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第67 中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2-11-23 10:58: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乌鲁木齐市第67中学

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课题负责人:魏桂芬

摘要:我校是乌鲁木齐市四所内初班学校之一,如何让少数民族学生接触并喜欢上我国的国粹,是我校体育教师研究的方向。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是丰富学生体育课堂内容的重要手段,是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培养青少年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途径;通过武术校本教学可以提高我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习武可以培养学生尊师重教、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等高尚的道德情操,更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有效手段。本课题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时代的要求,挖掘武术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拓展武术教学内容,探索新时期武术传授方式、途径,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借鉴,发展武术教学。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乌鲁木齐市第67中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经乌鲁木齐市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于20109月立项,课题批准号:SJKYX2010ZT01。现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请领导、专家和老师们审议。

一、 课题研究背景

1999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001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异很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使《课程标准》的精神得到充分的贯彻和落实。同时提出: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方案,各校应结合当地课程资源、学校和学生的特点,认真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于2006511日在青岛做了关于“开发体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研究”报告,特别说明了“体育的校本课程有两层含义:第一,学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校自己的体育课程开发,与国家和地方的体育课程相对应,形成一个独特的板块。第二,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国家的体育课程进行校本化的适应性改造,从而使国家的体育课程更加符合具体的学校体育教学情景。”这就要求我们一线体育教师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和实施者,向课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的角色转变。根据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运动项目已逐步为世界人民所认识,成为与世界人民沟通的桥梁。我校为了发展学校体育的特色项目,让武术成为我校对外宣传、展示的平台与窗口,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特研究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推动我校武术运动的开展。

二、 研究内容

1.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的研究。  

2.武术校本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研究。  

3.武术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4.武术校本课程与学生兴趣的研究。

三、 研究目的

1.通过开发与研究,构建出适合我校实情的武术校本课程。  

2.通过开发与研究,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达到改善和增进健康的目的。  

4.以开发和研究武术校本课程为主线,通过实践逐步形成我校体育的特色项目。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1.武术进入我校校本课程,对学生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充分利用武术运动的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功能,有利于在素质教育中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发挥传统民族体育(武术)在中学教育的作用有利于发展武术运动。

4.武术运动的内在美有利于提高习武者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作为学校体育课中的一项重要运动项目,在新中国中学体育课中有将近50年的历史,学校体育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武术运动的普及与发展。200443中宣部、教育部两部委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并在第四部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途径中提出:“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武术课教学是目前学校开展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教育的一个窗口,是弘扬中华武术的一条重要途径。

六、 特色和创新之处

1.乌鲁木齐市67中学既是民汉合校,又是内初班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占大多数,在此条件下如何有效开展武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值得每一个内初班学校研究。

2.研究成果可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帮助学生学会自我锻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起到良好的作用。

七、 研究对象

乌鲁木齐市第67中学2010——2011学年度的初一年级学生。

八、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的有关体育校本研究方面的资料看,从网上和相关的理论书集上索取大量的指导性文献,以便促进我学校对武术校本教学的开发与实践。   

2.专家访谈法  

在开发与研究中,保持与市、区级体育局及体育教研员、相关体育专家的联系,随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调查研究法  

学校对于本教学相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如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实践经验;学生的学情分析;学校课程资源基础;及场地、器材等物质保障情况,同时,了解国内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找准切入点,制定出可行研究方案。   

4.实验法  

在武术校本教学及开发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补救,不断改进实验的方式方法,以便于教学的推进。

5.统计分析法  

根据教学开发与实践的调查研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与依据,形成最后的结论。

九、 课题组成员分工

负责人:魏桂芬:负责调查研究,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武术基本功的教学,撰写开题及结题报告,校本教材第三、四章编写。

成员,马耕:武术操的教学,校本教材第一、二章的编写,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成员,王鑫:武术操、太极拳的教学,校本教材第五章的编写。

成员,王鹏:武术操、跆拳道的教学,校本教材第六章的编写。

一十、 研究进度

(一)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时间是20108----20109月,全面启动,展开理论学习,搜集资料,拟定实施方案。第二阶段为具体落实、实施阶段,时间是20109----201010 按实施方案开展研究,撰写阶段性总结材料。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时间是201011----20116月,分析总结实施材料,汇编相关材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08----20109 课题组集中学习,拟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109----201010 按实施方案开展研究,设计发放调查问卷,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分期做好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201011----20116 分析总结实施材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完善课题成果。

一十一、 预期成果

初步形成我校武术校本课程,并进行推广开展。

一十二、 课题研究的成果表达形式

1. 撰写教学论文,形成研究报告。

2. 确定《武术苑》校本教材。

3. 武术操应用于大课间。

4. 照片、录像集。

一十三、 课题的实施保障

1.上级教育部门和教育科研的领导审批我校课题立项研究,多方给与技术指导和鼓励。

2.学校领导重视武术校本课程的研究。研究过程中拨出研究资金,购买了大量的武术训练器材和武术训练服装。这对于武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和后勤保障。

3.我校有一支踏实肯干,武术技能较强的体育教师队伍:魏桂芬、马耕、王鑫和王鹏四位年轻教师,教研室余立荣主任热心帮助武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在她的指导下,全组集体投入研究,分工明确

4.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专家给予大量技术指导和帮助。

5.学校从参考资料购买,材料印刷、调研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给予保障支持。

十四、具体实施过程

(一) 课题的确定

1.背景分析:

世界在瞬息万变之中将我们带进了21世纪。在20世纪的最近几十年里,全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的信息化、技术的数学化、经济的一体化、政治的多极化、文化的多元化……均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向,也体现了21世纪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其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同样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可喜局面。

国家课程开发在解决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方面具有优势,这是校本课程开发难以企及的;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是为尊重具体学校环境以及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而存在的,这一点恰恰是国家课程开发不容易兼顾的。它们是各有优势且相互补充的两种课程开发模式,其中的任何一方都很难完全取代另一方。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一定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需要,是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不足的地三级课程。这种课程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课程载体之一。开设校本课程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武术校本课程是校本课程的一部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学校方面

乌鲁木齐市第67中学于2004年成立,学校在承担学区内基础教育任务的同时,还承担新疆区内初中班的教育教学任务。目前,学校有区内初中班住校生1200余名,本地班学生约500人。学生大多来自南疆,一年的大多数时间住在学校。如何让少数民族学生接触并喜欢上我国的国粹,是我校体育教师研究的方向。

我校有8名体育专职教师,36个教学班,各种体育器材基本齐全。近几年,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在体育教师的努力下,我校的大课间活动及体育各学科(乒乓球、太极拳、健美操等)的开展,不仅使全体师生深深收益,同时在各级各部门的检查中得到了教育局和体育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另外我校每年举办的体育文化艺术节,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等,已初具特色。

基于以上学校背景,结合我校特点,我校确立并开发武术校本课程。 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我校根据我国课程进一步挖掘、宏扬宝贵的中华民族资源。

3.学生方面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增强,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而目前学生普遍体质下降,自我主动活动意识不强,社会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动手能力较差。加上现在家长对子女的文化成绩追求过高,忽视对子女身心健康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体育活动。

基于以上客观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我校以由点到面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力求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开展武术校本课程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校本课程开发应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健康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标,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和谐、友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馨和情感的愉悦;通过克服运动中的障碍和经历并战胜挫折,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与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和运动的枯燥感。因此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武术校本教学的首要任务。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学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武术校本建设、开发到评价的各个环节,都应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应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性需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在武术校本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确定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乃至全体学生完成所学课程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三)开发武术校本课程的条件和基础

1.上级教育部门和教育科研的领导审批我校课题立项研究,多方给与技术指导和鼓励。

2.学校领导重视武术校本课程的研究。研究过程中拨出研究资金,购买了大量的武术训练器材和武术训练服装。这对于武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和后勤保障!

3.我校有一支踏实肯干,武术技能较强的体育教师队伍:课题研究的主要承担者是我校魏桂芬、马耕、王鑫和王鹏四位年轻教师,教研室余立荣主任热心帮助武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在她的指导下,全组集体投入研究,分工明确。

(四)开发武术校本课程的方法

1.利用武术兴趣小组作试点,积极培养武术骨干力量

为了把我校的武术校本课程推广并能让学生易于接受,我们2010年上半年首先选择其中一个班八(7)班进行实验,利用每周一次体育课教授少年拳第二套。对本班同学进行了系统的武术基本功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从学生的体力、心理、身体状况、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观察和反馈。通过了解,大多数同学反映身上长劲了,身体结实了,感冒减少了,虽然开始练得腰酸腿痛,但精神振奋,上课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学习效率提高了。通过武术武术教学的实验,更加强了我们开发武术校本课程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半年的训练和重点培养,本班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武术技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成了推广和实施武术校本课程的骨干和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

2.利用学校资源,发挥教师作用,创编武术教材。

要想推广和实施武术校本课程,师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开发武术校本课程的先决条件,有了这些先决条件,在推广实施武术校本课程中得心应手。

第一步:要想落实好武术校本课程,师资力量是关键。因此,在实施前我们成立了武术教师组,推选魏桂芬、马耕、王鑫、王鹏四位教师参加武术培训。规定每周星期四上午一二节课为武术活动时间,主要任务是通过武术校本教材,练动作,统一规格,统一要求。经过三个月的培训教练组的老师基本上掌握了武术校本课程的内容,熟练了课程中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规定套路。为下段推广和实施武术校本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为普及武术校本课程,课题组选择民考汉七(1)班、七(2)班;民考民七(6)班、七(7)班、七(8);本地班七(10)班、七(11)班8个班做实验。分别由魏桂芬、马耕、王鑫、王鹏四位老师负责。对实验班的同学建立档案记录,武术训练前后、半年身体素质的变化记录;人的性格,脾气,以及气质变化记录。这些记录将对这些学生通过武术训练前后的变化的作为整体评价。课题组老师做到详细记录,认真观察,真实反映,客观评价。课题研究小组的其他成员在教研室主任余立荣的的带领下予以配合,协助统计和数据处理。

第四步:在开始的武术教学中,我们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因为武术校本课程是一个新鲜的教材,学生既喜爱又陌生,既向往又神秘。从小没接触过武术的学生开始练起来感到力不从心,很不协调。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用优美刚劲的连贯示范动作吸引学生,教学中又要善于分解简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武术易懂好学,引导他们身心投入。逐渐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起到课程改革学习方式“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转变。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我们再把考试标准和要求告诉学生,使全体学生不但学有所获,而且练有目标。短短的几个月,实验班的同学对武术校本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课程目标

1.学生方面

1)增强体能,掌握并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6)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具有一定的自我设计、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

2.教师方面

1)通过利用我校已有的教学资源,编制出能体现我校体育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

2)通过校本课程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施,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批具有实践活动教学能力的教师群体,达到推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的革新,努力形成开放、探索、研究、综合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经验、成果。

终极目标: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六)课程内容

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我校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是以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为依据,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为指导,从学校实际出发,依照学校的办学思路和育人目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以学生兴趣为动力,以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为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的师资、设施、场地、器材等优势,将武术教学纳入校本课程的教学范畴与内容中,提高全校师生的体质基础上,实施全校推广武术教学并以此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完成体育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前提下,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和新编基础上,校本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做出作如下安排:

教学目标设计所要达到的水平之一:

武术作为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到今天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点。作为我国本土的体育项目我们有必要大力开展武术教学,这不仅是出于对教学对象自身的考虑,也是延续我国传统文化的需要。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从而认识武术,了解武术,热爱武术,树立正确的武术观;激活孩子的潜质,落实素质教育,使他们在武术学习中健体防身,锻炼意志,培养品德,丰富生活,增进友谊,进而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教学目标设计所要达到的水平之二:

1.确立正确的武术认识,培养良好的品德。

2.掌握武术基本套路及武术操《英雄少年》,熟练一种器械。

3.能学以致用,有一定的功防意识。

(七)教学方案

1.基础阶段

培养武术兴趣,初步了解武术,扎实基本功,掌握武术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眼神和压腿等动作方法,体验其中乐趣,提高体能,培养勇敢果断不怕苦、勇于战胜困难的品质。

教学内容:

1)武术的起源发展,特征及价值。

2)拳、掌、勾、冲拳、推掌、亮掌、架拳 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 击步、垫步的学习。

3)柔韧素质的提高。

4)五步拳的学习。

2.提高阶段

进一步学习武术的基本步法,腿法,接触难度动作,学习少年拳并熟悉一门器械(剑、棍、扇),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具有一定的攻防意识。

教学内容:

1)直摆性腿法:正踢腿  里合腿  外摆腿

2)难度动作:腾空飞脚  侧手翻 

3)器械,剑术、棍术、太极功夫扇、跆拳道。

(八)教学步骤

20109月始,至20115月,每周一节武术课(附件录像),计31学时,寒假活动课,5学时,共计36学时;利用寒假的活动课教授学生武术操《英雄少年》(附件录像),从3月下旬开始我校大课间实施武术操《英雄少年》(附件录像);利用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器械的教授(附件照片),并在大型文艺活动中进行汇报演出(附件录像)。将武术教学与体育课程进行有机的集合,每一堂武术课都围绕一个重点领域为目标,进行分层教学,情景教学,精讲多练,示范领做,分组指导,激励讨论,教学比赛,在适当的情况下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具体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8次课)

基础阶段——基本功、五步拳(20109——201111月)

第一次课

1.武术的形成与发展

2.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3.手型

第二次课

1.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2.肩、臂练习。

3.武术步型(弓步、马步)。

4.行进间练习---弓步冲拳

第三次课

1.武术步型(仆步、虚步、歇步)

2.武术的基本手法、步法。

3.行进间练习---仆步穿掌

第四次课

1.复习武术手型步型

2.学习武术手法、步法

3.学习正压、侧压腿。

第五次课

1.平衡(提膝亮掌、燕式平衡)

2.跳跃(腾空飞脚)

3.巩固所学动作,提高动作规格。

第六次课

1.长拳基本理论

2.五步拳1——3

第七次课

1.五步拳4——8

2.复习五步拳

第八次课

测试五步拳

第二单元(4次课):提高阶段——长拳201011——201012月)

第一次课

少年拳第二套1——3

第二次课

少年拳第二套4——8

第三次课

少年拳第二套9——12

第四次课

1.复习少年拳第二套

2.测试评价

第三单元(8次课)

提高阶段——器械套路(20109——201010 运动会开幕式表演)

第一次课

1.棍术基本技法

2.初级棍术第一段1——4

第二次课

1.复习初级棍术第一段1——4

2.初级棍术第一段4——8

第三次课

1. 复习初级棍术第一段4——8

2.初级棍术第二段1——4

第四课

1. 复习初级棍术第二段1——4

2.初级棍术第二段4——8

第五次课

1. 复习初级棍术第二段4——8

2.初级棍术第三段1——4

第六次课

1. 复习初级棍术第三段1——4

2.初级棍术第三段4——8

第七次课

1.复习初级棍术第三段4——8

2. 初级棍术第四段1——4

第八次课

1.复习初级棍术第四段1——4

2.初级棍术第四段4——8动,收势

第四单元(寒假6次课)

课间操——《英雄少年》( 011117——2011229日)

第一次课

1. 简介武术操《英雄少年》

2.《英雄少年》第一、二、节

第二次课

1.复习《英雄少年》第一、二节

2.《英雄少年》第三、四节

第三次课

1.复习《英雄少年》第三、四节

2.《英雄少年》第五、六节

第四次课

1. 复习《英雄少年》第五、六节

2.《英雄少年》第七、八、九节

第五次课

复习《英雄少年》

第六次课

配乐复习《英雄少年》

第五单元(10次课)

跆拳道(太极一章、太极二章)20112——20114月)

第一次课

1. 跆拳道理论知识(起源发展、特点、腰带颜色的象征意义

2. 跆拳道礼仪(礼始礼终)

第二次课

1. 跆拳道步法(前滑步、后滑步、上步、撤步、跳换步)

2. 跆拳道腿法(前踢、横踢、下劈、后踢)

第三次课

太极一章(1. 左转身下截 2.右上步冲拳3.后转身下截 4.左上步冲拳)

第四次课

太极一章(5.左弓部下截 6.左弓部冲拳7.右转身外格 8.前进步冲拳

9.后转身内格 10.右弓部冲拳)

第五次课

太极一章(11.右弓部下截 12.右弓部冲拳13.左转身上架 14.右前踢冲拳)

第六次课

太极一章(15.后转身上架 16.左前踢冲拳17.左弓部下截 18.右弓部冲拳

收势:右脚向左后转180度,恢复到品势的准备势)

第七次课

太极二章(1. 左转身下截 2.右弓步冲拳3.后转身下截 4.左弓步冲拳)

第八次课

太极二章(5.左转身内格 6.右转身外格7.左转身上格 8.右前踢上冲拳

9.右转身上格 10.左前踢上冲拳)

第九次课

太极二章(11左转身上格 12.右转身上格 13. 左转身内格 14. 右转身外格)

第十次课

太极二章(15.左弓部下截 16. 右前踢冲拳17. 左前踢冲拳 18. 右前踢冲拳

收势:右脚向左后转180度,恢复到品势的准备势)

(九)课程评价

1.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

科学的、合理的学习评价,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展。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本校本课程学习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参与意识的评定、知识技能的评定、兴趣特长的评定、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

本课程倡导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并且特别强调质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只有将质性的评价方法与量化的评价方法相结合,才可以有效地描述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也才能评定复杂的教育现象。学生课程学习评定形式是多样的,不仅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此外,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需要注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将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

2.成绩考核及记分办法

成绩考核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理论知识占30%,技术占70%。技术考核中应侧重对基本技术和动作规格质量的评定,既注意期末的考试,又重视平时的随堂考核。

技术考试采用比赛制,学完每个套路后的技术考查随堂进行。评分分五个档次:优(90分以上)、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具体要求如下:

优(90分以上):动作规范,方法清楚,劲力顺达,节奏分明,手、眼、身、步协调配合,熟练完成套路。

良(80—89分):动作规范,方法清楚,劲力比较顺达,手、眼、身、步能较好配合,能比较熟练地完成套路。

中(70—79分):动作比较规范,方法比较清楚,能无遗忘地完成套路。

及格(60—69分):动作无大错误,方法基本体现,演练时虽出现短暂遗忘、动作不协调情况,但僵劲不十分突出,基本能独立完成套路(遗忘不超过两次)。

不及格(60分以下,不含60分):动作不规范,方法不清楚,套路不熟练,不能独立完成套路。

3.对教师的评价 

对任教教师的评价目的是为了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教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学生喜欢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程度、创造性思维能力、课程教学效果等。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强调教师对自己的体育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并要求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对于教师的评价在充分肯定其成绩、认识其潜力基础上,指出被评者应改进的地方,并具体指明改进的方法。

4.对课程建设的评价

课程建设的评价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课程目标,对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情况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课程开发与执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反馈改进课程教学质量。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管理制度;课程体系;教材建设;体课程实施保障;体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等。

(十)研究成果和结论:

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对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和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一定促进作用。
2.通过武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学校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热爱武术,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分子。      

3.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体育课能认真听课,认真学练,课间参加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充分展示了个性,并发展了特长。
4.在研究中总结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发现了自身一些教育方法的不足,有待于改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结论:
    在半年的对学生武术校本课研究中,我校体育教师在武术教学和平时的训练中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总结了一定经验方法,使我校涌现出一批具有热爱武术,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分子。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鼓励、表扬学生,激励学生上进心;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多发现学生个性,让学生在活动比赛实践中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让他们有着成功的喜悦。这样能促进以“优”带“缺”。

存在的问题:
1.由于第一次课题研究,作为研究者,对研究中材料的积累比较散,除了实践经验总结,还应多掌握科学的理论,在今后课题研究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式的积累。研究时录像内容较少,在以后课题研究中在这一方面要积极去完成。
2.体育教师的兴趣倾向与课程标准化、科学化的矛盾  校本课程建设中,体育教师容易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水平,照顾学生需要而表现出兴趣主义。这种兴趣主义的表现有:一是过多从自己兴趣出发设立课程,二是过于照顾学生的兴趣,不能保证一定的健康性,学术性,知识性。 实践中建议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期学校积极鼓励体育教师从自己兴趣出发开展校本课程的设置。然后,可以逐渐从健康性,学术性,知识性,等方面多角挖掘课程。改革和完善,进而使校本体育课程更标准化,学科化。
3.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局限
    校本课程开发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现有的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水平还不能适应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实际上,体育教师队伍的状况参差不齐,体育教师很多看法还不成熟,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有能力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体育教师目前还不是很多,缺乏学校行政部门及专家的指导,所以开发体育课程需要重视体育教师培训,要鼓励体育教师积极投身于体育课程的改革中,这可以促使教师提高专业素质。

4. 由于场地器材缺乏的限制,武术校本课程的质量难以得到提高。例如器械教学由于我校没有刀、扇等,就无法开展教学;没有垫子就不能进行腾空类动作教学;跆拳道教学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手把、脚把以及护具等,教学内容的进度无法按预期实施。
(十一)建议:

1.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和提高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能力。
    体育教师的知识,技术,技能是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首先,体育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需要和体育的特点及自己的优势,确定体育教学的内容;其次,体育教师要能编写体育教材。再次,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驾驭体育教材的能力。师资的培训使体育教师不断具备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能力。我们更希望体育教师的培训应更具有针对性;体育教师的培训应更具有实效性;体育教师的培训应更具有连续性。
2. 创造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体制与建立激励机制。
    如果一个教师有学校的支持,对体育教育的改革就不会有后顾之忧;如果一个教师创新奋进,却仍然干与不干差不多,就会失去改革的动力,学校领导没有相应的决策,没有相对民主的管理机制,那么教师很难积极参与到课本课程的尝试和开发中来。也就是说,除了教师要扭转旧有课程观以外,也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激励。但教师对新制度,新改革的认识,接受,实践,还有一个过程。只有建立一些激励制度,措施,才能加快这一过程。在许多学校,竞争机制还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起作用。
3.实现体育课程改革活动的开放性。

首先学校之间要进行开放互动。教师每天的工作琐细繁重,时间一久,容易因循常规,因而对改革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畏难情绪。只有将教师置身于学校之间的开放与互动中,以先进带动后进,观察学习他校的经验,启发教师的课程改革热情。试点,互相交流,观察,打破教师的固步自封状态。当然,这首先要求校领导有民主开放,接受新事物的观念。其次,让专家和相关人士提供可借鉴的意见和经验。邀请专家进行相关培训,发表相关意见,指导体育课程改革。

4.学校领导进一步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多给予资金的支持,以使我校真正成为展示学校特色的窗口。

(十二)下一段的计划和科研目标

《乌鲁木齐市第67中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虽已结题,但对于这一课题的普及落实后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还要在专家的关怀和指导下,深入研究和探讨,并把理论指导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大胆创新勇于改革。计划如下:

1.继续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体育教师培训班,要求全组老师都要吃透武术校本课程内容和任务,练好武术基本功,掌握武术校本课程的套路和动作要求。

2.发挥武术教师的作用,学校要有组织有领导的定期考核。并把考试成绩结合实际成效记入工作业绩。

3.培养武术兴趣小组的学生骨干,让他们变成武术校本课程的种子传播到各个班级,真正成为体育老师的得力助手。

4.逐步推广自编武术操、太极拳等,达到强身健美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正确的审美观。

5.建立健全考察制度,做好各项数据的统计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拓宽学生的体育选项空间,最终达到《体育与健康》所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教学总结一 开展武术校本课程的价值

武术作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风格。武术注重武德,而绝不是简单的擒拿格斗、套路动作,可以说套路动作是武术的形,而武德是武术的魂。武术也是强身健体、防身御敌的重要方式。但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武术就是打打杀杀的。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了解武术是个什么样的,武术并不是单纯的舞刀弄枪,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的,也不像电影中那样只是卖弄姿势或充满暴力。中国武术具有哲理性、健身性、技击性、娱乐性和欣赏性,它不仅有对抗性练习,还有套路练习;不仅有单人联习,还有双人或多人练习,并且有丰富的拳种和不同的长,短,软,双器械,汇集了中国各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特点。

、健体强身

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国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精神外延,将武术列入教学内容大纲是因为学校是我们开展武术教育的主要单位之一,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而,学校体育的落实要以“健康第一”为思想,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而武术正是学校体育达到“健康第一”的有效手段,相对其它的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强身健体的特点。武术注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强调精、气、神的完整协调。通过教学和训练,能够使学生收到壮内强外的健身效果,武术练习中,通过内在的神情的贯注和呼吸的配合以及人体各个器官的积极参与,能够加强人体肌肉力量,提高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加大关节运动幅度,有效的发展柔韧性。对人体的反应速度、力量、灵巧、耐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善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长期练习,还能够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并且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多功能的、民族形式的武术运动,不断在群众基础中深化,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人们越来越喜欢把武术作为一种健身活动。因此在中学实施普及刻不容缓,由于武术动作的变化多样,通过训练,无形中也能够使学生受到武术文化的熏陶,加强传统武术文化的思想教育,使传统的美德教育寓于实践之中。由此看来,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修身养性的武术,才能在更多青少年的参与下、得到继承和发扬。

二、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文化传统

 通过教学与训练, 在达到健身的同时,进一步开发武术文化的传承,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武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饱经风霜,长盛不衰,直接向后代传递一种民族文化。武术运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载体,应全方位多层次进行普及和提高。继承和发扬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如果没有青少年参与任何事物都是没有希望的,继承和发扬武术文化遗产需要青少年的积极参与。因为中学生的兴趣高、积极性高、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而且这个庞大的群体将不断的发展,如果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滋养和熏陶,这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也将会对武术运动的发展起到推广作用。通过武术校本教学,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和认识传统文化,使其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也能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健康意识及文化素养,让新一代从小就了解我们伟大民族的缤纷多彩的文化,这对于建立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民族凝聚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三、修德养身

中华武术在长期的发展中,继承和发扬着中华民族“重礼仪、讲武德”的优秀传统美德,基于祖先的遗训,习练武术者一般在初练基本功阶段就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已,抑恶扬善”等武德,因此,“武德教育”在习武中占相当重要地位。再由于习武非常吃苦,于是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这也是一种修身的重要方面。“习武以德为先”说明武术练习历来重视武德教育。现在武术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践的过程中学校过于注重技能套路的教学,而缺乏武德教育,学生对武德认识不足,不了解习武的真正的和意义,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不求上进,打架斗殴,逞强好胜,严重影响武术今后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抓素质教育,也要抓武德教育。所以,“练武先练德,教人先教心”。“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拳先习德。”(拳谚)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品德放在第一位,激发中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懂得为人处事之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个性朝着良性的方面发展。识武德,讲礼仪,继承传统美德。

四、锻炼意志品质

武术谚语中“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功到自然成”等充分展示习武能磨练人的恒久意识和态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许多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由于家庭的条件好,他们的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缺乏吃苦精神,做事不脚塌实地,半途而废,使他们越来越依赖父母,通过开展武术教育,经过武术教学的学习和训练,可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刻苦耐劳,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困难去克服不消极逃避,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果断、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生活习惯。   

总之,通过武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全和艺术修养,让学生正确掌握武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武术的独特运动风格和特点方式。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鞭策他们的意志行为,注重和谐发展,对培养他们顽强意志品质,塑造高素质、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武术对人格的完善、心理素质的健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效果;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技能,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形成规范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集中表现为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德育的集中表现。

教学总结二 武术校本教学内容优化初探

武术是中学体育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但武术教学常常流于形式,教学内容中还存在较多的体操动作的渗入,造成武术教学的机械化、简单化,偏离了武术教学的本质。武术校本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就是使学生通过武术各项内容的学习,能够较全面的把握武术知识和技术,对武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文旨在提出中学武术校本教材教学内容的改革思路,使武术校本课在教学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中学武术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从而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造成以单一套路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教学内容中技术动作难易程度、教学内容是否是学生所喜爱或感兴趣,都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武术校本教学内容应切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兴趣进行合理选择。

1.加强基本功训练,增加技击内容教学

通过基本功、基本动作练习,学生身体各部分得到较全面的训练,为提高武术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南疆,很少接触过武术,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相对较差。通过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的练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各个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必要的弹性,还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技术动作,增强学生的体质。但是,由于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在学习动作上就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对学生身体素质掌握的程度,制定出与学生素质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积极性合主动性。

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特性,也是武术区别于其他项目的重要特征。武术动作大多都含有一定的功防含义,在武术教学中增加技击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实战技术和实战经验和能力,有助于学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武术动作和要领,对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起着重要作用。

2.拓宽武术理论知识面

现阶段武术教学偏重于技术教学,而在武术理论方面的教学比较缺乏。武术是在中华民族文化的氛围中孕育、产生、衍化发展,自然融入了传统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传统养生学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

第一,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介绍武术与其他传统文化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武术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其次,增加图解知识和术语教学,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武术图解方法,同时,鼓励学生自学感兴趣的套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技术动作的理解能力。尤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提倡和鼓励学生自学自练的前提是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并对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难点给予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热情。如果没有较好的自学方法和教师的引导,没有自学的能力,学生习武热情就会被深奥晦涩的武术内容所磨灭。

第二,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学生对动作技术有了更深的感性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武术欣赏能力,使学生了解不同拳种的风格和特点。

第三,加强武德教育。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武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习武的真正目的,崇武尚德,使学生能够用高尚的武德思想理顺自己用武行为。

二、根据教师的特点来选择内容

开设哪些教学内容,武术教师专业技术和业务水平是关键。武术属于技能类表演项目,教师专业技术和业务水平越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专长,在对学生做一个较全面的调查基础上,选择学生较喜爱的项目,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武术教学开设哪些方面的内容,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可接受能力,还应根据各校师资情况,优化武术教学内容设置,使武术校本教学得以健康发展。

就武术校本课程武术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散手、跆拳道、太极拳(剑)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比较感兴趣。而且学生对武术的技击性理解受小说和影视等方面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武术教学中,在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可以介绍一些散打和跆拳道等方面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也可以穿插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校在武术教学以长拳和太极拳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散手、跆拳道等实用性较强内容为辅的教学新模式,从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来看,这种教学模式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武术校本教学内容要体现出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注重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以提高学生专项素质和身体素质。增加技击内容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武术教学内容的设置,全面提高教师业务和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学意识,提高学生对自己所喜爱的武术内容进行选择性自学的能力,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武术文化的真正内涵。

综上所述,武术校本教学内容应根据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优化教学内容设置。同时,学校应对武术教学给予大力支持和资助,提供武术教学所必需的器械和场地设施,为武术教学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教学总结三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有效贯彻武术教学

新课程的改革,更加强调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即把人作为一个整体的部份来加以看待,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注重过程性。以人为本的新课改教育理念,在课程改革中,更加强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品,而是知识学习的创造者和学习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参与者、探究者、主动者。武术作为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开始逐渐被国内的许多中小学校列为常规的教学任务之一。面对这汹涌而来的课改浪潮,体育教师们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这全新的教育理念,并把它科学有效地贯彻落实下去呢?

1.深刻了解课程改革下的教育理念体系

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改革,而观念上的改革,教师是关键。实施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使教师具有与新课改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理性支点。

传统的学校武术教学无非是老师教(从基本功到基本动作到基本套路)---学生学---学生练,这里的练也是我们一般所讲的拳不离手,虽然武术讲究的是多练,但是我们的对象是中小学学校的学生,他们和传统的习武者不一样,因此,武术教师们在课堂可以采用欢快活泼教学方式。在武术学习的初级阶段,由于教学内容多为基本功的练习,某些学生对学习武术目的不够明确,在上课时往往出现厌学,纪律松懈,集体现念淡薄等。因此,教学中除教师对学生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外,还要制定出一些合理的解决办法。如合理地运用评比竞赛法,开展擂台赛等,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质量和巩固运动技能。或者组织学生观看武术影片,或者带领他们参观一些历史纪念馆;或者给他们讲解一些真人真事,总之,武术教师要把武术教学设计的富有趣味性,积极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以此达到让学生热爱武术,自觉学习武术,充分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与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多重目的。

2.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目前中小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受着老人和父母的宠爱,普遍形成吃苦精神差,意志薄弱,不少孩子还出现了男孩女性化现象,一些家长对子女过分的溺爱、过高的要求,导致部分学生心理较为脆弱,心理障碍现象明显增加,容易产生自我中心和相容性较差、刻苦精神欠缺、承受挫折能力不强等问题。在过去的武术课堂上,经常出现老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看,少部分男生还能跟着老师一起做,大部分学生则在一边观看,使得武术教学只成了一种形式,根本没有起到锻炼身体的功效。

学生在对武术的认识上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成长。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长辈过分宠爱后生,影响了下一代人格的健全发展。意志薄弱,私欲膨胀,高傲自大,不懂礼节在一些学生身上有所体现,不少家长让孩子练习武术,又怕孩子吃苦,使得学习武术成了一种形式,一种华而不实的表面现象;一些家长让孩子练武术,是为了冠军,出人头地,考试加分;还有家长让孩子练武术,是为了减肥;更有家长是让孩子练武术是为了长大了不受别人欺负,就幼儿园的孩子,学上一两拳后,就用稚嫩的小拳头行使自卫权利。男生见女生受欺负,于是用拳术演绎英雄救美人的壮举”……;家长们的这些行为无一不影响着孩子的思维,使他们从小就对武术产生了一种歪曲的认识,继而使得武术精神逐渐走向另一境地。其次,传统武德教育的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如带有封建色彩三纲五常思想的师命不可违一徒不可二师为朋友两肋插刀为哥们义气卖命、青少年打架斗殴和违法犯罪的比例也有所上升……所有的这些现象和问题阻碍了武德渗透,违背了武术教育的宗旨,影响了武术教学的发展。为此,武术教师们就要不断的在教的过程中明确自己教学的真正的目的,在武术课堂上对学生的一些思想和行为进行教育指正,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不良心态。

3.教师要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思想品德

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方针,在这一 方针的指导下,本着教育者必须自己先受教育的精神,教师们首先自己要学好武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武术教材大纲,钻研教材和教法,具备学好,教好武术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而且教练在动作示范时,要力求准确,以保证武术特有的风格。在讲解时吐字要清晰,要把每个动作的作用,功防含义等都讲清楚,这样才不失武术的根基。在教学中要注意提示学生攻击性动作不能随意使用,要进行习武的目的、意义的教育,使学生能正确对待练武,要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当然,教练也可根据武术的特点,自己创编教材,不过在选择其它教材和创编时应注意科学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征。另外,教练还应明确武术教学普及课与提高课的特点、任务、及武术教学的基本规律,按照武术教学计划,系统地,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传授武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国防教育和武德教育。要牢牢抓住搞好学校武术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环节,才能不断地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不仅注重教学方法的提高,还要求教学理念的更新。武术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加强教材教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武德渗透,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教学总结四 体育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使用体育教学方法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会某项技能,而不是教师的一种能力的展示。因此在武术课的教学中只有合理灵活地运用体育教学方法才能快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1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等。

1.1 动作示范法

动作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方法,在直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此方法可以使学生了解所有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在武术学习中,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动作数量多,如不同风格的拳术或器械,每一个套路都有十多个或数十个动作组成;二是动作路线复杂,如往返折叠、左右旋转等;三是每一个动作包含的因素多,如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外部形体动作与内在精、气、神的紧密结合等。示范法是武术教学中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之一,教师正确而优美的示范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习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完整示范法与分解示范法两者在教学中应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完整示范可以是整套、整段或某个动作,而分解示范可以是整套动作中的一段,也可以是某一个动作的一部分,两者的运用必须以学生掌握动作和接受理解能力为前提。当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规格也相当规范时,应从动作的完整性、动作的节奏感以及动作姿势、劲力、节奏和结构提出要求,此时的示范应用完整示范。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动作的内涵,应结合分解示范法详细地讲述动作的攻防作用,使学生在做练习中表现出动作的节奏感、神态、劲力和攻防意识。

正面示范一般用额状面内运动的动作,如“马步双摆掌”;背面示范一般在进行体侧动作教学时采用,如“弹踢冲拳”;侧面示范一般在进行体前动作教学时采用,如“提膝穿掌”。三种示范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便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看清动作的全貌。在教学中,个别简单动作可采用镜面示范,但较复杂的动作就不宜采用镜面示范,否则往往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紊乱,尤其是器械教学。正确合理地运用示范面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动作,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练习量。教师做示范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来获得比较正确的动作技术,因此示范面的位置应当以全体学生都能看清动作为标准。教师的示范位置可在学生中间,这样便于学生看清教师的讲解示范,在套路领做示范教学中,教师应在套路进行方向学生队伍的斜前方,若套路行进中改变了方向,教师应及时调整领做位置。总之,示范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动作方向的变动而改变。

1.2 演示法与纠错法

较为多见的演示手段有可活动的人体模型、战术板、图片和图画等小道具,还有偶尔使用的幻灯、电影、计算机等。由于武术动作较快,难以现场观察等特点,因此演示法和示范法一样,也是很重要的方法。在武术教学中,纠正错误动作和进行帮助时,必须分析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才能选用适合的方法进行纠正和帮助。比如少年拳第二套中有一“转身劈掌”动作,由于学生观察不够仔细导致出现转身的方向和提膝腿相反的错误动作,这时教师就应该采用限制练习法和自我暗示法进行纠正。

2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运用技能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有讲解法、问答法和讨论法。

2.1 讲解法

讲解法是较典型的教学方法之一,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要“精讲多练”,体育教师要善于使用清晰、简练、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教学内容。在武术教学中,每一个示范动作的讲解都要做到用语简练,重点突出,目的明确。武术教学中必须讲明每一个完整动作的名称,以便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概念意识,有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动作讲解时要精练准确,同时应结合动作的攻防性质进行讲解,讲解的时机要恰当,练习过程中结合口头提示有助于学生纠正动作和提高动作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给学生讲清肌肉的用力状况,肢体运用的轴与面,讲清动作的性质。武术中的“型”是静力性工作,武术中的“法”是动力性工作。“型”指手型、步型、身型;“法”指手、眼、身、步、腿的使用方法。精练、准确、恰当的讲解不但能使学生理解记忆动作,而且更能提高动作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 问答法和讨论法

无论是体育教学中的讲解还是指导,都需要教师有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便于学生的思维活动经常处于积极的状态,同时注意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况,难易适度,问题

要明确具体,要敏感的抓住学生认识中模糊不清的地方或错误之处,及时加以纠正。比如“蹬

踢架打”动作,教师可以问“蹬的是对方的那个部位”,“为什么要架打”,“它的攻防含义在

哪里”等,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既教会了动作,又使学生懂得了动作的攻防作用,提高了武术的实用价值。讨论法往往是伴随着“小群体教学法”来进行,比如健身拳中“转身按摔”动作的功防含义是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总结学习效果会更好。

3 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指那些通过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运动技能、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在武术课教学中,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和循环练习法等。

3.1 完整练习法

完整练习法主要运用于学习的开始阶段与后期阶段。教师在新授动作之前给学生以完整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形成完整的动作概念。当学生基本掌握了动作,弄清了动作方向路线之后,就应在动作质量上下功夫,力求招式准确、方法清晰。俗话说:“练拳容易改拳难”。学生在练习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时,一开始就得严格要求动作规格,反复强调,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定型,让学生知道基本动作是学习套路的基础,只有一丝不苟地做到动作规范化才能很好地、灵活地运用到各种武术套路中去,才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当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后,动作的练习应由慢速逐渐变为正常速度。在做组合动作练习时要特别注意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

3.2 分解练习法

分解练习法主要与运用于武术动作中较难或较复杂的动作,此方法便于学生弄清动作的方向、路线和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如学长拳时,先一招一式学会,再串联在一起,使每个运动衔接起来,最后达到形神兼备。在学套路前可先学会基本功,如可先练一练跳跃练习,再学大跃步前穿、击步腾空飞脚等时就容易多了。如练习“歇步盖打”动作时,学生完成起来上下肢不够协调,这时可分解为“撤步盖掌”和“歇步冲拳”两个上下肢分解开的动作,这样能使学生明确动作结构并掌握动作技术,从而有效地缩短了掌握动作所需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比赛活动,使学生通过更加生动的、丰富的运动实践体验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运动能力,提高运动参

与兴趣的一类教学方法。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运动游戏法、运动竞赛法和情景教学法等。在中学武术课教学中可采用游戏法和运动竞赛法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动作质量。

学生一般都争强好胜,教师在进行游戏和比赛教学前要进行合理诱导,让学生“蠢蠢欲动”,学生有了积极的心里调动,就能产生参与的强烈动机与兴趣。比赛形式可采取同质分组比赛,以便学生在同一层次上比赛产生“力争第一”的念头,比如一个套路,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做套路的一半进行比赛,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完整做完进行比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通过小结讲评等方式对比赛结果做一总结,对学生的技能学习和提高情况向学生进行反馈,通过总结对学生进行心理、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热爱武术的民族自豪感。

5 选择适合于武术教学特点的教法

在授课时,口令与运动相结合 使学生既能掌握动作节凑,又能记住动作和名称。例如弓步冲拳、弹腿冲拳等。在复习时,教师可只喊口令,让学生边练习边说出动作名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动作。练习和呐喊相结合 在练习初拳过程中,学生可大声齐喊等。一是能齐;二是能增添力量和气势,达到以气推动,以声助势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武术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正确合理运用体育教学方法便成了武术教学的捷径,对于武术教学选择什么方法,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武术基础。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方法,都要结合武术的拳种,灵活运用,教无定法。还可以把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应用。武术教学中的方法应随着教学对象、水平的不同,其教学方法的运用也要随之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必须认真地钻研教材教法,敢于创新,并能合理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武术教学质量。

教学总结五 武术校本课程对学生多元评价的尝试

新课程需要新的评价理念与之相适应,需要建立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真正能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武术校本课程对学生评价的方式应充分多元化。目前在武术教学中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还停留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其存在的弊端有以下几点:

一、现行武术教学对学生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

1.评价内容——存在片面化的局限,表现为过多依赖武术知识、技能、体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健康心理和健康行为的评价不够。

2.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一元思维,忽视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抹杀了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也背离了学生多样化、个性性的发展要求。

3.评价方法——过多偏重量化结果,大多用绝对的标准来考察学生,不能关注到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忽视真实、有效地记录表明学生发展过程的资料,也不能及时将这些资料呈现并反馈给学生或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纵向比较。评价不能反映学生生活世界的开放性和动态性。

4.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评价仍是“自上而下”的活动,教师掌握着评价的主动权。他们的偏好决定了评价的理念、标准、方法及内容等各个方面,学生是处于权力最下方的群体,基本没有“发言”的空间与机会。没有形成新课程提倡的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5.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二、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多元评价体系

武术作为《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课程实施的现状来看,原来的教育评价体系与新课程的要求相差甚远。如果评价方式不改革,必然对课程改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改革传统的武术教学评价的弊端,建立关注学生多元的评价方法势在必行。以质的评价统整,与量的评价结合,形成多元的评价方法。还可采取解释性、鉴赏性、批评性,综合素质评定,成长记录等质性评价和测量、统计的量化评价;还可采取多元参与、自主评价、等级评定等评价呈现方式。

1.转变教育观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形成情况,以及这些知识、技能和情感能否保证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思考的不再是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状态加以判别,而是要思考如何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不是注重学生是否达到了规定的学习要求,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水平与以前的水平相比是否有了成长和进步。其目的是通过问题发现帮助学生分析现实的状况及可能的发展路向,指导学生改进学习计划与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这一评价是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旨归和服务对象,而不是让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框架服务。

2.校本化设计评价内容和标准,正确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以往的体育学习评价按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标准进行评价,内容是大纲规定死了的,标准是由少数权威人士或专家按体育统计学中的正态分布原理制订的。这些统一的标准或内容衡量着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个性特征和学力基础的学生,结果,少数成绩的优秀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而大多数学生则是失败者,少数学生得到激励,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被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3.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学习

以往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由于没有强调评价的全面性,虽然在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中有掌握运动基本知识、技能,发展运动体能,还有诸如“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等,但我们对学生武术学习的评价大多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定,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评定,造成体育学习评价与教学目标脱节。

武术校本课程建设要强调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综合评价,强调在对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实施评价的同时,更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合作精神。可是,定量评价比较适合于评定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但很难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意志品质、自信心和自尊心、合作精神等,定性评价却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可以相对科学的评价这些内容。仅采用定量评价显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情况,不能反映学生达成五个维度目标的情况。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应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办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

4.终结性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以往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由体育教师采用定量的方法,只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成绩后面不同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忽视体育学习的内在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结果很少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也很难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造成学生为了考试而消极地进行体育学习的现象。

因此,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即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各方面的评价,以便于学生随时发现问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然后再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作一个终结性评价。这样才能准确、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既能保证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

相对成绩=绝对成绩起点成绩。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学习评价,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体育学习方面长处的过程中,体验体育活动中成功的乐趣与喜悦,增强体育学习的自信心,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

6.养成学生对学业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评价,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况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便扬长补短。

结束语

体育新课程需要新的评价理念与之相适应,需要建立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真正能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武术校本课程建设要强调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综合评价,强调在对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实施评价的同时,更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合作精神。

教学总结六 如何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项目,在武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融洽的师生关系,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武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讲求循序渐进原则

武术教学中,武术基本功教学是基础,只有打好扎实的武术功底,才能适应今后的教学活动。武术基本动作学习是我们实施武术校本教学的重中之重,譬如,进行手型、步型及其组合动作教学,能够有效地为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一段时间的学练后,学生对基本动作及武术内涵逐步了解后,进行基本拳法教学,主要让学生掌握五步拳、少年拳等拳法,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符合教学规律。

、寻求教学形式多样性,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常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解示范法,即教师花很多时间讲解动作方法、内容、规则等,学生的练习时间少,加上练习形式单一,极大打击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我校开设的武术教学中,多为基本拳法学练,无器械教学,学生更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所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多样的教学手段,能够促进学生学练兴趣的提高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采用讲解示范法,还可以使用游戏法、竞赛法、语言激励法、学生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场地的安排上也可以作些文章,譬如情景创设,图案变换等,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新鲜感,乐于参与到武术学练中来。

2.2多彩的学练形式,能够加速学生学习兴趣提升

学生的练习形式也是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浓烈与否的关键因素。在平时课堂上,教师一般都让学生成四列横队进行练习,在武术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进行队形变换,如弧形、圆形、正方形等,有些是学生面对面的互练、互动,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学生的练习形式主要有集体练习和分组练习两种。集体练习时,也是可以变化的,不一定所有学生都进行同一动作、同一节奏的练习,可以分区域、分内容、分节奏学练,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及时做好指导与点评就可以了;分组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主练习,既要有规定动作练习也应有自创动作练习,培养学生学会寻求和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小组之间还可以进行组间展示和互动等。

、优美直观的教学示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武术教学中,示范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武术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正确地运用示范方法能有效地缩短学生学会掌握动作的时间,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示范是武术教学中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方法,示范在直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它可以使学生了解所有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教师正确而优美的示范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习武术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1示范面的可视性及准确性,能够让学生较快地尝试到动作的成功

体育教学中的示范常采用正面示范和镜面示范,而武术教学中,有些动作的示范还应是多角度的,比如在完成武术基本动作中“弓步冲拳”时,进行侧面示范,或者斜向示范,更方便学生受到直观视野的熏陶,也不会受到学生队列队形的限制。

3.2示范动作的优美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于处于初级阶段学习武术的初中学生来说,教师示范动作的优美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项目的学习。所谓动作优美,就是教师在示范武术动作时,要做到动作和线路正确熟练,手型步型正确到位,眼随手动、发力正确,具有武术风格。这也是我们评价学生时必须要做到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必须加强武术理论与实践的锤炼,给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起点。

、采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赏识能够导致成功,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在武术教学中,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对武术课产生兴趣和对任教者产生好感,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运用身体语言如表情、点头、眼神、微笑等,激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使他们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加深对武术课的兴趣,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在快乐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

、分层次教学,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体质状况和运动水平难免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区别对待,一视同仁的所谓平等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标准偏高,会让水平低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达到,容易挫伤练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已获得的练习兴趣丧失;而要求偏低,能力强、水平高的学生又会觉得不能满足,同样不感兴趣。因此,要维护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兴趣,所提出的要求应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语

  在武术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关键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好引导,找出学生对练习内容兴趣缺乏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采用实际有效的方法,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才是实施武术校本课程的最终目的。

武术校本课程安全制度

1.上武术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

2.遵守纪律,认真听教师关于课堂活动应注意的事项,记住安全要领,增强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3.服从教师的安排和干部的调配,不做与该课无关的事。不得擅自进行教师没有布置的活动项目。

4.在进行包括剑、棍、扇等器械训练时,必须在教师指定的位置内站立,注意安全,一切行动听指挥。

5.在器械训练时须由班主任领取运动器材并负责安全监督,在无武术教师或班主任在场时,学生不能自行活动。

6.学生在武术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并按武术活动项目所规定的安全要求进行。学生之间要互相帮助,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7.学生课外武术活动要在指定场地上进行,不能乱窜乱跑,影响其他班级学生活动。严禁学生之间互相争执、吵闹甚至斗殴。

8.学生要学会自我监督,随时注意身体功能状况变化,若有不良症状要及时向教师反映情况,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

9.学生有以下疾病或症状,禁止参加武术活动;

体温增高的急性疾病;

各种内脏疾病(心、肺、肝、肾和胃肠疾病)的急性阶段;

凡是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肺及支气管咳血,鼻出血,伤后不久而有出血危险,消化道出血后不久等;

恶性肿瘤;

传染病及慢性疾病。

10.武术老师为安全责任人,负责上述安全教育。

武术校本课程教师岗位工作职责

1.制订好学期武术教学计划、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计划,教学活动等相关工作内容情况等方面的计划,规范武术资料的管理。

2.认真落实武术教学常规中的各个环节,搞好武术课成绩考核。完成学期学生体质综合评价及学生身体素质评价的工作。将校本课程与学校的"二课""两操"、进行有机的融合,落实"二课""两操",积极开展武术教学研究及校本课程武术教研活动。

3.结合所实施的武术考核标准,抓好武术锻炼达标测验、校本课程武术教学的检测工作。要求所任课班级学生武术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

4.认真抓好群体活动,组织好各种武术活动竞赛和学校田径运动会、趣味运动会,及学校每月一次的小型竞赛活动。将武术的竞赛与学校的武术竞赛活动进行有机的整合。

5.负责武术器械、设备、场地等方面的维修和管理工作,给学生及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场地。

6.课题组的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落实过程中,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要协助教研组长做好日常事务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玉华主编.校本培训研究与操作.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建华.我国中小学武术教材的建设与改革的研究.武汉院报.373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王建华.不同中小学武术教材教学效果的研究.首都体育学院报.20053月第172

5】史小英.浅谈学校武术教学如何走出困境. 武术科学,2005,(1146-47

6 刘安平,雪飞虎. 试论新课改下高中武术散打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10年第11

7】陈新梅 青少年韵律武术操的创编及教学实验研究.搏击.武术科学20103

8】邓春红.少儿武术操小学体育课程校本武术单元教材.体育教学.2004年第4

9弘扬少林武术 开发校本课程

http://www.dfedu.net.cn/edunews/2010/5/10511103334139.html

10武之国粹 武之校韵

http://gljy.nje.cn/gljyynew/HTMLNEWS/37/461/1870.htm

11】城郊中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http://www.chinaqking.com/%D4%AD%B4%B4%D7%F7%C6%B7/2009/56359.html

12南京高淳县实验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介绍

http://www.njsjys.com/News/B20-04-04-4850.htm

13万柳园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http://wlyxx.bjedu.cc/jiaoyujiaoxue/jiaoyujidi/kegaidongtai/2010-12-06/7726.html

14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抓手   特色强校发展之路

http://www.ycjyw.net.cn/article/showinfo.php?id=2289

15】北京市石景山区麻峪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纲要》

http://myx.sjsedu.cn/tabid/681/ctl/InfoDetail/InfoID/4427/mid/1151/Default.aspx?ContainerSrc=

16关于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施

http://www.jzyz.com/show.aspx?id=536&cid=43

17校本课程——“武术进课堂

http://www.ygxx.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3

附件1

武术课程开发教师调查问卷

为了落实“三级课程管理”的精神,加强体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调动学校和教师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不断推进和完善体育课程改革,特制订这一问卷,了解贵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敬请您如实填写,您不必填写姓名,我们对您反映的情况加以完全的保密。谢谢您的大力支持!

一、 基本资料(请在符合您的情况的选项前面□内划“√”

1. 您是: 小学体育教师 初中体育教师 高中体育教师

2.您是: □专职体育教师 □兼职体育教师

3. 您的学历: □中专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4.您的年龄:

5. 您的职称: □小教三 □小教二 □小教一 □小教高级 □小教中学高级

□小教特级 □中教三 □中教二 中教一 □中教高级

□中教特级

6. 您的职务: □专任教师 □教研组长 □校中层干部 □校长或校级领导

□教研员 □其他

7.您所在的学校:

8. 您学校所在区: □沙区 □高新区 □头屯河区 □乌鲁木齐县

□达坂城区 □米东区 □沙区

9. 您是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师 □是 □否

10.您是省市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师 □是 □否

二、 选择题(请在符合您的情况选项上划“√”)

1.您对《课程标准》精神的理解程度如何?

1)理解 2)较理解 3)一般 4)不太理解 5)不理解

2.您了解“三级课程管理”的含义吗?

1)了解 2)比较了解 3)一般 4)不太了解 5)不了解

3.贵校有无开发体育的校本课程?

1)已开发 2)正在开发 3)准备开发 4)没有开发

4.您认为贵校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实施体育课程的改革情况如何? 1)好 2)较好 3)一般 4)不太好 5)不好

5.贵校根据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学校自主开发的时间和空间,开发学校自己的体育课程(也称特色项目)情况如何(如将武术作为本校的体育校本课程)?

1)好 2)较好大 3)一般 4)不太好 5)不好

6.您认为贯彻和落实“三级课程管理”的精神重要吗?

1)重要 2)较重要 3)一般 4)不太重要 5)不重要

7.您认为学校应该具有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权利和责任吗?

1)应该 2)比较应该 3)一般 4)不太应该 5)不应该

8.您认为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开发体育的地方课程重要吗?

1)重要 2)较重要 3)一般 4)不太重要 5)不重要

9.贵省(或直辖市或自治区)有无开发体育的地方课程?

1)已开发 2)正在开发 3)准备开发 4)没有开发

10.贵校的特色项目是什么(选择或填写一项)?

1)无 2)篮球 3)足球 4)排球 5)乒乓球 6)田径

7)武术 8)其他

11.您认为贵校根据《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顺利吗?

1)顺利 2)较顺利 3)一般 4)不太顺利 5)不顺利

12.贵省有无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

1)已开发 2)正在开发 3)准备开发 4)没有开发

13.贵校有无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

1)已制订 2)正在制订 3)准备制订 4)没有制订

14.您有信心开发贵校的体育校本课程吗?

1)有信心 2)较有信心 3)一般 4)不太有信心 5)没有信心

15.您同意“体育教师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这一观点吗?

1)同意 2)比较同意 3)一般 4)不太同意 5)不同意

16.您支持开发的校本课程要有特色这一观点吗?

1)支持 2)比较支持 3)一般 4)不太支持 5)不支持

17.您认为影响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可以多选)

1)体育教师的能动性 2)校领导的支持 3)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态度

4)学生的参与 5)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 6)体育场地设施条件 7)其他

18.您认为贵校有能力开发体育的校本课程吗?

1)有能力 2)较有能力 3)一般 4)不太有能力 5)没有能力

19.您现在是怎样利用和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可选择多项)

1)注意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2)注意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3)注意课程内容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4)注意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5)注意自然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6)注意体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7)注意民族民间体育资源的开发

8)没有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9)其他

20.贵校有无开发体育的地方课程?

1)已开发 2)正在开发 3)准备开发 4)没有开发

21.烦请您简短地描述一下您对开发武术校本课程的认识和建议?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20109—201010月,通过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培训的机会,对乌鲁木齐市的五十所学校的部分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48份,有效问卷48份,回收率96%,统计分析如下:

1.52%的教师为初中教师,48%的教师为高中教师;

2.100%的教师为专职教师;

3.98%的体育教师为本科毕业;

4.体育教师的平均年龄34岁;

5.66%的教师为中教一级,30%的教师为中教二级,4%的教师为中教高级;

6.90%的教师为专职教师,3%的教师为教研组长,1%的教师为校中层领导;

7.72%的教师了解“三级课程管理”的含义;

8.专项是武术的体育教师平均有0.6位;

9.目前还没有学校开发出武术校本课程,有2所学校正准备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有3所学校准备开发;

10.47%认为开发武术校本课程重要,29%认为一般,24%认为不重要;

11.52%认为武术校本课程的内容应该具有多样性,如长拳、太极拳、太极扇、跆拳道、剑术、棍术、刀术等;

12.影响开发武术校本课程的主要因素中,选择体育教师的能动性的占10%,选择校领导的支持占68%,选择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占49%

13.42%的体育教师认为武术校本课程应用于第二课堂,45%的教师认为应用于大课间,20%的教师认为应用于体育课;

14.多数教师认为开发武术校本课程应该有校领导的支持,武术校本课程应该长期坚持下去,而不是搞形式,要从多方面角度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总结: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学校开展武术校本课程很有必要,应广泛应用于体育课与大课间,同时应有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且长期坚持下去,而不是搞形式。

附件2 武术校本课程开发学生调查问卷

各位同学,你们好!为了开发乌鲁木齐市第67中学武术校本课程,特设计此问卷。该问卷仅用于个人的课题研究,不会涉及同学们的隐私,请同学们认真如实填写!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合作!

本页填写时间剩余: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 你对校本课程的内涵清楚吗?

A 非常清楚 B、知道一点 C 不太清楚

3 你喜欢武术吗?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不喜欢

4. 你认为学校开展武术校本课程有必要吗?

A、很有必要 B、必要性一般 C、没什么必要

5.你对学校开设武术校本课程持何种态度?

A、感兴趣 B、一般 C、不感兴趣

6 你认为开展武术校本课程对你有帮助吗?

A、很有帮助 B、帮助不大 C、没有帮助

7、你认为学习武术主要的目的是:

A、对武术感兴趣 B、锻炼身体的需要 C、培养自己的特长

8.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展是否加重了你的课业负担?

A、是 B、否

9.教师在教授武术校本课程时,你认为需不需要有与之配套的武术校本教材?

A、需要 B、不需要

10.你认为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展提高了你哪些方面的能力?  [多选题]

A身体素质 B 健体防身 C、道德修养 D、基础知识与技能

E培养品德 F磨练意志 G、对美的体验与表现

11.教师上武术课通常采用哪种形式?

A、动作示范法 B、讲解法 C、纠错法 D、竞赛活动法

E、分解练习法 F、完整练习法 G 问答法和讨论法 其他(

12.你觉得在武术校本课程开展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多选题]

A、课时少 B、缺少练习场地 C、缺少适用的校本教材

D、缺少竞赛活动 E、缺少学习评价体系 F、教师专业水平限制

13. 你认为学校开展武术校本课程

A、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 B 毫无新意,随大流

14.假如学校开设武术校本课程,你想学习哪些内容?

A长拳 B太极拳 C太极扇 D散打

E跆拳道 F剑术 G棍术 H刀术 其它(

15.你对我校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有何建议?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1.60%的学生对武术校本课程的内涵不太清楚;

2.66%的学生对武术感兴趣;

3.84%的学生认为开展武术校本课程对自己帮助很大;

4.54%的学生认为开展武术校本课程不会加重课业负担;

5.62%的学生认为应该有与之相配套的武术校本教材;

6.78%的学生认为开展武术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理念

7.多数学生对武术校本课提出的建议是要有校本教材,要有必要的场地,多开展一些比赛活动。

总结:学生对武术很感兴趣,认为学习武术对锻炼身体有很大好处,他们希望学习器械套路多一点,跆拳道多一点,以具备攻防意识,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附件3 武术校本课程录像与照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5bb43e2551810a6f52486b8.html

《乌鲁木齐市第67 中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