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与政策措施的研究(上)

发布时间:2019-12-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国家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与政策措施的研究(上)
董宝青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

这项工作应该说也从事了多年,但是从去年开始,这项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特别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按照部党组的要求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分工,我们对国家物流信息化的工作进行了规划设计和重要措施的研究。但是这项规划已经初步拟就,还没有正式向社会发布,所以我今天介绍的都是发展规划制订过程中我们的一些研究成果。
主要分七个方面。 第一、关于政策环境; 第二、关于基本理论; 第三、对现状形势的分析;
第四、关于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五、主要的任务; 第六、重点的引导工程; 第七、有关保障措施。
一、关于政策环境
分五个部分介绍:
第一、我们国家关于物流及物流信息化政策的总揽; 第二、关于物流政策的要点; 第三、关于物流信息化的政策要点;
第四、主要分析一下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五、有关部委的分工和工作进展。
(一)我们国家关于物流及物流信息化政策的总揽
关于政策环境我列了一个表格,就是我们国家出台的有关物流业的政策和物流信息化的有关政策。蓝色的部分是我们国家有关物流业的政策,主要代表性的有六个;物流信息化的政策比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九个。
有关物流业的政策,在十一五规划里就比较明确。另外在《关于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
见》《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制造业》以及去年出台的《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些是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物流信息化也始终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
红色部分的文件层次也都是相当高的,以中央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为多,对物流信息化也都有要求。2004年的34号文件《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物流信息化有明确的一些要求。2005年的2号文件也就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十一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等等。特别是《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里面对物流业信息化也有很明确的政策导向。
这张表我想说明的就是研究物流业的发展必须同时要研究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因为信息化与物流业的发展在不断的融合、不断的进行创新,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物流核心的时代特征。
(二)关于物流政策的要点
十一五规划里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里面也明确了我国现代物流的方针政策,从营造环境、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强基础性工作,提供支撑和保障,加强综合组织协调几个方面对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这些主要文件里的要点我也进行了一一的梳理,供研究政策作为参考。
因为我们在制订政策的时候,强调的是政策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所以这些政策和政策之间要比较好的衔接,不断的进行丰富发展,能够形成比较全面的政策环境。所以对政策的一致性、协调性,也是我们在制订政策的时候一个基本的要求。像商务部出台的53号文件和《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里面都有很多的要点。
(三)关于物流信息化的政策要点
刚才列了九大要点,里面红色的字、句、词都是要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过去我们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发展我们国家电子商务的五大支撑环境之一:有信用体系、认证体系、标准体系、支付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这是过去主导的,从现在的形势看,我们把现代物流工作或者叫物流信息化工作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不在从属于电子商务工作,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覆盖全局的重要工作展开。
200611号文件《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里已经提出了对国民经济信息化重点把物流业、物品编码等工作作为重点。在十一五规划里面也提出了很多。在后面的介绍过程中,凡是过去文件里面出现的政策点,我们对它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应该说所涉及到的政策点在后面的介绍中都包含了。因为我们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协调性,所以过去出台的有关物流信息化的政策在将要出台的《物流信息化规划》中都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还有电子商务十一五规划专门提出了。
(四)主要分析一下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主要内容
我重点说一下去年出台的《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主要内容是十个主要任务、九个重点工程和
九项政策措施。在这次整个学习过程中,前面的专家学者都已经讲过了。在这个规划里面,我做了一下分析研究,对我们国家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做了一个图示,我觉得这个对于我们理解国家物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是比较有帮助的。
1. 九大物流区域
在这个规划里面明确了九大物流区域。从东北开始有东北物流区域,然后到环渤海地区的华北物流区域,山东半岛也特别的凸显山东半岛物流区域,以青岛为核心。在长三角地区叫长江三角物流区域,以上海、南京、宁波为物流枢纽;东南沿海的物流区域以厦门为中心;珠三角物流区域以广州、深圳为主;中部地区规划的只有一个叫中部物流区域,是以武汉和郑州为主体的中部物流区;西部一个是西北物流区,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轴线,这个实际上就是丝绸之路为轴线;西南地区划分了西南物流区,重庆、成都、南宁为轴线。
2. 十大物流通道
在东北地区与关内地区的物流通道;东部地区南北物流通道、中部地区南北物流通道、东部沿海与西北地区物流通道,东部沿海与西南地区物流通道,西北与西南地区物流通道、长江与运河物流通道、西南地区出海物流通道;另外有两个国际通道就是煤炭物流通道和进出口物流通道。
3. 物流节点城市
关于物流节点城市的划分也分了两级:一个是全国性的物流节点城市一共有21个;另外区域性的物流节点城市有17个。我最近也经常接触各地政府的主管领导,对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各地都非常有积极性,都希望能够列入这个规划。从地理分析的角度可能还有更多的城市在物流节点城市的定位上可能会有新的变化。
4. 信息化
《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也谈了有关信息化的四个内容,《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是在原来的物流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改成的规划,所以原来国务院信息办和现在的工信部自始至终都参加了规划的起草工作。去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前九个规划出来以后,第十个大家觉得应该出什么。原来说要出能源,因为一些政治考虑没有出,后来也有人说要出房地产振兴规划,肯定更不符合气候了,最后选择了物流业,我觉得这个选择是非常英明的。发改委等部门联合起草的《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改成三年的振兴规划出台。所以这里面有关物流信息化的内容我们参与的比较多,但是也没有完全采用,采用了比较多的部分。所以我们觉得现在物流信息化的政策环境还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这个规划里面提了四点:
一是在任务里面要求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二、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重点工程里面涉及两项,一个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物流科技攻关工程。这些内容也作为我们推进物流信息化的重
要政策点。
(五)有关部委的分工和工作进展
《物流业调整振与兴规划》出台之后,各部委进行了相关的分工,也颁布了一些政策。在政策制订方面,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正在研究的有煤炭、粮食、物流园区、应急物流的专项规划,起草了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这个意见还没有正式发布,已经征求了几轮意见。
工信部在做的工作是编制了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在今年年初已经定稿,现在就发布的形式还在跟有关部委商定,是以部门联发的形式还是以工信部的名义发布,另外发布的时机还在进一步研究当中。
另外商务部会同全国供销总社等部门正在制订商贸物流的专项规划,这是主要的政策和规划问题。各部门也都做了相应的分工,这个分工对于各地推进物流业的工作会有启发。发改委的分工,工信部的主要分工,像我们工信部的主要分工内容有鼓励生产企业运用供应链管理技术,改造物流流程,鼓励中小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推动企业和零配件物流的发展,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行业物流公信平台建设,建立全国性信息网络,推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扶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
交通运输部的分工、铁道部的分工、商务部的分工还有国家标准委的分工,海关总署的分工、工商总局的分工,财政部的分工都在列表里面都一一说明(如图)。
二、有关物流信息化规划正在研究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理念
在我们实际工作中感觉到这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如果没有科学的理念、科学的理论指导,一头就扎进去具体的工作里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特别是有八个问题是我们这两年工作中的体会,所以我觉得在讲具体内容的时候,应该在理念上理论上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八个问题主要是:
第一、关于对物流或者物流活动与物流业的关系和研究; 第二、供应链与物流的关系; 第三、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第四、对物流从科技观念上的一些思考; 第五、物流与信息化的关系; 第六、推进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第七、对我们国家物流信息化发展路径的研究;
第八、对物流信息化的理论架构和工作架构进行一些研究。

(一)关于物流活动与物流业的关系问题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我们现在强调物流业强调的比较多。但是我们感觉到物流活动是覆盖经济社会全局的,不仅仅是物流业的行为,要更好的振兴物流业,必须从物流活动的全局来考虑。所以把物流活动作为研究的一个总的架构,物流业不能够等同于物流活动,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物流活动实际上最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物流产业只是产业化的一部分,还有物流的市场部分,物流的应用部分。物流活动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我总结了四多:多主体、多物品、多方式、多机制。构成了物流活动的全局,物流产业在其中,只是利用市场机制的产业化部分,所以不能光就产业去谈产业,这也是片面的。物流活动从概念上讲应该是实物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一个配置过程,物流业是以市场化机制专门从事物流活动产业群体的总称,也是融合了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信息业等复合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业的主要特点是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第一个理念问题我觉得就是要从研究物流活动的全局来研究振兴和发展物流业的问题。
在我国的标准术语里面也有一个定义,关于物流的。我提的理论概念是比较偏重于实物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一个配置过程,作为物流的理论概念。我们国家的物流术语里面讲的是一个比较标准的具体操作: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物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交通、配送、信息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这是作为物流的概念,这个概念停留在作业层次的一种描述。
(二)供应链与物流的关系
在业内对这个问题讨论的比较多,有的专家认为供应链小于物流,有的认为供应链大于物流,有的认为供应链和物流就是一回事,等同起来。我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另外从全球理论界的研究加上实践的研究,我的总的体会是:供应链是价值链体系的一个表现,是物流活动的指导理念和体系设计。物流应该是供应链的具体实现形式,也就是说物流是一个作业层次的事情,供应链才是它的理念和体系。再往上说,供应链上面就是价值链,价值链上面是利益链,我们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讲,决定人们行为的根本是物质利益,物质利益是什么?用经济学的术语讲,可以叫价值链价值链在我们研究物流的体系里面就叫做供应链,供应链的具体实现就是物流,物流做这些作业活动,搬运、整理等等。
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不应该是一个概念。应该把供应链作为我们研究物流活动,研究物流业的一个重要指导理念和体系设计。有很多专家学者包括企业家说,我们现在物流外包了,我们就不管了,们反正包出去了,我觉得这个观念就是错误的。物流可以包出去,供应链管理是包不出去的,因此供应链是你的产权或者叫主权,这个东西是包不出去的。物流可以包出去,供应链管理是万万不可以包出去
的,是不能够被外包的。
(三)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我们现在总说建立现代物流,什么是现代物流?跟传统物流有什么区别?业内讨论的也比较多,很多专家学者列了很多。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就是它的核心业务和主体价值并没有改变,核心业务还是仓储和运输,主体的价值还是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但是它比较显著的变化是服务范围和组织模式发生了变化,最重要的就是信息化成为现代物流核心的特征,或者说最时代性的特征。有的专家和领导讲,代物流就等于信息化加传统运输,我非常赞同这个说法,因为它很通俗,便于大家理解。确实是信息化是现代物流核心的时代特征,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社会了,物流业、物流也必然是打上信息社会的烙印,所以我是非常赞同现代物流就等于信息化加传统运输或者是传统仓储或者传统物流。
现在说我们研究现代物流要不讲信息化那是不可想象的。这几张图也表明了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变迁的关系。
关于信息化与物流信息化的概念:关于信息化,国家有一个定义,在物流信息化方面,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物流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通过信息流支撑物流管理,以至调控和主导物流,改善物流管理水平,增强物流运作能力,提高物流的增长质量,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和行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以物流信息化里包括物流业信息化。
右上角的这个图是国家信息化总体的概念,有七个要素,反应在物流信息化方面就是上面这段话,这也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
(四)要考虑从科学和技术两个层面思考一下有关现代物流的问题
经常有一个说法,现实世界是由三大资源或者三大支柱组成的,由物质、能量和信息,这是在科学层面讲。如果比较具体的就是由材料、能源和信息来组成。这三大资源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右上角列了一个图,它们是物质资源、能量资源和信息资源,它们的存在方式、广义特征、资源类型、状态参量、资源特性、系统科学方面都存在着不同。
他们的联系是什么?现在的联系用数学说的比较清楚的就是物质和能量的关系,原子弹、氢弹、被爱因斯坦研究的比较明白了。但信息和物质的关系是什么?信息跟能量的关系是什么?现在还没有科学家提出来,这是今后诺贝尔奖获得的最主要的题目。信息资源最主要的特性是什么?信息资源的先导性很重要。我们看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规律也是不一样的,我做了一个总结:物质流是原子流,须要实现实体流动;能量可以转化成电能,实现电子流的传输,当然我们很多能量、能源也仍然是以实物形式存在的,煤、石油、天然气还是通过运输管道进行传输,当然很多,如果需要的话就可以转化为电能,因为电能可以实现电子流的传输。信息资源的传输也可以实现电子流的传输,现在大多数的信息资源都是以电子流的传输方式。现在很少有人到邮局寄信,那是以实体物质为载体,现在都是以电子流
传输,比如互联网、移动通信传输。这些传输的方式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光也好、电子流也好传输的速度是每秒30万公里,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的物流能达到每秒30万公里吗?现在看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过去说要学穿墙术似的,实体物质的流动没有那么快,必须实实在在的做一些工作。但是我们可以借鉴电子流传输效率的思想来提高物流的纯属。经常讲物流是端到端的传输,电子流的端到端的传输是什么怎么传呢?中间这个图叫做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这是搞网络的一个最重要的。这个端到端的信息流传输是怎么传呢?有七层协议进行了分层,从传输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送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进行了分层,数据都打成数据包从一端往另一端发,中间无论经过哪个路由,互联网就是基于IP的,每个节点只负责存储转发,到了终点以后再把数据包组织起来,还原成你要发的信息。
所以传输的非常快,每个节点只要看到标识就做存储转发就行了,如果我们的物流也能够按照这种思想来进行设计的话,传输会很快。实际上现在物流业和物流活动发展的这些年的历史,实际也是贯穿了这种思想,我们发明了集装箱,有一本书叫《集装箱改变世界》,集装箱就相当于我们电子通讯里的数据包,各种包装小包装、大包装到集装箱。所以我觉得在研究物流的时候可以借鉴电子流传输的思想来提高物流端到端的传输速度。
另外对于经常讲的几流的关系也做了一个研究,左下角的这个图,实际就是分了这样几个层次,下面叫人际流,有了这个关系流,才会产生商流,商流可以分为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面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信息流对物流和资金流有一个导向作用。实际在我们今天研究电子商务的时候,很多业务可能并不是三流都同时存在的,有很多业务是信息流加资金流就可以完成的,些业务是信息流加物流就实现了,有些甚至是单纯的信息流、单纯的资金流、单纯的物流。所以在每一种不同的业务里面,可能对这些流的关系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主要成果,研究物流的时候要搞清楚它的定位。
(五)物流与信息化的关系
再一个是信息化与物流的理论关系,我总结了几条:
第一、物流活动是覆盖全局的活动,物流每个人天天都在接触,每天至少要拿自己的包、开自己的车,物流活动是天天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全局的一个活动。信息活动也是覆盖全局的一个活动。两个覆盖全局的活动融合在一起来研究,我觉得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交错的系统工程。
第二、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特征和时代特征。没有信息化就谈不上现代物流,也没有物流的现代化。信息化覆盖物流活动的全局,渗透在物流活动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信息化对物流具有支撑的作用、管理创新的作用和导向引领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在渐次提升的。我们比较显然的就是信息化对物流首先是个支撑作用,帮助我们完成比较好的物流,物畅其流,实际上如果做的比较好的话,可以达到管理创新的作用,最终达到导向引领的作用,所以我们也提出融合创新将促进产业升级
和结构调整。所以我们在研究物流信息化的政策的时候,一个最重要的灵魂理念就是要实现信息流科学的配置物流。过去我们讲物畅其流指的都是传输作业层次,物要畅其流根本的基础是信畅其流,信息流首先流动起来才能够科学的配置物流,所以这是规划的一个灵魂。
(六)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一个就是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有助于物流企业界以及物流业与制造业间的协同联动,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总说我们国家的物流水平比较低,跟国外大的物流行业、物流企业来比,主要差距在什么地方?我觉得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在信息化水平上差距巨大,所以发展物流信息化对整个转型升级有相当的意义。
第二、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对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我们的信息流能够实现调动物流,提高物流的效率和效应。比如我们经常讲的货车的返空率,如果能够充分的信息调度,可以减少大量无谓的空载率,所以这个对于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有重大意义。
另外很多的物流单据都是纸质的,如果用电子化的方法将减少大量的用纸,所以无纸化单据的采用也会极大的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在客流上其实有很好的例子,比如说电子客票,现在坐飞机买电子客票是很大的一场革命,降低了全社会总成本的投入,提高了效率。将来我们在货运方面,现在的电子货单也都正在积极的研制过程中,电子货单如果全面普及使用以后,可能比电子客票对社会的意义还要巨大,这项工作我们也正在推进。
(七)关于我们国家物流信息化工作发展路径
我们认为会有三个阶段的发展。看现状,我们国家物流信息化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应该说是信息化水平滞后于物流运作发展的需要,我们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物流业、物流活动包括物流企业来看信息化水平是比较低的,滞后于物流运作的发展要求。我们想在未来会发展到一个信息化引领和带动物流发展的阶段,当然这个阶段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间确实还会经历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就是信息化与物流运作水平同步协调的发展阶段,这也是我们做20102015年物流发展工作的一个基本定位。通过这六年的努力能够使我国的物流信息化与物流业、物流的发展基本上协调一致,不让它成为发展的瓶颈、为一个制约点,基本上够用,这个过程也是比较长的,我个人判断至少在56年的时间可能才能达到这个水准。这个阶段不经过,不会达到信息化引领和带动物流发展的阶段。
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实际上信息化是物流业的第一竞争力,所以我们还有一个过程。我们把它分为两个阶段两个三年,第一个三年开展试点示范夯实基础,后三年就是推广应用,全面普及、协调发展两个阶段。所以对我们国家的物流信息化工作做了三大阶段的定位。
(八)关于物流信息化的理论架构
总说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是什么?是由什么组成的?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也了一个研究,
鉴前面讲的这些理念,做了一个三维的分层模型来研究物流信息化问题。
1. 三维的分层模型
水平这一层把物流活动的内容分成了三个层次,从坐标原点来看,第一层次叫做设施层,是运输加仓储为重点,我们的运输现在基本可以分为六大类,海、陆、空、水、铁、管,海运、陆运、空运,水主要是内河,铁路、管道物流加上仓储。这是最基本的设施层,很像我们搞网络通讯里的物理层和链路层。
第二层是设备层,主要是有关的运输工具和承载工具,运具、器具,这又是在设施层上发展的一层。 第三层是物品层,我们运的各种各样的物品,物品分类也很多,有普通货物也有特殊货物,也可以分成农产品、工业品,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划分方法,把它分成三个层次,能明确我们层次的特点也明确各部门的分工。
在平面的垂直方向,把物流活动分成了三个层次,微观层次的物流活动、中观层次的物流活动和宏观层次的物流活动。不同层次的物流活动起到不同的作用,在微观层次的物流活动主要是企业级的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还有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都是微观活动,它的活动范围是比较有限的,局限在企业,限在一个小范围内。中观活动主要是大的行业性物流活动和区域性物流活动;宏观层次包括像多式联运,各种大的物流活动的融合。国际物流、军民物流、应急物流这些都是带有比较宏观性质的物流活动。些物流活动和活动的层次、活动的内容是交叉的。
纵向轴是制度环境的设计,包括政策、标准、法规、税收、土地等等,所以我们把物流体系做了一个三维分层模型,把各个问题进行定位。
2. 国家信息化体系
国家信息化体系有七要素,有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产业、信息化人才、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信息安全保证。信息化体系跟物流体系要进行融合,两个体系进行融合创新产生了物流信息化工作的理论框架和工作框架。
为什么花很多时间解释这个呢?就是你要读懂、看懂研究明白规划和政策措施,这个是理论研究,如果文件直接印上去了,不明白背后的东西。今天为什么要先讲理论、理念、政策环境,就是帮助大家理解为什么。
对这些设施层、设备层、物品层的具体内容也都有详细的说明,对微观物流活动、中观物流活动和宏观物流活动也有具体的说明。在制度环境里面,法律法规、政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标准规范、行业规范这些都是重点的内容。
3. 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结构图
具体转化成从理念、理论到工作,我做了这么一个架构图,我们在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时候就是
这么多板块。最下面这一层叫技术产业层,包括什么内容?一个是物流相关的信息业,搞信息服务、用服务的物流相关信息业。还有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我们现在说的物联网也好、云计算也好、GPS也好,硬件也好软件也好都属于这个层次。
再上一层是基础层,基础层主要对应了设施层、设备层和物品层。物流基础设施要进行信息化的改造,物流技术的装备也要进行信息化的改造,物品管理也要进行信息化的改造。我们经常讲的比如物流设施的信息化,最典型的比如说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建设很重要,物流技术装备的信息化,自动化仓库、智能集装箱都是属于物流技术装备信息化。物品管理信息化,我们的物联网、RFID、条形码、物品的全程追踪都属于物品管理信息化的范畴。
再往上微观的物流活动分为两大块,一个是企业物流的信息化,一个是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企业物流信息化,一个制造业有采购吗?有分销吗?有很多物流活动,物流作为制造业企业的一个工作环节,这个业务要进行信息化改造,所以我们把它叫做企业物流信息化。另外很多企业的物流是靠物流企业帮助做的,物流企业的管理更要信息化,甲方是企业物流得信息化,乙方物流企业也得信息化。我们很多物流企业从接单到完成还在手工作业,错误百出,效率怎么能够提高呢?所以在微观层次我们看企业物流信息和物流企业信息化是两个最重要的工作板块。
中观层次的活动,就是重点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和区域性物流信息化,物流园区的信息化。把区域也分成了大的区域和小的区域,当然这些都带有中观层次的含义。
宏观层次主要分三块,一个是国际物流信息化,国际物流就是跨国境的是比较宏观的一个行为,以国际物流信息化。国际物流和国际物流的信息化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再有就是军民结合的物流信息化,军事物流和民间的物流平时是分开的,战时是一体的,寓军于民、以民养军、平战结合讲的都是军民结合的物流信息化。美国和北约的军事物流实际上对民用物流也有巨大的影响,采用共同的标准。上个星期,跨军区的万里大运兵演习里面,很多都是用军事物流和民用物流结合起来完成的,这个也是全球各个发达国家都在做的。这个也是我们的研究重点,包括应急物流,汶川地震的时候最后还得靠部队去上,汶川地震是军民结合物流的典型例子,这里面有很多失败的例子,也有很多的经验。所以通过汶川地震把军民物流信息化作为工作的重点;
4. 多式联运的信息化
这么多物流方式,海、陆、空、水、铁、管道可能一个物品的流动要使用其中几种方式。管道物流先不说了,海陆空经常是多式联运的,现在好多联运不起来,信息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各种基础设施的衔接、标准等等方面。多式联运信息化也是重要的内容。
再往上看就是监管层次,很多的政府部门对物流活动都有职能,比较重要的海关、商检,这主要是在国际物流里面很重要的内容。交通部门公路局、交通局。
纵向看这个架构,物流信息化的法律法规体系也是需要建设的,物流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
也是非常重要,贯穿于这些活动之中。
这个是物流信息化的工作架构(如图)这也是我们规划工作和政策研究工作最重要的依据和支撑。明白了这个图后面很多事情就非常清楚了,把它从复杂的系统工程分解成一项项具体的工作。
三、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形势
主要是四个方面:发展的历程、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一)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单向应用有一定的普遍性,局部集成是目前推进的主要进程。就是从单业务向多业务进行集成。综合集成方面,这里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能够发展到比较高端先进水平的还不多。
(二)取得的成绩
在刚才讲的框架里面每一部分都有进展,像政府的物流监管,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大通关的建设、子口岸的建设这些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我也做了一个详细的说明,比如说涉及物流监管和服务的相关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物流信息资源,形成了较强的监管能力和一定的服务能力。电子口岸等跨部门的物流监管和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有效的支持了大通关信息化和国际贸易发展等工作。对每一项都进行了一些研究,这是取得的成绩(如图)。
(三)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的,总体上我国物流化信息水平是比较低的,我们现在重点是要研究问题,绩是很好的基础,但是远远没有到了自吹自擂的时候。
从电子政务来看,电子政务中关于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开放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是社会反响非常大的一个方面。我们政府应该拥有的信息资源没有,应该向社会商业开放的提供公共信息的物流信息资源做的比较差的。重点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信息采集和交换水平比较低。不同运输方式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制约了物流协同运作的水平和多式联运水平的提高。军民结合物流信息化的资源共享、互促互补的范围还很小。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发展不平衡,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有效支撑供应链的管理,难以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物流,物流设施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和物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标准工作也很滞后,物流信息平台的商业模式尚不成熟,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转化、应用、推广水分较低,自主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全社会对物流信息化认识有待提高,国际合作也需要深化,高端的物流信息化人才缺乏。
(四)面临的形势
主要是四点:

第一、我们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切的需要物流业的支撑;
第二、国际竞争要求我们不得不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我们现在跟国际的制造业竞争方面差距很大。制造方面目前我们是大国,比较有竞争力,因为我们是低成本。我们在研发环节竞争力是比较弱的,们经常讲中国制造,我们要到中国创造。还有更大的差距就是在服务性制造,我们在服务环节除了研发以外就是物流、供应链,所以国际竞争的压力很大。从物流行业来讲,国外的大的物流企业都进军中国,靠的是高效运转、信息化,所以国际竞争的压力非常大。
第三、低碳经济、节能减排
物流业是节能减排的重要行业,我前两天看一个资料,一个非政府组织出了一个报告,节能减排的六大领域,其中物流是第三大领域,它的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效果是非常显然的。
第四、目前的政策机遇是非常好,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以有难得的政策机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e13bd1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2.html

《国家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与政策措施的研究(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