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双语学校总校长卢慧文:家长要用好你那六分之五的时间

发布时间:2018-09-19 22:46: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协和双语学校总校长卢慧文:家长要用好你那六分之五的时间

小编的话

一年有365天,孩子上学时间大致为180天。一天有24小时,孩子在校约8小时。因此在孩子教育的时间分配上,家庭教育占了六分之五的时间。作为家长,如何用好你那六分之五的时间?协和双语学校总校长卢慧文写下了她的思考。“第一教育”获授权发布。协和双语学校总校长卢慧文 焦虑的家长 育儿价值观和主流教育文化的矛盾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可事实上大家都面临着水涨船高的困惑——人人都补课,不补就掉队。为了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家长从小就给他们排满学习课程,周末绝不让孩子呆在家里“浪费时间”。但就是因为人人都补课,所以最终进入的学校排位其实没有多大变化,只不过大家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源。国际上优秀的大学挑选学生的标准既模糊又清晰

最近媒体爆出了一家培训机构贿赂美国大学招生官的丑闻,导致国外大学对中国学生所提供材料产生了不信任感。大学的录取将进一步转往“你是什么样的人”的方向,而不仅仅是相信“你提供了什么样的材料和分数”。

以今年协和古北两位优秀的高三毕业生申请大学为例,一位毕业生收到了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却被加州伯克利大学拒绝,而另一位毕业生却恰恰相反。这正说明世界顶级大学对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学生既模糊又清晰。如果我们想从技术的角度去迎合这些大学,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培养学生,是否行得通呢?

现实其实是很骨感的。英美的顶尖大学各自对于学生的挑选标准很不一样。

美国的顶尖大学,希望在申请书里看到“你之所以成为你”的独一无二甚至是标新立异之处。面谈通常由世界各地的校友进行,从看似随意闲聊中综合的评判学生是不是学校需要的人,主观性较强。而英国的顶尖大学必须要求学生在申请书中写清楚为什么申请这个学校和专业,重视学术表现和在中学阶段的有含金量的多元发展证据,一旦被邀请到大学面试,则多位教授严阵以待地和学生进行专业学术性很强的对话,在挑战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匹配学业发展的未来潜力。面试主考官通常会亲自出任学生录取后的辅导教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法预估

以前专业和学历是求职的横纵两个坐标,师范毕业,硕士研究生,那么职业几乎是肯定的,到中学里教书,连学科都不带换的。而未来,很多职业是现在不存在的,没有办法仅仅用已知的知识和已有的分类来完成对未来的教育。 马云1013日在“云栖大会”上说,“电子商务”概念很快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资源。如果说这个概念还比较远,那么看一看我们身边例子,工具性质的技术,渐渐会被淘汰。学校里原来从“开机关机”教起的计算机课,现在已经成为小学生基本技能了。原来驾驶是一门可以养家糊口、赖以生存的技术,现在已经成为全民技能了。同样,工具性质的英文,不会长久成为核心竞争力。上海已经有高校(如上海科技大学)纯粹的英语技能(英语听力、口语、泛读、写作)不再计入学分,二是需要学生在英文过关之后,用英文作为工具语言进行其它学分的学习。这提醒我们如果一所学校仅仅有“外国语”特色,或者一个孩子只有“外语好”,那么其核心竞争力不会走很远。 自家那个熊孩子生存动力和兴趣动力双重缺乏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是决定因素。爱上学、爱老师、能有一定的专注力、跟得上学校的教学要求,保持开朗活泼的性格和大大方方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个小学生就一定差不了。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是决定因素。小学的知识总量是有限的,孩子在11岁时的智力和体力差别不大的。关键是内驱力,或者叫作动力。我们常说初中的“孩子开窍了”,其实就是“他自己要了”,有动力。

人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生存动力和兴趣动力。农村或者落后地区的孩子有通过学习和考学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生活状态的生存动力,对兴趣的动力要求较低。那些能够触动我们的励志故事和谚语,对于励志改变生活的人比较有用。而我们的孩子,体会不到生存的动力,如果还缺乏兴趣的发掘,那什么才是他们动力的来源呢?当然,兴趣不是粗浅的感官吸引,也包括建立了信念之后的自我追求。一个有情怀的孩子,不为自己的生存改变,也为更广泛意义上的“改变人们的生活”而被激发出动力。仅仅靠排名、选拔等外在刺激激励的所谓动力,无法内化,也无法长远。育儿“投入”和“产出”的严重失衡

有个家长算了一笔账,一个小孩在国内完成中小学,每年15万费用,到国外完成高等教育,每年30万费用,培养成本是300万。如果这个孩子在大学毕业后回国工作,月收入1万元起步,每年按照10%的增幅稳步上升,前十年一共挣不到200万,更何况还有各种开销,不要说回报,就连自立都未必能做到。 网络上有个关于养孩子就像发射火箭的著名段子:养孩子就像发射火箭,花费多年心血精心确保每个细节与数据的正确,时刻警醒不让火箭有任何偏离轨道的可能。最后一朝发射成功,然后火箭就消失在茫茫的外太空,只剩下定期不定期的发回一些微弱的信号…..生活费…生活费…生活费…) 家庭教育没有普适良方

因为:

各类“矛盾”的家教都有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各类“矛盾”的学校教育都有自己的拥趸;各类“矛盾”的专家指点都有理论支撑。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家庭,因此没有可复制的标准化教育。 家庭教育有章可循

关于下面这张全家福的照片,大家能从中看到这家人的价值观是什么?或者说有怎样的氛围?(Rob Bowden

有人会看到,他们的穿着打扮以及环境,说明这家人喜欢大自然。有的人会看到,他们其乐融融很和谐,家庭应该是很温暖的。

在我看来,这照片还有两个很有意思的亮点:一个是,小狗在全家人的中间位置。它不是被当成宠物或者无关紧要的角色扔在一旁的角落。另一个是,左下角有一个与这家人不一样种族的小孩,他这是这个家庭领养的孩子。但他与其他孩子却是带着同样的微笑,没有任何违和感。

这家人给我的感觉,就是“爱”。

家庭教育是营造一个“场”

梅贻琦老校长说过一句话:“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教育即养鱼养水也。”作为一个校长,我的任务是一位水域管理员,我需要引导水域,清除水里的垃圾,配备氧气,让大鱼和小鱼自由地在水里游,而不是在水岸上教大鱼和小鱼怎么去游。这样的教育理念也同样适用于家庭里。 我举几个例子说明:

-爱学习、爱阅读的家庭。这个家可能并不大,但有整洁安静的家居,每人都有自己的阅读时空,客厅不是永远充斥着综艺节目和电视剧的声音,更不是各自搓麻将或者刷手机。 -重信守诺。说到做到,大人如此,小孩就会跟着学。 -分担家务或者家庭责任。大家遇事会有商有量。 -人际关系和交往。家庭内部、亲戚朋友、邻居同事是如何相处的,都会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有的家庭讲究长幼有序,早晚和长辈请安,有的家庭打成一片没大没小,这本身没什么对错,关键是这个家庭的“规矩”和“氛围”,就是孩子的家教。 -正能量家庭。这个家庭是否愿意帮助他人,愿意承担责任,愿意接受道歉,推崇公平竞争,懂得感恩生活,直面暂时的失意或挫折,客观评价社会发展中的弊端和问题,这些对小孩子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家庭教育是设定一系列的“框”

如果这个框设置的太大,孩子就会无规无距,无法无天,而如果这个框设置的太小了,孩子又会容易被束缚,所以“框”的大小平衡是教育的艺术和技术。 比如: ----培养孩子的金钱观有的家庭会在孩子的小时候一起准备一本“家庭存折”,和孩子一起管理他的压岁钱。有的爸爸妈妈会和孩子一起手绘存折,收到钱后会做加法,支出后会做减法。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进出账没有变化,还会像存银行一样设定存款利率,教会孩子计算。如果压岁钱是外币的话,还能教孩子学习汇率折算,其实这就是帮助孩子在进行理财。 ----孩子长大些的“旅游预算”有些家庭在孩子长大后会和他一起进行项目预算,让孩子学会怎么买门票,安排住宿等等。本来孩子对花钱是没什么具体概念的,但当他真正着手去做旅行计划的时候,他就会精打细算钱怎么花。 ----留学之后的“财务管理”有些家长会根据网络上查到的留学城市的生活平均水平和孩子一起规划他的开支,比如制定月度生活费,以及给孩子一些项目费如旅行、社交,并且告诉孩子日常开支是可以前后挪动的,但是项目开支必须逐笔申请,这样的安排就会让孩子觉得比较合理。 ----孩子的异性观友谊让人快乐,让生活丰富,是美好的感情。被人喜欢和喜欢上对方都是幸运的事情。但是孩子从小出门和小伙伴玩一定要定下规矩,比如小学时去同学家玩要让家长接送。家庭教育的框一定是有弹性和有原则的。 ----得体的交往和分开孩子长大后,和异性交往的时候一定要得体。 ----不伤害对方,也避免自己被伤害孩子再大点后,成人了,就要保护自己也要避免被伤害。 ----孩子的时尚感家长一定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比如孩子在大热天还要穿层层叠叠的纱裙子;穿着高跟鞋逛街;在稚嫩的脸蛋上画烟熏妆;买一堆廉价的时装;在房间里进行矫情的布置。这些都是很多女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即使不值得被肯定,但一定值得被尊重。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 ----亲子交流和争执我认为只要交流的线不断,所有的争执都有化解的办法。不跟别人比,不翻旧账,不上纲上线,不进行道德绑架。要理解现在的00后孩子们反感我们什么:- 时时摆出“消费者”姿态,对服务人员呼呼喝喝,常常投诉,处处维权。- 受长期短缺经济影响,习惯要争先、抢夺,地铁里家长抢到座位叫孩子来坐,孩子转身就走,家长越喊他走得越快,觉得丢人。-在公共场合对已经长大的孩子表示出亲热。

我们尽量避免去做一些让孩子感到反感的事情。择校——选择志同道合的教育伙伴

选学校之前,尽管打听、挑剔、询问,一旦选好了,把孩子送进去了,就要和学校成为教育的伙伴,同向使力。没有一所学校是完美的,有优势就会有弱项。老师也是普通人,有爱心也会犯错误。和社会上一样,孩子们会碰到各式各样的同学,会接触到不同风格的老师,还会遭遇不愉快的事件,如果碰到了,家长要积极真诚地和校方沟通,不要抱团施压,形成对立。

家校矛盾就象夫妻战争,聪明的孩子们比大人以为的敏感得多,他们对此往往洞悉得清清楚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互相体谅,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实在是理念不符、标准不高的学校,那应该及时放弃,多将就纠缠一天,也是浪费孩子的时间。对家长的建议:做更好的自己

家长不要为孩子“牺牲”。无论是事业还是婚姻,都不要以“为孩子牺牲”为借口,请作出自己的选择。更不该以此作为道德绑架的理由,否则被孩子一句“我又没让你作出牺牲”而呛得伤心泪流,也只能算是咎由自取了。年龄小的奶娃娃们需要妈妈陪伴吃喝拉撒,但到了学龄阶段的孩子,则更需要一个人生的榜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055625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2.html

《协和双语学校总校长卢慧文:家长要用好你那六分之五的时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