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发布时间:2011-08-22 22:27: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由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

2、 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的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

3、 马克思主义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介、工具】和科学社会主义【归宿、结论】三部分。

4、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①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历史上各种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而创立起来的。②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人类历史上思想文化发展中的各种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5、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迫切的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阶级基础。

6、 辩证唯物主义【马哲的自然观】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哲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性】【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7、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必须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事求是是精髓】

8、 哲学基本问题的定义: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思维的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根据对这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一致性】,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不可知论】 【马哲是唯一能动的唯物主义】

9、 与哲学问题相对应,社会历史观领域也有自己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物质)】【社会意识(意识)】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我们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

10、 唯心主义分为:①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精神】力量,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如感觉、理性、观念、理论等【马哲承认存在】。②客观唯心主义:也叫神秘唯心主义,夸大了【精神】力量,根本不存在,如上帝、鬼神、命运、绝对观念(黑格尔)、理学(朱熹)【马哲不承认存在】

11、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划分:世界的根本问题分为【本源问题(what 主语问题)】【发展问题(how 谓语问题)】,即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是运动发展的还是静止不变的。根据对世界存在状态的问题,可把哲学划分为【辩证法】【形而上学】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实践性】【阶级性】【实践性】是罪显著、最根本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总是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实践客体去理解,成为【唯一】能动的唯物主义【改造实体】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内容上实现的两大统一是:【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机统一。【首创】 【一切旧唯物主义都是不彻底的,马克思主义是唯一彻底的唯物主义】

14、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即列宁的物质定义,并没有揭示物质的具体结构,为是从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的角度给物质下的定义,表明了物质的本源性及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15、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6、 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的【唯一特征】【客观存在性】,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它坚持了能动的反应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他从万事万物的多样性的存在中概括和把握了【最高共性】---【客观实在性】。第四,他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7、 意识的起源:在人类意识产生的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和语言(两大动力)】一起共同推动了人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实践】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就定性力量。 人类意识的三次有决定意义的转变:第一次是从一切物质的反映特征【完全被动】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开始有主动性】。第二次是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次则是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18、 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就是【人脑的机能】【对物质的反映】,是【主管形形式】【客观内容】的统一。

19、 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即使绝对的,有事相对的。

20、 【庸俗唯物论】将意识看成是‘人脑分泌物’,这种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但是它完全否定了人类意识所具备的能动性,否定了人类意识的主观性和选择性,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殊表现】 形而上学的五大错误:①孤立,②静止不变的,③片面走极端的,④外力(外因)论,⑤贬低主观能动性。

21、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处于【相对稳定】【平衡状态】的则学范畴,有两个含义:①特定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机械位移【位置上】;②物质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质变【性质上】

22、 坚决反对两种错误:①【夸大运动、否定静止】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②【夸大静止、否定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的错误。

23、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伸张性】 时间是具有【客观性】【一维性】,或【不可逆】的特性,空间具有【客观性】【三位性】的特点,空间一般被认为是【可逆的】。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四维的时空观但是【反对四维的空间观

24、 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的【客观性】,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的【可变性】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既包括客观性具体事物时空的特性是可变的,也包括人们关于时间空间的观念也是变化发展的。

25、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都是整个客观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本质上仍是物质活动。实践的手段、对象、过程、结果都是客观的,是一种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社会的物质性。生产方式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统一。

26、 世界物质性的主要特点:第一,物质是整个世界的【唯一本质】,意识是物质的发展物。第二,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第三,世界物质的统一性是一种【运动着的统一性】,发展中的统一性。第四,唯物史观解释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7、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理论基础。

28、 实践是指人们【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其本质就是【实践主体】运用实践中介作用于实践客体的能动的物质活动,构成了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是人的存在方式。

29、 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直接作用、产生现实的效果)】:实践作用作为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能够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有效改造,因为具有直接现实性。而人们的认识是一种思维活动的推理活动。因而他们都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是实践的最大优点,也是实践高于认识的优点】

30、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①生产实践【决定性作用】,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③科学实践。

31、 实践的表现:①时间是人所【独有的活动】。②实践集中体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③实践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来满足自身身存和发展的需要,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人类社会。

32、 【实践】作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联系的中介,既是使物质世界化分为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辩证统一关系的真正钥匙。

33、 【人类社会】【自然界】组成矛盾统一体,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的,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对立的。 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地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就会受到自然的报复。

34、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也是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35、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务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主要特点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等。

36、 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因而可以说发展都是运动,但运动不都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37、 所谓【过程】,就是指事物都要经历一个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任何事物的具体过程无论多长都是有限的、有始有终的,无数有限的具体过程构成无限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38、 辩证法作为唯一科学的【发展观】,其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两大特征、三大基本定律和辩证法的范畴三部分。

39、 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原因: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与动力。②它是贯穿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③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④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

40、 唯物辩证法中所谓的矛盾是指【辩证矛盾】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人们的思维中发生的逻辑悖论,是人们无法消除的,

41、 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一方面,它们的含义有明确的区别,而且矛盾的斗争性的存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另一方面,两者又有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这表现在:①矛盾的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矛盾斗争的存在都要以同一性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②矛盾的同一性也离不开斗争性,任何同一性都以斗争性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而不可能完全相等。

42、 同一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同一性的存在使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赖而生存,缺一不可。第二,矛盾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收对方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个到发展。第三,矛盾同一性规定了矛盾双方转化的基本趋势,就是向对立面转化【在矛盾内部】

43、 斗争性的主要作用:①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矛盾双方力量的不平衡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060dc264b35eefdc8d333b1.html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