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理解性默写题(教师版)

发布时间:2020-05-14 15:07:2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语》

1.《论语》中,表现学习与按时温习,是一件令人高兴并能提升人的境界的句子是:“ ?”

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论语》中,表明做君子的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要给人以足够的理解和宽容的句子是“ 。”

答案: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论语》中,表达君子对有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之人的高兴心情的句子是“ ”。

答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

答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论语十则》中阐述对学习应该保持正确态度,切莫不懂装懂的语句是:“ ”。

答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 ”。

答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 。”

答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则》中的“ ”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答案:逝者如斯夫

10.(2015山东卷)《论语》记载的孔子言论中,用星辰作比喻,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 ”。

答案: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11.《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

答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 。”

答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

答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

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5.《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

答案: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6.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用“ 。”来概括君子与小人对待“义”与“利”的不同态度。

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7.《论语·雍也》中的“ 。”两句说到“立人”与“达人”,意思是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

答案:已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2. 鱼,我所欲也》

1.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

答案: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全篇作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答案:舍生而取义者也。

3.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

答案: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

答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 。”

答案: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说明了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

答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答案: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述凡是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身体、内心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的句子是:“ 。”

答案: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即中心论点)是:“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 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人之于国也》

1、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 。”的疑问。

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

2、文中对王道的开端描写的句子是:“ 。”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孟子从渔业方面进行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观的两句是:“ 。”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4、《寡人之于国也》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 。”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梁惠王的疑问是:“ 。”孟子则强调:“ 。”孟子告诉梁惠王当君王实行王道仁政的保民教民之后必然会出现:“ 。”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6、在《寡人之于国也》说明君王的态度用了对比的说理方法的语句:“ 。”(诸侯贵族的奢侈浪费行为)与 “ 。”(对待下层百姓没有仁慈之行为)的对比强调要施仁政。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7、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成语为:“ 。”

五十步笑百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72986cabe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1d.html

《《论语》《孟子》理解性默写题(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