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发布时间:2023-03-15 19:35: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弋阳二中(高二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
(章(单元)
备:牛桂英备:戴允家苏方尊邵国祥胡永清刘斌郑辉庭上课教师集体备课地点集体备课应到、实到人数
三楼办公室
7

集体备课时间1030缺勤人数
0课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目标: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句及特殊文言语法现象。

知识与技能:1、通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主张。2、运用古汉字的解字法及补充资料,深入理解“仁”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句及特殊文言语法现象。通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关于“仁”的思想主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恕”道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2、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能运用发展的观点正确理解、评价孔子的思想主张。教学重点: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

教学难点: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点拨法、分组讨论法

二次备课视频导入:“熟悉的陌生人”
修订、增减采集学生空间、博客里恶搞教师的图片制作成视频,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设想被恶搞的感受。
分配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任务】:
1)分享印象深刻的句子(读一读)
2)交流预习成果(重点字词翻译、疑问探讨)
3)合作学习第123则,思考:三子问仁,孔子的答案分别是什么?请提炼概括。
探究123则,分析“仁之内涵”(一)第一则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
1


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女生齐读第一则2、设疑:什么是仁?
明确:“克己复礼”为仁。3、咬文嚼字:“克”
1)“克”字文言翻译探究
探究:如何理解“克己复礼”一句?以下两种翻译法,你更支持哪一种?译文1:克制自己的欲望,回复到礼。译文2:能够自己作主去实践礼。【资料补充】1《古汉语字典》:【克】①能够,胜任。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凡昔者,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②克制,克服。范晔《后汉书·周泽传》:“克己奉公,矜恤孤羸。”2)傅佩荣教授观点:
明确:二者皆有据可循,译法2中当“克”译为克制时,强调对自己欲望的克制,与后文“行仁由己”四个字相呼应。4、咬文嚼字:“礼”
1)设疑:找出本则的核心字眼?明确:“礼”
2)设疑:具体说来,“克己复礼”就是要做到什么?明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3)读一读,比一比
讨论:以下比较句子,那种说法好?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非礼者,勿视、勿听、勿言、勿动。
明确:句1好,句1通过反复,突出“非礼”二字,强调违背礼的一切统统摒弃。4)设疑:这里的“礼”是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课外延伸】《论语》:“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5)讨论:“克己复礼”在文革“批孔”运动中被列为孔子“拉历史倒车”的罪证,孔圣人更因此被称为“复辟狂”。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资料补充】①何为“礼”:指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②董仲舒:“夫礼,体情而防乱者也。……非夺之情,所以安其情也。”(《春秋繁露·天道施篇》)
③老和尚背女子过河的故事。老和尚携小和尚漫游四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那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这是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
结论:礼是准则,推陈出新,仁礼相依,先仁后礼。首先,礼是人的行为纲领,从道德上约束人的行为,只有人人遵循礼,社会才能有序,否则会导致社会混乱;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礼在一些内涵上已落后于时代,因此我们应该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其次,从董仲舒一言可得礼并非与仁相背,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之上的;最后,当礼与仁想矛盾时,我们应该先仁后礼。
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c2af1f186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a6.html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