源 采诗说:周代朝廷采诗、献诗以制作礼乐。12()献诗说:周代公卿等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5 / 1



)删诗说:孔子删诗之说不可信,孔子只有正乐之功,而无删诗之举,诗经是周(3太师和乐工们进行整理加工编订的。 、地域:黄河流域(两山两河——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少数涉 引导学生理解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思想内容、表现手及长7 江流域。8、名称:《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诗经》本篇,法) 分出来的类别不一样 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有305最早称《诗》为“经” 加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作品, 的是荀子。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二、《诗经》的分类也称《国风》,包括十五国风。“国”犹“方”,指一个地域,这篇)1、风(160
些诗歌都是地方歌谣,绝大多数是下层人民的深理解

引导学生和风、雅、颂作比较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口头创作。篇;内容多与时政有关,作者多为公74篇,小雅——大雅——312、雅(105篇) 卿、归纳交流 适时点拨,引导 士、大夫等朝廷官吏。篇;内容多是宗庙祭祀5篇,鲁颂——4篇,商颂——、颂(40篇)周颂—313 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作者多为社会上层人物。 《诗经》的思想内容三、 、反映劳动和生产的诗篇《七月》1 、反映殷周时代征战、徭役和离乱的诗篇《君子于役》2 、反映剥削和压迫的诗篇《硕鼠》3 、反映婚姻和爱情的诗篇《关雎》《蒹葭》4 5、反映社会黑暗腐朽的政治讽刺诗《伐檀》、古代的祭歌和颂扬祖先创业功绩的史诗《生民》《公刘》《緜》《黄矣》《大明》6 被称为周民族“史诗” 四、《诗经》的艺术特色 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四实” )内容现实:是西周现实生活的一幅形象画卷。1 2)感情真实:“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手法写实:直接道来,不常用比喻、象征等隐晦手法。3 )语言朴实:语言不是很华美,因为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4 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1)赋:铺陈直叙事物。 )比:比喻、比拟。2 )兴:托物起兴。3 3、复叠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唱”,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 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



5 / 2



重章叠唱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 在導入過程中注意與學生之 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丰富、形象、生动的语言:双声、叠韵、叠字、重章叠唱。 4 《诗经》的文学地位五、 1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为后世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艺术借鉴。2 、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 三、 間的互動。誦讀過程中把握節奏,體現 《詩經》的音韻特點。 點字詞結合章句翻譯講解。 相關詞語的簡單闡釋。 引證《詩經·雅·常棣》《召南·鵲巢》舉強調婚時,
四、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五、,均從側面、《氓》《詩經》中有很多婚戀題材的作品,最熟悉的有《關雎》《靜女》體現了禮俗,古代有“五禮”之說,婚禮則屬於嘉禮。今天我們就學習一首描寫先秦時 期女子新婚之日喜慶氛圍的作品。這就是選自《詩經·周南》的《桃夭》 二、誦 六、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於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
三、注疏詳解七、 第一章 、重點詞語注疏:1 “枖,木少盛貌。”①夭夭:三家詩將“夭”作“枖”《說文》《說文》“焯,明也。 ②灼灼:灼為焯的假借字, ③夭夭、灼灼為疊字,又稱重言。“女歸,吉”孔《說文》“歸,女嫁也。《易·漸》④於歸:又單稱“歸”。穎達疏:“女人……以夫為家,故謂嫁曰歸也。歸適、歸女、歸妹;歸寧、歸省, 均為女子回家探望父母。“丈《爾雅》“儀,善也”“室家”《孟子》⑤宜其室家:“宜”通“儀”“女有家,男有室,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左傳·桓公十八年》室家謂夫婦也。”指配偶、夫妻。 :馬瑞辰《通釋》“凡‘詩'雲宜其室家、宜其家人者。皆謂善處其室家與家人耳” 、婚禮習俗2“嫁娶必以春①《周禮·媒氏》“仲春之日,令會男女。《白虎通義·嫁娶》 者,春,天地交通,萬物始生,陰陽交接之時也。 《詩集傳》②朱熹:“桃之有華,正婚姻之時也。“春桃生花,季女宜家。《易》 、翻譯3


5 / 3
茂盛桃樹嫩枝芽,綻開鮮豔粉紅花。這位姑娘要出嫁,和順對待您夫家。
《何彼穠矣》例。在第一章基礎 第二章 、重點詞語注疏:1 “蕡,實貌,非但有華色,又有婦德。”蕡:《集傳》“蕡,實之盛也。上解析之後的 章節。 《毛傳》 2翻譯 茂盛桃樹枝丫嫩,桃子結果紅潤潤。這位姑娘嫁出門,待您丈夫要和順。 第三 重點詞語注疏: 蓁蓁:《毛傳》“蓁蓁,至盛貌。有色有德形體至盛也。2、翻譯 盛桃樹嫩枝芽,桃葉茂密發光華。這位姑娘要出嫁,和順對待您全家。 三、主題詩人由春天柔嫩的桃枝和鮮豔的桃花,聯想到了新娘的美貌,通過詠桃烘雲托月的描寫了少女的婚嫁,體現了當時社會對新婦的要求,也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幸 福美滿婚姻的追求。 四、課後作業八、 詩經·周南·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該作品不論是章法句式還是比興手法的運用,都與《桃夭》有異曲同工之妙。課後 查閱工具書和相關文獻,理解這篇作品。

作业: 《詩經·周南·桃夭》重點字詞讀音一、 有蕡()其實 其葉蓁蓁( 二、作品中多處以桃花比況女子,試舉出其他古代詩歌作品中類似的用法。(以其他自然之物做“比”的亦可) 三、背誦全詩。
參考答案 、蓁蓁(zhēn蕡(一、 fén (阮籍《詠懷詩》十三)1、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輝光。 二、 (陳師道《菩薩蠻》)玉腕枕香腮,桃花臉上開。2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3
)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輔靨承權。(曹植《洛神賦》4

三、略



板书设计: 順夫家 一、美嫁娘
15
/ 4
美满 主题:喜庆 旺夫家多子嗣二、 興夫家人丁盛三、 5 / 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166d82c02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13.html

《诗经桃夭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