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文化学习资料

发布时间:2010-11-21 17:11: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青岛文化》教学辅导(2)

`第三章 源远流长的崂山文化

第一节 崂山----海上第一名山

一、崂山概况

崂山,东高而悬崖傍海,西缓而丘陵起伏,山区面积446平方公里。山脉以崂顶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两个方向延伸较长,形成了巨峰、三标山、石门山和午山四条支脉,崂山的余脉沿东海岸向北至即墨市的东部,西抵胶州湾畔,西南方向的余脉则延伸到青岛市区,形成了市区的十余个山头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地处北纬36°10′,东经120°37′,海拔1132.7,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为崂山的主峰。

崂山地处暖温带,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突出表现为春凉回暖晚,夏温热雨多,秋爽降温迟,冬暖少雨雪的气候特征。由于山势陡峻和地形复杂,形成了上下不同、内外迥异的小气候,山南麓的太清宫一带名为小江南,巨峰北侧的北九水则称小关东

二、崂山十二景

崂山钟灵毓秀,山海奇观,佳景天成,美不胜收,历代游山文人墨客多有称颂。自30年代起,有崂山十二景之说,后定为巨峰旭照龙潭喷雨明霞散绮太清水月海峤仙墩那罗佛窟云洞蟠松狮岭横云华楼叠石九水明漪岩瀑潮音蔚竹鸣泉

三、历史上的崂山的书院

(一)康成书院 康成书院在不其山(铁骑山)东麓的书院村,其名称源于东汉经学家郑玄曾在此设帐授徒。当时从学者盈万,著称海内。
  (二)华阳书院 华阳书院在华楼山前华阳山的南麓,故名,又称东崖书院。

(三)青峪书院 青峪书院在夏庄东北6公里的青峪村。即墨举人江恭先于道光年间在此筑舍,延请同邑举人黄念昀教其二子读书。

(四)石屋书院 石屋书院在北科宅东南5.2公里的观崂村。
  (五)劳山书院 位于鹤山之北、即墨市东部之皋虞一带。

(六)下书院 下书院在石门山西麓山谷中。

第二节 崂山道教文化

一、崂山道教的历史沿革

崂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崂山自春秋时期就云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之流。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秦始皇的东巡,汉武帝两次幸不其(今青岛市城阳区),都与方仙道的活动密切相关。
  西汉武帝建元元年(140)张廉夫来崂山搭茅庵供奉三官并授徒拜祭,奠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从西汉到五代时期末,崂山道教基本属于太平道及南北朝时期寇谦之改革后的天师道,从宗派上分属于楼观教团、灵宝派、上清派(亦称茅山宗、阁皂宗)
  宋代初期,崂山道士刘若拙得宋太祖敕封为华盖真人,崂山各道教庙宇则统属新创华盖派
  金元以来,道教全真派兴起,崂山各庙纷纷皈依于北七真的各门派,成吉思汗敕封邱处机之后,崂山道教大兴。延至明代,崂山道教的龙门派中衍生三派,使教派总数达到10个,崂山及周边地区道教长盛不衰。至清代中期,道教宫观多达近百处,对外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岛市人民政府逐步有计划地恢复部分崂山道教庙宇,落实宗教政策,召回道士,重修神像,返还庙产。现崂山相继修复并对外开放的庙宇有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和太平宫。崂山道教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

二、崂山道教宗派 

崂山道教自春秋时期至西汉时期,主要流派为方仙道;从东汉时期至南北朝时期属太平道;南北朝时期至五代,分属楼观教团、灵宝派、上清派;宋初统属华盖派,金元以后则承袭全真各派。

崂山全真道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派系,主要有:
  华山派 龙门派 金山派 随山派 鹤山派 清静派 金辉派 遇仙派 南无派 嵛山派 

三、崂山道教音乐

道教音乐是中华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崂山道乐则是道教音乐中独具特色的一大分支。从功能和韵律风格上可分课韵、功韵、咒韵、庆韵、祭韵、逸韵六类。
  崂山太清宫自张廉夫初创之后,道士们的早课、晚课的经文就配有一定的韵谱。这种曲谱不仅可以使道众颂经众口一致,而且有清喉抒胸,提高吐纳效果和凝神聚精的作用。唐李白与唐宫廷乐师浙江道士吴筠同到崂山旅居,在太清宫北山之阳,蟠桃峰下,饮酒唱和,为峰顶的王母瑶池咏叹抒怀,共创一支曲子,名曰《清平调》,并传给太清宫道士,同时还把江南道家经韵曲牌《三涂五苦颂》传给了崂山道士。《孙谱》,是崂山道士最重要的经韵曲牌之一。
   第三节 崂山民间习俗和民间文学艺术

一、崂山民间舞蹈

崂山地区的民间舞蹈,主要是群众在春节期间自发性的娱乐活动,有较深的群众基础。长期流传并保留下来的崂山民间舞蹈,大体可分5大类10余种。
  秧歌类 崂山地区的秧歌是由即墨传入的。1924年,中韩镇大麦岛村就兴起了地秧歌,共有16个角色,大多扮演戏曲故事中的人物。
  高跷类 高跷传入崂山地区已有上百年历史。光绪二十六年(1900),北宅镇沟崖村组织了崂山第一支高跷队。
  道具舞类 手或身披道具而舞,是崂山地区民间舞蹈的一个特点。现有的道具舞分两大类:第一类是硬架子道具舞。第二类是软架子道具舞,如龙灯舞狮子舞。历史上崂山地区有两处著名的龙灯舞,一是北宅镇五龙村的龙灯舞,二是中韩镇孙家下庄的龙灯舞。

二、崂山民间曲艺

在崂山山区居民中备受喜爱而久演不衰的地方剧种当推柳腔。柳腔传入崂山地区约100余年,初盛行于崂山西部,民间的柳腔戏班初创于此,并迅速传播、发展,授戏及演出盛极一时。

第四节 崂山刻石百例

崂山最古老的摩崖在崂山区沙子口镇的烟台顶。两处刻石相连,皆为晋太安二年(303)镌刻。书刻虽不工整,但仍可从粗犷中见出汉隶之余韵,并已向魏碑体转化。
  其一为:“勃海朱泰武(一行)晋太安二年岁在癸亥(一行)平原羌公烈(一行)共分三行,高50厘米,宽42厘米,字径3.5厘米不等。
  其二为:“高阳刘(一行)初孙(一行)晋太安二年(一行)魏世渊(一行)共分四行,高49厘米,宽26厘米,字径3.5厘米不等。

第五节 崂山历代诗文鉴赏

一、诗歌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唐】 李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作者简介】 李白,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有《李太白全集》传世。《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一诗,镌刻于崂山梯子石五百级处之巨石上,刻石之诗与《李太白全集》所载相同。《全唐诗》中,亲见安期公亲见安其生;“飞步登云车飞步升云车

咏劳顶 【元】 赵孟兆页
  山海相依水连天,万里银波云如烟。挥毫绘成天然画,笔到穷处难寻源。
  【作者简介】 赵孟兆页,字子昂,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元代诗人、书画家。本诗录自《青岛旅游诗选注》。

劳 山 【明】 蓝
  遥看山色层层碧,渐觉溪流汩汩深。匹马迳寻萧寺树,老僧应识野人心。行云何意遮奇石,啼鸟多情和苦吟。不是将身许明代,便从逄子老山岑。
  【作者简介】 蓝章,字文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代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本诗录自《青岛旅游诗选注》。

太清宫 【明】 耿义兰
  大劳小劳天下奇,海岳名山世间稀。修真野客能避世,万古长春道人居。东海名高上鳌峰,初开茅庵是太清。恩深一观明帝主,敕谕颁来道藏经。
  【作者简介】 耿义兰,字芝山,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明正德四年(1509)生,嘉靖年间进士,后弃家入道,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本诗录自《太清宫志》。
劳山道中 【明】左懋第
  匹马西风直路赊,几家茅屋趁山斜。白云争捧如花女,尽日溪头独浣纱。
  【作者简介】 左懋第,字仲及,号萝石,明代莱阳(今山东省莱西县)人。明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授韩城知县,历官吏部都给事中,人称明末文天祥。本诗见于《左忠贞公集》。

第六节 崂山的古树名花和崂山绿石

一、崂山绿石

崂山绿石,旧称劳山石,产于山东青岛市郊崂山脚下的仰口海湾,因蕴藏于海底,亦有人称海底玉。宋元时代,即有人将劳山石制为案头清供及文房用具。

崂山绿石之特色有三:一是色彩绚丽。以绿色为基调,或墨绿,或浅绿微蓝,间有黄、白、赭色交错,更显其变幻之美。二是结晶奇妙。绝大多数绿石为层状结晶,但有的排列均匀,有的厚薄悬殊,与不同色彩互为辉映。少数绿石或呈丝状结晶,或为云母结晶(有金星闪烁)。更奇者为放射性结晶,有奇峰高耸、岭脉延伸之奇景出现,此为绿石中之佳品。三是石质细密润泽。其矿物组成主要是绿泥石、镁、铁、硅酸盐,又杂有叶腊石、蛇纹石、角闪石、绢云母与石棉等,石质细密晶莹,如若切片观察,还有一定的透明度。
     崂山绿石因其色彩、结晶、石质、形体之变化错综复杂,在选石时必须多种因素、多个方面,比较斟酌,反复推敲而后才能定夺。要想采得上好之绿石,概括起来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眼:

  一要看色彩的变化。崂山绿石以绿色为基调,但又不是单一的绿色,色深者墨绿浓黑;色浅者粉绿微蓝;色艳者如夕阳芳草;色纯者可与翡翠乱真,再加上黄、白、赭等色块条纹,诸多色彩交错于一体、变化无穷,奇妙多趣。

  二要看结晶的变化。绝大多数崂山绿石为层状结晶,但有的排列均匀,有的厚薄悬殊,各层相间.不同色彩浓谈交错,其斜面断层常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曲线纹彩,异常美丽,有的则成丝状或粒状结晶,丝丝相连,有的镕嵌于石隙,有的附着于石面,常可出现山峦纵横,千峰竞秀的奇观。也有的在透明的绿石中杂有云母结晶,呈现出众多闪烁发光的金星颗粒,别有奇趣,有的在石面上形成放射状结晶,出现奇峰高耸,岭脉向四面八方散射的奇景,为绿石中难得的珍品。

三要看石质的变化。崂山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是绿泥石,在不同的结构中.又杂有叶腊石、蛇纹石、角闪石、绢云母、石棉等不同成份。用显微镜切片放大观察,可以看到多种美而的结晶,略经琢磨,即可出现玉石的光泽、但不同石块的密度、光泽、透明度也各有不同.在石质方面的选择,应以细密坚实、晶莹润泽为上品  .

   四要看形体的变化。崂山绿石的形体不象太湖石那样裙皱洞穴通体相连,不可能要求其“皱”,其“透”。但仍要求其艺韵之“秀”,体形之“瘦”,气势之“雄”,和风度之“自然典雅”。

二、崂山茶

崂山三围大海,背负平川,终年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长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水质清冽。崂山独特的地理环境,肥沃的土地,优质的水源培育出的崂山茶,色、香、味、形俱佳,名扬海内外。
     崂山种茶已有悠久的历史。崂山茶的成品茶属于绿茶,由精选崂山鲜茶用现代工艺加工而成。崂山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较强,霜期也较南方长,加之昼夜温差大,茶树生长发育慢,有充分时间积累养分,故崂山茶内含营养物质丰富,有大量的多酚类、咖啡碱、芳香物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益人体健康的成份。饮用崂山茶,有兴奋解倦、止渴解毒、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清心明目之功效。特别是茶内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高,茶汤浓醇鲜爽,饮后颊齿留香,令各地好茶者赞不绝口。因此,崂山茶与崂山矿泉水、崂山耐冬花并称“崂山三绝”,享名天下,冠盖东方。

     崂山茶的真正味道来自五极 :嫩嫩的茶芽 + 清澈甘甜的泉水 + 一幅好茶具 + 清静的环境 + 平静的心态。前三极在物,茶芽:在于的采集月份(春茶乃是极品)、时间(清晨)、鲜嫩程度、采集度(一芽一叶或两叶或三叶)、加工(人工炒茶、机器炒茶个有千秋)。冲茶用水泉水最佳、河水次之、井水最差。还要掌握好开水温度(文茶或武茶)。茶具:纯正的紫砂茶壶比较好(注意焖茶时间)。后两极在人,清静的周围环境不可少,当你坐下来慢慢品尝时,再烦躁、浮动的心态也会随清香的茶叶平静下来。一个人品尝最妙,两个好友最佳、三个四个正合适。

第四章 容纳百川的青岛海洋文化

海洋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海是青岛的禀赋。青岛面向大海,依海而生。我国海平面的基准点在青岛(具体在大港一号码头)青岛的海岸线总长863.64公里。共有32个海湾,69个海岛。漫长的海岸线、辽阔的海洋面积、星罗棋布的海岛,为青岛造就了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也铸就了青岛海纳百川、博大开放的城市品格,因此,青岛文化又素有海派之称。海洋城市文化,是青岛城市文化的独具特性。中国还没有哪个城市能像青岛这样既具有古老的中国海洋文化城市的悠久历史,又具有现代中西海洋文化交汇的真正海滨都市风貌。

第一节 海洋文化的概念、构成和基本特征

一、海洋文化的定义

海洋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与海洋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海洋文化的构成

海洋文化由“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组成。前者指海洋文化中的精神财富部分,后者指海洋文化中的物质财富部分。“软件”、“硬件”都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并且每个系统又是由更小的子系统组成。

(一)海洋文化中的精神财富部分

第一,海洋意识,即海洋观,指人们对海洋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反映了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包括对海洋和人类的关系如何、如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认识。可以说,人类一直对海洋知之甚少。只是近代哥伦布进行环球试航以来,有了远洋运输和海上发达的贸易后,才真正认识海洋的重要性,才知道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资源。尽管古希腊和古罗马有发达的海上贸易,但这只局限于局部海域,比如古代的地中海。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只是到可近代以后才开始。

第二,海洋宗教观念。在人类宗教观念上,除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即崇拜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飞禽走兽等)和灵魂崇拜(即人类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后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而导致对灵魂的崇拜)外,还有对海洋生物的崇拜。例如古代的澳大利亚人中,有的就是以鳄鱼为崇拜的偶像,他们处处模仿鳄鱼的动作,并且希望像鳄鱼那样的凶恶和强悍。

第三,海洋艺术。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它最大特点就是依靠色、声、形、情等静态和动态的形象来表现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情感、愿望和意志,按照审美的规则来把握和再现生动的社会生活,并用美的感染力具体的影响社会生活。海洋艺术,跟“海洋”有关,包括海洋建筑、海洋雕塑、绘画、海洋文学艺术、海滨海上旅游鉴赏、海洋生物标本展览等。例如湛江海洋大学的水生物博物馆展览的三千多种海洋生物标本,每年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现已成为一种海洋艺术。

第四,海洋科技知识。海洋科技知识有面宽、内容多的特点。从海产品的养殖、捕捞、水产品的加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到海洋运输都要求较高的科技知识。海洋科技知识已成为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海洋法律制度。这是由一系列的海洋法律、法规构建起来的。目前我国已颁布大量的海洋法律、法规,主要有:海商法、海洋法、海关法、海上交通安全法、邻海及毗连区法、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

(二)海洋文化中的物质财富部分

第一,海洋设施。主要有海洋景观、码头、港口、渔港、航线、航标、海上交通工具等。这些海洋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的发展海洋经济,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海洋组织。主要有海洋的行政管理组织、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和其他组织。其中行政管理组织是海洋管理的职能部门,有水利部门、渔业、海监、农业部门等;企事业单位是海洋资源、海产品生产、销售、服务单位,有海洋运输公司、渔业公司、船舶服务公司、海产品贸易公司等;学术团体,主要指以海洋经济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团体,如海洋文化研究所,海洋水产研究所、海洋气象研究所等;其他组织,指行政管理组织、企事业单位、学术团体以外的组织,如联合国属下的“海底委员会”、“国际海底管理局”等,这些海洋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利用、开发、管理海洋的广度和深度。

第三,海洋产品。除海水产品(含非鱼类产品)以外,还有用于从事海洋生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各种工具及其设施,例如船舶、勘探机器等。

三、海洋文化的基本特征

海洋文化的“特”,实际上是与一般意义上的人类文化相对应的,而更确切地说,是与内陆文化相对应的。

1、就海洋文化的内质结构而言,它具有涉海性和包容性。人们常说海洋文化是“蓝色文化”,“蓝色”的“色彩”属性就是海洋文化的属性。

2、就海洋文化的运作机制而言,它具有对外的、外向的辐射性与交流性,亦即异域异质文化之间的跨海联动性和互动性。

3、就海洋文化的价值取向而言,它具有商业性和慕利性。海洋文化的创造主体主要是漂移的船、随船而变位的网和用为贸易经商的港口,这就刺激了舶来舶往行商贸易业的发展繁荣。因而在海洋文化这里,经商“下海”不是副业,而是主业;经商贸易不是可耻可贱的,而是光明正大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和西方国家的沿海地区的港口城市多是商业性城市,而我国和其他一些农业大国的内陆城市多是政治性城市和工业性城市的缘故。

4、就海洋文化的历史形态而言,它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证明,从总体规律上来讲。什么时候那里面向海洋了,开放了,什么时候那里的经济、文化繁荣了,发展了;否则,即使不因为战争的征服和自然灾害的毁灭性打击,那里的文明也会容易衰败、落后,甚至走向死亡。面向海洋的开放,必然带来拓展,并以拓展为手段,同时也是目的。它的拓展性,包括经济范围的拓展、生活资料来源的拓展、商贸市场的拓展、人文精神影响力的拓展和人居空间环境的拓展(也就是国土疆域的拓展)。

5、就海洋文化的哲学与审美蕴涵来说,它具有生命的本然性和壮美性。

四、青岛海洋文化的特点

  一是从历史上来看。青岛及其所在的山东半岛,是东夷海洋文明的故乡,春秋海王之国齐国的要地,琅琊(今属青岛)曾是见诸史载的最早的海港,海上强国越国曾在此建都。

  二是从近现代来看。这里还是我国历代海上反侵略的战场,青岛曾被视为德国的香港,这里承受过太多的海上异族文化带来的耻辱,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反过来主动对外开放、主动吸引海外来人提供了中外文化融汇的基础。

  三是从青岛文化现状来看。青岛之所以成为全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十四城市之一,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成为国际社会看好的投资热土,无不得力于青岛所独具的东方式蓝色的海洋文化优势。 

第二节 青岛海洋概况

青岛东临黄海,地处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交汇地带,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结合部,地理优势非常突出,是中国主要口岸之一。青岛海域属黄海一部分,沿海多山地、丘陵,气候适宜,灾害性天气少,港口水深域阔、不淤不冻。其海洋地址复杂,海洋资源丰富,海上交通发达,海洋科研教育领先,海洋产业门类齐全,海洋开发前景广阔。

一、青岛海洋地质地貌

青岛大陆海岸线全长730.64千米,占全国的4%,山东省的23%。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有较大的海湾49个,其中胶州湾最大。有较大半岛5个,其中青岛半岛最大。有面积大于500平方米海岛69个,其中灵山岛最大。加上所属海岛的岸钱,全市海岸线总长达86364公里

青岛市原有海岛70个,1987年。把斋堂前岛和斋堂后岛以人堤连接为斋堂岛,计有海岛69个,其中,小青岛,小麦岛,团岛,团岛鼻,黄岛和吉岛是人工陆连岛,只有63个岛四面环海,69个海岛的总面积为21.2平方公里,岸线总长庶132余公里,这些岛城绝大多数距离在陆不超过20公里,最远的千里岩岛,距陆约64公里,在地直与大陆紧密相连,地质上都是基岩岛,地处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气候的过渡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2.3摄氏度,在这69个海岛中,只有10个海岛有固定居民。

二、青岛海洋水产资源

青岛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沿海滩涂面积212.31平方公里,土地、滩涂及浅海等海洋空间资源适宜开发养殖业、旅游业、盐业等。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其中鱼类资源占80%,虾、蟹及头足类资源约占20%。底栖生物资源中有菲律宾蛤仔、西施舌、刺参、石花菜、皱纹盘鲍等珍贵海产品和藻类等。海洋植物资源也很丰富。青岛近海海洋植物主要有底栖藻类和海草。底栖藻类有石花菜、海带、紫菜、马尾藻、石莼等,适宜于养殖,并已形成规模生产。水产资源开发已产业化,海洋捕捞产量不断增加。2002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30.56万吨,增长1.3%,其中,捕捞产量44.71万吨,下降3.16%;养殖产量85.85万吨,增长3.78%。海、淡水养殖面积5.84万公顷,减少1.85%盐及盐化资源开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胶州湾近海有盐田120多万平方米。

第三节 青岛的海洋产业和海洋科研

一、青岛港口经济

作为青岛海洋产业的龙头,港口资源开发是青岛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的支撑点。青岛港岸线长12799,现有码头13,泊位70, 其中万吨级以上的24个,有全国最大的可以靠泊第五代集装箱船舶的集装箱专用码头,有世界先进的现代化煤码头,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先进的20万吨级矿石码头,25万吨级的矿石巨轮可自由进出青岛港。箱、煤、油、矿等四大种共同发展。目前青岛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进入世界前20位、中国第三位。

近年来,青岛坚持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港兴市荣的原则,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步伐。目前国际航运中心初具规模,已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通航,截至20031228,青岛港2003年吞吐量一举胜利跨越1.4亿吨,实现连续三年跨越两个千万吨级台阶的奋斗目标,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200867TEU跨入世界16个亿吨大港的行列,并成为国际集装箱中转港,具备接卸第五代集装箱的能力,集装箱吞吐量以年均30%-40%的速度递增,成为世界集装箱吞吐量最快的港口之一。

青岛港口经济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港口工业。包括船舶、集装箱、港口的搬运机械,还可以延伸到港口的管理和港口建设的机械生产。二是港口运输业。港口运输业与港口的物流业是紧密联系的。拉动港口经济,港口运输业与港口的物流业应作为重点。三是港口服务业。围绕港口经济,会产生很多诸如信息、网络、物流、饮食、住宿等各个方面的服务业。四是码头作业区。将来青岛港口的陆地码头是物流交换中心,海上的无码头交换也应该是发展方向。

二、青岛现代海洋经济

进入21世纪以来,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青岛这座沿海开放城市发展三大特色经济战略中的一大焦点。
  青岛,我国海洋科技力量最为集中的城市,曾以引领中国蓝色产业五次浪潮而闻名于世。更为可喜的是,自今年以来,以海洋养殖种苗产业、海洋药物与生物活性物质开发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海洋科技产业异军突起,绵延730公里的海岸线愈加呈现出迷人的风采。

青岛的海洋经济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具有非常好的沿海海岸线,适合开展各个方面的海洋开发。二是海洋科技力量雄厚。具备了快速发展的产学研、科工贸一体化的人才队伍。三是青岛自身拥有一个北方养殖中心,可以形成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它的成果、腹地、支撑力量,决定了青岛在整个山东半岛发展海洋经济的地位,也决定了海洋经济是青岛的特色经济。

海洋经济是青岛的特色经济,以海洋天然活性物质开发为代表的海洋药物产业,则属于“特色中的特色”。青岛海洋大学已开发出多种新型海洋药物,如藻酸双酯钠(PSS甘糖酯海力特降糖宁等,其中部分产品居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四节 青岛海洋旅游文化

青岛依山傍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素有“东方瑞士、亚洲日内瓦”美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申奥的成功,使旅游经济成为青岛第一个特色经济。青岛旅游的主题就是山、海、城、人、商,海是整个城市旅游的最大主题,青岛的发展希望在于海。青岛迷人的滨海风情,现代化的滨海城市和众多的名胜古迹构成了一条色彩斑斓的旅游黄金海岸线。

一、青岛的滨海主要旅游景点

(一)青岛栈桥

“飞阁回澜”,素被誉为青岛十景之冠,与此景相配的还有一句叫“长虹远引”。其实,两者描绘的为同一旅游景观——前海栈桥,青岛的象征。

青岛栈桥位于青岛市南区中山路南端,与中山路成一条直线。“长桥金阁托水而起,近望远眺别致非凡”。它是青岛滨海旅游最优美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青岛的象征,有人来到这里观赏海天风景后曾赋诗曰道:“烟水苍茫景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乘凉每至黄昏后,人倚栏杆水拍堤。”

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山东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兵四营移住胶澳,建总兵衙门于青岛村旁。从此开始,青岛成为设防的重地。章高元于1893年调用旅顺船厂的钢材,在前海建造起一座栈桥。它原是铁架木桥,长约200,宽10。供装卸船舶物资用,也是青岛最早的码头。

(二)琴屿飘灯

与栈桥遥遥相对,就是青岛浅海旅游十大景观之一……小青岛。小青岛原是一小独立的小岛,距海岸721,海拔17.2。面积0.12平方公里(1.2公顷)。小青岛原名为青岛,又因其山如琴,水如弦,风吹波音铮铮如琴声,又被称作“琴岛”。又因它的名称与对面青岛市区的名称重逢,所以在它“青岛”二字前在加入了一个“小”字,成为现在的名称“小青岛”。

(三)天后宫

天后宫,俗称中国太庙,内供奉的女神是“妈祖女神”。天后宫是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是一处集天后文化、海洋文化和民俗文化于一体的著名人文景观,也是青岛前海风景线上的一处极具民族风格的古建筑群,历500多年风雨淘洗而幸存至今,弥足珍贵,堪称青岛口历史变迁的一个生动缩影。现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

(四)鲁迅公园

“鲁迅公园”原名是海滨公园,位于青岛市区小鱼山南端,是一个因倾斜海岸为基础建立起的一处滨海旅游公园。

1929年,我国著名园艺家葛敬应来此处,当他站在高处环视四周,被这里的天然环境所吸引,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开辟建立了一片绿草成萌,松涛翠柏的公园。鲁迅公园自西向东延伸约2公里,占地约4公顷,1950年又经大面积的修建种植,成为一处兼有园林美和自然美的风景区。为了纪念鲁迅先生将它改名为“鲁迅公园”。

(五)青岛海产博物馆

“青岛海产博物馆”,座落在景色秀丽的“鲁迅公园”中。两座典雅的古堡宫殿式民族建筑风格各异的,在碧海蓝天之下格外地引人注目。它们并排建在峭陡的礁岩之上,给人一种古朴庄重,雄伟壮观的感觉。青岛海产博物馆,原名青岛水族馆。

据史料记载,1930年秋,中国科学社的蔡元培、李石曾、杨杏佛等人来青开会,鉴于青岛景致优美,海产丰富,便倡议在这里建立海洋研究所,此倡议得到与会的各位名流学者的赞同,遂成立筹委会,各方集资。由观象台代办办理。19311月开始动工,开工基石上镌有“中国海洋研究所水族馆”一行字,正门有“青岛水族馆”金字匾额。整个建筑于1932年元月竣工。

(六)小鱼山公园

“小鱼山公园”位于市区汇泉湾畔,作为青岛市的一座古典风格的山头园林公园,是滨海旅游的一大风景地。它海拔60.7,面积2.5公顷,绿地率84%,此山原无正名,只是因靠鱼山路太近,后人为它取名因“小鱼山”。蓝天,碧海,青山,绿树,红瓦,黄墙。站在小鱼山公园四周环顾,青岛独特的风貌展现在游客面前。难怪有人曾提笔赋诗:“日照鱼山生辉烟,遥看沧海点点船,红底绿树嵌碧海,疑是苍天巧安排”

二、青岛海洋民俗

(一)海洋民俗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海洋民俗文化是指在沿海地区和海岛等一定区域范围内流行的民俗文化,它的产生、传承和变异,都与海洋有密切的关系。海洋民俗文化从属于民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只有在沿海和海岛范围内才具有的民俗文化;与海洋有关的习俗风尚,是海洋民俗文化研究的对象。

海洋民俗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飘流性、变异性、行业性、功利性、神秘性的基本特征

(二)青岛“祭海“习俗

“祭海在历史上的名称就叫“上网节”(渔民出海前要把网具 运上船,故名上网节),它是渔民自发地为祭祀能主宰他们命运的海龙王而举行的盛大的祭祀活动。每年谷雨前后,气候转暖.春汛来临,渔民出海前要到龙王庙祭神(俗称"祭海"),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海上平安,这种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在青岛沿海的祭海活动中,即墨周戈庄的祭海活动最为著名。自1992年开始,当地政府将这一“盛事”纳入统一管理,规定了具体的日子,即每年的阳历318,并改名为“上网节”。周戈庄的祭海风俗是一种典型的海洋民俗文化,它完全是由渔民自发形成的一种信仰、崇拜,它代表着当地的历史背景、地理风貌、社会形态以及渔民的心理素质。

三、青岛的徐福文化资源

(一)琅琊台 地处胶南市西南26公里的琅琊镇是古代天然良港,琅琊台位于琅琊镇东南5公里处,为一耸立山丘,海拔183.4,三面环海,为著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2年,国务院公布琅琊台为第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山东省政府确定琅琊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斋堂岛 斋堂岛在琅琊台东南海中,西北距陆岸1.3公里。民间相传为秦始皇登山、从臣斋戒之地。

(三)沐官岛 与斋堂岛相邻,相传为秦始皇从官斋戒之地。

(四)徐山 离琅琊台不远处有徐山,这里还有传说中的徐福炼丹处“徐山石屋”。

(五)徐福岛 在青岛崂山近海,相传徐福曾经住在此岛。

六)登瀛村 在青岛崂山区沿海,相传徐福于此处集合数千男女登船入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da4ab8102d276a200292e9d.html

《青岛文化学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