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点灯的人,很喜欢的一篇文章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

发布时间:2014-09-02 18:25: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做一个点灯的人

——读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

“点灯的人也是黑暗道路上的匆匆过客,他们每个人把小火炬高举在头上,每个人在自己的小路上点燃灯光,活着时无人知晓,工作不被重视,随即便像影子一样消失”(普鲁斯《影子》)《我们能发出那个声音吗》一文的开篇引用的就是这一段话,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一个点灯人,默默的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悄无息,影无踪。然而,作为一个卑微的个体,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如何走完这一生,如何让自己的生命丰富、灵动、光采起来,我们需要做自己的点灯人,照耀自己的生命路。

断断续续的读完了《精神明亮的人》,此书分为四个部分:灵魂的萤火、大地的忧郁、精神的路标和深夜翻书。打开这一本书,仿佛走进了一位智者的精神家园,一位默默的走在黑暗道路上的匆匆过客,把自己的智慧的小火炬高高举起,照亮着生命之路。有的时候,仿佛一位至真至性的性情中人,呼吁“按时看日出”和“最美的霜”这样热爱大自然,直至成年却童心未泯;文中无不透露对“雪”对“树”对大自然万物的殇逝。像一记响钟,敲到着我们的灵魂。我们都是一些对自然熟视无睹的人,步入工作后,我们迈入生活的风口浪尖,一天好忙,拖着疲惫的身体,很少可以安静的坐看云起,行到水穷。一整个冬天,为期待那一场薄薄的雪,整个微博、微信都被雪景和感叹刷屏,大家都在忙着晒照片晒生活,却遗忘了闭上眼睛聆听自然。打开自己的微博、朋友圈,自己发的各种风景的照片,见了,拍了,发了,赞了,忘了,这就是生活。会为整个冬天没有雪而遗憾,却从来没有想着去行动,甚至连自己伤感的情绪都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淹没。“灵魂的萤火”这些篇章,就像一根根细针,扎进自己内心,微微生疼。遗忘了风的味道,花的声音,草的柔韧,月的美艳,而记住的只有一串数字或者刷屏的各种新闻报道。回想自己学生时代,那些光着脚走在青海湖边上的沙滩上,迎着清晨第一缕朝阳,在湖水的鳞波里大声喊着我来了;光着脚走在金鞭溪的按摩石上,手里伶着鞋;五月的天气伴着黄沙光站在嘉峪关的城楼上,沉浸守卫边城,刀光剑影的追忆中;坐在千年凤凰古城的石墩上,用脚拍打着水面,等待太阳升起来。我喜欢光脚,喜欢光脚褪掉鞋子的束缚,踩在地表的各种物体上,呼吸着自由的风,然而,几年时光,曾经的自己,却只有缅怀。在钢铁、混凝土铸成的建筑里,我也成了一块砖。生命需要每个清晨,怀着敬畏的心情,道一声:你好!

生活需要一些诗意来感叹生命的美好,然而,面对大自然,我们更需要遵循大地的伦理。读到“大地的忧郁”时,又仿佛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面对512地震的灾难、面对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面对人类对于动物的杀戮,人作为大自然的主宰,王道的称霸自然,那些黯然神伤。森林被杀害,童话被杀害,麻雀被诛杀等等,成人教育者对诗意和美感的无知,,热爱生活却成为一则标语。读到此,自己的内心无比沉重,而自己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却没有把对于自然的这份敬畏和仰望,像个种子一样种在孩子的内心,然而,自己应该做一个点灯的人,让自己的精神明亮,才能照亮更多孩子的路,我为自己的漠视而内心羞愧。

网络上有这样的一段文字: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我喜欢这段话,给自己的坚持作为一些理由。作为一名女性,我从书中仿佛看到一位青年才俊,对于爱情的信仰,以及异性的理想期待。《当她18岁的时候》、《女子如雪》、《女人,喜欢你的作品吗?》、《永远的邓丽君》和《女性气质》这些篇幅,处处表达着作者对于异性的态度和审美。“细腻温润、母性、单纯、宁静、无辜、柔软。这是士兵的答案。女性最理想的气质却是和平,这是一种大气,那个穿俄式长靴的女人把一块黑面包给了俘虏,没有仇恨,只是怜悯。女人的柔软、恻隐、怜悯和爱,是女人最美的品质。一位叫陈少敏的女性默默攥紧着一张反对票针对刘少奇“永远的开除党”。女性应该捍卫自身生命特征的美好,同时也应该一个独立个体的价值。

记得自己第一次踏上讲台,跟学生们聊地理,当时我告诉他们,我们每一个人活着应该有两大认识,一个是认识自己,一个是认识世界,地理就是这么一门丰富又有趣的给你打开认识世界的大门书,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地球的主人,需要了解生存环境,来找到自己的位置。记得自己讲到美国一节课的时候,用米歇尔奥巴马的演讲稿作为导入:“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有相同的机会,无论身份、无论家乡、无论种族、无论信仰和情感,相信当每一个人努力奋斗,出人头地,在通过机遇的大门之后,不会自私地关上大门,而会转身伸出援手,给予人们共同的机会一起成功。”只所以会引用这个演讲,只是想要告诉学生们美国的民主、独立和平等的思想。因为我和我所认识的人,都是一些没有“自我”的群体。“精神路标”的文章中,仿佛一位思想家在思考着社会、法制、道德伦理,无不充斥着理性的思辨,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有尊严的活着,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选择自己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身上的血气方刚渐渐的被磨平,终于接地气的活着,但是越发现离自己越来越远。在浮躁的时代,我们被奴性、被物化,在成熟的标签下却失去了“人”的尊严。也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外国的月亮是不是真的比中国的圆。第一次听到梁漱溟的故事,一只自由主义牛虻,在那个年代发出那样的声音,维护者自己公民的权利,他是我们仰望的灯塔,也是我心中的点灯人。梁漱溟是一个真诚的理想主义者和信仰躬行着。既有传统士人的铮目傲骨和大道致世的孺子情怀,又兼西方知识分子的独立秉性和理性精神。独立品格和理性原则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最有价值的一面,而我所能做到的只能将这个故事告诉我的学生,敢于不群,敢于逆流,不为势所挟,在群沸合唱中发表独立理性,彰显“个”的生命类型和灵魂气质。

认真的生活,有尊严的活着且追求着,这多么可敬,又多么不易。王开岭就是这样一个点灯的人,精神明亮的人,照亮着行走在黑暗中却追寻光明的人,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有一颗赤子之心,热爱自然、敬畏自然、活出自我,拥有独立品格和理性原则。

2

拿到《精神明亮的人》,这本散文集,一看作者竟然是王开岭,就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书本一直随身背在包里,终于用一周的时间读完,而且这一周偷来的闲暇时刻,坐在回家的班车上,翻开,沉浸在优美的语言中,偶尔抬头看看窗外,任路边的树影倒退着招手;等侄女安静的睡着,守在她的旁边,听着她均匀的呼吸声,安静的闻着书本的独有香,陶醉在诗意的意境里;一个人坐在电影院的大厅里,在等待电影的空期里,拿起手机,回想着自己看的书,任思想天马行空的驰骋,我写下了这些文字。

翻开一本书,如同与一个朋友跨越时空的畅谈,仿佛,眼前放着一杯茶,侃侃而谈。遇到《精神明亮的人》,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但是又觉得恰是时候,内心涌现着激动,所以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仿佛思念自己的情人,无不出现在脑海里。

王开岭任《看见》的主编,而柴静的《看见》一书,在去年的时候,就是打开我内心的一本书,无不审视着自己的漠视,让我懂得了去睁大眼睛看看那些被自己所忽略的群体,懂得去理解,去探究现象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精神明亮的人》一书,用优美的语言,至真的赤子情怀,简单,素雅,感性的咏叹和理性的思辨来架构一种自然的真挚的价值观。这本书适合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安静的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时刻,虔诚的摊开书,享受阅读时光,它会为了打开内心的被尘世,被柴米油盐蒙蔽的心灵。“按时看日出”.“向儿童学习”“还有那童年的雪”。这些简单却被自己忽略的情景,让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渐渐的遗忘。这些字眼无不刺痛着我的双眼。

“按时看日出”,想想自己,从来都没有好好看过日出,脑海中关于日出的景象,都是来自于图片,视频和文字。一直想着要去华山看日出,整整十年了,却从来没有兑现过,华山离自己最近,却是最遥远。一直渴望要去海边看日出,等待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而我的旁边有个人陪着,一直自己孤身一人,那个人没有出现,所以日出搁置,无不是一种遗憾。有两次看日出的机会,却因自己前夜贪杯,青海湖边和天子山上的日出,让我错过。早起对我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尤其是我这种夜猫子。我如同大多数人,把看日出当成一件事来做,摆好相机,等待,欢呼,却遗忘了看日出的初心,“精神明亮的人”一文中,仿佛一个年老的智者或一白胡子老爷爷,在我的额头猛的一戳,笑着说:傻孩子,看日出又那么困难吗?你瞧,福楼拜每天都在看日出。

在车上读的文章,下午就陪同家人去山顶公园散步,侄女输完液,有点虚弱,为了逗她开心,我使出浑身解数,陪她跳呀,跑呀!等待太阳慢慢落山,拿起手机,拍了张日落的照片,第一次感触到,爸爸妈妈奶奶侄女和我,我们在日落的余晖中是那样的和谐,抓拍了很多幸福的瞬间,原来日落下,陪在家人身边,吹着晚风,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向儿童学习”,是呀,孩子的身上有许多我们成人不具备的东西,侄女出生的这两年,这种感悟也是我内心所要呐喊的。我在家所有的时间都是陪侄女玩,侄女好像就是我的小影子,不仅行像,神像,就连性格也像。生命是一种奇迹,让我生命是一种奇迹,让我感叹。侄女一岁九个月了,所以我在教她数数。每天跟她一起,做任何事,我都要数数,有时数到三,有时数到五,有时数到十。吃饭的时候,我俩比赛,我伸出手指头,数到三,喊开始,侄女跟我就一起喝完碗里的稀饭。然后放下碗,大声欢呼。每次都是我赢,看到她委屈的样子,我也从来没有让过她,她的欢呼总是在我后面。玩积木的时候,我们依旧比赛,把积木按形状放在桶里,开始一喊,我们就投入白热化的比赛中,每次都是我领先,我做出欢呼雀跃状,在一旁得瑟,她默默的放完后,学着我的样子接着欢呼。她只会说些简单的字,还不会说完整的句子,每一次放完,又倒出来,我就这样陪着她完了三个多小时,我激情澎湃的得瑟,她却一脸执着,她喜欢跟我数数和最后的欢呼,后来我才发现,她想赢我,虽然她不懂赢的意思。老妈和嫂子一起帮她,直到最后老妈让我让着她,我才让了她两局,她在我前面放完积木,却并没有欢呼,而是接着跟我一起放积木,等待我们一起欢呼。老妈责怪我连珊儿都不让,我只是撇撇嘴。跟珊儿一起玩积木,我沉浸在赢了她,在她面前得瑟和狂欢。珊儿却喜欢跟姑姑一起狂欢,她更在乎的是我俩玩积木的过程,而我却在乎的是结果。她不懂得竞争,只知道享受欢呼的快乐。像孩子学习,其实很多时候,大人不如孩子,比如每次珊儿都跟我分享她的食物,吃饭的时候拿筷子给我,我甚至使唤她给我取东西,我手受伤后,她用手指一指,然后亲一口。很多地方我不如她,比如我没有耐心花三天的时间去安装电池,陪她整整安了三天电池,直到一岁的她完全自己可以安好,她什么都要自己动手做,不要大人帮她。《向儿童学习》一文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的童心宛如一粒花粉,常常会无意的“塑造”中,被世俗经验这匹蟑螂拖走……然后,花粉消失,人变成了蟑螂。形象的比喻传递着对生命的领悟,孩子的天性更接近生命的本真,在我们日渐麻木在生活的风口浪尖中,做一个童心未泯的成年人,其实挺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a51ab635727a5e9856a617c.html

《做点灯的人,很喜欢的一篇文章Microsoft Office Word 97-2003 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