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去了台湾的大师,后来怎么样了?

发布时间:2018-10-08 01:32: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那些去了台湾的大师,后来怎么样了?

余光中,走了。

1949年后南渡台湾的那批民国精英,如今已进入最后的凋谢时光,而今天最爱君也想来谈谈,关于傅斯年和胡适等南渡的精英们,一批人,和一个家与国的爱恨情仇。

1穷困的傅斯年

1949年1月,傅斯年(1896-1950)正式出任台湾大学校长。作为新文化运动和改革健将,这位已经年过半百、人称“傅大炮”,在民国时期就以公开上书弹劾孔祥熙、宋子文,不畏权贵出名的文化名儒,此时已临近生命的晚年。

在日后,李敖评价傅斯年说:“(他)要发挥这个知识分子的力量,可是又不想被国民党吃掉,不被国民党同化···真正的夹缝里面的自由主义者,不做国民党也不做共产党,他没有社会地位,很苦。”

当时,作为日据时期遗留的台北帝国大学改编的台湾大学,刚好碰上国共内战时期,经费奇缺、校务混乱、学潮迭起,从1945年10月光复,到1949年1月,仅仅三年四个月时间,台湾大学就走马观花般地换了四位校长,傅斯年正是在危难之中,接起了台湾大学的艰巨担子。

▲傅斯年在风雨飘摇之际的改革,奠定了台湾大学崛起的根基。

在台湾大学任上,他就像1945年在担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一样,雷厉风行,将一些滥竽充数、特别是原来日据时期遗留的一些教职工,全部果敢裁员;并从大陆力邀一些知名教授前往台大任教,为后来台湾大学的崛起,奠定了历史性的根基。

当时,台湾大学内部学潮也是风起云涌,对此有国民党政客在报纸上公开发表致傅斯年的公开信,指责台湾大学优容共产党,并指名道姓,称台大里面的法学院院长萨孟武和许多学生,都是“参共亲共”分子。

为了保护台湾大学师生,脾气火爆的傅斯年毫无顾忌,公开骂以“他妈的”,并在报纸上刊文进行反击表示:“学校不兼警察任务”,“我不是警察,也不兼办特工”、“决不能含糊其辞、血口喷人”、“贪官污吏及其他既得利益阶级而把事情办坏了的,我不能引以为同志。”

1949年4月6日,担任台湾省警备副总司令的彭孟缉,率领军警计划杀入台湾大学“捉拿共党”,一介书生的傅斯年知道已无力阻挡,但他仍然对彭孟缉说:

“我有一个请求,你今天晚上驱离学生时,不能流血,若有学生流血,我要跟你拼命!”

慑于傅斯年的学界威望和气势,彭孟缉不好造次,只好保证说:“若有人流血,我便自杀。”

正是由于傅斯年的保护和向国民政府的控诉,台湾大学的学生最终平安归来,而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同批被捕的学生中,却有七人以“反革命”罪名被枪杀;对此,许多年后,台湾省立师范学院的师生,还经常拿这件事跟台湾大学相比,大骂当年的学校领导者软弱无能,不能保护师生,相反,他们对傅斯年却是夸口不绝。

▲一生桀骜的傅斯年,誓死保护台湾大学师生。

傅斯年的先祖傅以渐,是清朝的开国状元,傅家祖上名人辈出,但到了傅斯年这一代,家境已经没落;尽管出身名门,但傅斯年却是寒儒出身,并且一生操守高尚、非常廉洁。尽管作为台湾大学的校长,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长,自己的大舅子俞大维先后担任国民政府的交通部长和国防部长,但傅斯年却廉洁奉公、非常穷困,甚至连一套西装都买不起。

就在临死的前一天,1950年12月19日,由于买不起一条过冬的棉裤,他还在赶稿,想赚点稿费做条棉裤御寒。对于傅斯年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夜晚,后来,傅斯年的妻子、时任台湾大学英语系副教授的俞大綵回忆说:

“三十九年(1950)十二月十九日,他去世的前夕,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我为他在小书室生炭盆取暖。他穿着一件厚棉袍伏案写作。我坐在对面,缝补他的衣袜。因为他次日要参加两个会议,我催他早些休息,他搁下笔抬头对我说,他正在为董作宾先生刊行的《大陆杂志》赶写文章,想急于拿到稿费,做一条棉裤。他又说,你不对我哭穷,我也深知你的困苦,稿费到手后,你快去买几尺粗布,一捆棉花,为我逢一条棉裤,我的腿怕冷,西装裤太薄,不足以御寒。”

临死之前,傅斯年突然像有所感悟,指着家里的书架说:“这些书,还有存于史语所一房间的书,我死后留给儿子。”一生桀骜不肯低头的傅斯年,这时突然一反常态,对妻子俞大綵说:

“你嫁给我这个穷书生,十余年来,没有过几天舒服的日子,而我死后,竟无半文钱留给你们母子,我对不起你们。”

第二天,1950年12月20日下午,傅斯年在会议结束后,突发脑溢血,最终撒手人寰。12月22日,上千位台湾大学的学生们冒着大雨为他送殡,学生们热泪横流、拿着小旗,上面写着:“校长,回头来瞧瞧我们”。

后来,台湾记者于衡在回忆自己的采访生涯时说:“傅斯年先生逝世,是我采访二十五年中,所见到的最真诚、最感人的一幕。”

▲台湾大学学生含泪瞻仰傅斯年的遗容。

傅斯年去世后,与他有关的大陆亲属也遭遇了灭顶之灾:1966年,傅斯年的侄子傅乐焕在北京被迫跳湖自杀,其他亲属也纷纷被捉拿入狱或是被镇压;“文革”中,作为清朝开国状元的先祖傅以渐的坟墓,也因为是“地主阶级头子”、“台湾特务、反动文人傅斯年的祖师爷”而被剖棺戮尸,其他傅斯年家族的祖坟也被全部铲除,连清代的牌坊、皇帝御赐的碑文等也全部被炸毁。

后来,傅斯年的儿子傅仁轨终生未婚;傅斯年的侄女傅乐淑,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2003年病逝后,傅乐淑留下遗愿“叶落归根、魂归故里”,最终于2004年骨灰迁葬到山东聊城的傅氏家族祖坟,成为傅斯年家族中,极少有的能回归大陆故乡的成员。

2骄傲与谦逊的胡适

与出走台湾的傅斯年相比,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1891-1962),则在1949年4月,选择去了美国,从此在美寓居达十年之久。

但在美国,胡适的生活也非常窘迫,为了维持生计,这位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新文化运动领袖,曾经在抗战时,为了国家危难四处奔走的中华民国驻美大使,不得不屈下身段,写求职信应聘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尽管年薪只有5200美元,但普林斯顿大学还是觉得,给他的工资太高了,于是找了个借口逼着胡适离职,另外挑选了一位年薪只需要3480美元的华人任职。

▲晚年的胡适在美国穷困潦倒。

胡适在美国落魄不已的时候,在国内,于公于私都曾经受过胡适不少大恩的沈从文,以及郭沫若、范文澜等一系列“文坛健将”,也开始向胡适“猛烈炮轰”,并斥责胡适是“买办资产阶级第一号的代言人”、“是一个装扮成当今孔子待价而沽的汉奸卖国贼”、“顽固的反革命分子”。

与昔日友人的翻脸相比,最让胡适心痛的,莫过于他留在大陆的儿子胡思杜的“攻击”:1950年9月22日,香港《大公报》发表了胡思杜《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称胡适是“反动政权的忠实走狗”,“始终在蒙蔽人民,使人民不能早日认识蒋匪帮黑幕·····在他没有回到人民的怀抱以前,他总是人民的敌人,也是我自己的敌人,在决心背叛自己阶级的今日,我感受了在父亲问题上,有划分敌我的必要。”

但当时已经60岁的胡适,非常想念儿子,尽管不知道真实缘由,但他在1950年9月24日的日记中写道:“小儿此文是奉命发表的。儿子思杜留在北平,昨天忽然变成了新闻人物。”

1957年9月,多次被批斗毒打的胡思杜最终上吊自杀,年仅37岁。一直到1958年4月,远在美国的胡适才得到儿子自杀的消息,对此,他一直将信将疑,总不相信年轻的儿子会自杀。

▲抗战时期,胡适出任民国驻美大使,为了中国的抗战与罗斯福等人进行斡旋。

由于提倡白话文和新文化运动,胡适早在民国初期,便经常遭受别人谩骂和攻击,对此胡适始终都是不予反击,而是始终保持谦谦君子作风、儒雅对待。当时,北大的教授黄侃就曾经攻击提倡白话文的胡适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11字。而用文言文仅需‘妻丧速归’四字即可。”

对此,胡适都是一笑了之。

1930年11月,胡适由于发表《人权与约法》,提倡自由民主,最终得罪了国民党,不得不辞去中国公学校长职务,全家人从上海迁居北平,当时,人人对胡适避而远之,只有天性耿直的学生傅斯年,在家中为他设宴接风。

1958年4月,胡适最终从美国回到台湾,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但他尽管对攻击他的人保持君子作风、儒雅谦逊,但对蒋介石却始终不客气:

1958年4月,蒋介石特地带着“副总统”陈诚、张群等一干大员去出席中央研究院的院士会议,期间蒋介石发表谈话表示,对大陆进行攻击,没想到胡适随后讲话,一开口就说“总统你错了”,胡适当场表示,学术与政治无关,希望老蒋不要干涉,“我们做的工作还是在学术上,我们要提倡学术。”蒋介石当时就脸色大变,起身就要走,但还是强压怒气听完,待会议结束后就迅速离开。

1959年,蒋介石指使一帮手下修改《宪法》,希望将1948年的《中华民国宪法》中规定的“每届总统只能任期六年,连任不得超过两次”的规定进行修改,为自己继续“连任”去除法律障碍,对此胡适于1960年2月20日公开发表声明,反对蒋介石违背“宪法”,并拒绝出任即将召开的“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一职,对此,蒋介石非常恼怒,蒋经国甚至有了“收拾胡适”的想法,只是碍于胡适的儒林盟主地位,而迟迟不敢动手。

▲作为自由主义者,胡适经常公开批评蒋介石。由于一生清白做人,所以胡适也活得坦荡,他不愿意留在大陆,但对蒋介石也绝不买账,经常公开批评老蒋;由于一生清廉,他并没有什么积蓄,临死前,他甚至捐出500美金为同样流亡台湾、生活穷苦的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祝寿”;但他死后,别人清点他的遗物才发现,胡适的全部遗产,只有135美金。

临死前,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中央研究院的第五次院士会议中,提到学术界和大陆的故人对他的“攻击围剿”,胡适坦然地说:

“我挨了40年的骂,从来不生气,并且欢迎之至,因为这是代表了,中国的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

没想到,会议快结束时,72岁的胡适突然心脏病发作,猝然离世。

他死后,尽管经常被胡适指责训骂,但蒋介石仍然派专人,给胡适家属送来了手书的“智德兼隆”四个大字;蒋介石并且亲自颁发褒扬令,表彰:

“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沈潜道义,浚瀹新知。学识宏通,令闻卓著。首倡国语文学,对于普及教育,发扬民智,收次甚宏····抗战军兴,特膺驻美大使之命,竭虑殚精,折冲坛坫,勋猷懋着,诚信孔昭····综其平生,忠于谋国,孝以事亲,恕以待人,严以律己,诚以治学····洵为新文化中旧道德之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之师表。”

而出殡当日,整个台湾共有30多万人自发前来为胡适送殡,人数之巨,为台湾前所未有的盛况,对此胡适的小脚太太江冬秀流着眼泪,跟胡适长子胡思望说:“祖望,做人做到你爸爸这分上,不容易啊!”

入葬后,台湾大学文学院教授毛子水,为胡适撰写了墓志铭,内容写道:

“ 这是胡适先生的墓生于中华民国纪元前二十一年卒于中华民国五十一年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虑,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毛子水为胡适题撰的墓志铭。

而胡适曾经写下的《梦与诗》,则依旧飘荡: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正如余光中的《乡愁》一般,一个大师南渡的时代,在往事凋零中,最终如风消逝。

参考文献:岳南:《南渡北归》滕征辉:《民国大人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ffdb23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e.html

《那些去了台湾的大师,后来怎么样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