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0-05-04 22:15: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塘沽一中 刘艳

指导教师:塘沽一中 冉祥红 李长爱 塘沽教育中心 韩学明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知识结构

二、主要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看美国科幻片《后天》的一个片断,考虑事件发生的地点是哪?这种现象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么?

【播放《后天》的几个片断】:海面上涨,海水倒灌入纽约,大洪水席卷之处,无人能挡其锋芒。来不及逃走的人们被无情地冲走。

【学生回答】:发生地点是纽约。这种现象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发生。

【学生回答】:发生地点是纽约。这种现象不可能发生。

【教师引导】:现在对于海水能否倒灌纽约有了不同的答案,认为可能发生的同学请坐到靠近窗户的一面,认为不可能发生的同学请坐到靠近教室门的一侧,大家展开讨论,说出你们所给答案的理由。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几乎没有哪个科学家怀疑全球正在变暖。据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小组报道,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海平面上升了10-20厘米,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4-0.8摄氏度。美国宇航局说在过去的100年里,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了42万年来的最高水平。矿物燃料大量的被使用,大片原始森林被毁怀,气温不断上升,引起冰川融化,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这些因素经过长期的积累,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出现海水倒灌纽约的现象。

【学生回答】:《后天》是一部科幻片,夸张的手法用以警示人类全球变暖的严重性。欧洲科学家在对南极洲极地古老冰核进行萃取分析后得出结论说,如今地球的温暖时光至少还能延续1.5万年时间。我相信人类会逐步改变观念,注重全球变暖,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遏制气温的升高。

【学生反驳】:人类已经采取了措施,但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据世界首位,布什政府居然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全球变暖的趋势还在延续,那么沿海地区就一直存在着被海水侵蚀的威胁。

【学生反驳】:更多的污染物能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温度增加促进蒸发,使云量增多,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也能够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热量,抑制了全球变暖,并且现在人类进行能源改革、开发核能、把二氧化碳埋在地下,可能改变气候的平衡。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后天》主要讲述了未来世界由于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气候发生突变,气温骤降,地球陷入第二次冰河期,龙卷风、海啸和暴风雪接踵而至,人类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末日浩劫。有消息称,影片题材源自美国国防部提交给白宫的一份“秘密”报告《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这份报告的大致内容:全球气候将在未来二十年内发生突变,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胜过恐怖主义。这份报告的基本思路是目前发生的并将继续出现的气候变暖将引起北大西洋温盐环流的崩溃或减缓,引发显著的气候突变。它用了历史对比的方法,依照发生于距今8200年的气候变冷事件来设计2010~2020年的情景。目前广为接受的是温盐环流减弱甚至关闭,造成了那次的气候突然变冷,即:北大西洋北部劳伦泰冰盖及斯堪的那维亚冰盖消融,融冰造成的淡水浮在北大西洋北部,减弱了北大西洋北部深水底水的形成,减少了暖水自南向北的输送,因此使欧洲及北美东部气候变冷。虽然历史上确曾发生过由于海洋温盐环流的减弱而导致了寒冷的气候,但这一过程相当漫长。从目前的观测结果上看,海洋温盐环流的减弱程度远低于过去发生类似气候突变的时期,因此,未来二十年发生气候寒冷突变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人类继续超负荷地开发地球资源,加剧这种增暖地球大气层的温室效应,那么温盐环流的关闭可能会提前到来,而那时就是全人类的灾难

【播放片断】:日本保龄球大小的冰雹肆虐;多股龙卷风肆虐了洛杉矶的城市。使大楼坍塌,将汽车和人卷得失去踪影;风暴一来,整个北半球即被三个巨大的气流漩涡覆盖,漩涡中央的“眼睛”所到之处温度迅速降低,万物急冻。

【教师提问】:这些灾难的发生离不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为什么上述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要胜过恐怖主义?

【学生回答】: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世界主要的经济发达地区均在沿海低地地区,带来的损失将不可估量。其次,全球变暖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引起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首先各地农业结构发生变化――中纬度温带地区变得更加干旱,现在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为草原;高纬度地区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的生长。尽管变暖对局部地区可能带来一些好处,但从全球来说,人类社会因此调整经济结构而付出的代价将高于可能带来的好处。同时,全球变暖引起气候的突变,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资源将锐减,并因此引发大规模的骚乱、冲突甚至核战争,成百上千万人将在战争和自然灾害中死亡。

【教师引导】:电影《后天》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万一类似的气候突变真的发生了,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加以应付。与非典和禽流感一样,气候突变的发生及其影响虽然可能性很小,但却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因此我们应未雨绸缪,把气候变化从科学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来对待,并强调气候突变产生的负面影响可能更为严重。应加强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研究,特别是未来20年和50年气候变化的预估及其应对策略的研究,同时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国情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对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对策的研究,建立国家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机制,并将其纳入到国家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系统中。

【教师提问】:全球变暖有自然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尤其是人类超负荷地开发地球资源造成的。如何用人地关系理论解释这一问题。

【学生回答】:环境问题的出现或加剧主要由于人类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再生的速度或超过其替代品的再生的速度时造成资源匮乏,环境退化,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量过多,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会危机到人类的生存.

【教师引导】:同学们都认同大量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的毁坏加剧了气温的升高。为什么矿物燃料大量的被使用,大片原始森林被破坏呢?

【学生讨论、回答】: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均;国家有关环境政策不健全;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政策;生产方式不同;人口数量和素质等。

【教师引导】:哪些因素会影响资源的利用方式?

【学生回答】:一个地区的资源总量,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生产力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数量,人们的素质,当地的政策法规等因素。

【教师活动】:什么因素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模式?

【学生活动】:国家的政策法规,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的指引,人口素质的高低,经济条件,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等。

【教师活动】:什么因素影响人口数量和素质呢?

【学生活动】:人口政策,妇女的素质,自然环境,避孕措施,经济条件,伦理道德等。

【教师活动】:同学们总结的影响因素中都有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生产力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们的素质,当地的政策法规等因素,那么这些因素中比较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活动】:人口的素质。

【教师总结】:由于人口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政策法规的制定,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人口素质的高低对环境价值的认同程度不同,即:人地观念。人地观念影响人类的思维方式,人的思维又去指导人类的活动。辨正的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遵循自然规律,使人类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生存的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就要搞好教育工作,同学们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教师引导】:同学们归纳一下,引起全球变暖的认为原因有几方面?

【学生讨、回答】:人口问题,资源利用不合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等三方面。

【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环境问题与上述三方面有关系,试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北方地区的荒漠化、塘沽地区的盐碱化等

【教师提问】:根据上述三方面具体分析塘沽地区盐碱化的原因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出现的环境问题不可怕,人类只要及时的补救,改善人类的种种行为,人类和自然环境是可以长久共处,和平发展的。

【作业布置】:

1.1993年,一场被称为“5.5风暴”的沙尘暴同时也激起了国内舆论的一场风暴,当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放学的学生们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一场黑风暴突然卷起,有的被掷入沟渠和井水,另一些则被沙尘灌入口鼻而窒息。在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四个省的18个地和县,共有85人在灾难中死亡,31人失踪在莽莽沙丘中。这场沙尘暴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6亿元。

(1). 影响我国沙尘暴的源头是______________,影响京津地区的沙尘暴除了__________引起的沙尘暴外,还来自____________时期临时性的植被破坏和大量的________。

(2). 对于防治沙尘暴发生的途径,你认为植树还是种草好?并说明理由。

(3). 沙尘暴给人类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他也是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你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吗?

答案:

(1). 西北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草原退化,城市建设,建筑弃土。

(2). 种草比较好。因为我国沙尘暴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北方草地遭到破坏,那么避免过渡开垦和草地的牲畜“超载”就是当务之急,而且草更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因为盲目种树会给沙尘暴帮忙,荒漠地带的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强,在西部地区,如果树活不了,挖开的土水分更容易丧失,土地更容易荒漠化,一遇大风便会形成沙尘暴)。

(3). 沙尘暴使得中国北方、日本、韩国等地的酸雨减弱;抵抗全球变暖;为海洋生物带来丰富的饵料等。

(此题选自:塘沽一中 李长爱老师编写的试题)

3.材料:天津城区南部、外环以里有一片约14平方公里的沼泽湿地,天津人称它“卫南洼”,其中4.5平方公里为“风景名胜区”。这片天津惟一的大片湿地正在不断缩小。原因是这里正在建设梅江生态居住区。 已经建成的“芳水园”、“蓝水园”、“半岛蓝湾”、“汐岸国际”等住宅区的名字都与水有关,连道路名称也以水为题。“临水而居、回归自然、园林式格局”成为开发商的主打用语。 从整个建筑沙盘上看,小区之间确有水相连,据说将保留23公顷的水面。居民杜先生还记得这片湿地的模样:“水和水连成一片,有的地方是鱼塘,有的是野水洼,里面长着不太高的芦苇,整片地方都没人住,野鸟很多。杜先生说,这片“野水地”平整后建成楼房,环境看上去是比过去好了,路修得宽阔整齐,房子挺漂亮,也卖得很贵,地价也涨起来了,但鸟儿……根据上述资料回答(1)-(2)题:

(1).湿地的作用是:( )

①蓄水、补充地下水 ②建设生态居住小区的最佳选择 ③调节气候 ④最好的后备耕地资源 ⑤湿地中的芦苇等植物又具有净化污水的功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2)湿地大面积减少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②野生动植物数量减少,造成生态失衡 ③天津市更加缺水 ④天津市水质变差 ⑤甲烷气体减少,导致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①③⑤

答案:1 C 2 B

(此试题选自:塘沽一中 冉祥红 塘沽教育中心 韩学明老师编写的试题)

二、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一)知识结构: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看图《各大洲环境问题示意图》,分析出环境问题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生态破坏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环境污染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时每个大洲都有环境问题。

【教师活动】:也就是说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全球性。请阅读下列有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资料(资料印好发给每个学生),考虑为什么这些问题会成为全球型的问题?

(1)全球气候变化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1996年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发表的评估报告表明:如果世界能源消费的格局不发生根本性变化,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

(2)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在对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实行控制之前(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气排放的ODS已达到了2000万吨。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3)酸雨污染

现在"酸雨"一词已用来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颗粒物)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人类广泛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欧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区,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也是一大酸雨区。亚洲的酸雨主要集中在东亚,其中中国南方是酸雨最严重的地区,成为世界上又一大酸雨区。由于欧洲地区土壤缓冲酸性物质的能力弱,酸雨使欧洲30%的林区因酸雨的影响而退化。在北欧,由于土壤自然酸度高,水体和土壤酸化都特别严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导致鱼类灭绝。美国国家地表水调查数据显示,酸雨造成了75%的湖泊和大约一半的河流酸化。加拿大政府估计,加拿大43%的土地(主要在东部)对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个湖泊是酸性的。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4)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

(5)水资源危机

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根据国际经验,每人每年1000立方米可重复使用的淡水资源是一个基本指标,低于这个指标的国家可能会遭受阻碍发展和损害健康的长期性水荒。然而,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已低于这一指标,主要位于西亚和非洲,总人口数已过亿。另一方面,由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固体废物渗漏、大气污染物等引起的水体污染,使全球可供淡水的资源量大大减少了。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

(6)森林植被破坏

由于推测的难度,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尚无准确数值。但据推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为30-60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0%-40%,其中约一半是热带林(包括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另一半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从森林植物的干重测定值来看,热带林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两倍,所以,热带林占陆地总生物量的很大部分。但在工业化过程中,欧洲、北美等地的温带森林有1/3被砍伐掉了,所以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对全球的热带林进行了大规模地开发。欧洲国家进入非洲,美国进入中南美洲,日本进入东南亚,大量砍伐热带林,他们进口的热带木材增长了十几倍。森林大面积被毁引起了多种环境后果,主要有:降雨分布变化,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气候异常,水土流失,洪涝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7)生物多样性锐减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万种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主要原因是七种人类活动造成的: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3、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4、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5、无控制旅游;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7、全球气候变化。这些活动在累加的情况下,会对生物物种的灭绝产生成倍加快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结论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5%-20%的动植物种群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

(8)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

据估计,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有可能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1993年,在全世界捕捞的1.01亿吨鱼中,有77.7%来自海洋。当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特别是有数据资料的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另有44%的鱼类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而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0淤泥和废水、废物带入沿海水域,引起沿海生境改变,使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和比例约是:城市污水和农业径流排放44%,空气污染33%,船舶12%,倾倒垃圾10%,海上油、气生产1%。

(9)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

全世界已有约一千一百万己知化学物,同时,每年还有约一千种新的化学物进入市场。化学物是当今许多大规模生产所必须的原料,但这些化学物在制造、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常常危害环境和生态。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物达3亿到4亿吨,其中对生态危害很大、并在地球上扩散最广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最具代表性的是多氯联苯和滴滴涕。这类化学污染物从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中释放,已广泛进入了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由于这类污染物能被海洋中微小的浮游生物吸收并积累,从而将其浓缩上百万倍。海中的鱼吃下这些浮游生物,又能将其浓缩,于是浓度增大到上千万倍。当大型海洋动物吞食了这些鱼之后,会使污染毒素的浓缩系数增加到上亿倍。这是因为污染毒素聚集在动物的脂肪里而很难通过躯体排除体外。通过食物链,这些毒素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干扰,比如:多氯联苯的作用之一就是损害生殖系统。有人认为多氯联苯是导致波罗的海海豹出生率下降60%至80%的罪魁祸首。这些毒素也引起人健康方面的严重问题。几年前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母乳里含有高浓度的多氯联苯,而鲸、海豹等海生动物正是因纽特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当这些动物现在携带了很高的污染毒素时,因纽特人的生活不再安全。按同样的原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很大的干扰和危害,因而成为目前全世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学生活动】:水域、生物、大气、土壤等要素通过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都要发生变化。

【教师活动】:这正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使得各个地区表现的环境问题不同,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什么地区环境问题更为严重呢?

【学生活动】:综合比较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一些。

【教师活动】: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加严重,这又表现出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不平衡性。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要严重些呢?(结合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分析)

【学生讨论】:发达国家经济技术条件优越,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能力较强,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已得到治理和缓解.而发展中国家工农业以粗放型为主,经济技术水平低,同时又承受着人口和发展的双重压力,劳动者素质稍低,环保意识和能力差,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教师活动】:由于各地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条件各异,使各地的资源利用方式,人口状况,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但是大家还要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的贸易,使得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面临发展与人口双重压力,不能把环境保护作为关键问题来处理,使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有哪些不平等的贸易呢?

【学生活动(讨论)】:(1).发达国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是以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为代价的,而发达国家却以低于资源价值的市场价格购买,一方面,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损失和资源价格以外的价值均由发展中国家承担;另一方面,初级产品加工而成的制成品,又高价卖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从中获取利润,并进行“清洁生产”,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不断恶化。

(2).发达国家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比较宽松,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了逃避国内较严的环保法规,将国内淘汰的技术或产业,某些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状况遭到破坏,经济利益受到损失。

【教师活动(补充)】:(1).发达国家以标准、标志名义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利用环境标准、环境标志和市场准入条件作为贸易保护的借口,为西方国家的市场罩上了一层巨大的保护网。把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挡在了门外,使其贸易状况进一步恶化,如ISO 14000环境认证。针对上述状况发展中国家也做了积极的努力,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中国的环境标志。

(2).发达国家抢占绿色市场。发达国家在世界环保市场中拥有霸主地位,庞大的绿色市场被他们捷足先登,而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技术和产业刚刚起步,实力薄弱,处于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3).发达国家以环境为名,作为贷款条件。环境状况正成为国际社会优惠贷款、国际投资、无偿援助等的重要条件,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4).发达国家以环保无害化技术掌握在私人企业手中,保护知识产权为由,拖延或不履行向发展中国家无偿转让“清洁生产”技术,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资金、人才等原因,使得在环境保护方面举步维艰。

【教师总结】:从影响全球和区域的环境问题看,主要责任来自工业发达国家,是发达国家传统发展模式不当,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和发展质量不高造成的。发达国家是世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主要责任者,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增大经济援助的力度是必要的。

【教师活动】: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也很严重。那么在国内环境问题的分布如何呢?

【学生活动】:城市和农村都有环境问题,但是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而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教师活动】:为什么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而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学生活动】:在国内,城市中人口密度大,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过分集中,绿地面积少,造成污染物集中,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并且污染向农村蔓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并且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同时随着农村乡镇企业的突起,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也不容忽视.

【教师总结】:环境问题分布的特点为不平衡性和全球性,其成因同样受到人地观念的影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4606f5f5d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8.html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