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夏港中学2016-2017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综述

发布时间:2018-10-22 04:16: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6-2017学年度初三语文月质量调研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10分)

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

,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

,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⑤陈涉太息曰:“嗟乎, (司马迁 《陈涉世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⑦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 》)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ruì gãn gà shû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曰:“君将哀而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矣。……”

A.涕:流眼泪 B.生:使……活下去

C.向:从前 D.病:困苦不堪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和他人交往,我们要做到有话当面说,不要再背地里褒贬别人。

B.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之发扬光大。

C.随着气温的下降,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都销声匿迹了。

D.城区的内环水系和外环水系已融会贯通,营造出“双水绕城”的城市景观。

5、下列对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人国的官员们腰上几乎没有不缠丝线的,这是官员们阿谀奉承、奸佞谄媚的证据。、

B.大人国的国王很看不起格列佛的祖国,从中可以看出大人国国王的狂妄无知。

C.飞岛国有许多荒诞离奇的故事,作者借这些夸张的情节达到讽刺的目的。

D.慧骃国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之地、幸福之所,传达出作者对理想国度的向往和追求。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3分)

在他们国家的一些地方,有一种色彩斑斓的闪亮石头,野狐们对其极其钟爱。这种石头一般半露在地上,野狐们会用爪子挖一整天,知道将石头挖出来为止。之后,他们会把石头带走,藏在自己窝里的土堆下面。藏完石头还得四处张望,唯恐同伴们发现了他的宝物。

选文出自 《格列佛游记》,结合文中细节,简要分析野狐形象特点。

2、阅读与赏析(45分)

(1)4分)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7、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 2)

 

8 “为问寒沙新到雁”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

(2)14分)

 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睢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睢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睢日“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睢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雎请为见君于张君。”
  范睢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于是范睢盛帷帐,侍者甚众,见之。须贾顿首言死罪。范睢曰:“汝罪有三耳。昔者楚昭王时而申包胥为楚却吴军,楚王封之以荆五千户,包胥辞不受,为丘墓之寄于荆也。今睢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雎为有外心于齐而恶雎于魏齐,公之罪一也。当魏齐辱我于厕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矣。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9、下列各项中与“以绨袍恋恋”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策之不以其道 B.扶苏以数谏故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太医以王命聚之

10.下列各项对文段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魏国并不知道范雎就是秦国国相张禄,为了阻止秦国进攻,派遣须贾出使秦国。

B.须贾看到范雎十分吃惊,眼见范雎贫困潦倒十分可怜,就给了范雎一件衣袍。

C.范雎题须贾赶到了秦相府,隆重的招待了须贾,为了回报他的馈赠。

D.须贾曾经得罪过范雎,但是范雎认为须贾还能不忘故旧,就放过他了。

11、解释加点字(4分)

逃至此 唯雎亦得

须贾 雎于魏齐

12、翻译句子(4分)

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

须贾大惊 ,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

(3)9分)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养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
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
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2016516日第5

13.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4两段作者的观点(3分)

14.第三段划线句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4)18分)

尺子

刘建超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郑祺喜欢搜集各式各样的尺子。

郑祺的父亲 是裁缝,在老街开着一家裁缝铺。手工缝制,工艺讲究,在老街有着很好的口碑。郑裁缝四十岁生下郑祺,自然娇宠。老街有“抓周”的习俗,孩子周岁的那天,铺 上席子,席子上摆满代表着不同寓意的物件,让孩子去抓,祈求孩子将来能有个好前程。郑祺面对着花花绿绿的诱惑,左看看右瞅瞅,绕过父母故意放在他眼前的 “元宝”“官印”,抓住了郑裁缝天天离不开的量衣软尺。郑裁缝不甘心,把软尺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让郑祺重新抓,结果郑祺竟然摇摇晃晃站起来,踉跄着迈出了 他人生的第一步,稳稳地抓住了郑裁缝脖子上挂着的尺子。这孩子,莫非要子承父业,长大了也做裁缝?

郑祺喜欢尺 子,自己在家有把尺子玩就不闹人。上学后,他书包里总放个软尺,课间没事就拿出来量墙量树,量校园后墙根的小草。班里男女生同桌,中间画一道线,谁也不能 超过“三八”线;班里的王大头,仗着身高体壮,在课桌上画的线明显是偏的,自己一侧多,女同桌那侧少,同桌只要过线,他就用胳膊肘顶人家。女同桌哭了,找 到班长告状,班长也惧王大头,就推给郑祺,说郑祺有尺子,给量量谁侵略谁!郑祺马上拿出尺子,认真地量了两次,说王大头侵略了十五点四厘米。同学说起哄, 郑祺潇洒地收回尺子,看也不看身后叉着腰,瞪着眼的王大头。

放学路上,王大头把郑祺堵在了河边的木桥旁,手里拿着根枝条。王大头说:“你不是会量吗?我手里的枝条有一米二,你量量。”

郑祺拿出尺子量过,说:“一米一”。

“一米二!”

“一米一!”

王大头的枝条抽在郑祺的身上。

“一米二!”

“一米一!”

枝条又落在郑祺身上。

“一米二,你再给我量。”

郑祺拿尺子量过:“一米,你刚才把枝条打折了。”

王大头气得哇哇叫,夺过郑祺手中的尺子扔进了河里。

回家后,郑裁缝抚摸着郑祺的头说:“你做得对,孩子。一说是一,二就是二。心正,尺子就正。”

郑祺大学学的专业是工程建筑,学业虽紧张了,收集尺子的喜好仍没有变。各式各样的尺子装了好几纸箱。

郑祺在宿舍 里经常给大家表演测量,屋子里凡能看到拿到的物件,郑祺就用手来丈量,结果也和尺子量的不差分毫。更绝的是,他还能目测出你两眼之间的距离、手臂的长短、 步幅的长度。学校开运动会,宿舍的李子掷铅球。第三次投掷的距离刚报完,郑祺就提出质疑,认为测量有误差,至少有三厘米的误差。测量的同学撇着嘴不服,重 新一测,果然差了三厘米。李子凭着找回来的三厘米拿了第二名,在学校食堂狠狠请了宿舍的哥们儿一顿。

郑祺毕业分配到了建设局,要和大大小小的开发商打交道。郑祺凭借专业的知识、果敢干练的作风受到上级赏识。经过六年的历练,郑祺升任局长,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郑祺喜欢尺子,还将搜集到的老木尺子包装成精美的礼品,送给同事朋友。尤其是朋友家只要添丁,他是必定要选个好尺子送给人家的,寓意孩子长大后会成为赤子,爱国爱家,孝敬父母。朋友都说他抠门儿,他呵呵一笑,礼轻寓意重。

郑祺再次见到老同学王大头是个午后。王大头已经是财大气粗的开发商,手眼通天的人物。新经济开发区建设,王大头的公司拍下了好几个大项目。

枕云阁茶社布置得古朴典雅,茶社里不停传出悠扬的古琴曲,是个静心养性的好去处。在檀香氤氲的包厢里,郑祺和王大头品着茶,天南地北地闲扯。

郑祺知道王 大头约他喝茶的目的。王大头开发的几个小区竣工验收,有人举报单元实际面积与施工图纸有差异,却被王大头打通关节过了关。郑祺带着调查组去了现场,查看了 情况。郑祺认为至少有百分之二的误差,果真工作人员再次测量的结果是百分之二点一,每个单元面积少了二点七三平方米。大家都惊奇地咋舌。

茶过三泡,王大头沉不住气了:“老同学,你就大度些,我不会亏待你。”

郑祺呷了一口茶:“老同学,你这两个小区,八百套住房就要昧下老百姓一千多万啊,这钱你就挣得安心?”

王大头说:“老同学,我这人喜欢直来直去。我也不为难你,误差总会有的。差一平方米,行了吧?给个面子。”

郑祺摇摇头。

王大头拿出一个纸袋放在郑祺眼前:“美金,五万,一平方米!”

“二点七三平方米!”

王大头的脸有些扭曲了:“老同学,别把事情做绝,处世小心为妙。”

郑祺站起身,说:“老同学,我又不是没有挨过你的枝条,呵呵。谢谢你的茶,真是好茶啊。送你一把我收藏多年的木尺。告辞!”

郑祺走出茶社,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4年第9期,有改动)

16,、小说第二节详写郑祺“抓周”有何用意?(3分)

17、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郑祺这个任务形象。(4分)

18、赏析划线句。(3分)

19、小说为什么两次提到“王大头”?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解。(3分)

20、小说以“尺子”为题,有何好处?(5分)

3、作文(60分)

21.生活中,不经意间,有许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

请以“重拾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结合生活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不少于600

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5.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

1-2

3、A 4D 5B

6、斯威夫特

7、“潇潇”和“淅淅”使用了拟声手法,“潇潇”摹秋雨声,“淅淅”摹溪风声,凄风若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寂悲凉之情。

8、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无人可问,所以问新雁,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至于“来时还下杜陵无”,则直  接表现了对故乡的牵挂。

9B

10C

11、逃跑 拜见 对……感到奇怪 同“诬”,诬陷

12范雎穿着破旧的衣服偷空步行到客馆,见到了须贾。

须贾一听大惊失色,就赶紧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双膝跪地而行,托门卒向范睢认罪。

13、读书可以让人成熟、变得稳重。

读书可以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使心灵宁静、澄澈。

14、比喻论证;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 可以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 ”,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

15、首先,提出了“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励志修德、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修复方式的论点,然后作者列举了自己读书的事例,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在于读书能使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16、表现出郑祺对尺子的喜爱;为下文郑祺喜爱和痴迷尺子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17、1)喜欢尺子:抓周两次抓到尺子、一生收藏尺子;(2)不畏强暴、勇敢、公正:帮助同学量课桌的三八线,为同学主持公道;(3)实事求是,不向恶势力低头:量王大头手中的枝条时坚持自己的数据;(4

技艺高超:准确 判断出王大头开发的小区的单元面积等;(5)有原则

18、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出郑裁缝对儿子的肯定和鼓励,赞扬了郑裁缝为人正直,教子有方。

19、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王大头与郑祺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郑祺的正直、不向恶势力低头的人物形象

20、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一语双关,表面指生活中测量物体的工具,实际指测量人品的尺码;“尺子”象征像郑祺一样为人正直的人;以“尺子”为题警示人们,心中要有尺子约束和鞭策自己,做一个正直的人;引发读者思考,深化主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289b4d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f.html

《江阴市夏港中学2016-2017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