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动摇

发布时间:2012-06-04 08:28: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动摇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说到底是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是陪衬的“演员”,甚至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原则呢?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认知心理学有布鲁纳认为:“认知的活动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现代教学充分重视和尊重学生在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必须转变传的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中了生应有的权力还给学生。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代替学生思考的现象十分严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个问题提出后,都教师不等学生思考出结果就急不可待地把答案告诉学生;学生回答问题不能答到点子上,教师也会急匆匆地打断学生的思路,迫不及待地抛出答案,使教学回到“正轨”。结果使学生的思维造成极大的依赖性:“这题我不会做,老师总会讲的!”课堂上别人回答问题,学生常常是在一边以旁观者的姿态出现,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在一天天地懈怠,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学生思考的权利实际上是被剥夺了。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应该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尽量多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1.在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深入思考;2.避免提出过于简单和琐碎的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学生需要动脑后才能解决,而不是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3.对于有难度的问题,要把问题分解为有一定梯度的问题系列,让学生通过思考,把认识活动逐步引向深入;4.教师要示范并要求学生通过“出声的思维”,即:用语言将思考的过程展示给大家;5.训练学生学会反思,以区分“行不行”、“好不好”两个不同的思维层次。

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举一反三,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因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把动手的权利还给学生

学生有效地学习活动应该是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唯一表演者,学生更不能成为讲台下的看客,必须把动手操作的权利还给学生,尽量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1.能够动手操作的,要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动手的操作,在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贴一贴、量一量、称一称、掂一掂等动手实践环节中学习知识;2.对学生动手实践的成果要及时肯定、展示,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

三、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受到很大的限制:一方面,教师满堂讲,其主导地位错误地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位置,使学生处于被动,学生无法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和稍差,自由发表意见会带来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这种“混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不允许的。

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有很大帮助的,也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很好体现。要在讨论疑难问题、归纳概括中心内容等环节,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1.教师要给全体学生创造表达见解的机会;2.要减少纪律的约束,如上课必须抱臂坐正,不能发出多余的声音等;3.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且不报偏见,从正面引导。

四、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学生学习的知识主要来自于课本,课堂教学中应该把课本的阅读学习作为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然而,在不少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电脑演示、角色扮演、实物演示等多种手段层出不穷,而学生的课本却很少,甚至一次也没有翻开过。不仅在语文、外语的教学学生多读课本,而且在数学等其它学科的教学中也要多为学生的阅读创造条件,在自学、质疑和知识回顾等环节中进行:1.阅读要有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2.对学生阅读的结果要检查、反馈;3.要坚持训练,养成习惯。

五、把质疑的权利还给学生

有不少教师思想守旧,在旧思想、旧模式的束缚下,不是围绕学生的需要来组织教学,而是希望每一节课能够按照自己备课时所设想的那样,不出一点差错地进行,不要出现“不和谐”的音符。例如:许多公开课由于教师事先准备“充分”,结果一堂课非常流畅地就上完了,其间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这种课堂教学学生被摆在什么位置,效果又体现在哪里呢?而且教师的满堂问使学生的思维始终被教师强迫、牵制,无法提出自己的问题来。

“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要把质疑问题的权利还学生:1.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采用“欢迎提出不同意见”、“允许刨根问底”等策略,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2.对学生所提问题不要过多地评价,绝对不能冷嘲热讽;3.学生所提问题要有回应,不能作为教学的一种点缀;4.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

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更是组织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代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如果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就不可能成为一个适应现代数学教育教学要求的教育工作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6f0080390c69ec3d5bb7551.html

《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动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