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自由庄子秋水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6-04-21 23:54: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精神的自由

——《庄子·秋水》读后感

以前把道家思想典籍一向束之高阁,总觉得太有距离感,轻易不愿意触碰。道家在我印象中一向是晦涩难懂的,它不像儒家典籍是立足于真实世界真实的人之上,因此以往粗浅学习的有关庄子的内容别说背诵,就连朗读也往往磕磕绊绊,略显费劲。

但经过这次的接触,可能毕竟年龄长了几岁,毕竟经历的事情也多了些,总觉得以往难以理解的文字现在多少有了几丝概念,也大概明白了为何以往总觉得晦涩的原因。就《庄子·秋水》而言,它的立足点并不是真实世界存在的真实之人上,而是站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更辽远的视角讲述怎样获得精神自由,怎样能够更好地面对变化的世间,很多内容都是庄子都千年前的古代提出的贴合现代哲学的论点,关于哲学的论述便是相对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

不过好在庄子也同样是一个喜欢并善于讲故事的人,他将枯燥难懂的哲学蕴藏在一个个故事之中,将辩证的思维、精神的自由融汇在日常的对话中。

在庄子的叙述里,一般都会有两类截然不同的人,一类便是普通挣扎在世俗中难以脱身、充满欲求的人,一类是已经或者明白怎样到达更高精神境界的人。

在《河伯与北海》中,河伯便是开始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而后随着北海若的引领一步步见识到比自己广阔许多的世界,因此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则是那个见识过更广阔世界、拥有更辽远视野的人,在之后二人的对话中,这种区别将更加明显,河伯代表着拘泥于眼前所见的一类人,在他们眼中,大天地而小微末,被大小、远近、时间、生死、盈虚、得失迷乱而不自得,我认为这种观点并不能完全否认,这是代表大部分普通人的观点,被物欲所困扰纠缠的人的困惑。与之相似的还有《蛇与风》中不断羡慕别人拥有东西的众生,《公孙龙与魏牟》中自认为自己学识渊博的公孙龙,《孔子与子路》中高估自己名气的孔子,《庄子与楚臣》中高估名利作用的楚国君臣,《庄子与惠子》中害怕庄子抢夺自己官位、只看到事物表面的惠子……

这些想法其实在生活中都是相当普遍常见的想法,我们每个人都会陷入这样的情况中,被眼前一时的得失、盈虚所蒙蔽,被自己看到、了解到的事物所限制,因此,我们总是囿于自己给自己的限定中,被拘束在自己的眼界里。

这时,象征拥有更为远大视野的北海、魏牟、庄子便会以一个辩证的思维打开我们紧闭的门窗,引进更广阔的美景与我们看,在这些自由之人的描述中,事物表面的大小、时间的长短不再简单,在不同角度中看待会有不同的结论,一时适应的真理可能在不同的境况中并不会依旧获得效果,生死在时间的流里并非完全对立,而是没有阻隔的大路,懂得越多只会越发现天地的辽阔越发现未知的神秘,自己的想法未必能够适合别人。

总而言之,庄子的思想便是要我们跳出给自己限定的圈子,打破束缚我们思维的枷锁,用辩证的角度看待世间万物,要知道,当你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便可以看到以前被视角遮挡的事情,便更能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这就让我们不再局限于眼前的短暂的现实,而要看到被时间、条件所遮挡的东西,这样,我们所困扰的事情也许不过是毫末大小、无须在意的小事,我们坚持骄傲的也不一定真的多么了不起,我们也便可以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真正已经获得的事物是些什么,才能真正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曾有人比喻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正是如此,庄子因为看得太通透、难以获得广泛的理解而孤独,但同样因为看透,他可以顺应规律、按照自己心意怡然潇洒生活,看守自己心灵的月亮。每个人都是如此,倘若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便可以探寻生命的轨迹、前行的规律,顺应规律顺天而行才更符合人生的大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c5a32dea300a6c30c229ff1.html

《精神的自由庄子秋水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