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示儿》教案

发布时间:2012-09-10 01:42: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示儿》教案

课题:《示儿》(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课时:1

授课:朱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 能感受作者在诗歌中的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 能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意境,感受作者在诗中的爱国情感。

一,导入、作者简介、课题

1,导入

八百多年前,有这么一位诗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曾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ppt) 的誓言,中年的时候哪怕对朝廷几近绝望,还写下“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ppt) 的宣言,哪怕是老了,不能再动,都还感叹“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ppt) 这,是怎样伟大的一位诗人啊?大家知道他是谁吗?(生答)。是的,他就是我们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板书:陆游),同学们,关于陆游,你们知道多少?

(生答,教师作补充)

2,作者简介:,

(陆游简介: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主义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29岁时考中进土,因主张恢复中原,被秦桧罢黜。南宋孝宗时被起用。先后在王炎、范成大的幕中担任军职。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今天,我们就追随历史的脚步,来学习一首陆游的爱国诗歌《示儿》。(板书:示儿

3,课题:

同学们,谁起来读一下这个题目?想一下题目是什么意思?(示儿:给儿子看。)

4.(作者为什么会写下《示儿》这样一首诗呢?那是在八百多年前一个风雨交加、雷鸣电闪的夜晚,忽明忽暗的油灯照着一位白发苍苍、奄奄一息的老人,老人真切的感受到自己将要离开人世了,他把自己的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语气交代着后事。这位老人就是陆游,而《示儿》就是他遗属的主要内容,那么,作者究竟跟他儿子交代了什么呢?大家赶快读读《示儿》去了解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好,现在谁起来读一下?注意,在别人读的时候你也要看一下自己读的跟他的一不一样。(生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读得不错,把第四句诗中的两个生字也读得很准,这两个生字,一个是“祭”,一个是“乃”。(板书:祭 乃)(提醒两个字的写法,祭不要少一点,乃的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

4.谁来把这两个生字读一读。

(指名二位同学)

真好,谁把这两个生字放回诗句中再读一读?

5.知道“家祭”和“乃翁”是什么意思吗?(生答)
(“家祭”就是家中祭奠过世的亲人。“乃翁”就是你的父亲。

乃翁在诗中其实指的就是——(生:陆游自己。)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意。

1,同学们把我们刚才说的生字放回课文中,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再读一下这首诗,读的过程中试着去理解诗歌的意思,看一下现在知不知道作者想要告诉自己儿子的是什么!

2 对于这首诗你们理解了吗?(生答,老师逐句做讲解)

(元:与原相同,原来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死去元知万事空:我本来就知道,当我死后一切都没有了。

但:只是。 九州:冀(ji)州、兖(ya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幽州(ppt)这里泛指中国。 同:统一。

只是唯一使我痛心,遗憾的,就是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祖国的统一。

王师:宋朝的军队。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

乃:你,你的。 翁:父亲。

你们祭祖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大家都知道这首诗的意思了吗?

现在,老师来提两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来。诗人陆游在临终之前最遗憾的是——(生答)(板书: 不见九州同

他死后交待儿女一定要做的是——(生答,家祭无忘告乃翁)
什么时候告诉?(板书:北定中原日

3.同学们,让我们把历史的车轮倒退到八百多年前,看看当时诗人生活一个怎样的时代中?谁知道当时的历史背景。(生答)

(师作补充:公元1126年,也就是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三年把北宋的两个皇帝,一个是太上皇宋徽宗、一个是当朝皇帝宋钦宗掳去,北宋亡国。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南宋。但是南宋小朝廷却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的领土。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中原的老百姓被金人奴役。直到陆游八十五岁逝世时,也没有恢复中原的统治。诗人在临终时提笔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同学们听一下这首诗,注意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4,播放《示儿》朗诵曲目。

同学们,听到这首朗诵,你感受到了什么?(悲凉、忧伤、期望……)你想读好这首诗吗?

四,熟读课文,体验情感。

A.悲之切

1,我们从第一句开始,刚才我们说了“死去元知万事空”,说的是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哪些东西是空的?(财产、荣誉。。。。。。)那怎样才能把这句读好呢?谁来试一试。(指导学生把“空”字读好。)要读出陆游临终前豁达的生死观。

2,人死之后,一切财产都已成空;人死之后,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人死之后,一切牵挂都已一了百了。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引导学生指出“但悲不见九州同”)

3,同学们,你们从这句诗中能体会到陆游那刻的心情吗?(生答)

那是怎样一种心情呢?用诗中的词就是——悲。(板书:悲

诗人为什么感到悲伤?谁能用课文来回答?(指名读)(不见九州同)

陆游出生第二年,金兵就占领了中原地区,他和家人跟着百姓,过着逃亡的生活。他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抗金志向。可是直到陆游85岁就要离开人世,也没能看到国家的统一,他的心怎能不悲伤呢?你能把诗人心中的悲伤读出来吗?(先指名再引齐读。)他见到了没有?(没有)

是啊,没有啊。(指导读好“不见”,读出悲伤。)

引读:10年过去了——20年过去了——83年过去了——

4,诗人他还曾经写下过这样一首诗。(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ppt))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的意思是: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又一年盼望官军收失地。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

播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朗诵曲目。“三万里”“五千仞岳”分别指的九曲黄河、巍巍华山)这是何等的气魄!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悲)

那奔腾咆哮滔滔黄河已经成了金兵的饮马之槽,那巍巍千仞雄伟壮丽的西岳华山已经成为金兵的牧马之地,中原的老百姓被金人奴役,盼望王师来收复失地,他们望眼欲穿,盼来的却是——南望王师又一年。

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中原的老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

金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原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流着痛苦的眼泪。

诗人仅仅是为没有看到国家统一而悲伤吗?(更是为了中原的老百姓凄惨的生活。)

中原壮丽河山沦陷,诗人悲伤啊——(生读二句)中原的百姓期盼王师,望眼欲穿,诗人悲痛啊——(再读二句)

5.链接《题临安邸》,体会诗人的悲愤之情。

那遗民日夜盼望的王师呢,那宋朝朝廷的皇帝和大臣们呢?他们都在干什么?有一个叫林升的诗人看到了。

《题临安邸》(ppt)

题临安邸

  南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的意思是: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西湖游船上轻歌漫舞日夜不歇。整日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在他们眼里,杭州就是汴州,没什么两样。

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你能看到林升所描绘的那幅景象吗?

(生答。南宋的统治者们还在终日寻欢作乐,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哪一句诗能体现?(西湖歌舞几时休)

同学们发现了吗,这句诗是一个问句。诗人在问谁?我们该怎么问?就让我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去问一问!(多次练读“ 西湖歌舞几时休”

中原河山沦陷,遗民泪尽,可在杭州的西湖边朝廷权贵们却还在醉生梦死、花天酒地,早已把中原的老百姓丢到了九霄云外。那么现在,诗人的心情仅仅是悲痛吗?不!是悲愤!

(课件回到一二句)

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祖国的统一,陆游悲伤啊,读——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中原的老百姓,陆游悲痛啊,读——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着那些花天酒地的朝廷权贵们,陆游悲愤啊,读——

生命即将结束,但是还没有盼来国家的统一,是悲伤,是悲痛,是悲愤!(师引读):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生):九————

B, 盼之深

1,过渡:当权者在汴州也曾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可他们忘了自己是亡国奴,忘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遗民们,忘了,都忘了……这样的朝廷已做不了什么,但是诗人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

2,诗人最后这丝希望是什么?哪一句能体会出来?(王师北定中原日)

是的,诗人盼望王师能早日收复中原,可是,诗人知道哪怕有那一天,自己也看不到了,所以,他交代了自己儿子一件重要的事。这件事是什么?哪一句能体现出?(家祭无忘告乃翁)。

3,从这两句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板书

作者盼望这一天,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用怎样的语气交待儿女呢?(指名读,指导读好“无忘”。)

(师拌陆游)

(引读):这可是我临终时最后的希望啊——

这可是我仅有的期待啊——

这可是我惟一的牵挂啊——

4,读着这样的诗句,在你的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想象临终情景)

可是陆游还能听到吗?(不能)

听不到还要听,盼不到还要盼,这都源于他那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他一再叮嘱儿女——(生齐读三四句。)

他一再叮嘱——(生再齐读三四句)

五,总结。

1, 过渡: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作者85岁临终时的心声啊!在作者80岁的时候还在《老马行》一诗中写道: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诗人八十多岁仍然盼望着跨上战马,上阵杀敌!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引导生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爱国至死不渝。)(师板书:爱国至死不渝

2有一种厚重得催人泪下的情感,叫爱国,有一位伟大的无法不敬仰的诗人,叫陆游。让我们带着对陆游的崇敬之情再一次充满感情的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3,忠其一生,爱国至死不渝。此时此刻,你想对诗人陆游说些什么呢?请用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做简单评价)

同学们,陆游只是我国爱国主义诗人的其中一个,还有像屈原、杜甫、文天祥……他们的都诗歌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要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家下去把这首诗歌背诵下来,时刻激励自己热爱祖国。

板书设计:

不见九州同 北定中原日

爱国 至死不渝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示儿》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当时的南宋遭受金兵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沦陷,从此江山破碎,不复统一。陆游伤心悲愤,临终前给儿子立下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抗金兵未成的遗恨,有因祖国未统一的无限悲哀,也有对统一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因此,《示儿》是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绝好教材。

   另外,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以《示儿》为点,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积累,并以此加深学生对陆游诗人的认识与崇敬。

二,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阅读古诗文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方法以及促进古诗文积累的有效途径。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将围绕爱国主义情感这一主题,精心挑选一系列同主题古诗,运用课前展示积累,课中链接、对比积累,课后拓展积累等多种积累方法,抛弃对古诗词过多理性分析的教学手段,“用诗解诗”,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意境。

三,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感受作者在诗歌中的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能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意境,感受作者在诗中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方法

1,加强朗读吟诵,以读升情。

2,用诗解诗,脱离枯燥,增加知识面。

3,设法把学生引进诗的意境,与诗对话。

五,教学过程

1,通过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因为是六年级学生,所以初读课文阶段用占用时间较少,这一部分也不再是主要教学目标,而大部分的时间将用在下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之上。

3,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在诗词意思讲解上用时也较少,主要是让学生知道这首诗歌是什么意思,个别生词是什么意思。

4,熟读课文,培养学生情感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也是本届课的重难点。在教学中,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诗歌的意思,然后引入两首可以帮组学生理解当时时代的诗歌,引进的诗歌只需要学生知道意思,不求深入理解,旨在帮组学生理解《示儿》一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把感情融入那个时代,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作者当时的感情,进一步培养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以此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5,小结部分主要是稳固学生刚建立的爱国情感,以“我想对陆游说”写一段话的方式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并以此帮组学生提高写作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bcb1ce9f8c75fbfc77db2db.html

《小学语文《示儿》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