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发布时间:2020-06-02 02:51: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安徽省亳州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 与黄豆酱油相比,黑豆酱油一般不添加小麦,酿造时间长(酿晒长达6个月)、工艺复杂。台湾西螺镇(下图)凭借独特环境,从各地挑选优质黑豆,加以古法技艺成为全台优质的酱油产地。当地有多家百年酱油老店,但西螺镇经济发展缓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黑豆酱油比黄豆酱油更受台湾人的青睐,主要是因为黑豆酱油

①价格便宜 ②酱色深沉 ③适合人群多 ④香味浓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西螺镇适合酿造黑豆酱油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A豆类原料充足 B酿造历史悠久

C日照时间充足 D空气湿度饱和

3针对西螺镇的发展现状,当地百年老店扩大黑豆酱油知名度的最佳途径有

A加大机械生产 B开设网店销售

C设立观光工厂 D树立品牌意识

【答案】1D

2C

3C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酿造时间长(酿晒长达6个月)、工艺复杂”,可以推测价格应该比较高,故①错误。酱油的颜色一般不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故②错误。“与黄豆酱油相比,黑豆酱油一般不添加小麦”,说明黑豆酱油适合小麦过敏(麸质过敏)的人群享用,适合人群多,故③正确。黑豆酱油酿造时间长、工艺复杂,产品品质比一般酱油高,香味浓厚,所以更容易受台湾人的青睐,故④正确。综上正确的是③④,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材料提到“从各地挑选优质黑豆”,表明豆类原料不是来自当地,故A错误。酿造历史悠久是适合酿造黑豆酱油的可能结果,而不是原因。故B错误。当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日照时间充足,满足“酿晒长达6个月”的要求,故C正确。当地晴天多,空气湿度较小,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3黑豆酱油“以古法技艺”制作,才成为“优质的酱油产地”,若加大机械生产,会影响产品品质,故A错误。在知名度不高的情况下,开设网店销售或者树立品牌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效益。故BD错误。设立观光工厂,让更多的人了解黑豆酱油的制作过程,并进行产品品尝,会极大的扩大黑豆酱油知名度,故C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2 导光通风系统由自然通风系统与光导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自然通风系统利用室内外空气流动产生的不同空气压力,将自然风吸入室内,排出室内空气,达到通风效果。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罩聚集室外自然光线,经光导管传输到室内,由漫射器完成天然光照明。XT 左图为导光通风系统示意图,右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地导光通风系统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景观图中通风效果最好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漫射器照明效果最好的时段为地方时

A5-8点 B8-11点

C11-13点 D13-15点

3下列场所最适宜推广导光通风系统的是

A高层写字楼 B地下车库

C电梯公寓 D独栋别墅

【答案】1D

2C

3B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自然通风系统利用室内外空气流动产生的不同空气压力,将自然风吸入室内,排出室内空气,达到通风效果”室内外温差越大,室内外压强差大,通风效果最好,华北地区冬季室内外温差最大,所以通风效果最好,故该题选D

2根据材料“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罩聚集室外自然光线,经光导管传输到室内,由漫射器完成天然光照明”可知漫射器照明效果最好的时段,应为当日太阳辐射最强的时段,即地方时12点,故该题选C

3由“导光通风系统由自然通风系统与光导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最适宜推广导光通风系统的场所应为阴暗、不易透风的地方,而地下车库具备这种条件,故该题选B

【点睛】

本题要理解材料所给信息并运用地理规律解决问题。(1)要能提炼出来自然通风系统原理为热力环流,内外气温的差异导致气压的差异,从而发生空气流动状况。(2)要能提炼出来其光导照明系统的照明效果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强度,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光照最强。(3)结合其作用通风和光照就可以得出结论。

3 下图为云南怒江中游福贡县(26°1′N98°52′E)当地的传统民居千脚落地房。在斜坡或靠山处树立几十根木桩,支撑整个房屋。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最佳建房时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云南千脚落地房采用“千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通风散热 B排水防潮 C利用地形 D房屋稳固

2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最佳建房时间,主要原因是

A晴天较多,利于施工 B适宜伐木,建材丰富

C农闲时节,时间充足 D坡体稳定,便于打桩

【答案】1C

2A

【解析】

1读图可知云南千脚落地房多处于半山坡上,房屋所处的地形比较陡峭,采用“千脚”设计看可以找出一定的平面区域进行建造房屋,因此可知云南千脚落地房采用“千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故选C。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枯水期,此时降水量比较小,晴朗天气比较多,便于施工,因此可知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最佳建房时间,主要原因是晴天较多,利于施工,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故选A。

4 北京时间 4 10 日晚上 21 点整,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等六地同步直播全球新闻发布会,共同宣布人类天文史上首张与超大质量黑洞照片有关的重大成果。下图为参与拍摄的 8 个射电望远镜分布示意图及黑洞照片。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六地同步直播全球新闻发布会时,下列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西班牙正值中午 B南极地区正处于极昼

C智利的日期是 4 月 10 日 D夏威夷是 4 月 11 日

28 个射电望远镜分布在多个高海拔地区,原因是

A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小 B水汽含量少,大气透明度好

C晴天多,昼夜温差大 D地质条件好,远离地震带

【答案】1AC

2A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区时计算

1由材料可知直播时为北京时间 4 月 10 日晚上 21 点整,西班牙用的是东一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7个小时,时间为14点,正值中午,A正确;4月1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极地区处于极夜;智利用的是西四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2个小时,直播时为当地时间4月10日9点,C正确;夏威夷用的是西十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8个小时,直播时当地时间为4月10日3点。

2海拔高的地区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少,水汽含量少,大气透明度好,AB正确;海拔高的地区昼夜温差小,高海拔地区与地质条件和地震带无直接因果关系。

【点睛】

时区确定和区时计算

5读“我国农业地域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农业区的形成因子主要为地形的是

A1、2、3 B2、4 C3、4 D2、3、4、5

2下列关于各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1 农业区的有利条件是光热资源充足,主要种植水稻

B3 农业区依赖于水源灌溉,有土地盐碱化的风险

C4 农业区的夏季光照条件是所有农业区中最为优越的

D5 农业区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地势较低有水源出露的地区

【答案】1B

2B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1图中1耕作业主导因素是气候、2坝子农业主导因素是地形、3灌溉农业主导因素是水源、4河谷农业主导因素是地形、5绿洲农业主导因素是水源,B正确。

2图中1 农业区的有利条件是光热资源充足,南方主要种植水稻,北方主要种植小麦;图中3是灌溉农业, 农业区依赖于水源灌溉,但因气候干旱,不合理灌溉会有土地盐碱化的风险,B正确;4是河谷农业,夏季光照条件好,但不是所有农业区中最为优越的;5 农业区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地势较低有水源出露的地区。

6读我国南方某省的相关资料,判断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该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均快速提高 B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C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均来自本地人口 D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南方某省的相关资料为信息设置试题,涉及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均快速提高,不是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该省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表现,排除A。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从而实现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B符合题意。没有信息表明,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均来自本地人口,排除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并不能体现该省城市化水平提高,排除D。故选B。

7 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至2018年底,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7.4%21.1%.20岁及以下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6%2019年德国就人数为4526万人,这是自两德统一以来该国就业人数的最高水平.该数字已连续14年保持增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判断,德国人口增长模式为( )

A“高一高一低”型 B“高一低一高”型

C“低一低一低”型 D“低一高一低”型

2下列措施中能够有效遏制德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是( )

A实施鼓励政策提高人口的生育率

B促进技术创新,实现工业生产智能化

C调整移民政策积极接纳境外移民

D削减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用工数量

3近年来,德国就业人数保持增长,说明德国( )

A经济逐渐回暖 B年轻人口增长

C退休年龄延迟 D城市化进程快

【答案】1C

2C

3A

【解析】

【分析】

1据材料中“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7.4%21.1%20岁及以下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6%”可知,德国人口年龄结构特点是老年人口比重大,少儿人口比重小,由此推断德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低一低一低”型。选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德国是经济发达国家,人们的婚姻观、生育观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实施鼓励生育政策不一定能明显提高人口的生育率,A选项错误。实现工业生产智能化和削减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只能够减少用工人数,阻滞不了人口老龄化进程,选项BD错误。调整移民政策,降低移民门槛,接纳青壮年劳动力等是调整人口年龄结构的有效措施。选项C正确。故选C

3经济回暖,就业岗位增加,才能够使就业人数保持增长。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 20171121-22,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主办的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研讨会在天津召开,天津市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主要通过开采地下热水用于供暖、洗浴、养殖等,目前是我国利用地热资源规模最大的城市。为促进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科学而有效的回灌地下水是十分重要的。下图为天津市地热梯度(垂直深度上每增加100米的温度増加值)等值线及断层分布图。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过量开采地下热水易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需要回灌地下水。如仅从地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考虑,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需要回灌量最小的是

A B

C D

2天津某小区拥有三眼地热井,采用一采一灌地热利用系统,实行“梯级利用”(第一梯次将温度60℃以上的地热水,先行供暖,之后进入下一级换热器;第二梯次是将上一级换热后的地热水进行再次换热后利用;第三梯次是将温度较低的地热水由另一眼地热井回灌到地下)这种地热“梯级利用”方式的影响有

①提高了地热资源的利用率;②增加了地热水的排放温度;③减缓了地热水位下降速率;④导致回灌水热污染的风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C

2C

【解析】

【分析】

1③处地热梯度最低,说明目前地热资源最少,又因为其距离周边城市较远,所以其地热资源少应是本身没有处于断层带造成,得到地热少形成,而不是因为开采过量造成。所以,③处所需回灌量最小,C项正确。

2地热水低温后换热再利用最后回灌,属于对地热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地热资源的利用率,故①正确;降低了地热水的排放温度,故②错误;因为回灌,减缓了地热水位下降速率,故③正确;回灌水温度较低,不会导致回灌水热污染的风险,故④错误。结合选项,C项正确。

9 下图为加拿大某区域等高线图,该区域是加拿大最热的地区之一,图中的斑点湖的湖水蒸发后,结晶出很多矿物质,形成许多面积10m2左右白色镶边的浅池,浅池里富含矿物质的水不同季节会呈现深浅不同的黄、蓝、绿等奇特的颜色,图中甲图为该湖的景观图。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斑点湖的面积最可能是

A0.12km2 B0.5km2 C0.8km2 D1km2

2据图推测,图示地区成为加拿大最热的地区之一的原因可能有

①盛行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②夏季副高控制,晴热天气较多

③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烈④位于山间盆地,热量不易扩散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斑点湖湖水颜色的变化,除受到湖水矿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外,还可能是因为

A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 B周围景色的季节变化

C湖中藻类种类的差异 D湖水温度的季节变化

【答案】1A

2D

3B

【解析】

【分析】

本组试题以加拿大某区域等高线和斑点湖景观图为背景,考查气候和地图的相关知识。

1根据图幅下方比例尺量算出该湖的大致长与宽,将单位换算成km,然后估算即可得到面积约为0.1km×1km=0.1km2左右,与A接近。故选A。

2根据经纬度和等高线可知,斑点湖位于北美大陆中高纬度西海岸的山间盆地,成为加拿大最热的地区之一的原因是处于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加上位于山间盆地,热量不易扩散。而该地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纬度较高,不受副高影响。故选D。

3材料“浅池里富含矿物质的水不同季节会呈现深浅不同的黄、蓝、绿等奇特的颜色”,该地处于温带地区,周围地区植被颜色会变化,所以斑点湖湖水颜色的变化,除受到湖水矿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外,还受到周围景色季节变化的影响。故选B。

10 塔纳湖是埃塞俄比亚的最大湖泊,青尼罗河(埃塞俄比亚境内名为阿巴伊河”)的发源地,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西北部.湖水多年平均深度1米,湖中小岛数量随季节发生变化。下图为塔纳湖及阿巴伊河流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塔纳湖的成因是

A地壳断陷集水 B熔岩拥塞河道

C风蚀注地集水 D滑坡阻断河流

2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A B

C D

3塔纳湖中小岛数最最多的季节,阿巴伊河

A含沙量大 B水能丰富

C径流量小 D结冰期短

【答案】1B

2B

3C

【解析】

【分析】

1由图可知该地区火山较多,火山熔岩阻塞河道形成塔纳湖,B项正确。地壳断陷积水的湖泊深度较大,该湖泊平均深度为1米,且较稳定,A项错误。该区域气候较湿润,风力作用弱,C项错误。地处高原,地势较平坦,滑坡一般出现在坡度较陡的区域,D项错误。

2阿巴伊河发源于塔纳湖,越靠近上游海拔越高,所以丙>>甲。从乙点所在河流与湖泊交界处的湖岸线弯曲的方向看,河流是注入湖泊的。且乙更加靠近火山,地势最高,B项正确。

3塔纳湖小岛数量最多的时候是水位最低的时候,该区域地处北半球,为热带草原气候,冬半年降水少,河流湖泊的水量较少,小岛的数量多。此时阿巴伊河径流量小,搬运能力弱,河流含沙量小,水能匮乏,C正确,AB错误。该地区纬度低,河流无结冰期,D错。

11 油橄榄属常绿乔木,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含丰富优质食用植物油——油橄榄油。油橄榄适宜的自然条件是年日照时数1500小时以上,≥10°C积温3500°C~4000°C或以上。下图为地中海橄榄油产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属于该地种植油橄榄的优势区位的是( )

A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阔 B雨热同期,水热组合好

C夏季光热充足降水少 D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肥沃

2橄榄油加工工业布局的特点是( )

A临近交通便利的区位 B临近油橄榄树种植区

C布局在大城市密集区 D布局于经济发达地区

【答案】1C

2B

【解析】

1人口稠密、消费市场广阔并不是油橄榄树能够生长的条件,A错。据材料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水热组合状况并不好,B错。夏季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利于油橄榄树的生长,C对。土壤肥沃虽然是油橄榄树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但较之气候,应退为其次,D错。故选C

2根据图中信息推测,橄榄油产区和高产区集中分布着橄榄油加工工业,这些工业布局的特点是临近油橄榄树种植区。选项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经验。

12我国首个火星基地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红崖地区建成,这里与火星环境特征类似的是

①以流水地貌为主 ②沙丘、砾石遍布

③大气的主要成分 ④昼夜间温差较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地貌的判断和地貌形成原因的分析能力。

【详解】

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貌以风力作用为主,火星为沙漠行星,地表无稳定的液体水体,没有流水作用地貌,①错;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火星质量较小,周围大气较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差,昼夜温差大,②对;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而火星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③错;柴达木盆地红崖地区多风力作用形成的沙丘、砾石,火星昼夜温差大且干旱,地表沙丘、砾石遍布,④对,故选D

13 雷鸟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的雪原、苔原和高山草甸,拥有随四季更替的换羽能力和精妙绝伦的保护色。自2012年至今,我国部分研究人员发现,在阿尔泰山存在不少雷鸟分布点。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阿尔泰雷鸟羽毛颜色变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A2~3月金色 B4~6月白色 C8~10月斑驳色 D11~1月黑黄相间

2阿尔泰雷鸟

A更换初级飞羽期间,阿尔泰地区冰雪积存量全年最少

B体羽更换结束时,阿尔泰牧民驱赶畜群转向高山牧场

C更换初级飞羽期间,山下河流水落石出

D体羽开始更换时,阿尔泰枫林漫山红遍

3随着时间推移,阿尔泰雷鸟柄息地将可能

A逐渐向南拓展

B不断向北收缩

C水资源日益丰富

D物种愈加丰富

【答案】1C

2A

3B

【解析】

1根据材料“雷鸟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的雪原、苔原和高山草甸”可知,阿尔泰雷鸟生活的地带缺乏树木等隐蔽物,因此羽毛颜色在不同季节应与环境保持一致,冬季该区域多冰雪覆盖,因此羽毛呈雪白色,春夏季节冰雪消融量较大,岩石裸露,羽毛多呈灰褐色,ABD错误;秋季植被枯黄,羽毛呈斑驳色,C正确,故选C

2阿尔泰雷鸟更换初级飞羽期间主要为北半球夏季,阿尔泰地区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多,积存量达全年最少,A正确;阿尔泰牧民驱赶牲畜转向高山草场应该是夏季,气温较高,而非体羽更换结束的10月份,B错;北半球夏季,内陆地区高山冰雪融化量大,河流获得的补给量大,水位高,故水落石出错误,C错;据材料可知,雷鸟开始更换体羽时为4月份,枫林红遍错误,D错。故选A

3随着时间推移,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雷鸟分布区气温升高,雪原、苔原等的分布范围会退向更高纬度,因此阿尔泰雷鸟栖息地将不断向北收缩,B正确,A错;栖息地内短期内因气温升高,冰雪消融会使水资源增多,但从长远来看,冰雪完全消融后,水资源会逐渐枯竭,导致区内生物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会下降,CD错。故选B

14下图为晴天我国某绿洲与周围沙漠气温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绿洲所在地区和图示日期最可能是

A内蒙古东部、6月22日至23日 B甘肃中部、7月2日至3日

C新疆南部、3月21日至22日 D宁夏北部、1月3日至4日

2根据图中虚线、实线的变化特点可判断

A虚线表示绿洲,气温日较差较小 B虚线表示沙漠,夜间大气逆辐射强

C实线表示绿洲,白天地面升温慢 D实线表示沙漠,白天地面辐射强

3图示日期大范围大气环流较静稳,则当地近地面大气

A白天向绿洲辐合 B夜晚绿洲气压较高

C白天向沙漠辐散 D夜间沙漠气压较低

【答案】1B

2C

3C

【解析】

【分析】

1图示日期该地区气温为14℃—34℃,应该是夏季,故排除C、D选项;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时地方时为14:00左右,图中显示气温最高值出现的北京时间为16:00左右,位于120°以西、经度差30°,因此该地位于90°E附近,故B正确,A错误。

2晴朗天气下,绿洲的气温日较差小于沙漠。读图可知,虚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大,实线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故虚线表示沙漠,实线表示绿洲,排除A、D两项;晴朗的天气,绿洲上空的水汽含量比沙漠大,因此夜晚绿洲大气逆辐射强于沙漠;绿洲的比热容大于沙漠,白天地面升温慢于沙漠。故C正确,B错误。

3沙漠的比热容小于绿洲,升温和降温都快于绿洲。白天,沙漠气温高、气压低,绿洲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大气由绿洲向沙漠辐散;夜晚,沙漠气温低、气压高,绿洲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大气由沙漠向绿洲辐合。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

第一小题也可从内蒙古东部没有大面积沙漠的角度考虑排除A选项。陆地砂石比热容小,因此升温和降温更剧烈。

15下图中气压带代表的是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风向,图中气压带是高气压带,A、C错。气压带两侧风向不同,应代表副热带高气压带,B对。极地高气压带周围是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D错。故选B。

16上海疏解中心城区过密人口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中心城区的绿地面积 B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C完善郊区新城的配套设施 D减少中心城区就业岗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

增加中心城区的绿地面积起不到疏解中心城区过密的效果,故A错误;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几乎起不到疏解中心城区人口过密的效果,反而会占用大量的宝贵的耕地资源,故B错误;完善郊区新城的配套设施可以完善郊区的基础设施,这样可以吸引中心城区人口逐渐迁往郊区地带,可以一定程度上疏解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故C正确;减少中心城区就业岗位不仅不是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的合理措施,且这样做可能还会抑制中心城区的某些行业的发展,故D错误。

【点睛】

当某城市的郊区地带的道路、文教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后,会一定程度上吸引中心城区的人口的入住,这样利于疏解中心城区人口的密度。

17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

1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

A东半球赤道上 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西半球赤道上 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2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 )

A1万千米 B2万千米 C1万千米 D2万千米

【答案】1C

2B

3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1.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恰好为12小时,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2点,可计算出乙地经度为60°W,乙地位于西半球。C正确。

2.此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12′,且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90°-(),即X21°26′,故B正确。

3.夏至日时甲地昼长接近12小时,故甲地接近赤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点,故甲地位于120°E上,与乙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两者的距离约为赤道长度(2万千米)的一半。故B正确。

考点定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8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外泄河道被阻断。青海湖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量沙丘,其中湖区东岸最为集中,近年来这些沙丘面积有扩大趋势。下图为青海湖水系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随着外泄河道被阻断,青海湖

A水温将升高 B盐度将变大

C面积将缩小 D蒸发将变小

2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岸的原因是

A临近沙漠,沙源丰富 B处于背风坡,风力小

C地势低洼,泥沙淤积 D受地形阻挡,风力小

3推测近年来青海湖周边沙丘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 B土地荒漠化加剧

C蒸发量增加 D湖水盐度上升

【答案】1B

2D

3B

【解析】

【分析】

1随着外泄河道被阻断,青海湖只有河流流入,没有河流流出,河流从周边地面带入盐分,但没有河流将盐分排出,导致盐分不断积累,所以盐度将变大,B正确。外泄河道被阻断,对水温没有影响,A错误。湖水无法外泄,湖水增多,湖泊面积将变大,C错误。湖水增多,湖泊面积变大,蒸发量变大,D错误。故选B

2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岸的原因是由于该地主要盛行西北风,河口的沉积物会随着西北风的作用,不断向东推移,在湖泊的东岸有山脉阻挡,风力减小,从而导致泥沙沉积,所以,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岸,D正确。青海湖离沙漠较远,A错误。青海湖东岸是西北风的迎风坡,B错误。青海湖东岸有日月山,地势并不低洼,C错误。故选D

3青海湖地区地处青藏高原,是我国主要的牧区,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加,放牧强度增大,土地荒漠化加剧,导致沙源增多,所以,周边沙丘面积不断扩大,B正确。近年来青海湖地区气候并没有变干旱,A错误。蒸发量增加,降水增多,不会导致沙丘面积不断扩大,C错误。湖水盐度不会影响沙丘面积,D错误。故选B

19 中非合作行稳致远。1975年坦赞铁路建成通车,2015- 2017年本格拉铁路、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相继建成通车,目前尼日利亚沿海铁路正在施工,一个由中国标准建设的非洲未来铁路网正呼之欲出。下图示意非洲大陆中国标准铁路网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经过热带雨林的铁路为

A亚吉铁路 B蒙内铁路 C坦赞铁路 D沿海铁路

2中国企业采用太阳能供电技术解决了本格拉铁路运行电力供应难题,采取这一措施的自然原因是该地

A石油蕴藏很少,水能开发困难 B地势崎岖,能源运输不方便

C受离岸风控制,全年降水较少 D太阳能技术先进,成本较低

【答案】1D

2C

【解析】

1热带雨林带分在赤道附近,图中沿海铁路靠近赤道,大致位于几内亚湾沿岸,受几内亚暖流和西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带,D正确;图中其他几条铁路均未穿过热带雨林地区;故选D

2本格拉铁路所在地区位于东南信风带,受离岸风影响,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为热带沙漠气候。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C对;本格拉沿岸,石油资源丰富,A错;能源运输不变并不是主要原因,B错;该地区经济落后,太阳能技术并不先进,D错;故选C

20 下图为2018年我国部分省市城镇化率、常住人口以及近一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情况示意图(实心圆圈表示人口增加,空白圆圈表示人口减少,圆圈的大小表示增减的多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广东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大城市以人口迁出为主

C天津市逆城市化程度最高 D安徽省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2北京常住人口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空间结构优化 B城市辐射功能减弱

C产业结构调整 D“城市病”困扰

【答案】1D

2C

【解析】

【分析】

1图中无法显示自然增长率,但可以推断广东省经济发达,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A不对。图中显示,北京、天津、上海、辽宁的常住人口减少,故B不对。图中显示,天津市城市化水平不是最高的,因此无法得出其逆城市化程度最高,C不对。 图中看出安徽省的常住人口增加,说明人口迁入较多,说明其劳动力需求量增加,D对。故选D

2北京市外来人口众多,图中看,北京的常住人口减少,则推断是外来人口外迁造成。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不是人口迁移的原因,A不对。北京市的城市辐射功能是增大的,B不对。北京的外来人口主要是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故不会因“城市病”困扰而外迁,最大可能是随着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而外迁,D不对,C对。故选C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德国分南北两大地形区,北部为平原区,南部为山地冨原区。工业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南部工业薄弱。农业方面,北部平原以乳畜业为主,小麦多分布在南部河谷地带。下图是德国区位略图。

(1)简述德国鲁尔区有利的自然条件

(2)概括图示产业转移的积极意义。

(3)分析德国北部农业以乳畜业为主的原因。

(4)说明德国小麦主产区分布在南部河谷地带的自然原因。

【答案】(1)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煤炭资源丰富。

(2)转出区: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产业升级。

转入区: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

(3)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牧草生长,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地形平坦。

(4)纬度低,海拔低,光热充足,水源充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德国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为背景,考查工业区位、农业区位和产业转移的影响,答题时要结合材料中的地形条件结合主要的分布区分析;体现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

(1)本题考查工业区位,设问旨在考查自然区位,结合材料可知鲁尔区位于德国北部,地形平坦;由图可知靠近河流,水源充足;煤炭资源丰富且品位好。

(2)产业转移的影响应从调入地和调出地两个角度作答,对于调出地,传统工业的调出可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对于调入地,可增加就业,促进工业化、城市化。

(3)本题考查乳畜业的区位条件,乳畜业的重要区位条件是市场和饲料,德国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冷湿的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由材料可知北部为平原,地形平坦;由材料“工业和城市多分布在北部”可知北部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4)由图可知南部谷地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光照充足;且为德国纬度较低的地区,热量较为充足;河流为小麦的种植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

22(环境保护)

材料:白鳍豚,哺乳动物,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50年来第一种在地球上消失的大型水生脊椎动物,而且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灭亡的第一种大型哺乳动物。2007年,白鳍豚被公布为功能性灭绝,美国《时代周刊》把长江白鳍豚的灭绝评为2007年十大人为灾难之四。

历史上白鳍豚的种群数量一直都比较少,而且它们的成长周期较长,母豚一般在6岁才达到性成熟,而且每两年才繁殖一次,并且每胎基本都是1仔,据研究,白鳍豚的怀孕率一般仅为30%,自然繁殖率很低。

请分析白暨豚功能性灭绝的原因。

【答案】内在因素:数量稀少,难以大量繁殖;繁殖率低,生长较慢;人为因素:人类对其食物鱼虾进行过度捕捞,致使白鳍豚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供给;人类对长江的过度开发,使白鳍豚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人类在长江附近化工厂和医药工厂的开发,使得长江受到严重污染;长江成为了非常繁忙的运输水道,很多白鳍豚被船只的螺旋桨打死打伤。

【解析】

【分析】

本题属常规性题目,较容易。

【详解】

白暨豚功能性灭绝应受人类活动和白暨豚自身特点影响。从白鳍豚自身看:由材料可知,数量稀少,难以大量繁殖(历史上白鳍豚的种群数量一直都比较少、“水中的大熊猫”);繁殖率低(每两年才繁殖一次,并且每胎基本都是1仔),生长较慢(成长周期较长,母豚一般在6岁才达到性成熟)。人类活动对白暨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其食物来源、生存空间、破坏其生存环境,不当行为直接至其死亡:过度捕捞致使白鳍豚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供给;人类对长江的过度开发,使白鳍豚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人类在长江附近化工厂和医药工厂的开发,使得长江受到严重污染;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繁忙的运输水道,导致很多白鳍豚被船只的螺旋桨打死打伤。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年56月份,来自青藏高原的干冷空气与印度的暖空气交汇,使印度的西部和北部多沙尘暴。2018614日,美国宇航局拍摄的卫星照片上显示,这些地区笼罩着大量灰黄色的沙尘暴,连印度首都新德里也被在其中。

材料二 左图为印度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及沙尘暴范围图,右图为新德里气候统计资料图

(1) 描述印度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

(2) 分析印度西北部5、6月多沙尘暴的原因。

(3) 分析印度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以及西部边境形成沙漠的原因。

(4) 说明为减轻沙尘暴带来的影响当地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 (1)东北、沿海多,西北少,空间分布不均匀。

(2) 气温高,蒸发强;距沙漠近,沙源丰富;冷暖空气交汇,风力较强。

(3)世界雨极的原因: 夏(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西部沙漠的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西南风来自陆地;地表植被稀少。

(4) 植树造林;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加强救灾管理;加强监测、预报。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印度为背景,考查气候特征、环境保护等知识点。

【详解】

(1)根据图中等等降水量线可看出印度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是东北多沿海多(东北多是由于地形阻挡,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西南沿海对也是由于东高止山的阻挡,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少。

(2) 通过“印度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及沙尘暴范围图”,右图为“新德里气候统计资料图”可知,印度西北部每年5、6月份气温高,蒸发强;多晴天,降水少;距离西北部的沙漠近,沙尘暴的沙源丰富;通过材料可知,每年5、6月份,来自青藏高原的干冷空气与印度的暖空气交汇,使得风力较强。

(3)印度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原因:气候原因,是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影响巨大;受青藏高原地形的影响,地形抬升雨云,多地形雨;常年受海洋的影响。而西部边境却形成沙漠的原因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山脉的阻挡夏季西南季风所带的水汽较少,不足以成云致雨;人类的破坏地表植被稀少。

(4)为减轻沙尘暴带来的影响,当地可采取的措施可从生态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等方面入手。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具体的如:植树造林;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加强救灾管理;加强监测、预报。

【点睛】

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①是大风一一 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②是地面的沙尘物质一一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③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24(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20186,审计署公布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审计结果,截至2017年底,8个省930座小水电站未经环评即开工建设,过度开发致使333条河流出现断流,断流总长1017公里。

请分析过度开发水能导致的断流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河流断流,水资源减少;水源减少,流动性变差,水污染加重;河流周围的生态破坏;水生、陆生生物多样性减少;不利经济发展;不利生产生活用水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审计结果为背景,考查断流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由材料长江经济带过度开发致使333条河流出现不同程度断流可知,过度开发水能导致的断流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有:河流断流,水资源减少;水源减少,流动性变差,河水的自净能力下降,水污染加重;河流污染导致周围的生态破坏;环境破坏不利于水生、陆生生物的生长,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和水资源减少,不利生产生活用水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0c2d0f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9.html

《安徽省亳州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