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

发布时间:2012-06-13 08:17: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924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贿选大总统曹锟(曹锟,人名,主要指旧时军阀曹锟,(186212121938517),出生于天津大沽口,字仲珊,是中华民国初年直系军阀的首领,曾靠贿选而被选举为第五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芦沟桥事变后拒绝日本所请出面组织新政府,因其保持了民族气节,被国民政府193912月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军衔。)然后邀请孙中山北上。等孙中山北上抵达时,冯玉祥已经与张作霖商定,接受段祺瑞进京任临时执政摄行大总统,并废除了曹锟宪法,终止《临时约法》和取消国会。孙中山主张召开民选的国民会议,段祺瑞主张召开军政商学实力派组成的善后会议192521善后会议召开。312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571国民党在蒋中正在广州的东校场的北伐誓师仪式上阅兵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同年10月爆发反奉战争,19264月反奉战争失败。张作霖奉军占领北京,并与吴佩孚修好联合。段祺瑞下台。

192674,为完成总理孙中山的遗愿,国民党中央在广州召开临时全体会议,通过《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陈述了进行北伐推翻北洋政府的理由。宣言中说:本党从来主张用和平方法,建设统一政府,盖一则中华民国之政府,应由中华人民自起而建设;一则以凋敝之民生,不堪再经内乱之祸。故总理北上之时,即谆谆以开国民会议,解决时局,号召全国。孰知段贼于国民会议,阳诺而阴拒;而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迄于今日,不特本党召集国民会议以谋和平统一之主张未能实现,而且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灰复燃,竟欲效袁贼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帝国主义者复饵以关税增收之利益,与以金钱军械之接济,直接帮助吴贼压迫中国国民革命;间接即所以谋永久掌握中国关税之权,而使中国经济生命,陷于万劫不复之地。吴贼又见国民革命之势力日益扩张,卖国借款之狡计,势难得逞,乃一面更倾其全力,攻击国民革命根据地,即使匪徒扰乱广东,又纠集党羽侵入湘剩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

国民党国民政府发动北伐的时候,段祺瑞已经下台。当时,北洋政府控制在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手中。直系军阀吴佩孚沦为附庸,占据两湖、河南三省和河北陕西,控制京汉铁路。直系军阀后起之秀孙传芳占据长江中下游。

北伐一直是孙中山的革命理想。概揽孙中山的北伐观,它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高举护法大旗。孙中山历来视《临时约法》和国会为中华民国的主要象征和共和制度的可靠保证。他曾指出,约法与国会,共和国之命脉也,命脉不存在国体将安托?须知国内纷争,皆由大法不立;”“共和国家之总枢全在国会,国会为民国中心,宪法为立国大本;故今日言和平救国之法,惟有恢复国会完全自由行使职权一途。可见约法和国会在孙中山北伐观中的地位。(2)重视军事斗争。孙中山为恢复约法和国会,先后进行过多次护法战争。如辛亥革命时期的北伐;1915年第一次护法战争;1922后第二次护法战争和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时孙中山领导的北伐等等。这一切都足以说明孙中山对军事北伐的重视程度。(3)联合其他力量。早期的孙中山没有自己的军事武装,进行军事北伐只能依赖地方军阀。采取利用或联合一派军阀反对另一派军阀的做法,致使他领导的多次北伐都因地方军阀的反对和破坏而失败。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人的帮助下,孙中山认识到联合革命力量的重要性,进入了以革命的武装进行北伐的新时期。

孙中山北伐的主导思想是试图通过战争的方式武装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维护临时约法和国会的尊严,挽救濒于失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这种与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统一的北伐无疑符合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方向,具有鲜明的进步性。这是北伐战争的合法性依据,也是共产党人在国民革命时期支持北伐 并努力把北伐纳入革命轨道的理论基础。与国民党的北伐观相比,中国共产党的北伐观则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初期中国共产党反对北伐。原因是孙中山1924年发动的北伐不仅时机不成熟,而且孙中山在宣言中声明要与奉张、浙卢等友军共讨曹吴,更是隐没了自己独立的政治主张,混淆了革命阵线。这就决定了此次北伐不可能动摇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因而遭到中国共产党的反对。之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转而改变了态度,开始积极主张北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吴佩孚与奉张联合进攻国民军,使中国革命到了生死关头。因此,中国共产党当前的主要斗争目标是向吴佩孚进行攻击,其途径固然应该在北方努力集中一切革命势力来抵御帝国主义的反攻,然而根本的解决,始终在于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胜利。同时,通过北伐既可以达到发动农民起来参加革命,扩大革命的同盟者的目的,又可以借以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并重视对北伐军政治思想的改造,为保证北伐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选派了自己的优秀党员到各军去担任政治工作,以推动北伐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926221日至24日中共在北京举行特别会议,发表了对当前时局的看法,支持北伐;3月暴发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后在国民党左派支持下通过谈判解决了事件,共产国际对国民党右派也妥协,支持蒋介石出任北伐军总司令。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共产党在扩大会议上与第三国际的指示中,均强调军事和政治并举,北伐的政治纲领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中国革命的根基就是解决农民问题,强调在北伐中维护工农利益的重大意义,之后便在北伐过程中组织农会觉醒农民,工农运动迅速扩张了共产党的势力,此举造成了国民政府内部左右派的分裂。

  192610月,共产党为实践北伐,于上海发动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建立上海市民自治政府。军阀孙传芳部对工人、市民进行镇压。工人100余人被捕。上海总工会委员陶静轩起义总指挥部成员奚佐尧10多位共产党员被杀,起义失败。

  1927219日革命军占领杭州时,共产党为配合国民军进攻上海,发动了第二次工人武装起义,并在共产国际人员(GotikoffArnoCherniskBouharoff等)指导下进行军事布置,起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国民军先头部队的配合下,经过浴血奋战,起义取得了胜利。

  由于对共产党的态度不同,国民党左右派出现分裂。右派代表南京的蒋介石与左派代表武汉的汪精卫分设政权,史称宁汉分裂。192741日,汪精卫从欧洲经莫斯科回到上海,与蒋介石会面,汪承诺阻止武汉反蒋,而蒋则支持汪主持党务。2日,国民党监察委员吴敬恒、李宗仁、黄绍竑、陈果夫等在上海开紧急会议,提出检举共产党连结容纳于国民党之共产党员,同有谋叛证据。汪精卫6日抵达武汉。蒋介石则于9日离开上海赴南京。412日,军队开始在上海逮捕、处决共产党人,是为清党中国共产党称为·一二反革命政变)。417日,在南京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胡汉民、蒋介石、柏文蔚等及部分监察委员宣布在南京组成国民政府,以胡汉民为主席,宁汉正式分裂。1927715汪精卫在武汉进行分共。(中国共产党称·一五反革命政变)。自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共产党于81发动南昌起义被迫(国民党称为南昌暴动)成立属于自己的武装部队。

北伐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国民革命军能以少胜多,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军事指挥而言,主要是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向北洋军阀实力较为薄弱的湖南、湖北进军,消灭吴佩孚军,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军,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雄厚的张作霖军;发扬长驱直入,运动歼敌,穷追猛打,速战速决,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兵力,适时转变战法,保持战争的主动权;分化瓦解敌军,补充扩大自己。这次战争中途共产党被抛弃、被屠杀的教训,使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建立以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国民党政权的另一条革命道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又称“第一次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吴佩孚部击败而退守湘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共产党员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林伯渠分别担任二、三、四、六军的党代表。参加北伐军各级负责工作的共产党员还有陈毅、陈赓、蒋先云、张际春、包惠僧、叶挺、周士第等。7月12日至18日,共产党为了讨论党在北伐战争中的方针政策问题,在上海召开了四届中央第三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第五次对于时局的主张》,号召全国民众积极推动和响应北伐,迅速扩大民众运动,巩固革命的联合战线,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在西路主攻方向上,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七军主力同第八军会合后,在7月11日胜利进入长沙;8月22日,占领岳州;随后又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击溃吴佩孚的主力,直指武汉;9月6日、7日第八军主力占领了汉阳、汉口;10月10日,第四军主力和第八军一部攻克已被围困月余的武昌。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一些关键性的战役,如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战役中英勇搏杀,建立了重大功勋,因此,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被誉为“铁军”。北伐军中路部队进展缓慢,蒋介石的嫡系一军一师在南昌附近屡遭挫折,溃不成军,不得不向武汉求援。第四军、第七军先后转入江西,于11月初在南浔铁路一带发动猛烈进攻,终于歼灭孙传芳部主力,占领九江、南昌。在东路福建战场,原来留驻粤闽边境的第一军两个师也乘势向福建发动进攻,于12月中旬进占福州。在北伐军攻占汉阳、汉口的同时,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也在苏联顾问团和共产党员刘伯坚、邓小平等的帮助下,于1926年9月17日在五原誓师,绕道甘肃东进,参加北伐。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主力,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以两湖为中心的全国工农运动亦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革命势力的猛烈发展,直接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1927年3月,帝国主义命令它们在下关的军舰对南京市内的北伐军和市民开炮轰击,制造了中国军民死伤2000余人的南京惨案。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同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起来,加紧反革命阴谋活动。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政变。蒋介石叛变后,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也加紧反革命活动。6月10日,汪精卫和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策划反共。19日,冯玉祥又和蒋介石在徐州会谈,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这时,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他们放弃革命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对国民党右派反革命活动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拒绝党内的一切正确意见,对国民党不但不加戒备,反而还命令武汉工人纠察队将武器交给汪精卫的武汉政府。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即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七一五”政变)。至此,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

  人物简介

  陈可钰(1882—1944),北伐将领。广东省清远县石潭镇(今清远县石潭镇)人。广东将弁学堂毕业,加入同盟会后,参加了辛亥革命及二次革命1920年任粤军第1师参谋长、大元帅府参军、国民革命军第4军副军长,参加了统一广东及北伐战争。1927年曾任广州国民党临时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后痛心于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加上痼疾缠身,遂不问军政事务,避居广州,后回原籍。19441014日病逝。

  伤病归乡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广州城不断受到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迫于无奈,陈可钰将军在夫人苏玉成的建议下,举家迁回老家白石潭山区暂避战火。

  19379月中旬的一天,清远滨江河上,阴云密布,大有狂风暴雨来临之势。

  一艘蓬船轻泛水花,逆水而行。船头正中一张竹椅子上端坐一位中年军人。他面容清瘦,腰板笔直,双手撑膝,唇上留着两撇醒目的八字胡,双目炯炯有神,却饱含深深的忧伤。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北伐名将、爱国将领陈可钰。此时,他带着伤病和心中的愤恨,正举家从广州二沙岛迁回老家清远县。

  1937年的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广州城不断受到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迫于无奈,陈可钰将军在夫人苏玉成的建议下,举家迁回老家白石潭山区,以暂避战火。二人暂居在石潭墟上的景瑗图书馆。

  陈可钰字景瑗,图书馆正以此命名,1933年陈济棠等粤军第一师同袍,为彪炳陈可钰将军建立、发展粤军第一师的巨大贡献,及大革命时期对于统一两广、出师北伐的卓著功勋,发起并捐款建立的。

  19371210,南京被日军攻陷。当消息传到这交通闭塞的山区时,已是1938年的早春了。这天,在图书馆前的小花园里,将军夫人在浇灌花草, 将军坐在石磴上,用家乡话大声朗颂岳飞的《满江红》。当读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喝饮匈奴血,一声站起来,悲愤地大骂:“日本人可恨可耻。蒋介石是个孬种。转而,又用家乡话骂日本人,萝卜头是卟街”,骂蒋介石是衰仔。夫人赶紧上前安慰他。将军轻轻拨开夫人的手,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回他紧挨着图书馆的书楼(如今叫将军楼)二楼,从墙上取下那把在北伐战争中勇往直前,攻无不克的指挥刀,在窗前的太师椅上坐下,慢慢从刀鞘里抽出泛着碧蓝光辉的钢刀,用一块纱布轻轻擦拭。他记得,这把指挥刀还是在成立粤军第一师时,孙中山先生亲手赠与他的。

  看着窗外已见春色的山野,往昔奔走呼号、枕戈待旦、征战沙场、保卫孙中山大总统、出兵北伐的革命战争岁月,一幕幕闪现……

  投身革命

  1911,辛亥革命成功,宣告一个民主革命时代的延生。1910年至1911年间,陈可钰先后参加了广州新军庚戌起义和震撼世界的辛亥革命。

  陈可钰出生于清远县白石潭田心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今属清新县石潭镇)1904,年仅16岁的陈可钰读完清远简易师范学校,考取了广东将弁学堂(军事学校),毕业后被派往香山拱北(今珠海市拱北)当见习统领,开始了一生的军事生涯。期间,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逐渐认识到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与同学邓铿等人加入了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同盟会,决心追随孙中山革命。

  1911,辛亥革命成功,宣告中国封建皇朝时代的结束、一个民主革命时代的延生。1910年至1911年间,陈可钰先后参加了广州新军庚戌起义和震撼世界的辛亥革命。随后,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篡夺。二次革命失败后,陈可钰流亡香港。19145,陈可钰在筹备武装工作中,因从澳门运送炸药回香港被港英政府发觉而遭逮捕入狱。至1920年的秋天,孙中山委派邓铿等人前往香港与港英局交涉,在被关押7年后,始得出狱。

  出狱后,陈可钰旋即前往福建漳州参加援闽粤军,受到朱执信、廖仲凯等革命元老的称赞。朱执信还赠言:“已见精诚开金石,不妨书剑老风尘。后来,陈可钰在一篇记述自己经历的文章里说道:“予因革命系狱而遭家难,予脱狱而走漳州……”不久,邓铿奉命成立粤军第一师,陈可钰被任命为该师上校参谋长。粤军第一师邓铿、陈可钰等将领坚决执行和贯彻孙中山的治军思想,大力整饬军纪,吸收军事人才,严格训练部队,使之成为孙中山领导下的国民革命时期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亦是北伐时期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的基础。

  护卫总统

  陈可钰命令卫士强行架着孙中山先行撤走,他和叶挺带着50名卫士分三道防线留守总统府。经过浴血奋战,卫队击退叛军三十余次的进攻。

  19215,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决定出师北伐,以统一军阀割据、四分五裂的中国。为确保总统府的安全,邓铿从粤军第一师抽调一批骨干成立了总统府大本营警卫团,陈可钰放弃在第一师的重要位置,毛遂自荐担任警卫团团长。

  1922616,陈炯明悍然发动武装叛乱,炮轰广州粤秀楼总统府。16日凌晨两点,孙中山得到秘密报告,陈炯明部队将攻击粤秀楼,情势危急。宋庆龄正在酣梦中,忽被孙中山叫醒,要她随他一块撤离险地。宋庆龄顾全大局,临危不惧,认为若同孙中山一同行动,易被叛军发现,因此坚持留下来掩护孙中山秘密撤离。陈可钰遂命令卫士强行架着孙中山先行撤走,他和叶挺带着50名卫士分三道防线留守总统府。

  在孙中山走后半小时,忽然炮声四起,叛军开始向粤秀楼发起攻击。由于四周漆黑,看不出敌兵,卫队暂未还击。黎明时,陈可钰指挥卫队开始用来福枪和机关枪与叛军对射。叶挺在总统府前院第一道防线奋勇抗击,陈可钰在第三道防线贴身护卫宋庆龄烧毁重要文件。经过浴血奋战,卫队击退叛军三十余次的进攻。

  八时许,停靠在白鹅潭的永丰舰传来两声炮响,众人知道孙中山已安抵永丰舰,继续留在山上已没有意义了,宋庆龄决定下山。于是,陈可钰和叶挺各执一挺机关枪,一前一后,用自己的身体挡着宋庆龄,和一位姓姚的队长一起,掩护着宋庆龄循着粤秀楼天桥往前爬行。当他们刚刚穿过天桥,天桥就被叛军炸塌。危急关头,陈可钰背起宋庆龄,叶挺手执机关枪在前,杀开血路,冲出了总统府。就在他们冲出总统府不到十分钟,总统府的主楼被陈炯明的炮火炸毁了。

  陈可钰在掩护宋庆龄脱脸后,亦化妆追随孙中山到了上海。后在李济琛、张发奎、邓演达等将领的力促下,南归参加讨伐陈炯明的工作。在东西两路讨贼联军的夹击之下,1923116 ,陈炯明被逐出广州,退往惠州。221,孙中山由上海返回广州,第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被推举为陆海军大元帅,重新成立了大元帅府。陈可钰被任命为广州宪兵司令,后转任大元帅府参军,跟随孙中山左右,积极协助孙中山的各项工作。

  铁军军长

  第四军将士尤以叶挺独立团战斗力最强、牺牲最巨、战功最大、战果最辉煌。四军自此荣获铁军殊荣,陈可钰被称为铁军军长

  1926年夏天,广州国民政府召开会议,通过出师北伐案。国民革命军被编为八个军分三路进军讨伐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军阀。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兼第四军军长李济琛奉命镇守广州,副军长陈可钰代军长率领第四军的第十师、第十二师和叶挺独立团进军湘、鄂、赣等省,参加北伐战争。

  在历时四个多月的二次北伐战争中,陈可钰亲自指挥了安仁、碌田、攸县战役,醴陵战役,平江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德安马回岭战役等七个对整个北伐战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其中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全歼吴佩孚主力,成为北伐战争中两个著名战役。

  陈可钰指挥部队喜欢亲自到前线察看地形,与师、团将领共同商讨进攻计划,常与李宗仁等互相配合,拟定作战方案,战无不胜。在武昌战役中,陈可钰亲自在前线观察地形,发现武昌城的防御工事做得非常坚固,正面攻城难以取胜,于是,他指挥第四军将士采取挖地道的办法,配合正面作战的叶挺独立团和李宗仁指挥的右翼北伐军,才把武昌攻克。第四军将士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纪律严明。其中尤以叶挺独立团战斗力最强、牺牲最巨、战功最大、战果最辉煌。武汉各届人士为庆祝武昌大捷,将正面铸有铁军二字的铁盾赠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四军自此荣获铁军殊荣,陈可钰被称为铁军军长

  19278 ,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清党破坏国共合作,陈可钰对此十分愤恨。他在广州后方第四军司令部,召开少校以上军官会议。他高声斥责:“蒋介石之流都不是忠于革命的军人,而是奸诈残酷的新军阀,必须将他们打倒,才能继续革命,中国才有前途。国民党与共产党应该团结合作到底,以完成革命大业……”

  在当时国民党高级将领中,陈可钰第一个站出来公开揭露蒋介石的反动面目,以致后来受到蒋介石的排挤和打击。受达则济天下,退则善其身的传统思想影响,加上身患肠结核病,陈可钰自此不再过问军政事务,长期在广州二沙岛医院疗养,并与两位好友在二沙岛各建一座小房子居住,史称三家村。蒋介石为利用陈可钰在军中的影响力,曾多次派人到广州向他封官许愿,都被他以体弱多病为由拒绝,后来甚至连广东省军事厅厅长一职也辞去。

  情系桑梓

  19442,他拖着病躯,亲自召集当地开明乡绅开会,建议创办一间中学。他的建议得到乡绅的大力支持,并积极捐资捐款。遗憾的是将军还未见到学校落成便辞世。

  陈可钰回到家乡后,生活简朴,平易近人,常与群众接触。他反对吸烟、赌博、娶妾氏,积极倡办教育,曾自款买地在田心村旁边建有一间汝佩学校。陈可钰对子女要求极严,稍有做错事或族中子弟有欺负人的,便以马鞭侍候

  今清远市民主同盟副主委、著名教育活动家高咏先生在他的《清新忆旧》一书中说:“余母与陈将军夫人友谊甚笃,常到景瑗图书馆与陈夫人谈话,余亦偶随之。每见陈将军身穿旧军服,倚窗远眺。一日见余在侧,乃指远方曰,‘我望战士杀日寇,恨不能再历沙场。八路军、新四军,皆好男儿也。

  1942,日寇入侵清远,县城一度搬到石潭。陈可钰避居白湾,让出图书馆和住所给清远中学做校舍。此外,陈可钰还将在清远的一些产业收入无偿献给清远中学,故清远中学也曾叫景瑗中学。陈可钰对教育的支持还体现在他倡议创办的清远滨江中学上。他看到滨江山区缺乏中学教育,对民众的启蒙开智十分不利,19442,他拖着病躯,亲自召集当地开明乡绅开会,建议创办一间中学。他的建议得到大力支持,遗憾的是将军还未见到学校落成便辞世。至今,“滨江中学四字仍沿用陈可钰将军的亲笔题书。

  19441012,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忠诚战士,一代爱国名将陈可钰将军于家乡石潭病逝。享年62岁。逝前,仍要儿孙在他的病榻前朗读爱国诗人陆游的诗《示儿》。

  陈可钰将军遗体安葬于石潭文笔岗顶,李济琛亲笔题书墓志铭。

北伐军的主力第一军全都是黄埔军校出来的。

 

    国民革命军1军源自黄埔军校教导团,是国民党地一个成建制的正规部队,在国民革命军第1军的历史上名将辈出。周en来、蒋介石邓演达何应钦许崇智、何应钦、王柏龄、王懋功、顾祝同卫立煌薛岳胡宗南、卫立煌、蒋光鼐陈诚……无数名将出自该军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部分编制延续至今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依然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27师被认为是第四军的编制后代,继续以铁军为旗帜,其军史比共产党军队的军史还长。其中的步兵第127师第379团被认为是当年第四军中能征惯战的叶挺独立团的后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2241fc50c22590102029d2e.html

《北伐战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