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中国》的教案 - 模板

发布时间:2019-08-23 05:07: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可爱的中国》的教案_模板

  《可爱的中国》的教案

  一、听一听,课前体验。欣赏《大中国》。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让我们好好欣赏一下吧!

  师:同学们,从这首歌,你们听出了什么?

  二、说一说,祖国知识知多少

  1)教师:同学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国。那你对祖国了解多少呢?(让学生了解祖国版图形状、祖国全称、生日、首都、面积等情况。)

  2)出示图片:国旗、国歌、国徽

  三、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新中国

  1、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有关情况。

  (1)教师: 1949101日下午320分,开国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让我们来了解当时的情形。(出示开国大典的录像)

  (2)教师小结: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体会新中国成立了,对于人民来说意味着什么。)

  2、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你知道的领导人有哪些?(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3、初步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

  1)教师:新中国的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华大地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来看看祖国成立60周年的盛大庆典。(出示60周年的庆典的录像)

  (2)教师:看了这些录像,与开国大典相比,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

  四、说一说,我为祖国而骄傲

  1、教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高高的山,有长长的河,有大片的森林,有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勤劳善良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祖国的繁荣。祖国有很多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你知道有哪些?(1.风光秀丽2.了不起的人和事)

  2、小组内交流。(把你知道的,大声地告诉你们组内的同学)

  3、班内交流。

  (1)秀丽风光:北京(天安门、人民大会堂、长城)、泰山、黄河、上海东方明珠、丰收的麦田

  (2)人物:袁隆平、刘翔、杨利伟、

  (3)青藏铁路,一条几乎不可能建成的天路,中国人民建成了!

  (4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神州七号载人航天卫星发射升空,翟志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

  4、此时此刻,你想对祖国妈妈说些什么?

  5、出示: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全班齐读。

  五、展一展,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教师:每个人都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那如何表达你的爱呢?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爱。(可以用一首小诗、一幅画、一支歌、一张卡片、一句话等)

  2可爱的祖国主题活动展示会。

  六、唱一唱,升华情感。

  教师: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我们就是祖国的花朵,让我们让一首歌来结束这一节课。

  《啄木鸟和大树》教学设计及述评

  执教:浙江省玉环县环山小学 林艳

  评析:浙江省玉环县教委教研室 王湘霞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学习课文第二至第九自然段,知道一个人有了缺点、毛病,应该真心诚意接受别人的批评;不然,变成大病,后悔就晚了。

  2.理解捉虫年轻力壮危险伤害等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课文第三至第八自然段啄木鸟和大树的对话,体会大树为什么从年轻力壮到成为枯树

  难点:理解本故事所含的道理,即知道一个人有了缺点、毛病,应该真心诚意欢迎别人批评;不然,变成大病,后悔就晚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还学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词。

  1.卡片出示,齐读字词。

  2.谁能用啄木鸟来说一句话?

  3.出示词卡年轻力壮,问:年轻力壮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谁说自己年轻力壮?年轻力壮的大树是什么样?请小朋友看着图来回答。(贴图片

  4.这里有一道题,请小朋友按刚才说的填一填。(幻灯显示训练题)

  大树长得年轻力壮,你看,它的枝干________,叶子________

  5.小朋友,年轻力壮的大树最后怎么样了?(回答后贴词卡枯死)枯死的大树又是怎样的?谁能看着图来回答。(贴图片

  6.(幻灯显示训练题)小朋友,这道题又应该怎样填呢?

  大树枯死了,你看,它的枝干________,叶子_______

  过渡揭示目标:大树枯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小朋友一块儿来读懂这个故事。

  二、抓对话讲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读读课文第二至第九自然段,想一想,啄木鸟和大树的故事该从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开始?

  (2)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把故事的开头讲给在座的老师们听。

  (3)这里的捉虫是什么意思?

  (4)从这里可以看出,大树已经生病了,它身上的病就是它身上的--虫。

  过渡:对!为了劝大树治病,啄木鸟说了好多话。

  2.学习第三至第八自然段。

  (1)理解啄木鸟说的话。

  请小朋友看课文的第三至第八自然段,找一找啄木鸟说了几次话,在自然段前用标出。

  请小朋友看课文第四自然段,听老师把这一段读一读,大家边听边想:第一次啄木鸟说了几句话?它要告诉大树什么?

  啄木鸟说这些话的时候态度怎么样?你可以从哪些词看出?(亲爱、先生、捉虫呢)

  指读第四自然段,读出亲切、热情的语气。

  齐读第四自然段。

  齐读啄木鸟第二次说的话。

  问:啄木鸟说的这两次话,你认为哪一次话对大树来说更重要?用“~~~~~~”划出这个句子。

  指答后贴板书:小病不治,变成大病就危险啦!

  对于大树来说,这小病指什么?大病指什么?危险又指什么呢?

  啄木鸟说这句话又要告诉大树什么?

  让我们都来当当热心的啄木鸟医生,再来劝一劝大树吧!(齐读中心句)

  过渡:事情的后果是那样的严重,大树知道吗?

  (2)理解大树说的话。

  请小朋友看一看,大树说了几次话?找好后在自然段前打上“√”

  指名三生分读大树三次说的话,其他学生思考:大树三次说话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回答板书;叫生气不耐烦)

  大树三次说话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小朋友联系啄木鸟说的话,用上因为……所以……”来回答。

  第一次:

  a.大树为什么要叫?

  b.大树很怕痛,应该怎样叫?小朋友自己练一练,想一想,哪些词该念重音?

  c.指读,男生读,齐读?

  第二次:

  a.大树第一次叫是因为它怕痛,它第二次生气又为了什么呢?谁能看着图说说大树生气的样子?

  b.它生气地说了什么?

  c.“身上哪会有虫是什么意思?

  d.比较句子:(幻灯显示。)

  。这里有两个句子,请12大组小朋友读上面一句,34大组小朋友读下面一句。

  。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两个句子什么地方不一样?

  。用了的句子读起来生气呢,还是下一句读起来生气?

  。师范读后问;老师哪些词读出重音?

  e.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f.指名表演读,齐读。

  第三次:

  a.第三次大树变得不耐烦不耐烦是什么意思?

  b.大树为什么不耐烦? 哪些词语看出大树不耐烦了?用在书上标出来。

  c.谁用不耐烦的语气读读大树说的话?

  d.指读,齐读。

  大树的态度一次一次都不一样,现在谁能看着这句话,(幻灯显示)把大树三次说话的不同语气读出来?

  指读后评议。

  齐读。

  过渡:大树的话一次比一次难听,它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它不明白--(读中心句),好心的啄木鸟只好飞走了。

  (3)分角色朗读。

  同桌小朋友一个当啄木鸟,一个当大树,自己练读它们的对话。

  指名分角色读。

  男女分角色读。

  3.学习第九自然段。

  引读第九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得出道理。

  1.大树枯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请用因为……所以……回答。

  2.再读中心句。

  3.小朋友学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幻灯出示选择题:

  读了《啄木鸟和大树》这个故事,我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

  我们不能学习大树。(

  我们身上有了毛病,应该请医生来治病。(

  一个人身上有了缺点、毛病,应欢迎别人指出,及时改正;不然,变成大病,后悔就晚了。

  四、作业。

  做课堂作业56题。

  [教案述评]

  林艳老师于1996年参加台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比武获二等奖。《啄木鸟和大树》一文第二教时的。教案是这次比武的。教案,体现了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色。

  一、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目的是教育学生懂得有缺点应该及时改正的道理。林老师为扣紧这一目标,突破这一重难点,在课中展示教学目标。紧接着要求学生划出啄木鸟和大树的三次对话,教师重点抓住啄木鸟说的小病不治,变成大病就危险啦!这一富有理性的重点句,层层剖析,理解到位。大树三次说的话,教师重点抓住大树的态度变化:叫--生气--不耐烦。大树不听啄木鸟的劝告,后来年轻力壮的大树枯死了,这究竟为什么?教师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理由。这篇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因势利导,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让学生辨析,这样既降低了坡度,又符合低段儿童的认知规律。

  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宴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教学中教师抓住年轻力壮枯死两个词设计了对比性练习,让学生看图回答。紧接着问年轻力壮的大树枯死,这到底为什么?这样傲体现了图、文、练三者紧密结合的教学流程,使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很快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发展区,激起学生探究课文的欲望。本文的语盲文字训练,教师不是架空指导,而是让学生划、圈、注、比、读、议、评。尤其是大树三次说的话,态度越来越坏,教师着力引导学生联系啄木鸟说的话去领悟。然后,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大树态度变化的语气。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感,而且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一、教学设计说明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并且在教法上有大胆尝试呢这节课的总的教学设想是:自读、自悟。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一)、充分朗读,读中质疑

  阅读教学以为本。在上课的前5分钟内,简洁地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之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学生在读的时候,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流利、读得好。在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的会从课题中提出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有的会从课文中提出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有的还会从课后思考题中提出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谁说得对。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再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阅读课文穿针引线。

  (二)、以疑引读,思后释疑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可以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读后悟理,角色体验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要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坐在井底的电脑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最后得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通过对字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正确也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一。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并引出该怎样做这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是靠小朋友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

  [教师很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生:(齐答)能!

  师:学习前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懂这个故事;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开,先自己读一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动笔勾画出有几个自然段,等会来比一比,男生和女生哪边读得最好。现在大家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吧。(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使学习明确学习的目标。]

  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

  师:(学生读完之后)哪位小朋友代表男生参加朗读比赛呀大家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什么地方读得好

  [教师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读书,在初读课文基础上动笔勾画出自然段。为激励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开展男女生朗读比赛。]

  (一个男生站起来朗读)

  师:读得真好,请坐。你们听出来了吗他的第四自然段中有读错了的字。(学生举手)请你说一说。

  生甲:我觉得他说大话字没读好。

  生乙:那么远字没读好。

  师:(请学生读说大话”“那么远以后)我另请一位女生与刚才那位男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师:读得太好了。谁读得最好呢

  [教师让学生自我进行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时肯定学生读得好的地方,订正读中的错误和不足,这对学生不断提高朗读能力很有必要。教师不仅注意让学生齐读,还重视个别朗读。]

  师:认为男生代表读得好的拍掌(掌声);认为女生代表读得好的拍掌(掌声)(女生代表读完之后掌声特别响亮)

  师:两位同学读得都很好。(在黑板上给男生女生下面各画上一面小红旗)老师再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用笔勾画下来,结合课后思考题想一想,有哪些问题不明白,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儿解决。

  [教师很注意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结合课文后的思考题读书,把不懂的地方用笔勾画下来。]

  (全班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我们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会读书,能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有哪些不懂。

  [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质疑,这样教师就把学生摆到了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以利于克服教师教学时牵着学生走的毛病,让学生真正读懂学会。]

  生甲:我不懂坐井观天的意思是什么

  生乙:什么是井沿(板书:井沿)

  生丙:我不懂什么叫无边无际(板书:无边无际)

  生丁:我不知道什么是大话(板书:大话)

  生戊:老师,我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

  (板书:争论)

  师:这位小朋友是不知道它们到底是在争论一件什么事呀!真能干!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板书:谁对)

  师:他是不知道谁说得对还有吗

  生:我不知道什么叫一百多里

  师:谁知道一百多里说明了什么

  生:一百里是……

  师:说明小鸟飞得怎么样

  生:飞得很远。

  师:你知道了吗

  生:什么叫不信

  师:谁知道不信是什么意思

  生:不信就是不相信。

  师:真能干!你知道了吗(询问提问的那位学生是否还有问题。)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善于梳理,能当场解释的字词,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能者为师,讨论式地解答。]

  生:我不知道它们为什么要争论这个问题

  师:你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还是要靠小朋友们自己来解答。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提出来的词语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这些不懂的问题读课文后能不能弄懂好,自己再读,找答案。

  [教师十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自己能解答所提出的疑问,尤其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放手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启发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层次地去读读,议议,练练。]

  (自由朗读,读完的学生举手)

  师:哪位小朋友当小老师帮我们解答这些问题呀我们先来看,什么是井沿(指板书)这个词在哪个自然段请你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生读)

  师:你找得真准。我们联系图,想一想什么是井沿。(教师出示挂图,边贴边讲)这是一口井,谁能说一说井沿在哪儿(指一男生)你来说。

  生甲:井活就是井的边沿。

  生乙:井沿是井口的边。

  师:哪个小朋友上来指一指画上的井沿究竟在哪儿并且帮老师把小鸟和青蛙按各自所在的位置摆一摆(出示小鸟和青蛙图),老师请你来吧(指一名学生)。哪里是井沿用手画画。青蛙坐在哪里小鸟在哪里它是怎么来到这里的

  [教师充分利用书中放大的插图,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井沿,弄明白了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位置。]

  生:井沿在这儿。(先用手指出井沿)青蛙坐在井底。(贴图)小鸟从天上飞来,落到井沿上。(边说边比画,再贴小鸟图)

  师:他说得好不好,贴得对不对(生齐声对!)表扬他。

  师:无边无际这个词在课文的哪句话中请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天特别大,看不到边。

  师:说得好。这个词是指非常宽广,看不到边。你们还可以从小鸟的哪句话中看出天是无边无际,大得很。(指一生)你说。

  生:从第三段中小鸟回答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这句话看出天大得很。

  师:对!从这儿是可以看出天非常大,无边无际。那谁能用赞叹的语气读出来。自己先练一练。

  (生自由朗读)

  师:我发觉这位小朋友读得最有感情,请你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很好。天真大啊!小朋友们,像他一样,把天很大很大的语气读出来。小鸟说,你弄错了……”开始。

  (生齐读)

  师:读得好。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可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那些话都是大话。谁知道什  《阿房宫赋》的教案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刘绍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识记和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负、庾、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语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

  4、背诵课文,归纳焉、而、失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德育目标

  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加深理解文句疑难,不断培养语感)

  2、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结合。(学生自查工具书,参考注释,翻译课文;教师就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如字、词、句的解释;作者借古讽今,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我们初次接触这种文体,应抓住这个特点来研读课文。即不但要像读别的文言文那样准确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而且要看作者是怎样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华美的文辞来体物写志的。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为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2、赋体概说

  赋:在古典文学中,与诗、词、歌并称。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渊源,后者是赋的近源。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意,讽喻政宁。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铺采媸文也。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

  3、写作背景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引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4、阿房宫介绍

  阿房宫是秦始皇称帝时修建的皇宫。位于今西安市西郊赵家堡和大古村之间,据说里面能容纳上万人,还能竖立五丈高的大旗杆。想象昔日之规模,实在使人惊叹不已!阿房宫的修建一方面是要显示皇帝的威严,另一方面为了容纳更多的人进行朝拜。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大业中,每征服一国,便在京城咸阳北坂仿照其国宫殿重新建造,称为六国宫殿。秦始皇一次就把各地的12万领主和富商大贾迁徙咸阳,昔日咸阳宫殿林立,人口急增。但是咸阳南临渭水,北靠高原,无发展前途,于是秦始皇便向渭河以南的广阔平原拓展。公元前212年,他征发70万刑徒,在西周沣镐附近兴建阿房宫前殿,谁知,前殿尚未竣工,秦始皇便死去。他死后,秦二世继续营建。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宇共700余所,一天之中各殿气候不尽相同。秦始皇生前,把从六国掠夺来的珠宝、美女深藏宫内。他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死时,还未把宫室住遍。秦朝末来,项羽火烧阿房宫,据传大火三个月不熄,加以两千年来的风雨洗礼,今天的阿房宫仅保存一处建筑夯土遗址,东西长2500米,南北长1000米,高20米,占地26万平方米,当地人称始皇台

  三、疏通,熟读课文:

  四、通读全篇,理清结构层次:

  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第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第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模。

  第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第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写宫中人物活动。

  第2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第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第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其抢掠行径。

  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兜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第一层(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生,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第二层(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秦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

  第三层(余下各句)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秦始皇荒淫无道,导致了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第4段: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始皇覆辙。

  第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第二层(余下各句)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五、研讨:

  1、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分析: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赋中说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之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王因不爱民而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匹,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罩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2、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过秦论》在写法上的异同

  分析: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它的文学色彩更浓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阿房宫赋》前三小节不拘于具体的现实和真实,而是发挥想像和联想极力描绘秦的奢靡荒淫。《过秦论》严格说应是一篇史论,它应以史为依据、基础,所以应集中更多的笔墨来陈述、记叙相关的历史史实,再在史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解答:关于秦朝灭亡的议论,本文与《过秦论》相似的地方有:都肯定了秦朝的强大,都强调秦朝灭亡是毁于自身,都说明了秦朝灭亡的迅速,都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行仁政。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所不同。《过秦论》从先后对比的角度说明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阿房宫赋》则从秦爱纷奢的角度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过秦论》以秦朝的兴盛反衬它的灭亡,《阿房宫赋》则以对阿房宫寓言式的描写,表明秦朝必然灭亡的结局。《过秦论》作为一篇政论,重在正面说理;《阿房宫赋》作为一篇文赋,重在讽喻现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105073c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8.html

《《可爱的中国》的教案 - 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