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历史 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课时) 大纲

发布时间:2019-08-21 12:53:5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2.了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识记相关知识点:额尔金、葛罗、叶名琛、柏贵、占领委员会、火烧圆明园。

4.掌握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5.理解并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6.掌握《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其给中国造成的后果。

德育目标

1.通过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在其早期发展阶段的侵略、扩张本质。

2.在指导学生掌握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史实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奋发图强的精神。

3.通过揭露英法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暴行,教育学生要不忘国耻,勤奋学习,并加倍珍惜中华民族为人类所创造的文化遗产。

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危害,培养学生运用具体历史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在指导学生思考、理解“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抓住事物内在联系进行历史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2.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它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挂图。

3.关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影视资料片断。

●教学方法

1.讲述法:①适用于对相关背景知识的简单交待;②适用于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的概括性叙述。

2.讲解法:对理性分析内容的深入浅出的讲解,应注意分析语言的严谨性。

3.谈话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堂构思

本课内容,既有较多需要进行理性分析的内容,又有相当的细节问题要给学生交待清楚,因而必须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的时间。对于英法发动战争的原因,可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对于战争进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对于《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

主要内容及其危害的分析,可指导学生对照前面《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的分析进行相似处理,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重点强调清政府国家职能的变化;对于沙俄侵占我国的大片领土,可作为一个专题来处理。

基于以上分析,可将本课内容处理为以下五部分: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2.战争经过。

3.《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5.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之一:导入语例示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并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然而,鸦片战争仅仅预示着大而孱弱的中国一个痛苦的历史过程的开始。时隔十多年后,战端又起,这一次,英法联军将战火从中国东南沿海一直烧到了清王朝统治的心脏地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

之二:提问式导入(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打开中国大门,为资本主义发展在中国开辟市场。

]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英、法、美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大量侵华特权。

]那么,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是否如愿以偿地在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呢?

]没有。

]那么,为什么他们的廉价商品没有打开中国的市场呢?英法等国又采用了什么样的办法来实现其目的呢?最终,他们为什么又选择了一场战争呢?这场战争又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板书]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教师讲述19世纪50年代,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其他欧美国家的工业革命也在迅速进行,商品生产的激增,需要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以为很快就可以把大量商品倾销到中国市场,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教师提问]英国资产阶级把英国商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这种看法正确吗?

学生回答]可以看作是一种原因,但并不是根本原因?

教师提问]那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作用。

教师补充]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也是一个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口生丝、茶叶的收入大多被抵消,无力再购买外国的工业品,正如马克思所言“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

教师提问]欧美资产阶级会减少鸦片输入吗?

学生回答]不会的。

教师提问]既然他们认为造成商品销路不畅的原因是因为获得的权益太少,那么,他们首先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呢?

学生回答]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

教师提问1854年初,英、法、美三国分别指示其驻华公使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他们曲解《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中关于“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动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的条文,把“稍有变动”,扩大为包括允准外国人往中国沿海和内地各城市并可购买地产、鸦片贸易合法化、改订税则、外国公使驻北京等一系列特权。

教师提问]经过鸦片战争的打击已对西方列强初感恐惧,但是又昧于时势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王朝,能够接受这样的要求吗?

学生回答]不能接受。

教师提问]清政府拒绝这些要求是正当的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是正当的、合理的行为,是维护国家主权的行为。

教师提问]当清政府拒绝英法等国的修约要求后,英国公使包令认为“除非有一个武力示威的支持和强迫,是得不到条约的修改或通商以及贸易情况的改善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这些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西方列强准备发动一场新的侵华战争。

教师提问]英、法、美三国是在1854年初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的,而战争爆发于185610月,从英、法两国与清王朝的经济、军事实力对比来看,英法是否需要用两年多时间来准备这场战争?

学生回答]不需要。

教师提问]是因为在这一年英法才找到了“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这两个发动战争的合理借口吗?

学生回答]不是的,只要英法想要发动战争,借口总是能找到的。

教师提问]对,即使没有借口,它们也能轻易造出一个来,请同学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英法发动战争的情形。

学生回答]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教师讲述]当时,英、法与俄国正在进行克里木战争,无力在中国开辟新战场,问题暂时搁置下来。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已经结束,英、法、美三国又强要“修约”,再次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于是英、法便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极端不义的战争”。

教师提问1856年英国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与清政府的修约交涉失败。

教师提问]基于以上学习,请指出这次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要求在中国开辟市场的矛盾。

教师提问]英法“修约”的目的,也就是发动战争的目的,它是什么?

学生回答]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板书]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1.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根本原因: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

3.借口:英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断断续续前后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板书]二、经过

教师提问]现在请大家阅读教材,阅读时先不要看《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详细内容,同时想一想,可将战争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学生甲]两个阶段。

学生乙]三个阶段。

教师提问]请分别指出分两个阶段和三个阶段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甲]从1856年战争爆发至18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是由战到和的一个完整阶段,而1858年至1860年又是由战到和的一个阶段。

学生乙1856年至1857年战争主要围绕广州进行,而在1858年英法侵略军将战火烧到了天津,1859年至1860年,他们进攻并占领了北京。

教师讲述]同学们依据战争进行的态势及战争进行的区域,对战争过程的阶段划分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都是正确的。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结合示意图,来给我们复述一下战争的过程。(教师出示挂图,其中应隐去英法联军进军路线)

学生活动]……

板书 1856~1857 1858 1859~1860

广州 联军委员会→天津 《天津条约》 天津→北京 《北京条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指出清王朝在战争中的主要态度?

投影显示

学生回答]清王朝对战争的态度是一味妥协。

教师提问]导致这种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清王朝的腐朽、软弱;正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教师提问]从1857年到1860年英法联军在广州的联军委员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学生回答]殖民统治机构。

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应是什么?

学生回答]在广州的广东巡抚衙门。

教师提问]《天津条约》实际上是几个条约?

学生回答]四个。

教师讲述]这里应注意,发动、进行战争的是英、法两国,而最先与清王朝签订《天津条约》的却是俄国,而后是美国,然后是英法。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美两国扮演着所谓“调停人”的角色,实际是两个帮凶,只不过英法唱的是“黑脸”,俄、美唱的是“红脸”罢了。

18585月,英法联军进犯天津,并扬言要攻占北京,清政府急忙派员赴天津谈判求和。6月初,谈判开始。英国代表强横要挟,俄、美公使则扮演“调停人”角色,从中渔利,俄使普提雅廷施展其奸诈手段,诱逼清政府于613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攫取了沿海通商、内地传教、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并且规定两国“从前未经订明边界”,“补入此次和约之内”,为以后进一步侵略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接着,美使列卫廉于618逼签了中美《天津条约》。62627日,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也分别签字。

教师提问]在《天津条约》签订后的1859年,战端又起,主要原因是双方关于换约路线的争执吗?

学生回答]不是的,这只不过是英法重新挑起战争的借口而已。

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签订后不久,马克思就断言:“从政治观点来看,这个条约不仅不能巩固和平,反而使战争必然重起”。事实正是如此。英、法侵略者远不满足于从中国攫取的权利,蓄意利用换约的时机,重新挑起战争,以迫使清政府完全屈服。并且,英法联军已进驻天津,他们决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教师提问]战争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占领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教师提问]马克思称英法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下列各项中最能说明这种观点的是

投影显示

学生回答]选C

教师过渡]圆明园的残迹留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然而我们历史地认识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还须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板书]三、《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教师引导]这里,我们将《天津条约》中“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内容概括为“公使驻京”,请同学们依照此例概括其余内容。

学生活动]……

板书a.公使驻京 b.增开十口 c.舰船航行 d.外人入内 e.赔偿损失 f.增开天津 f.割让九龙 h.华工出国 i.追加赔款

教师讲述]关于a项的影响:在现代国家关系中,一国使节驻于另一国的首都,并不意味着不平等,但那时侵略者的意图,则是准备通过这项内容,以影响和操纵清朝统治的核心,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都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是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北京的,具有侵略性,就连当时的咸丰皇帝也认为“让外国使者长驻北京无异于公开宣布清廷为外夷所监守”。

关于b、cdf项的影响: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一带扩展到了中国的北方沿海、长江流域及中国内地,这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的门户大开,为列强侵略提供了条件,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关于h项的影响:这实际上是西方列强在东方进行的奴隶贸易的合法化,大批华工作为“猪仔”被掠卖到海外。

关于ei项的影响: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关于g项的影响:不但使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而且扩大了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为它以后强租新界作了准备。

教师提问]《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共同之处有哪些?

学生回答]清政府向侵略者赔款;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或商埠。

教师提问]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下列哪一项?

投影显示

学生回答]选B

教师提问]英、法是发动并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两个国家,而美、俄则是两个帮凶,那么,在这场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谁呢?

学生回答]俄国。

教师提问]为什么?

学生回答]它获得了英、法、美获得的侵华权益的同时,割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师提问]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它总共侵吞了中国北方多少领土?

学生回答100多万平方公里。

教师讲述]在这以后到19世纪80年代,沙俄又通过几个条约,又夺取了中国北方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它不费一兵一卒,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利益,实可称之为一个凶恶的打劫者。

板书]四、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19世纪50~80年代:150多万平方公里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参照教材P14的地图,阅读教材P13的表格,然后在投影所示图中指出从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沙俄侵吞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基本情况。(同时,教师用投影仪或多媒体工具向学生显示教材P14的示意图,最好用不同颜色显示沙俄通过不同的条约在不同时间所割占的中国领土。)

学生活动]……

教师过渡]如果说鸦片战争叩开了中国的大门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则将中国之门开得更大了,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板书]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依照前面我们分析鸦片战争在政治方面对中国影响的思路来分析一下这次战争的政治影响。

学生回答]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遭到进一步的破坏。

教师提问]其表现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另外,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期间进行的,清王朝逐渐意识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并不是要推翻其统治,并且可以借助西方列强力量来镇压人民的反抗;西方国家也意识到只有支持、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才能维护其所取得的在华利益。这样,清政府的国家职能已在发生变化。

板书1.政治:领土主权被破坏 中外反动者联合

教师提问]请大家结合两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经济方面对中国的影响?

学生回答]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开始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从而加深了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的程度,并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进一步瓦解。

板书2.经济:外国资本主义:东南沿海→沿海各省→内地

课堂总结]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经济势力迅速由东南沿海向沿海各省及内地渗透,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了。

板书]→半殖民地、半封建

布置作业

1.19世纪中期,清朝咸丰帝多次拒绝西方列强提出的“修约”要求,这表明咸丰帝(

A.以民族利益为重

B.厌恶西方列强支持太平军

C.对西方列强怀有疑虑和恐惧

D.准备以武力反抗西方列强

2.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的主要理由。

参考答案1. C

2.理解:①从背景及西方列强的目的来看,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大门,但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西方列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要求修改鸦片战争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当“修约”要求遭到拒绝后,即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成果。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②从两次鸦片战争的手段看,列强都是凭借其坚船利炮进行武力征服,同样发动了两次进攻,战争过程也有相似之处。③从战争结果看,清政府都被打败,被迫签订赔款、割地、开商埠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种种主权,这种结果很清楚地表明了是一种继续。④从侵略战争的发动者来看,第二次虽然多了一个法国,又有美俄出面调停,但实际上是以英国为主,这也说明了继续的特点。

理由:①《天津条约》增开的10个商埠沿中国海岸南北展开,又沿长江向内地延伸,比《南京条约》限于东南沿海的五口通商是个明显的大突破,《北京条约》则把商埠开到了清朝统治的心脏地区。《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这些都使外国侵略

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使中

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②《天津条约》准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有利于西方

列强控制清政府。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和

《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了更加严重的

损害。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1.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根本原因:自然经济→←资本主义

3.借口:英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二、经过: 1856~1857 1858 1859~1860

广州 联军委员会 →天津 《天津条约》 天津→北京 《北京条约》

三、《天津条约》

a.公使驻京 b.增开十口 c.舰船航行 d.外人入内 e.赔偿损失

《北京条约》

f.增开天津 g.割让九龙 h.华工出国 i.追加赔款

四、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19世纪50~80年代:150多万平方公里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领土主权被破坏 中外反动者联合

2.经济:外国资本主义:东南沿海→沿海各省→内地→半殖民地、半封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0275f8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4.html

《[精品]高中历史 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课时) 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