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3 寒风吹彻学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发布时间:2020-04-13 02:25: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寒风吹彻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它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人呢?”

一、字音识记

无声息(qiǎo) 馍(mó) 飕(sōu)

喝(yāo) 着(yē) 冽(lǐn)

二、字形辨认

   

三、词语辨析

1.节俭·节减

节俭:节约俭省用钱用物有节制、不浪费形容词。

节减:动词节省削减。

例句:①从那个夜晚我懂得了隐藏温暖……我把这点隐深的温暖节俭地用于此后多年的爱情生活。

②保税物流中心的建立为本土企业解决了“香港一日游”的烦恼大大节减了企业物流成本。

2.度过·渡过

度过:主要是指时间性的经过。

渡过:主要指的是由此岸到彼岸是空间的经过;另外也用于比喻意的通过如渡过难关。

例句:①但在我周围肯定有个别人不能像我一样度过冬天。他们被留住了。

要广泛发动群众动员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投入抗旱工作中确保群众顺利渡过难关夺取今年抗旱减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3.融化·溶化·熔化

融化:(冰、雪等)受热变为液体。

溶化:物质在液体中化开。

熔化:固体受热后变成液体。

例句:①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那些雪开始不退、冰霜开始不融化——无论春天来了还是儿女们的孝心和温暖备至。

当一个人的优点盖住了缺点的时候只抓住他的缺点不放就像忽视了咖啡里没有溶化的糖。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这个温度分别叫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四、词语释义

1.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2.暄暄:指晒太阳暖和暖和。

3.蜗居:比喻窄小的住所。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走近作者

刘亮程,1963年生新疆沙湾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于1998年在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新疆文坛的热切关注多位评论家先后撰文对其创作进行研讨。随后《天涯》、《大家》、《北京文学》、《散文选刊》、《南方周末》等报刊对其作品都作了隆重介绍,作者本人亦名声大振,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和《风中的院门》、长篇小说《虚土》等。

2.资料链接

寒风”在诗词中仅是一道风景。此时的寒风是用来看的是用来听的是用来触摸的是审美性质的。

刘亮程的寒风不仅仅是审美的更是真实的。它直入骨髓无孔不入。当寒风不再是一种风景当寒风需要你拿出生命的所有来抗衡的时候寒风的唯一内涵就是寒风大自然的风最原始的一种力量。在文中,“寒风”不仅指自然界寒冷的风,也蕴涵了作者对人生、生命的一种个体领悟,生命是如此的渺小和脆弱,人是如此的孤独,面临时光的流逝,人往往感受到命运的无可奈何与悲怆难耐。

1.面对无所不在的寒风你认为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作品中的“我”是否得到了它们?

【点拨】 我们最需要的是温暖和关爱。作品中的“我”似乎没有得到它们——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当“我”在冬天拉着半车柴禾回家时父亲那责备的语气。可怕的生存状态驱散了人们之间的温暖甚至是父子之情。这样“我”不仅要面对透骨的严寒还要面对冷漠和孤独的煎熬正如后文讲到姑妈孤独的生存与孤独的死亡也正如作者所说“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

2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那些雪开始不退、冰霜开始不融化——无论春天来了,还是儿女们的孝心和温暖备至。 ”试分析这句话的意思。

【点拨】 无论你的物质条件有多优越儿女有多孝顺都不可能走过生命之冬。

3《寒风吹彻》表达了作者对“寒冷”的真实体验和对人生、生命的独特感悟仔细阅读全文思考一下这里的“寒冷”包含了哪些含义。

【点拨】 本文的“寒冷”应当说包含了多重意思。第一层是常用的字面上的意思指客观的自然气候的“温度低”和主体的“感觉温度低”。第二层意思是指贫弱者社会生存环境或生存状态的恶劣“我”家、姑妈家、那个路人都因为贫寒而受苦受难。第三层是心理、精神、灵魂意义上的寒冷。这又要作具体分析。一是似乎由于条件反射而形成的畏寒心理以及由畏寒心理进而发展到对生命和人生的悲观所谓对人生的“寒心”。二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冷漠、隔膜以及由此而生的无助感和无奈感。

文章以冬天里寒冷的风雪为明线,以人生四季中的寒冷冬季、艰辛生活为暗线,借自然界的寒风吹彻来表现了人生中的艰难岁月。表现了作者淳朴自然的个性、在苦难生活中磨炼出的坚韧品格,以及豁达超然的人格趣味。

寒风吹彻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缩(quǎn)       暄(xuān)

践(zuō) 一样(mó)

B.角(jī) 然(qiǎo)

喝(yāo) 摸瓜(wàn)

C.挡(dǐ) 起(liáo)

耗(shé) 羽而归(shā)

D.(jiānɡ) 祸(hènɡ)

(nì) 力能鼎(ɡānɡ)

解析:选D。A.“蜷”应读quán,“作”应读zuò“模”应读mú;B.“掎”应读jǐ;C.“撩”应读li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蜗居 双鬓 凉飕飕 纷纷扬扬

B.烤热 抚摩 细裂缝 隐隐做痛

C.凛冽 脉搏 葵花秆 旁证博引

D.凑合 蘸水 冰窟窿 渊远流长

解析:选A。B.做—作;C.证—征;D.渊—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从人们早就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C.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D.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

解析:选C。A.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此处应用“耳熟能详”。B.休戚与共: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本句只强调“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的密切关系应用“息息相关”。C.运筹帷幄: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此词与“领导攻关会战”相吻合。D.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用此词形容人们购买轿车的热情不妥应用“不断高涨”“有增无减”等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些主题各异、风格鲜明的文学作品是外国读者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思考和观察世界方式。

B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大家才恍然大悟。

C.只要沿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走下去才能为两岸同胞提供一个共同的筑梦空间让所有中国人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D.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培养一群有真才实学、创新精神、担当意识、良好品德的人才队伍。

解析:选B。A项成分残缺在“方式”后加上“的最佳读本”。C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将“只要”改为“只有”。D项搭配不当把“一群”改为“一支”。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那个夜晚并不比其他夜晚更冷。

只是这次是我一个人赶着牛车进沙漠。以往牛车一出村就会听到远远近近的雪路上其他牛车的走动声赶车人隐约的吆喝声。只要紧赶上一阵路便会追上一辆或好几辆去拉柴的牛车一长串缓行在铅灰色的冬夜里。那种夜晚天再冷也不觉得。因为寒风在吹好几个人同村的、邻村的、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好几架牛车在这条夜路上抵挡着寒冷。

③而这次,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似乎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现在全部地对付我。

④我掖着羊皮大衣,一动不动趴在牛车里,不敢大声吆喝牛,免得让更多的寒冷发现我。从那个夜晚我懂得了隐藏温暖——在凛冽的寒风中,身体那点温暖正一步步退守到一个隐秘的有时连我自己都难以找到的深远处——我把这点隐深的温暖节俭地用于此后多年的爱情生活。我的亲人们说我是个很冷的人不是的我把仅有的温暖全给了你们

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侵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我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

⑥天亮时牛车终于到达有柴火的地方。我的一条腿却被冻僵了失去了感觉。我试探着用另一条腿跳下车拄着一根柴火棒活动了一阵又点了一堆火烤了一会儿勉强可以行走了。腿上的一块骨头却生疼起来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疼像一根根针刺在骨头上又狠命往骨髓里钻——这种疼感一直延续到以后所有的冬天以及夏季里阴冷的日子。

天快黑时我装着半车柴火回到家里父亲一见就问我:怎么拉了这点柴不够两天烧的。我没吭声也没向家里说腿冻坏的事。

⑧我想很快会暖和过来。

⑨那个冬天要是稍短些,家里的火炉要是稍旺些,我要是稍把这条腿当回事些,或许我能暖和过来。可是现在不行了。隔着多少个季节,今夜的我,围抱火炉,再也暖不热那个遥远冬天的我;那个在上学路上不慎掉进冰窟窿,浑身是冰往回跑的我;那个跺着冻僵的双脚,捂着耳朵在一扇门外焦急等待的我……我再不能把他们唤回到这个温暖的火炉旁。我准备了许多柴火,是准备给这个冬天的。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

但在我周围肯定有个别人不能像我一样度过冬天。他们被留住了。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而后整个人生

我曾在一个寒冷的早晨,把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让进屋子,给他倒了一杯热茶。那是个上了年纪的人,身上带着许多冬天的寒冷,当他坐在我的火炉旁时,炉火须臾间变得苍白。我没有问他的名字,在火炉的另一边,我感到迎面逼来的一个老人的透骨寒气。

他一句话不说。我想他的话肯定全冻硬了,得过一阵才能化开。

大约坐了半个时辰,他站起来,朝我点了一下头,开门走了。我以为他暖和过来了。

第二天下午,听人说村西边冻死了一个人。我跑过去,看见这个上了年纪的人躺在路边,半边脸埋在雪中。

我第一次看到一个人被冻死。

我不敢相信他已经死了他的生命中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只是我们看不见。一个最后的微弱挣扎我们看不见呼唤和呻吟我们听不见

我们认为他死了,彻底地冻僵了。

他的身上怎么能留住一点点温暖呢?靠什么去留住。他的烂了几个洞、棉花露在外面的旧棉衣?底磨得快透了一边帮已经脱落的那双鞋?还有他的比多少个冬天加起来还要寒冷的心境?……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

5.如何理解“我的亲人们说我是个很冷的人不是的我把仅有的温暖全给了你们”这句话?请结合第④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这句话借对亲人的误解进行辩解说明自己对亲人的无比关爱表达了为了温暖亲人宁可自己挨冻受冷的真诚感情。“很冷的人”孤立地看存在歧义可指很怕冷的人也可指很冷漠的人。但结合语境只能理解为前一种情况因为“我”掖着羊皮大衣一动不动地趴着还不敢大声吆喝牛生怕遭到寒冷的袭击。然而怕冷的“我”竭力隐藏温暖、储存温暖是为了把它缓缓释放给所亲者和所爱者。

6.第⑩段语言简练而寓意丰富说说你对这段内容的理解。

答:                                    

                                    

                                    

答案:“但在我周围肯定有个别人不能像我一样度过冬天。”这是针对上文“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而作的转折。“他们被留住了”是说“他们”被寒冷夺命而过不了冬在同病相怜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贫苦无助者的悲悯对命运残酷的万般无奈。“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而后整个人生”是对更为普遍的人生悲剧的概括它道出了包括寒冷在内的苦难降临于底层贫弱者的不可避免性并对这种现象的延续不断感到深深的悲哀。

7.段整体上有一种“平静的震撼力”,其中用了两个“看不见”和一个“听不见”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我不敢相信他已经死了”平朴地表达了作者对于一个鲜活生命突然逝去的难以接受的心情说明作者对生命的珍惜。“他的生命中肯定还深藏着一点温暖只是我们看不见”是作者的合理猜测一个人带着“一点温暖”而死往往比绝望者的死更痛苦。“一个最后的微弱挣扎我们看不见呼唤和呻吟我们听不见”是作者的想象一个人若是带着一点温暖“上路”往往是不会甘心的所以他要挣扎——尽管贫寒而气力微弱——其挣扎时的“呼唤和呻吟”肯定是撕心裂肺的。而这一切,“我们”看不见听不见这既是一种隔膜更是一种救助无径的悲哀。世上许多人就是这样孤独地挣扎着孤独地埋葬那“一点温暖”孤独地走向死亡这不就是人类的命运悲剧吗?

8.本文的叙述使用了“时空交替”的手法请举例分析。

答:                                    

                                    

                                    

答案:“只是这次……”“而这次……”都是站在“彼时彼地”的立场上进行叙述而“那个夜晚”“那个冬天要是稍短些家里的火炉要是稍旺些……”则站在“现时现地”的立场上说话。“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侵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我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又似乎是站在“彼时”的时间立场上的“超前叙述”。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扛着铁锨进城

刘亮程

对一个农村青年来说城市就像一块未曾开垦的荒地一样充满诱惑力。

当初我正是怀着开垦一片新生活的美好愿望来到城市。我在一家报社打工。我很快便熟练地掌握了编辑业务我发现编报跟种地没啥区别。面对报纸就像面对一块耕种多年的土地首先想好要种些啥而后在版面上打几道埂子。根据“行情”和不同读者的口味插花地一小块一小块种上不同的东西。像锄草一样除掉错别字像防病虫害一样防止文章中的不良因素像看天色一样看清当前的时态政治。如此这般一块丰收在望的“精神食粮”便送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

三个月后开始正式打工。我编辑的文学、文化版也受到读者的喜欢和认可。这次小小的成功极大地鼓励和启发了我它使我意识到我的肩上始终扛着一把无形的铁锨在我茫然无措、流浪汉一样沿街漂泊的那段日子我竟忘了使用。

记得有一个晚上我梦见自己扛一把锨背着半袋种子走在寂静的街道上我在找一块地。人群像草一样在街上连片地荒芜着巨石般林立的楼房挤压在土地上我从城市的一头流浪到另一头找不到一块可耕种的土地。最后我跑到广场掀开厚厚的水泥板块翻出一小块土地来胡乱地撒了些种子便贼一样地溜了回去。醒来后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肩膀我知道扛了多年的那把铁锨还在肩上。我庆幸自己没有彻底扔掉它。

经过几个月浮躁不安的城市生活我发现生活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原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静下来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城市不过是另一个村庄城里发生的一切在乡下也一样地发生着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我握过的那些粗壮黑硬的手如今换成了细皮白嫩甚至油腻的手。

每个人都用一件无形的工具在对付着生活和世界。人们从各自的角角落落涌进城市。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携带着他使用顺手的一件工具在干着完全不同的活儿。只是他自己不察觉。

我的一位同乡——以前是放羊的现在在一家私营公司当老板。我发现他在用一根羊鞭管理着几十号人的公司——这是他唯一会使的一样家什。当他对员工下达指令、派活遣物时一扬手的姿势活灵活现地重复着他当年挥鞭赶羊的动作。几十年前那个放羊娃一直在背后操纵着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但他不自觉。他忌讳别人谈及他的放羊历史他想忘掉这段经历彻底变成城市人。我把这个发现告诉他后他便再不跟我来往了。

而我呢是扛着铁锨——这件简单实用的农具在从事我的非农业的工作和业务。我的同事常说我能干他们不知道我有一件好使的工具——铁锨。铁锨是我的专用工具它可以铲、可以挖、可以剁万不得已时还可当武器抡、砍。但是使唤惯铁锨的人无论身居何处他们共同热爱的东西是:劳动。

在这个城市我看到许许多多像我一样扛着铁锨的人们他们是近几个月或近几年进入城市的农民。他们用那把无形的铁锨适应并建设了城市。在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都留下锨刃和铴头的深深印痕。一群农民像种庄稼一样种植了高楼林立的城市。他们在自我感觉中已变成城市人其实他们还是农民——另一种形态的农民。他们没有从骨子里扔掉铁锨我为他们感到庆幸。

我也会扛着我的铁锨在城市生活下去对一个农村青年来说城市的确是一片荒地你可以开着车拿着大哥大招摇过市我同样能扛着锨走在人群里——就像走在自己的玉米地里一样种点自己想种的东西。前不久我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我还会把我的妻子女儿接进城市她们不会在城市中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但会从我的劳动中感受到那片饱满的金黄色。

上月回家父亲问我在城里行不行不行就回来。我说:我扛着锨呢怕啥。

(选自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有删改)

9.作者以一个农民的眼光来看待城市在作者眼里城市有着怎样的特点?

答:                                    

                                    

                                    

                                    

答案:①城市是一块充满诱惑力的待开垦的荒地;②城市与乡村的事情只是形式不同罢了;③城市就像自家的土地可以种自己想种的东西。

10.文章第七段写了“我的一位同乡”的情况用了什么手法?有何用意?

答:                                    

                                    

                                    

                                    

答案:①用了对比的手法。②写“我的一位同乡”是为了告诉人们有一些进城的“农民”一旦有点成就就忘掉了自己的根本令人厌憎;也通过这位同乡和“我”的对比说明人不能忘本表达了“我”对忘本者的批判。

11.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结尾“我说:我扛着锨呢怕啥”这句话的理解。

答:                                    

                                    

                                    

答案:①“我”有农民安分守己的本分所以我不怕;②“我”有农民勤劳的特点所以“我”不怕;③“我”扛着铁锨就有了一种本领所以“我”不怕;④铁锨可以当武器所以“我”不怕;⑤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品质和能力的自信。

三、语用创新

12.2019年6月16日是父亲节请给父亲发一条短信以表达对他的感谢之情及节日的祝福。要求:语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100字左右。

答:                                    

                                    

                                    

                                    

答案:亲爱的老爸:父亲节到了祝您节日快乐!在我的印象里您就像一把大伞安全而温暖;您就像一座大山挺拔而伟岸;您就像一片大海博大而宽广。您就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老爸下辈子我还要做您的女儿(儿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45acafa5a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c.html

《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是什么让我们感动 3 寒风吹彻学案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