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3-04-28 13:22: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旅游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扬府办发[2006]143【发布部门】扬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06.11.13【实施日期】2006.11.1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扬府办发〔200614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扬州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OO六年十一月十三日


扬州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1/13






第一章扬州旅游业“十五”期间发展情况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发展状况“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先后明确了建设“旅游名市”、“旅游强市”的战略目标,初步形成了我市旅游发展的规划体系,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建设实现了大跨越,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旅游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旅游宣传促销成效显著,旅游业实现持续稳定增长,旅游贡献率提升迅速。(指标完成情况见表1

第二节存在问题“十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存在问题主要有:
旅游产品(项目)开发缺乏创新和市场意识,缺乏标志性、品牌和高端产品,产品结构缺乏厚度和宽度,缺乏能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和提高其消费额的中高端旅游产品,旅游和服务设施缺乏层次。
我市旅游市场营销工作缺乏清晰的旅游城市形象,市场促销力度不够,目标市场细分度不高,缺乏重点和针对性。远程及海外市场影响力低,占有率不高,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不高。
市区旅游发展成效显著,但县(市)相对滞后,旅游行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现象未能根本改观,与相关部门、行业/产业的互动/对接不足,各自为阵的现象较为明显。旅游企业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缺少大型龙头企业。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程度不够、经营权与所有权两权不分。业内各自为阵,整体观念不强,缺乏“共赢”意识、品牌意识。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缺乏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


2/13





第二章“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环境
第一节国际与国内环境一、国际环境
国际旅游业呈现疲软状态,整体发展势头减缓,但业内专家对国际旅游业的未来发展仍持乐观态度,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形势喜人。
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据世界旅游组织专家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二、国内环境
2002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旅游业被确定为要优先发展的产业,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将旅游业确定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龙头产业或先导产业,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7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预示着中国旅游业将进入需求全面提升/提速的时期。中国已从一个单纯的旅游接待国发展成为出入境旅游都已具备相当规模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旅游客源输出国,并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随着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也相应提高,入境旅游持续增长的因素将长期存在。
大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第二节区域与本地环境一、区域环境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2003年长三角地区15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达到11628元人民币,成为继珠三角地区之后城市居民平均年收入超万元的地区城市群。

3/13





截止20048月,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2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8个国家级AAAA旅游区(点),拥有占内地总量二成左右的旅行社,三地入境游均排在内地的前5位。江浙沪被国家确定为全国旅游发展四大核心区域之一。
苏浙沪三地地缘相近、历史文化相通,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
区域旅游合作已进入实质性行动阶段,将构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四小时旅游经济圈,共同开发市场,打造长三角旅游整体品牌,力争实现区域旅游一社通,鼓励旅游产业连锁,全力打造“世界第六大都市群--中国长江三角洲”的品牌,把长三角建成中国内地首个跨省市的无障碍旅游区。
在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中,确立了将江苏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驰名的中国旅游强省的发展目标,扬州被列为江苏省旅游发展的增长极。
2005年,江苏省先后召开了“服务业发展大会”和“旅游业发展会议”,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强省,已被列入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相继出台了一批配套的政策和措施。二、市域环境
市委、市政府已明确将旅游业作为促进扬州未来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主要推进器之一,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思路已十分明确,将扬州建设为“旅游名市”已被列为扬州未来四大发展目标之一。
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扬州市的经济实力将会有很大提高,这将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强劲的推动。
我市旅游业市县联动将促进扬州市旅游业的整体实力提高,充实扬州旅游内涵。根据省委、政府大力发展服务业的精神,扬州市委、市政府已将做强、做精扬州旅游业列为“十一五”扬州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与措施。

4/13





第三节扬州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一、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在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中,扬州处于“工”字形构架的中心点位置,在长三角黄金旅游带、长江沿岸旅游带、淮河流域旅游带和大运河旅游带中均具有独特的地位。
资源优势:我市旅游资源既适应传统观光旅游的需求,更符合新兴的度假、休闲、文化旅游的需要。
社会文化优势: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郁;民风清醇,友善热情;城市情调优雅,乡村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形象优势: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传统浪漫消费型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在国内外旅游市场有较大的影响;“三把刀”、“淮扬菜”、扬州园林等在旅游市场中具有相当知名度和美誉度。
产业优势:旅游服务供给链完整,并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深入开发的潜力,而且“三把刀”、服装、玩具、手工艺、传统/观赏农业,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等行业/业,均与旅游业有广泛、良好的对接空间。
合作优势:扬州的城市(乡村)风情、旅游资源特色与周边城市(地区)有不同程度的互补性和可合作性。润扬长江大桥的开通促成扬州与镇江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跨行政区划的旅游区。此外,宁镇扬旅游区概念已列入江苏省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二、发展劣势
“十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将是“十一五”旅游业继续发展的劣势所在。
三、发展机遇
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将给长
5/13





三角旅游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市旅游业必将有所受益。
运河人家旅游区、润扬大桥旅游区、古典园林拓展等项目被列入江苏省重点旅游开发工程。
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使扬州旅游交通更为便捷。扬州、泰州始发的旅客列车蕴涵着巨大的旅游商机。
旅游需求多样化和旅游产品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显,旅游者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光旅游,“深入生活的旅游”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接受,散客、自助、自驾游市场不断扩大。
法定长假制度以及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推广,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用于旅游。过境免签与落地签证将吸引更多的国际旅游者来华旅游。旅游投入呈现多渠道、多方式和多领域的良好态势。四、发展挑战
市场竞争挑战:江苏有13个城市(含县级市)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这种局面加剧了江苏省各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业内竞争威胁与业外竞争威胁并存,扬州旅游业如果仍按现有格局“稳步前进”,现有的区域市场优势将会在先发和后发旅游城市的竞争下被逐步淡化。
观念转变挑战:旅游业需要“输血”,更需要“造血”;“硬项目”建设与“软项目”策划同样重要;旅游业的服务对象包括旅游者和本地居民;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的转变,以及向商务、会展领域的渗透,需要旅游业在观念、方式、方法上进行“转型”;旅游目的地建设需要政府、全社会和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充分认识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社会的综合贡献率;正确处理好数量优先和效率优先的关系;旅游开发的程度是有限的,要充分考虑目的地的自然和社会承载能力。
资源利用挑战:如何科学处理好文物古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加快发展之间
6/13





的关系问题,城市化及沿江沿河工业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问题,资源开发和永续利用、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扬州目前正面临的重大挑战。

第三章总体战略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总体战略“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旅游发展观、与时俱进的改革观和大旅游大产业的系统观,坚持“政府调控、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共同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建设旅游强市为战略目标,以市场导向、突出重点、着眼未来、效率优先、培育核心竞争力为战略原则,以科学规划、市场开发、管理创新、品牌带动、产业整合、优化环境、人才培育为战略手段,构建全方位、多元化、开放性的旅游产业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二节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末,扬州市旅游业应实现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旅游为主导、特色旅游为补充的产品体系,成为国际旅游的区域目的地、国内旅游的重要目的地、长三角旅游热点地区、江苏及周边地区旅游的主要集散地,发展成江苏省旅游经济新增长极。二、经济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旅游业总收入在2005年(“十五”期末)的基础上,年均递增18%。到2010年(“十一五”期末)旅游业总收入目标为228亿元,旅游增加值在全市GDP中的比例达到6.4%三、行业发展目标1.旅游接待

7/13





“十一五”期间,在“十五”基础上,主要旅游接待指标分别是:
入境接待年均递增14.54%2010年达到(4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年均递增15.37%2010年达到(3.1亿美元);国内游客接待年均递增13.60%2010年达到(21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年均递增18.10%2010年达到(203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年均递增16.90%2010年达到(228亿元);2.旅游经营与管理
“十一五”期间,在“十五”基础上,主要旅游经营指标分别是:
旅游饭店总数2010年达到75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12家);床位数年均递增15%2010年达到20000张;开房率年均递增0.5%2010年达到69%;房价(均)年均递增7%2010年达到300/间天。
旅行社总数2010年达到15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5家);入境接待人数年均递增30%2010年达到1.5万人次;出境组团人数年均递增35%2010年达到0.45万人次;国内游接待人数年均递增25%2010年达到88万人次;国内游组团人数年均递增30%2010年达到75万人次。
旅游区(点)总数2010年达到65家(其中国家等级旅游点25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5家);日均接待人数年均递增18%2010年达到10万人次。3.旅游投入
“十一五”期间,在“十五”基础上,主要旅游投入指标分别是:投入总额达到80亿元。基础设施投入年均递增10%;旅游设施投入年均递增20%;市场促销投入年均递增15%;主题活动投入年均递增10%;人员培训投入年均递增10%;旅游调研投入年均递5%
加大对民间资本、外资的吸引,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8/13





四、社会(文化)发展目标
1、文体活动
年均举办广场文体活动60场次,其中:国际性2场次,全国性5场次,地区性53次;年均举办文化艺术展览80场次,其中:国际性5场次,全国性10场次,地区性65场次;年均公开发表旅游文学作品15部(篇),其中:国家级媒体5部篇,地方媒体10部篇;“十一五”期间,力争创作/拍摄2-3部以扬州为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2、居民与旅游
2010年城镇居民年均出游率达到120%,农村居民年均出游率达到65%;居民对旅游业支持度达到75%;居民对旅游者友善度达到95%3、旅游者
旅游者对服务的满意度达到在90%以上;旅游者对目的地的了解、认知度达到在70%上。
4、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
国外综合媒体报道扬州旅游业年均10次;国家级综合媒体报道扬州旅游业年均30次;重点客源地综合媒体报道扬州旅游业年均20次。专业媒体报道扬州旅游业年均80次,其中:国外媒体20次,国家级媒体30次,地方性媒体200次。

第四章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建设
第一节资源分析我市旅游资源由扬州市区和所辖县(市)的资源共同组成,具有如4大特征:
1、旅游资源类多量大。全国旅游资源共分8个主类,31个亚类,155种基本类型,而我市即有8个主类,24个亚类,49种基本类型,分别占100%77.4%31.6%

9/13





2、人文资源十分丰厚。我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一座具有通史性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城,保存了众多历史文化遗存,如古运河、古城遗址、古典园林、名宅旧居、宗教寺庙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也同样丰厚,如古琴、清曲、扬剧、评话、小调、民俗等。扬州还是世界名曲《茉莉花》的原生地。古往今来,鉴真、崔致远、马可.波罗、乾隆、朱自清、江泽民等名人与扬州有不解之缘。
3、休闲文化独具特色。扬州是淮扬菜的故乡,扬州炒饭世界驰名。茶馆文化和沐浴文化比较发达,以“三把刀”为主要代表的休闲传统源远流长,“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休闲文化个性。
4、生态旅游资源优越。我市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地域性鲜明。以里下河地区江河湖荡与西部丘陵山地为主要内容的生态资源较为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根据旅游资源的特征,我市宜优先发展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

第二节旅游总体布局《扬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明确我市旅游长远布局为“一城三带(轴)八区”,或称“138战略空间发展格局”(简称138工程)。据此,“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总体空间布局可形象地概括为“三星拱明月,双轴肩六区”。“明月”--指扬州明清古城和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这是我市旅游资源最为集中、最为精彩的地区。扬州城享有“月亮城”之美誉,“月亮”可谓扬州城代表性物象之一。
“三星”--指扬州下辖县(市)域的众多旅游景区(点),各成耀目“星群”,拱卫“月亮城”。其中,西部“星群”由登月湖、石柱山、白羊山、庙山、龙山、老山等旅游区(点)组成;东部“星群”由渌洋湖自然保护区、邵伯古镇、江都花木产业园、江都水利枢纽等组成;北部“星群”由高邮古城、高邮湖、龙虬庄遗址、东湖度假区及宝应水泗荷园等旅游区(点)组成。

10/1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791a4d1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24.html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