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05-08 17:29: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出师表》教学反思

  《出师表》教学反思1

  在这次践行新课标,研磨示范课活动中,我和同学们共同学习的是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出师表》的复习课。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出师表》是必背篇目之一,同时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新课标也要求必须注重文言词语的积累,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由于是复习课,根据新课标和中考的实际,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背诵默写课文。

  3、积累重点实词及虚词的用法。

  4、会译课文。

  5、领会诸葛亮提出的三项建议的意义,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6、领悟文言文学习方法,学以致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与学生平等对话,做平等中的首席,异步备课,异步授课,扎实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实际授课中,我在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首先,默写课文这一环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强调书写工整美观,坐姿正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以人为本。

  第二、针对学生反馈实际及时矫正强化,力求做到以学定教。

  第三、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

  第四、释义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把握作者的三条建议和体现先帝知遇之恩的三件事,领悟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

  第五、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通过资料积累和比较阅读,既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又进一步感受了人物的精神品质,陶冶了情操,坚定了向诸葛亮学习的信念。尤其是拓展三题的设计,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具有较好的效果,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总之,以上的设计既紧扣中考重点,又凸显了新课标理念,整体感知、部分研读、精读品析、拓展延伸,真正达到循序渐进,逐层深入,务实高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自己的设计也并非尽善尽美。缺点失误在所难免。由于长期从事毕业班教学,总摆脱不了受中考的影响,教师说得多,学生悟的少。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能力的培养,放手学生自学自悟。

  《出师表》教学反思2

  《出师表》是诸葛亮所作的一篇上书言事的应用文,陆游就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高度评价,同时它也是一篇实用性很强的议论文。

  其中关于修明政治所作的阐述,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却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应用文迥异,作者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真挚厚重的情感。多数学生是喜欢这篇课文的,而且他们本身对三国故事、诸葛亮这一人物就很感兴趣。除文中少数语句必须由教师解释外,绝大部分语句学生可以对照注释,相互启发,自行弄清大意。课上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和主题,以及本文的写作特色,注重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的掌握。但这篇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对于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出师表》教学反思3

  初中的文言文教学,看似教给了学生许多文言文知识,对学生来说,一提到学古文,从心里就有一种害怕的情绪。虽然在新课程背景下,淡化了古文的翻译。无论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还是在各类考试中,已不十分重视文言文的翻译。但是,试想一想,如果学生连课文的基本语句的意思都搞不清楚,何谈他们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我上本课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有效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1、组织同学在组内两人一组,大声对译课文,互相质疑,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阅读做了充分准备。

  2、全班交流。在分组讨论疏通文意后,指名学生翻译。此时举手的都是好学生,在他们释义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哪些句子字词学生已掌握;哪些句子字词学生还存在这困难,因为某些问题,对好学生都已成为困难,那么这些问题更会成为差学生的困难。可在疏通文意后,教师再重点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个方法,教师就为学生解决了疑难问题,化解了难题。

  3、解决重点字词,强化掌握重点知识

  在指名疏通文意后,教师指名解释黑板上板书的本课要重点掌握的实词、虚词的意义,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有能反映出本课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这一环节,教师应重点关注那些中差学生,让他们多发言,回答正确的,多鼓励、表扬,以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回答不正确的地方,教师应及时指正,引起学生的重视,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4、重视归纳,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积累了文言知识。

  在古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词多义和多词一义的现象。如果不及时指导学生归纳,就会变成千头万绪,学到任何时候,学生都会有知识零散的感觉,不会形成系统,更不利于迁移能力的形成。针对这一现象,教给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归纳法。

  针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能持久的实际,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维持其学习兴趣。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摸到了索取知识的门径,拿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习惯。养成了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出师表》教学反思4

  今天早晨第三节课照例是7班的语文课。今天上《出师表》的最后一课时。当时我预设了一个问题:学生尝试揣摩诸葛亮出师前的心情,并用词语或者四字短语概括出来。一生说是担忧,并结合了自己了解的历史背景陈述理由,一生立马补充说是兴奋激动,并从文中找到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自然我预设的答案是:忧心忡忡。而我预设的第二个问题是:既然诸葛亮出兵前的心情是忧愁不堪的,那么诸葛亮的忧愁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这时出示补充的背景资料:包括一张当时的三国鼎立分布图;刘禅资料;白底托孤的资料。

  可是,我没有预料到在第一个问题上,学生就会有强烈的分歧。怎么办?当时脑子飞速旋转,并询问学生你赞成哪一方?几只手举了起来,但大多数学生作苦思冥想状。学生卡壳了!我思来想去,几秒钟内做出了一个决定,将补充的背景资料提前出示。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展开辩论。

  5分钟过去了。无数只手陆续举起。那刚刚站起来说诸葛亮心情是兴奋激动的孩子,他又一次站了起来,并反驳自己刚刚的说辞。将其纠正为:百感交集。并陈述了理由:课本最后一段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之后陆续有孩子站起来补充或反驳他人观点。最后大家意见归一,并超乎预料地将我第二个预设的问题作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的依据。孩子们说:诸葛亮的忧,一来体现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忧蜀汉安危;二来体现在忧后主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佞远贤、不能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忧后主少不更事;三来体现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忧对不住先帝。

  这节课带给我的思考还在继续:小组交流的时机、预设和生成、资料背景的及时出示。

  正如毛校长上次在评课的时候所说:我们教师要善于将学生的问题抛给学生,挑拨学生争鸣。用耐心去等待花开的声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8af949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16.html

《《出师表》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