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的心理效应

发布时间:2020-08-01 12:16: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得与失的心理效应

/欣欣然

【期刊名称】检察风云

【年(),期】2015(000)016

【总页数】2

在股市中,人人怕风险、却也人人都是冒险家,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行为实质反映出的是在得和失时人们不同的心理效应。正是得失给人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导致了人们在得失时决策的差异……

2014年年底至今,炒股成为了新一轮的投资热点。中国股市沉寂了七年,股民们纷纷摩拳擦掌希望能在股市淘到金。上证综合指数自201411月份略高于2400点的水平上大涨并在今年六月份逼近5200点后一路暴跌于七月初的3300点。整个六月,不管是今年借机入市的新股民,还是有着几十年经验的老股民,都领略了股市的疯狂,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个月。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在今年三月股市转暖后,手里七年前被套的股票解套并获利10%就出货了,之后眼睁睁看着该股一路大涨150%。而另一位朋友,六月份股票大跌的时候,自己眼睁睁看着手里的股票贬值,无论投资专家怎么督促她逢高减仓都难以割舍,因为心里总是抱着一点希望能反弹得更高,解套后再出,却也就此越跌越深大亏50%。可见,在股市中,人人怕风险、却也人人都是冒险家,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行为实质反映出的是在得和失时人们不同的心理效应。那么,人们到底是如何看待得失的,又是如何衡量得失的?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克服对得失的偏见理性决策呢?

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请大家做一个实验。有两个选项:A.你一定能赚2000元;B.你有80%可能赚3000元,20%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得出的实验结果是,大部分人都选择A。而这时,法国数学家Pascal如果有知,一定会跳出来批判:选择A是错的,因为B选项的期望值高于A,选择B才是理性决策。

1654年夏天,法国数学家PascalFermat以书信方式讨论一个赌博问题,并由此产生了决策领域经典的期望价值理论。他们认为决策者关注的是待选选项所能产生的价值期望,期望越高,这个选项就会越具有吸引力,这也是传统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的基础。就前面的题目来说,因为3000×80%=2400,期望值要大于2000,因此决策者应该选B选项才是理性的。可事实上,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无论是上述两位股民朋友,还是卡尼曼教授的被试,都似乎违背了理性原则来做决策。这说明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当处于收益状态也就是时,通常信奉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原则,喜欢见好就收、落袋为安,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正如在股市中,投资者卖出获利的股票的意向要远远大于卖出亏损股票的意向,即使这与对则持,错即改的理性投资核心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9bd8b68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1c.html

《得与失的心理效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