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是 如何“闯”出一条新路的?

发布时间:2011-01-19 16:32: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深圳经济特区是 如何出一条新路的?

系别年级 外语系08 班级 英语2 学号 124022008037 姓名 齐冰

2010年的深圳,注定与众不同。

不久前,莲花山,这座峰顶耸立着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塑像的市政公园的东南角,一个以浮雕墙为主体的特区纪念公园落成。墙后的30棵细叶榕蕴含着:至今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将度过她的第30个生日。

有人还注意到三首以深圳原创歌曲名字而设的主题浮雕:《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走向复兴》。以时间为维度,它清晰地表达了深圳从昨天发展到今天、再从今天进步到未来的时代重要节点。

三十而立,生日礼赞!人们心底里自然升腾起对一座雄伟城市的敬礼:深圳“敢闯”,“敢闯”深圳!

深圳经济特区,19805月正式成立。它位于广东省的南部沿海,东起大鹏湾边的梅沙,西至深圳湾畔的蛇口工业区,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它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中央的指示,深圳特区将建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工、商、农、牧、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

30年前的今天,在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之时,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试验场,开始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创业岁月。30年来,深圳等经济特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不辱使命、敢为人先,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当我们看到今天深圳的繁华,却不能忘记他所经历尽力的艰辛。深圳能发展到今天的样子,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闯”出来的。

首先,人们对深圳经济特区的性质持否定态度,认为深圳是要搞资本主义。作为创办经济特区的主要决策者邓小平同志,果断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认为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完全不要担心是不是资本主义。

其次,人们对搞特区,是否可行,是否可以带来经济发展,存在怀疑。对于这个方面,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连我们伟大睿智的邓小平书记都不敢确定,都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深圳当做一块试验田。另外,还存在着一个大难题——资金问题。虽然突破重重阻挠,确立了搞特区的基本方针,但是在当时的中国,中央财政,没有多余的钱可以拿去搞特区。

面对如此困难的局面,在邓小平同志的坚决支持策划下,深圳特区通过搞承包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们甚至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鼓舞人心的口号。最终建成了,值得全国学习的典范——深圳经济特区。特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面对重要决策的时候,一定要敢做,敢闯。不能瞻前顾后,裹足不前。

30年是一个历史单元,也是一个历史起点。对于中国而言,改革开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对经济特区来说,先行先试仍然是必须肩负的使命。今天的经济特区面临着重起步、新定位、再出发。如何推动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如何解决地区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各种矛盾,如何应对能源紧缺和环境压力问题……先行一步的经济特区,有责任也有能力先行破题,率先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自诞生之日起,经济特区就肩负着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先行探路的特殊使命。30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自身发展遇到多大困难,经济特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严峻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为全国其它地区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鲜活范本,向世人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30年来,从单项改革突破到综合配套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到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改革,率先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勇敢开启对外开放的“窗口”,率先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到大胆“走出去”利用全球市场和全球资源,改革开放一次次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经济特区30年的历史性巨变,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现代化航船的破浪前行,仍然离不开改革开放。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30年来,经济特区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深圳GDP年均增速达25.8%,从昔日的边陲小县崛起为现代化大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最大说服力所在,也成为中国发展道路和成就的精彩缩影。30年来,从引进外资企业,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再到走自主创新之路;从追求速度的跨越式发展到追求经济、社会与生态综合效益的科学发展,一次次发展理念的革新和发展方式的变革,都推动着经济特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展现着科学发展的光明前景。

翻开深圳这本中国改革开放的样板书册,扉页上题写的最突出的记录,都是“敢闯”的思想、“敢闯”的观念——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试管婴儿”到“摸着石头过河”,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从“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到“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等等,无不闪烁着深邃而富有远见的时代思想光芒。

“敢闯”,催生发展的奇迹,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一个奇迹。2009年深圳GDP达到8201亿元人民币,居内地大中城市第四位,人均GDP达到13000多美元,居各城市首位。

奇迹是什么?歌德说,奇迹是信仰最宠爱的孩子。

20多年前的一天,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深圳海边写下日记里的一句话:“我想得最多的是人们的思想必须赶上形势的发展。”

是的,只有敢想,才能赶上。站在三十而立的新起点上,面对少数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对科学发展热情不高,办法不多,对已经取得的成绩不敢轻易放弃的状况,面对经济特区改革创新动力有所衰减的挑战,深圳,这个多年的“排头兵”,应当有再塑一种精神的能动和实践:

——当年从旧体制到新体制,敢于“闯”过来的人都是英雄。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起点上,如何弘扬建立经济特区之初的那种闯劲、那种勇气,义无反顾,让深圳的发展再来一次新的蜕变?

——特区特在哪里?还有没有特的地方?这个“特”,是要干出来的,她是指向未来的先锋城市。我们如何靠自己把她建成“新特区”,建成中国的一个城市高地?

——在正式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明确深圳“一区四市”的战略和四个“先行先试”改革方向后,如何在国家发展蓝图中、在具有重大全局意义的改革实验中定位自己?

这是一种勇敢者的气质,更是一种探索者的气质。

在别的城市,“敢闯”可能表现为一种精神状态,而在深圳,“敢闯”已沉淀为一种文化、一种传统。三十而立的深圳经济特区,因为“敢闯”的气质,赢得了非凡的荣光与尊严。站在下一个三十年的门槛,惟有“敢闯”,“想干、敢干、快干”的激情和心志才有坚实的落点。

总是“敢闯”的气质,集聚了理想。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规划,目前已制定海内外人才招聘的“孔雀计划”,目的是再一次引来“孔雀东南飞”。同时,近几年准备向海外引进50个团队,引进千名左右高端人才,带动上万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推动深圳新一轮发展……

诗人艾青诗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今天,凝视三十而立的深圳热土,我们为“敢闯”的深圳,为青春的深圳,为未来的深圳,献上深情的致敬!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9b80bd4360cba1aa811dace.html

《深圳经济特区是 如何“闯”出一条新路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