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2018-07-03 00:12: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上海市闵行区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

闵行区利用自身良好的区位优势,通过地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带动,由老闵行逐渐从农村走向城市。在飞速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城市病”,其中交通问题表现尤为突出,是未来闵行城市现代化发展中的一块“短板”。当前,闵行区提出了“向中心城迈进”的要求,在市“管为本、重体系、补短板”的总体综合交通发展思路指导下,闵行区亟需积极展开“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构筑与其社会经济发展、区域总体规划相适应的综合交通体系。

一、发展基础与条件

(一)区域概况

闵行区位于上海中心城西南侧腹地,区域形态狭长,形似一把钥匙,黄浦江纵贯南北,分区为浦东、浦西两部分,总面积约372km2。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大规模新兴开发区和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发展和推进使得闵行已成为上海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同时,闵行区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与奉贤区隔江(黄浦江)相望,西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北与长宁区、嘉定区毗邻,是中心城连接其他郊区及长三角的重要西南交通咽喉。

1.1-1 闵行区区位示意图

闵行区的特殊区位,决定了其承担了大量的过境交通,西南方向其他省市与上海中心城的衔接,松江、青浦、奉贤等郊区与中心城的联系,新城与新城间转换,均以闵行区作为其重要节点。莘庄工业区、吴泾地区、老闵行地区、浦江镇通道相对单一,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二)“十二五”发展回顾

1.道路与公路网建设稳步推进

通过多年对道路基础设施的持续加大投入,闵行区道路网络化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至“十二五”末期,道路里程达到1260km,路网密度达到3.39km/km2。形成“六横三纵一射”高/快速路网,“六横四纵”主干路网。

1.2-1 闵行区现状路网图

“六横三纵一射”高/快速路网:G2京沪高速、崧泽高架、北翟路高架、G50沪渝高速、G60沪昆高速-S20外环线(西段)、S32申嘉湖高速,嘉闵高架、S20外环线(西段)-S4沪金高速、中环线,沪闵高架等;

“六横四纵”主干路网:北青公路、沪青平公路、漕宝路、银都路、元江路、剑川路,七莘路-沪闵路、虹梅南路、浦星公路、林海公路等。

2.常规公交规模进一步增长

至“十二五”末期,闵行区内公交车辆规模686辆,闵行区现状共20个公交枢纽,一般公交首末站105个,228条公交线路,其中区内公交线路占比34%。全区线路客流81万乘次/日,区内线路客流29.8万乘次/日。

1.2-2 闵行区公交线路分布现状图

“十二五”期间一共新辟公交线路23条(含区间),调整线路62条,撤销线路2条;新建公交首末站12个。

1.2-3 现状枢纽布局图

3.静态交通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截止至201512月,闵行区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停车场(库)和道路停车场泊位总量超过6.35万个。其中公共停车场(库)244个,泊位合计5.21万个;道路停车场267个,泊位合计1.15万个。

1.2-4 公共停车场(库)分布图

4.公共自行车体系日趋完善

闵行区建成公共自行车网点644个,锁柱22756个,闸机9处,投放自行车2.0万辆,初步形成了便捷的慢行交通体系。

1.2-1 闵行公共自行车网点分布统计表

5.设施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立

坚持“管为本”,在管理手段上不断创新。经过“十二五”期间努力尝试,初步建立了设施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存在问题

1.追赶式建设,难以支撑高体量开发

“十二五”期间,闵行区常住人口由188万增长至250余万,5年间增长33%。建设用地已占到集建区总面积的92.1%以上,虹桥商务区、七宝商务区、莘庄商务区、莘庄上盖等重点区域均处于大规模开发建设状态,未来交通基础设施的增效将被高密度、大体量开发快速消耗,形成更严峻的供需矛盾,制约闵行区进一步发展。

2.过境交通量大,向心交通矛盾突出

目前,闵行区道路交通总量约180pcu/日,其中约46%为过境交通,40%为到发交通,14%为内部交通。作为闵行区路网骨架的S20G2G50G60S4等多条高/快速路以及沪闵路、漕宝路、沪青平公路、浦星公路等干线道路承担了大量过境交通,这些道路又是闵行区与中心城联系的主要交通走廊,向心交通与过境交通叠加导致供需矛盾尤为突出。

3.阻隔严重,瓶颈路段及断头路较多

随着闵行新城的快速建设,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闵行区与中心城、虹桥枢纽及松江、奉贤等区域之间的出行需求急剧增加,但相应的越江(黄浦江)、跨河(吴淞江、大治河)、穿铁路(沪杭铁路)设施、区区对接(闵行-中心城、闵行-松江等)道路的建设并未能紧随交通需求的激增而得到相应地快速发展,造成少数干线道路流量集中,路网压力得不到均衡。

4.轨道交通线多站少,网络化水平不高

在轨道交通方面,闵行区有8条轨交线路,基本以中心城为核心呈对外放射型,对沿线地区的服务及带动作用十分显著,轨道线网总体里程规模在中心城以外的各区、县中首屈一指,但由于轨交站点覆盖能力相对较低(600m站点覆盖率仅约8%),且各条线路在闵行区内缺乏联系与换乘,难以由“线”至“面”发挥网络化效应。

5.常规公交规模总量较高,仍存短板

线网规模总量较高,300m公交站点覆盖率为52%500m公交站点覆盖率为84%,但线网类型结构复杂,区域公交线路规模只占线路总量33%,同时闵行南部、滨江及浦江镇局部地区仍存在公交覆盖空白,公交枢纽场站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公交发展相对薄弱。区内公交停保场暂未配置,亟待增设。

6.停车资源紧缺利用不充分,管理水平弱

轨道交通沿线停车需求旺盛,但目前基本未配建相关的P+R停车设施。老旧小区、医院等地区,由于规划配建指标较低,无法满足当前停车需求的快速增长,加上受到规划、绿化等因素限制,停车场(库)难以增建、扩建,导致停车矛盾较为突出; 停车场利用率不均衡,停车资源不能有效充分利用,尚未形成符合区域发展特征的合理差别化收费调节政策,停车收费标准一刀切;停车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仍然较为薄弱,区域停车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搭建刚刚启动。

7.综合交通系统协调需进一步提升

公共交通和道路交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不能有效相互协调,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混行突出、不能较好分离。

二、综合交通发展趋势与需求

(一)交通发展趋势

1.市域总体发展的拉动效应,过境交通将进一步增长

上海市规划与发展的方向为:聚焦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视角,谋划上海全球城市发展格局,以生态基底为约束、以重要的交通走廊为骨架,加强城乡统筹和布局优化,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大都市区空间体系。

作为长三角城市带核心城市,传统市中心正沿东西轴,及西南扇区不断延伸与拓展。闵行区是沪杭大通道、杭州湾通道集疏运体系的关键门户,在上海市发展规划拉动下,不仅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动力,同时闵行承接的过境交通将进一步增大。

2.自身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纵向与向心需求为重点

根据新一轮《闵行区城乡总体规划》(在编)提出规划内容,以及《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提出的区域发展要求,闵行区的未来发展定位为面向国际面向长三角的门户地区,国际商务集聚区;承载产业转型、创新创意、文化休闲等功能的新兴发展区;以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为主导,打造上海南部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一,闵行区大量人口导入,商业、娱乐等服务设施的发展,区内部交通需求上升;第二,闵行区域形态为南北长条形,居住与功能片区纵向分布,南北纵交通是区内交通的大趋势;第三,往返于闵行与中心城的向心交通依然是闵行区重要的交通特征与趋势。

2.1-1 闵行区空间发展规划结构图

3.城市化水平跃升,居民对出行综合品质提更高要求

随着闵行区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的提升、区内产业升级,居民交通出行需求更加呈多样性发展,同时,对出行便利性、便捷性、保障度等综合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4.多模式公交是综合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闵行区居民出行总量、机动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条件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资源利用率,是缓解区内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需求分析与预测

1.出行总量增长三成,北部与东部地区增幅明显

根据闵行区土地开发与利用趋势,“十三五”期间莘庄、梅陇、七宝等中部地区人口相对稳定,而包括吴泾镇、颛桥镇、马桥镇在内的南部地区,北部地区(华漕镇)和东部地区(浦江镇)人口将快速增长,这些地区未来交通需求增长将十分明显。预计到2020年闵行区人员出行总量将达到860万人次/日左右,较现状增幅达30%左右。

2.机动化水平大幅提高,道路交通需求继续增大

按照目前上海的小客车拥有管理政策,小客车规模保持年均35万辆的增幅,其中市区牌照、郊区牌照小客车年均增幅均为10万辆,常驻上海外牌小客车年均增幅为15万辆。预计2020年全市小客车总规模将达到500万辆左右(按照现在的增长趋势,其中外牌约190万辆),比现状增长约66%

预计2020年全市小客车总规模将达到385万辆左右(不含公务车),比现状增长约48%;沪C牌照小汽车将增长至120万辆,比现状增长约80%。市区牌牌照私车年平均增长约为10万辆;沪C牌呈快速增长趋势,未来年均增长约10万辆;外地牌所占比例约为20%~22%,未来年均增长约为6万辆。

预计至2020年,闵行区小客车规模将达50万辆左右,机动车交通量、机动车周转量将再增长30%左右。

2.2-1 闵行区机动车周转量预测图(pcu.km

三、“十三五”规划目标与思路

(一)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枢纽型、功能型、网络化”一体化交通体系,逐步突出闵行区在上海市全球城市中的核心功能,支撑“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全面构建“安全、畅达、高效、绿色、文明”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道路网、轨交网、公交网布局与融合,形成服务型、创新性、智能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适应市民多元化、高品质的交通服务需求,共同实现打造以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为主导,充满活力、高效便捷、环境优美、城乡融合、社会和谐的现代化新城区的总体目标。

(二)基本思路

立足闵行区自身发展特点,结合上海市整体的发展目标,制定本规划基本思路:“疏过境、通断头、优路网、布轨交、强公交、重管理”。

疏过境,积极配合推进国省干道、快速路等大容量通道建设,积极展开道路抬升改建研究,离析过境交通,减少闵行区大过境对区内交通影响;

通断头,就是打破阻隔,实现市内路网“无缝链接”,让城市路网功能更加健全;

优路网,公路网、道路网共同形成级配良好、循环畅通的路网系统;

布轨交,积极推进区内轨交项目,完善区内网络成型,提升轨交线网覆盖;

强公交,针对大居、综合开发,结合轨交,完善线网、场站等设施建设,保障常规公交服务水平的稳步提升;

重管理,运用各项科技创新的手段,推进交通管理的智能化建设。

(三)规划指标

经过本轮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闵行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管养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为闵行区多元化、高品质的交通出行需求提供更优质的保障。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指标

3.3-1 闵行“十三五”规划建设目标指标体系表

2)道路管理与养护

3.3-2 闵行区“十二五”与“十三五”大中修指标对比

四、形成互联互通的道路交通网络

进一步完善全区路网及各组团分区的道路网功能级配,保证道路交通均匀分布、道路转换节点畅通,加强区区路网衔接,打通内部路网,削弱屏障阻隔作用,以利于分离不同出行距离和出行目的的交通,引导交通均衡分布,发挥各等级道路系统的交通功能。注重道路养护管理,完善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

(一)强化骨干路网功能

1.积极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完善区域干线网络

强化区内路网骨干,着力配合市重点项目7条(段),积极推进国省干道建设项目4条(段),共计总里程为41.72km。同时,加快漕宝路快速化工程推进,完善虹桥枢纽路网配套,缓解过境交通对七宝及周边的地区交通冲击。

4.1-1 “十三五”市重点项目规划建设项目

4.1-2 “十三五”闵行区国省干道规划建设项目

4.1-1 “十三五”闵行区市属与国省干道规划建设项目图

2.积极展开浦业路前期研究,加快推进规划落地

浦江镇南北贯穿道路只有两条,其中林海公路对浦江镇辐射有限,仅以浦星公路为纵向轴线。目前,浦星公路饱和度较高,高峰时段拥堵成为常态。浦江镇增加一条南北纵向道路,对分担浦星公路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浦业路规划南起于金闸路,北接耀龙路,联跃路以北红线宽度40m,联跃路以南红线宽度32m。根据骨干路网规划,浦业路是南桥新城主要对外通道,同时也是奉贤城区及浦业路沿线大居至中心城区唯一的直通道路,对完善上海市南部路网具有重要作用,建议积极展开研究推进工作,加快该通道规划落地。

初步建议方案:浦业路全线规划红线由40m调整至50m,双向6车道规模,起于华夏西路与耀龙路相接,南至沈杜公路,全长10.5km

4.1-2 浦业路线位规划示意图

(二)提高全区路网可达性

1.加强区与区连接道路建设,均衡路网压力

加强区与区之间的联系,落实区域联动发展战略,启动新一轮区区通道路建设。推进春申路、汇龙路等9条(段)路桥建设,项目里程总长7.08km。具体项目如下表所示:

4.2-1 闵行“十三五”区区对接路网规划建设项目表

4.2-1 闵行“十三五”区区对接路网规划建设项目图

2.破除瓶颈,打通断头路,保障市民出行顺畅

织密道路微循环网,均衡干线路网交通压力,梳理闵行内部鑫都路、梅州路等58条(段)断头道路建设项目(含区区通道路),共计总里程为61.05km。断头路建设项目计划表统计如下表所示。

4.2-2 闵行“十三五”区内断头路规划建设项目统计表

注:详细条目见附表2

4.2-2 闵行区2015年“断头路”建设计划及推进情况图

4.2-3 闵行区2016年“断头路”建设计划及推进情况图

4.2-4 闵行区2017年“断头路”建设计划及推进情况图

(三)保障路网设施健康运行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大中修与日常养护,总体按照“实时监控、滚动计划、有序落实”的原则,对道路设施发生的各类病害,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1.城市道路大中修

计划完成城市道路大中修项目共68条(段),项目里程73.675km

5.3-1 “十三五”城市道路大中修计划统计表

注:详细条目见附表3

2.区管公路大中修

计划完成区管桥梁大中修项目共5座,总长194m;公路45条(段),总里程104.07km

5.3-2 区管公路“十三五”大中修计划汇总表

注:详细条目见附表4附表5

3.镇级道路大中修

闵行“十三五”规划镇级道路大中修项目26条(段),总里程35.450km,详细条目见附表6

4.日常养护

坚持“总体规划、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原则,积极推进和完善“综合养护、市场化养护、精细化养护”工作的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区级公路附属设施(保洁、绿化):坚持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由各镇、街道和莘庄工业区强化管理,并逐步加大对养护作业的科学投入力度,加强公路养护作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养护作业效率。

区级道路护栏养护:从属地化管理改为区统一归口管理模式,由区公路所、区市政所以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养护公司进行专业养护。

虹桥枢纽地区(新虹街道区域范围内)市政道路按综合养护模式操作。

五、构建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

通过优化完善区域轨道交通及常规公交,构建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提高公交出行比重,优化方式结构,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状况,提升高峰时段出行的舒适度水平。

(一)完善大容量轨道交通网络

闵行区现状轨交交通客流量达到122万乘次/日,占进出中心城总客流量的16%,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是缓解闵行区道路交通拥堵的最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优化完善区域轨道交通线网,疏解既有线客流压力,减少小汽车使用比例,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状况。

1.配合推进市轨交建设项目,增进轨交网络化

“十三五”期间,闵行区主要的轨交推进项目为:5号线南延伸、轨交15号线、8号线三期。

5号线南延伸:

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工程起点为东川路站预留接轨点,终点为南桥新城站,线路沿途经闵行和奉贤两区,整个工程全长约19.5km,闵行区设江川路站。

轨交15号线:

15号线线路总长约40km,闵行区内长度约为15.5km,区内共设置9个站点,分别为:朱梅路站、景洪路站、虹梅南路站、景西路站、曙建路站、双柏路站、元江路站、永德路站和紫竹高新区站。

8号线三期:

8号线三期线路全长约6.6km,全部位于闵行区浦江镇,均为高架线。共设6站,分别为:沈杜公路、三鲁公路、闵瑞路、浦航路、东城一路、汇臻路。

2.积极争取规划轨交线纳入近期计划

13号线西延伸

13号线是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中的一条纵贯中心城区的“西北——东南”轴向的直径线,也是轨道交通路网中的一条重要的主干线。

虹桥商务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南虹桥地区缺少轨道交通规划严重制约虹桥商务区的整体发展。争取加快轨交13号线西延伸推进,以提高虹桥商务区的配套交通服务能力。

原规划17号线

原规划17号线西段(江桥-莘庄)是上海中心城西南地区一条重要的切向线路,同时也是虹桥枢纽南北向快速集疏运通道。该线串联1号线、2号线、5号线、9号线、10号线、12号线等多条放射状线路,可提升上海西南地区轨道交通线网的连通性,以及全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换乘网络化率和运行效率,极大缓解2号线的客流压力和虹桥枢纽人流集散压力,在全市轨道交通网络中起到补短板的作用。

目前该线路由市规土局牵头研究论证是否采用市域铁路模式,待方案稳定后,争取纳入近期建设计划。

5.1-1 “十三五”轨交线网示意图

其他规划线

此外,积极配合市相关部门加强对龙吴路加密线、吴中路加密线轨交的规划研究,加快方案落地。

(二)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及配套

闵行区境内现状运营的公交线路共有228条,总体线网规模已经达到较高发展水平,未来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闵行区公共交通出行特征,通过优化公交线网结构,进一步提高区域公交覆盖范围;落实公交专用道、公交枢纽和停保场建设,提升闵行区交通品质;完善新能源公交车配套,积极推广绿色低碳化公共交通,完善新能源公交车配套基础设施布局。

1.优化公交线网结构,进一步提高区域公交服务

轨道交通线网配套

轨道交通在完善网络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在枢纽设施、运营组织等方面的有效衔接,扩大轨道交通网络的辐射范围和辐射能力,提升公共交通系统整体服务水平。

与轨交运行时间相匹配

常规公交首末班车时间与轨交时间成包含关系,为乘客提供便捷换乘接驳服务,减少轨交站点周边黑车乱象。

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公交配套

重点地区主要包括市级大型居住社区(如马桥旗忠、浦江、鲁汇大型居住区)和重点商务区、工业区、开发区(如虹桥商务区、莘庄商务区、七宝生态商务区及文化公园地区、大九星地区、莘庄工业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紫竹科技园区、滨江开发地区等);重点项目包括国家会展中心(外围)、国际医学园区、莘庄枢纽上盖、吴中路上盖、浦江郊野公园等。

对上述规划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应根据需求同步配套地面公交线路,通过新辟和优化等措施,确保公交线路的服务能力与区域公交出行需求相匹配,确保公交线路的服务方向与区域的联系方向相一致。

引入短驳线路,填补局部空白

串联主要交通枢纽、轨道站点、办公地、居民点,方便乘客换乘,提高区域内部短距离出行服务,线路主要以新辟为主,完善公交线网服务功能和延伸扩大线网服务覆盖,实现“公交一次换乘”到达。

规划引入先进的运营和调度模式,通过开辟运营灵活、方便的最后1km线路、定制公交等需求响应型公交系统提供“准门到门”的公交服务,更贴近居民的出行需要,更符合实际情况和需求。

2.积极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提高地面公交运营效率

按照上海市“公交城区”的建设目标构想,结合区域公交线网优化规划方案、规划道路设施等条件,加快公交专用道建设,提高常规公交舒适度。计划建成沪闵路、浦星公路等4条公交专用道,合计约22.4km

同时,结合七莘路(顾戴路-沪青平公路)、中春路南段,及吴中路(七莘路-徐汇区界)拓宽改造,研究公交专用道设置。

5.2-1 闵行区公交专用道“十三五”规划方案

3.落实公交场站建设,提升衔接与转换服务品质

公共交通枢纽是这一公共交通网络体系中实现公交线路衔接的节点,同时也是公交系统本身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客流交换的节点。公交枢纽是城市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建立高效出行交通体系所必须的公共基础设施。

常规公交枢纽站

目前闵行区公交枢纽、首末站等设施相对缺乏,内外交通衔接也不够方便和人性化,规划将重点加强这方面的设施配套,明确功能定位,提升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闵行区规划人口以及公交线路发展规模,并考虑设施预留,规划闵行区“十三五”新建常规公交枢纽站7个,改建2个。

5.2-2 闵行“十三五”公交枢纽建设规划表

公交停车保养场

目前,闵行区内暂未配置公交停保场,亟待增设。“十三五”期间规划研究及推进停保场2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状公交停车场严重饱和、线路占路停靠、晚间停运“收车”高空驶率等问题,提升闵行区交通品质。

5.2-3 闵行“十三五”公交停保场建设规划表

5.2-2 闵行“十三五”公交停保场布局规划图

4.完善新能源公交车配套,积极推广绿色公共交通

根据市、区关于新能源汽车更新要求,推广使用以新能源为燃料的公交车辆,完善新能源公交车配套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公交车辆更新改造,不断优化车辆结构,鼓励公交企业购买使用节能和新能源等环保型车辆。

公交停保场内充电设施规划

根据车辆电池特性,新能源公交车主要采用“一机两充”的模式或“一机四充”的模式,闵行区“十三五”计划在公交车停车保养场内建设100个公交充电车位,布局如下表所示:

5.2-4 公交停保场新能源充电车位布局方案

公交枢纽充电桩设施规划

为进一步提升电动公交车供电保障度,枢纽外设置定量快速充电桩(充电时约为20分钟-1小时),利用公交车辆运行间隙,进行快速充电,满足运行需求。

5.2-5 公交枢纽新能源快速充电桩布局方案

(三)新增中运量系统,完善公交层次

闵行区目前已规划有1条过境中运量线路(南桥新城-东方体育中心),该线路主要服务闵行浦江镇地区。通过新辟线路完善中运量系统,覆盖轨交服务不足区域,强化城市重点发展地区间的快速联系,形成以轨交、中运量、常规公交相结合的综合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

“十三五”期间,计划结合轨道交通和延安路中运量建设,积极推进研究北部南虹桥地区和西南地区中运量线路新辟方案的研究。

南虹桥中运线

南虹桥地区中运量从东南到西北方向贯穿整个虹桥商务区,有效串联起主功能区、南虹桥地区及沿线商务核心区、大型居住区、国际医学中心等多个重要组团和节点,可为13号线西延伸先期培育客流,并可与延安路中运量良好衔接。线路长度12-15km

5.3-1 南虹桥中运线线位研究示意图

西南中运线

西南片区中运量衔接轨交5号线闵行开发区站和15号线元江路站,远期建议继续往东衔接规划23号线吴泾站。可有效串联旗忠大居、马桥镇区、网球中心、颛桥、吴泾等多个重要组团和节点以及区域三条纵向轨交线路:5号线、15号线和规划23号线。线路长度15-18km

5.3-2 闵行区中运量线路研究方案线位示意图

六、建立集约高效的交通配套体系

(一)均衡发展静态交通

依托轨道交通建设,建立“分级换乘、逐级分流”的公共交通停车换乘系统,完善“P+R”停车设施布局。重点推进居住小区、学校、医院等地区停车场(位)建设,适度提高公共停车供给比例;规范道路停车管理,缓和公共停车泊位供需矛盾。

1.积极增加公共停车场库建设,缓解供需矛盾

根据公共停车泊位需求,综合公共停车场(库)的规划设置要求,经梳理和优化,闵行区“十三五”规划力争完成新建公共停车场(库)23个,新增供应泊位3823个,停车场(库)规划具体明细见附表7

2.错时停车管理,统筹协调停车资源

针对闵行区现状道路停车泊位供应总量较高,各街镇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点,由相关委办局牵头编制错时停车方案,积极挖潜公共区域停车能力;梳理停车缺口,建立区域停车设施共享利用协调制度,制定停车资源共享利用计划和区域停车场库资源共享方案、签订共享协议,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负责推进实施。

3.多样化停车设施,综合提升停车供给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多样化停车设施,多渠道综合提升停车供给。鼓励社会停车场及配建停车场开发立体停车设施,缓解周边道路压力。结合闵行区15号、8号轨交线,聚焦莘庄商务区、七宝商务区、浦江大型居住社区等重点发展区域,建设轨交“P+R”停车场。

4.规范路内停车,优化停车泊位结构

结合道路交通条件和周边需求合理设置,白天以短时停车为主,夜间以居住区停车为主;同时,强化道路停车作为临时和补充的灵活手段的作用,随着独立公共停车场(库)的发展完善,适时取消一些道路停车泊位。

5.综合停车管理,统筹发展静态资源

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挖掘现有停车设施和泊位的效益和能力,在政策扶持、融资渠道、协调共享、停车监管等方面提高停车管理水平。

6.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综合投资渠道

鼓励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建设停车设施,企事业单位、居住小区及个人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停车设施,对外开放并取得相应收益。允许在不改变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的前提下将部分建筑面积用作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收益用于弥补停车设施建设运营资金不足。

加快推动投资主体发行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放宽停车场专项债券的发行条件,简化停车场专项债券的审批环节,加快审批效率。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鼓励金融机构,融资租赁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提供支持。

(二)完善新能源社会车辆充电设施布局

进一步推进交通节能减排工作,完善全区充电设施服布局,满足新能源社会车辆使用与发展基本需求。形成以居住地及驻车地自(专)用充电设施为主,以公共停车位、独立充电站等公用充电设施为辅的充电设施服务网络。

1.自、专用充电设施规划

经相关预测,“十三五”期间闵行区自用、专用充电桩数量约为2.0-2.5万个。自用、专用充电设施总体上按“桩随车走,按需配置”原则布局,主要通过新建居住区和办公场所的配建及已建地块的增建来落实充电设施。

2.公用充电设施规划

根据需求规模测算,至远期2020年闵行区公用充电桩需求数量约为2800个,设备布局主要依据国标及市地方标准等规范要求,以“按需设置、适当增配”为原则,通过独立用地公共停车场,商业、公建配建公共停车场及高速公路走廊服务站布设。

(三)优化公共自行车管理与布局

坚持“私人自行车为主,公共自行车补充”的发展原则,将公共自行车作为我区公共交通的补充和功能延伸,定位于衔接轨道交通站点“最后1公里”的短距离出行方式,重点服务居住或工作在本区内每天需通过轨交出行的市民群体。

1.优化网点布局,提升使用效能

依照“需求导向、及时应对”的指导方针,积极做好网点布局调整。针对公共交通服务相对薄弱和岗位相对集中的区域,重点进行自行车网点优化。

围绕轨道交通站布设网点。

重点依托8条轨道交通线的48个轨道站点与周边岗位进行布设,适度在公交薄弱的部分大型居住社区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公共自行车网点的服务范围以2km为宜。

对十三个重点发展规划地区进行网点补充。

围绕商业办公用地集中布设公共自行车系统,在莘庄商务区、七宝商务区、虹桥商务区等商业办公用地内布设公共自行车网点。

目前闵行区在7条线路23个轨交站点布设了公共自行车网点,未来随着5号线延伸、8号线延伸、15号线的建成,需要对新建站点进行自行车网点配套建设。同时,根据网点设施使用频率高低,优化现有网点布局;通过拆建转移,调剂区域内网络空白地区。

2.完善综合管理,保障服务质量

以构建服务型便民工程为管理宗旨,提升和完善公共自行车综合管理水平,保障服务质量,营造更加舒适的慢行环境。

市场化运作模式,保障运营和维护质量。

在租赁公司市场化运作,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下,采用政府维护、企业经营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激发相关公共自行车企业参与到公共自行车的维护管理环节中来。

充分利用和挖掘绿地及市政道路资源,保障慢行品质。

充分利用条件较好的既有市政道路、外环线及其他绿地内现状道路,为自行车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慢行通道,在新/改建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与审批中,宜尽量参照慢行通道路面宽度值进行横断面布置。

积极倡导绿色生活,引领自行车出行新风尚。

积极做好相关宣传与引导工作,倡导公众绿色低碳出行新风尚,营造绿色闵行,健康生活的慢行理念。

(四)整合内河航道资源

以《上海市内河航道(Ⅴ-Ⅶ级)布局规划》为上位规划依据,加快完善区内航道网络规划布局,提高与市高等级航道间的干支航道通达性,整体提升闵行区内河水运服务水平和综合效益。对闵行区各级航道调整具体如表6.3-16.3-2所示:

6.4-1 规划提升等级航道(段)

6.4-2 降低等级或废除航道(段)

6.4-1 闵行区航道规划布局图

七、从严加强综合交通管理

(一)综合科技创新的手段,推进管理智能化

进一步推进闵行区交通信息化建设,加强智能化交通体统设施及技术投入,提高交通部门决策和工作效率,科学引导均衡路网流量,方便居民出行信息获取,全面提升信息化智能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综合交通的有序、安全、高效的运转。

1.道路信息指示系统

“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完善和增加莘松路、沪闵路、莲花路、中春路等重点道路信息知识系统的覆盖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排除交通工具间的相互干扰,保护车辆与人身安全,引导交通流均衡分布,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同时,高效地传播道路指示信息,规范城市空间资源,提升城市品位,为初到闵行的出行者提供所需要的首要标识信息。

2.建立智能停车信息化系统

通过构建停车APP等智能化停车信息系统,共享公共停车资源,调节停车需求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提高停车设施使用率、减少由于寻找停车场而产生的道路交通拥堵、减少为了停车造成的等待时间、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率。

建设以停车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支持的停车诱导系统。经过“十三五”建设投入,全区公共停车场(库)全面按照规范安装、使用电子收费系统;收费道路停车场全面建成电子收费系统;重点商务区安装并使用停车诱导电子显示屏。

3.公交智能化系统

着力建设包括闵客运的公交车载系统、信息采集、信息发布系统、智能调度系统。通过构建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控制调度模式,实现公共交通调度、运营、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增强公交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公交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舒服、便捷的公交服务和信息服务,体现“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吸引出行者采用公交方式出行,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创造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促进交通和谐,强化综合交通安全管理

1.轨交安全

严格遵循市政府制订的《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加强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安全管理,做好大客流安全保障方案,加强与申通地铁的联系沟通,减少因地铁突发事故带来的影响和损失。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制定应急保障机制,有效应对客流激增

提升轨交运行保障度,形成轨交事故应急机制,调配相关力量。一旦故障发生,做好公交车、接驳车、机动公交等其他交通工具第一时间“支援”轨交。

2)推行安全联动机制,排除隐患防范未然

积极配合做好“四长联动”(地铁站长、轨交公安警长、属地派出所所长、属地街镇长)机制试点及推广,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进出站点、安全疏导、站内警务、紧急求助、消防及防汛等方面工作,做到未雨绸缪,防范未然。

2.货运安全

抓住闵行区过境及区内两个危险品运输需求来源,强化货运交通在区内的安全管理。

1)强化危货运输安全监督,管控运输安全风险

加强危险品运输作业过程监督管理。遵循《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严格危险货物车辆运输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加强检查力度,从事危险品运输的企业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运输车船的核定载质量(重量)装载危险品,不得超载、谎报和瞒报。

2)加强危货承运企业监督,严格市场准入管理

严格危险品运输资质许可,认真审核申请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营条件,加大交通主管部门在对区内危险品运输企业进行年度核查和日常监管。对不履行安全主体责任的公司,要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取消其经营资格。

3.汽车维修管理

汽车维修业关系到道路交通安全,关系到大气污染防治,关系到社会公众生活质量,关系到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民生服务业。近年来,汽车维修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较好地适应了汽车产业和汽车社会发展、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汽车维修需求,但是也存在市场结构不优、发展不规范,消费不透明、不诚信等问题。因此,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对行业的发展和经营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规范监督,促进汽车维修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

推动汽车维修业基本完成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市场发育更加成熟,市场布局更趋完善,市场结构更趋优化,市场秩序更加公平有序,市场主体更加诚信规范,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对汽车市场发展引领和带动作用更加显著。

1)不断完善汽车维修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机制

坚持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治理,推动市场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交通、工商、环保、各街镇等多个相关部门要加强横向联合,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形成汽车维修行业管理的合力,并根据市场发展情况的变化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及时调整管理的方式方法。

2)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规范经营行为

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市场监管,实行宽进严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汽车维修业户实行动态监管,严格执行汽车维修行业开业条件国家标准。建立和完善汽车维修企业信用考核系统,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汽车维修企业信用度进行考核,引导企业树立诚实守信的经营原则。

鼓励连锁经营和专业化维修,促进市场结构优化,提升业态发展水平。以“政府引导、企业创建、社会满意”的原则,着力扶持、培育一批维修服务质量高、质量信誉优(AAA)的企业和快修品牌连锁尽快成长为地方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和行业示范带领效应。

3)扶持汽车维修相关行业协会的发展

政府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中桥梁纽带、行业自律、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的功能和作用,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在行业基础研究、诚信体系建设、服务质量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技术装备推广、行业文明建设、强化行业自律、履行社会责任、弘扬行业正能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专题研究“补交通短板”

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补短板”的总体要求,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出行满意度为最终目标,以解决重点拥堵路段、管理薄弱环节等突出问题为主要突破口,开展专题研究。

结合拥堵节点、市级高(快)速路、区区通道路、区内断头路、轨道交通、公交城区、智能化交通、加强执法力度等建设工作,以落实责任主体、重结果、出实效为工作重点,制定交通建设和管理工作任务。

(四)加强社会交通文明宣传

交通的改善,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加强交通基础建设,还需要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来维持。要加强社会宣传,积极引导市民转变观念,养成现代化出行方式和理念,坚持规范停车,坚持绿色出行。

(五)探索其他交通综合改善手段

开拓创新、打开思路,积极展开其他改善交通综合手段探索,缓解闵行区交通矛盾。

1.水上巴士试点

2015年末,上海市提出总长度约20公里黄浦江水上巴士试验线,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闵行区水系发达,在内河客运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十三五”期间,可视情况着手研究和试运行12条水上巴士线路,站点与线路的设置基于原有轮渡码头,结合两岸公共设施、主要景观点、游憩空间和陆域交通站点,兼顾通勤和游览功能。

2.静态交通能力挖潜

建立交委、交警、规土、绿化等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开发绿地等公共活动区域地下空间作为公共停车场。

打破封闭,加大停车资源共享力度,鼓励政府机关、学校等单位作为示范,根据停车场的实际使用情况资源共享,适度对外开放。

3.加强新能源汽车引导和管理

加强对交通新业态的引导和管理,推广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模式。

八、深化改革保障规划实施

(一)资源保障

1)资金保障

加大资金投入是建设、管理和维修养护的基本保障,市、区两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及充分研究落实资金保障措施。

2)土地保障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本区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但是道路建设必须占用土地,道路建设本身应注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同时须请相关部门协调,确保不因土地问题影响项目落地。

(二)人才保障

1)培养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具有全局意识的高水平管理人才队伍

完善道路系统管理人才的建设机制,加强道路系统科技队伍的培养,通过工程实践和科技创新,积极培养具有一流水平的市政管理精英。

2)构建人才充足、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进一步加强行业职工的技术培训,对现有市政养护技术人员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提高中、高级技术人才的比例。

3)形成管理规范、服务高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市政从业人员队伍

通过制定各种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竞赛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提高市政养护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逐步建立岗位资质机制,关键技术管理岗位、主要技术岗位需持证上岗。

(三)科技保障

1)大力完善道路交通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交通软科学研究,更新科技发展理念,鼓励科技创新主体间的合作和竞争,加强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创新交通科技项目管理模式,完善交通科技评价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养护管理技术水平

“十三五”期间,积极推进区信息化智能交通管理对策和措施。

继续通过政府引导、院所参加、企业投入等多种方式,重点针对路桥设施安全动态管理和维修加固技术等,加大研发力度,更深层次推动“四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积极推广应用预防性养护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提高养护管理技术的科技含量,提高桥梁设施养护管理的科技水平。

(四)法律法规保障

1)完善市区两级联动机制

鉴于“十三五”发展对建设和管理的要求高、任务重、难度大,必须在市、区两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机制、通力协作、大力推进才能实现。因此,要确保组织落实、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资金到位,市区(县)两级管理部门联手,齐心协力推动建设和管理工作。

2)探索养护新模式、推进养护运行机制改革

坚持“管养分离,事企分开”,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围绕改革产权制度和理顺劳动关系两个关键环节,探索养护新模式、推进养护运行机制改革。逐步完善优胜劣汰机制,提高养护企业的综合能力。

3)完善对市场化运作主体的监管机制

健全工程设计、建设、设施运营、维护的招投标制度,基本建立市政行业建设市场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行业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水平,力争各项工作在全行业同步推进。

4)健全农村公路管理体制

继续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区县为主、镇村配合”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推动本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向前发展。

(五)部门配合

1)提高机构效率,确保规划滚动与调整实施到位

针对“十三五”建设范围广、涉及部门多等特点,必须提高与之关联的绿化、环保、水务、土地、交通等部门的机构效率,确保规划滚动与调整实施到位。在城市道路和公路建设的同时落实绿化、防噪等环保措施,提高道路对城市环保的贡献率,创建绿色环保交通。结合交通枢纽、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好道路与其他工程集约化用地、同步建设等相互关系。

2)加强部门协作、促进部门信息共享与协商

道路管理涉及部门多,通过协调机制整合社会资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在道路整治中,协调机制能使各管理部门齐心协力,实现综合整治。

(六)公众参与

综合交通系统在规划、建设、运营各阶段应广泛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认真听取各界意见。

如通过政府公共信箱、微信公众号、网页留言板等网络讨论平台,鼓励公众参与,使得闵行区综合交通谋划与建设能够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附表

附表1 “十三五”市重点及国省干道项目建设计划表

附表2 “十三五”闵行区断头路项目建设计划表

附表3 “十三五”区管城市道路大中修项目计划表

附表4 “十三五”区管桥梁工程维项目修计划表

附表5 “十三五”区管公路大中修项目计划表

附表6 “十三五”镇级道路大中修项目计划表


附表7 “十三五”社会停车场项目实施计划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82fc61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8.html

《上海市闵行区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