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孔孟》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9-09-16 22:07: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习《孔孟》心得体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有言:“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一斑窥豹,孔孟之道在几百年前已经有了称呼来源,那么其深远影响与教育意义不必赘述。通过对孔孟之道课程的学习,我对之有了很多自己的了解和看法。

 孔子被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而孟子也被称为“亚圣”。在我看来,先抛开理论不谈,孔孟两人虽然经常被相提并论,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区别与不同的。根据资料显示,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而孟子主张“仁政”。孔子认可性恶来自先天,但又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名句。人人能做圣贤,但若想要成为圣贤,也是需要自己经历从内到外的观察学习的过程的。可见孔子认为人是复杂的,若想要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发展,君主不仅仅应该重视个人作为人的正直心性的培养,更应该不断从社会万人的日常琐事中学习提升,“仁以待人”;孟子处事不犹疑,举止果断,见过梁襄王后,出来便说“望之不似人君。”同时又与孔子不同的是,“人性之善也,由水之就下也。”只要人的性格不会由好变坏,水也就不会由高处流到低处了。战国七雄争霸之时,“民有饥色,野有饿殍”一句,也足以见其心系天下,忧国忧民之心,“仁以从政”。

 孔孟之道,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看来:就个体而言,是弘扬、践行仁、义、礼、智、信等德行;对社会而言,是弘扬中华之德道:即厚生、爱民,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之道。从何解释呢?两人都崇尚“仁者爱人”,但孔子偏向敦厚,孟子则偏向激进。孔子早年家世贫寒,能够学有所成有所擅长,都是他毕恭毕敬向多人求教的缘故。他信奉“为人师表,宜以身作则”,“有教无类”,只有自己敦厚朴实,才能如此要求学生。而孟子重视气节,七国正乱,他看着百姓们流离失所,愤世嫉俗之火腾腾燃烧,心里的浩然正气“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成了传颂千古的名句,豪迈之情显而易见。孔子崇尚“为君臣者不僭越”,简政施仁,人人守纪遵礼即可;孟子的纲纪则要完善的多。“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且他不赞同刑罚,“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仓禀实而后知礼节”,必须要先给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才可谈到礼义道德。时代给予了他们不同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但他们的言行皆成为了后世信崇的圣人言行,给世世代代的年轻人予以训导。

 我们学习孔孟之道,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时代在不断变化,古代的观点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在我看来,“仁”一字,实在为政治家的必准则。如果百姓不能爱戴你,信奉你,认可你的言行,那你又何谈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治理者呢?“仁者爱人”,不仅仅是爱百姓,更是爱自己。同时,为了顺应经济增长,治理者们不能只考虑一种哲学思想,而应该多方位地参考。在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念中,我们需要不断结合实际,不断对现有的孔孟理论体系提出新的见解与建议,使之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合理需求。 孔孟弘扬的德道,是我们为人之本,也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石。望有识者挑起历史重担,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7bce24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5.html

《学习《孔孟》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