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体系

发布时间:2019-09-08 07:30: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

1、课程发展小组

建立幼儿园课程发展小组,具体负责幼儿园整体课程的规划和发展。课程发展小组人员的构成:

1)园长、业务园长、教学助理、行政助理

规划幼儿园总体课程,决定各类型活动之间的时间和比例;制定和调节不同季节的作息安排;负责课程与教学评价;组织有关课程调整和发展的会议;落实课程的配套措施;深入研究课程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负责组建幼儿园课程资源库等。

三、幼儿园课程的理念与特点:

1、幼儿园课程的理念

遵循《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及其《课程指南》中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互动   整合   生活性

互动:在活动中强调师师互动、师幼互动、家校互动,通过这些互动,丰富课程的内容、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整合:一是先进教育理论与领域内容的整合:将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相结合,创设开放多元的环境,选择丰富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在教学中得到发展;二是幼儿的一日活动与领域内容的整合:将幼儿的一日生活看做一个整体,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一日活动中生活、游戏、运动、学习四方面的整合;三是各类环境资源的整合:包括心理环境资源、物质环境资源、家长资源以及社区环境资源。

生活性:第一,在生活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与人相处的态度及基本的常识;第二,由于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的、直观的,只有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大量的人、事、物的相互作用,通过交往、参与、探究获得知识,习得态度,体验情感,形成个性,因而从生活中学习就成了幼儿学习的必然要求。课程必然带有浓厚的生活特征,课程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更要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但并不意味着要把课程与日常生活等同起来,混为一谈,而是要合理地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四、幼儿园课程目标:

1、课程总目标

总目标:通过幼儿园课程实施,促进幼儿健康水平以及情感、态度、认知能力各方面的发展,使幼儿成为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

具体目标:

目标一   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目标二   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

目标三   积极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

目标四   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与探索的兴趣。              

目标五   初步接触多元文化,能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审美情趣。

目标六   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他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性。

2、各年龄学年培养目标

3——4岁幼儿学年培养目标

1、有独立做事的愿望,学习正确洗手、穿脱衣服、自己用餐、喝水。

2、能接受成人的建议和指示,知道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常规,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处的快乐。

3、乐意用双语主动招呼熟悉的人,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在成人的启发下能帮助别人。

4、爱护玩具和物品,学习收拾与整理。

5、了解身体主要部位的简单功能,知道避开日常生活中的危险。

6、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尝试用各种材料和器械活动身体,学习一些基本运动方法。

7、喜欢观察周围环境中不用的物品,尝试对其进行分类、对应、排序等,发现其差异。

8、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喜欢翻阅图书。

9、喜欢做音乐游戏,能感受游戏中节奏、旋律的显著变化,并随之变换动作。

10、愿意倾听欣赏简单的英语儿歌、歌曲等。

11、尝试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运用画、折、搭、剪、贴等方法自由地表现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并作简单想象,体验乐趣。

4——5岁幼儿学年培养目标

1、初步习得刷牙、使用调羹、手帕、纸巾、便纸等生活能力,对自己能做的事表现出自信。

2、有初步的同情心和责任意识,能关注熟悉的人和弱小的同伴,完成力所能及的事。

3、愿意帮助集体做事,有爱劳动的习惯。

4、能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产生认同感、亲切感,能觉察并尊重他人的情绪和需要。

5、能理解日常规则和尊重公共生活的基本常规,有初步辨别是非的能力,能留意和了解周围生活中各种常见符号的意思。

6、有了解自己身边的各种新鲜事物的兴趣,乐于主动收集和交流新的信息。

7、喜欢阅读,初步理解书中表达的内容,学习欣赏各种中外儿童的艺术作品初步留意周围符号的意思。

8、愿意尝试使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拼装、拆卸、制作、绘画,有初步的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9、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并识别数字,了解数的含义,初步理解数量、重量、颜色、质地、距离、方位和时间的等概念,学习比较、测量等的方法。

10、了解家乡的一些典型景观,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和习俗,感受节日的快乐。

11、爱父母、爱老师、爱长辈,了解他们的职业与自己的关系,懂得要尊重他们的劳动。

12、乐意亲近自然,能用简单的观察方法,感知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和动植物的关系。

13、积极参加各类运动活动,精神充沛,动作轻松、自然协调。能自主选择各种材料和器械进行活动,能玩出多种花样。

14、在运动中能遵守游戏规则,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对相关的信号能作出相应的反应。

15、学习结伴、轮流、请求、商量等方式与人交往。能注意倾听他人的说话,并积极表达自己的主张。

16、游戏中乐意用动作、歌声、语言、绘画等手段表现所能理解的事物和喜欢的角色。

17、愿意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初步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5——6岁幼儿学年培养目标

1、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物品等生活习惯,独立自信的做力所能及的事。

2、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尊重他人需要.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规则意识,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

3、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大胆尝试新奇、有野趣的活动,获得身体活动的经验,动作协调、灵活.具有安全意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探究、操作、实验,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感兴趣,积极尝试用简单的认知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依存关系,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6、了解社区内及城市其他典型的设施、景观,参与民间节日活动,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7、对衣、食、住、行等基本物品的来源和接触到的科技成果感兴趣,接触与运用多种媒体,学习多途径收集和交流信息。

8、知道一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以及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初步的多元文化意识。

9、对双语活动感兴趣,主动参与双语活动,学习简单的英语单词和表演。

10、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实际意义,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获得一些时间、空间概念,会进行比较、推理等智力活动.

11、能从多方面感知周围生活中的美,能大胆用唱歌、舞蹈、演奏、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形式表现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

12、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同伴的讲述.会主动用语言与人交往。

13、关心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简单标志和文字,尝试用图象、文字、符号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五、幼儿园课程设置与组织形式:

1、课程设置

我园招收全日制4—6岁幼儿,按幼儿年龄设置小班(3—4岁)、中班(4—5岁)、大班(5—6岁)三个年级,并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三个年级均开设的课程有生活、游戏、学习、运动。

我园课程的设置以《纲要》为基础和指导,以新课程为蓝本,同时结合我园特点和满足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课程包括二大板块:基础课程、辅助课程。

基础课程——生活、运动、游戏、主题学习

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幼儿园一日生活为最基本的活动形态,强调每一种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以及活动之间的互动与渗透,关注幼儿自身的兴趣、经验、需要,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生活:主要指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活动。旨在帮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形成初步的自理能力和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共同的生活中能够愉快、安全、健康的成长。

运动:主要指体操、体育游戏、器械运动、利用自然因素锻炼等。旨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动作协调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幼儿健康的体质奠定基础。 

游戏:主要由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自由活动等构成。旨在满足幼儿自主、自发性活动的需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发展。

学习:以互动式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主题背景下将各种情况下的学习经验融为一体,围绕主题以各种学习方式开展的自主探索、体验式学习活动(讨论、实地参观、收集信息、阅读、听赏、制作、表演等活动)。旨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积极体验,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态度等方面不断进步,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辅助课程

辅助课程具有灵活、变通性强的特点,是我园课程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有外出参观、郊游、亲子活动、家长老师活动等组成,一般每学期4—5次,每次活动半天或一天,具体内容和活动方式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季节特点、主题需要、家长资源情况而定。辅助课程注重让幼儿在非常规的活动中体验人际关系、社会规则、自然和社会现象,强调在真实而广阔的活动背景下幼儿综合经验的获得。

1、各年龄段基础课程不同活动时间分配:单位:分/

 

2、各年龄段幼儿作息制度(见附录)

3、各年龄段主题活动安排(见附录)

4、教材选用版本一览表

 

4、课程组织与实施要点(主要指生活 运动  游戏  学习)

 

六、幼儿园课程相关资源

1、课程教材使用范围

基础课程以上海市学前教育新课程教材为基础,各年龄段的教师在综合掌握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当的改编、合并、删减、补充,但要注意课程中幼儿基本经验的完整和平衡。

2、建立课程配套资源库

主题活动资源库:收集和整理各年龄段开展主题活动的资料,包括主题计划、主题网络图、活动计划单、家园共育、游戏观察记录和案例分析、主题活动小结等,以及教师制作或收集的多媒体课件、游戏活动材料。将电子文档放在共享盘上供教师们资源共享。

对新课程中涉及的录音带、录象带、多媒体软件等进行分类收集和整理,形成尽可能完整的配套。

3、完善幼儿园局域网

更新幼儿园网站结构,不断丰富和调整网站内容,让家长通过幼儿园网站及时了解幼儿园课程信息和实施过程,发挥家园沟通的作用。

完善幼儿园局域网,让其担当本园课程的互动载体,成为宣传本园课程理念和实施情况的展示窗口,成为幼儿发展、教师研修,家园共育沟通、园长课程领导的高效平台。

七、课程实施的推动策略(配套措施)

1、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研讨推进策略

同伴互助:我们充分发挥园级有经验教师的示范、辐射和导向作用,邀请她们承担带教青年教师的任务,这种同伴互助的带教方式使我们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很快的成长起来,带教者也在此过程中获得不少感悟,实现了合作共赢。

园本教研:课程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的专业能力,而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教研组的引导和培养,教研组是教师进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场所。我园教研活动在字上下功夫,努力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既保证常规内容的落实,更注重运用创新的思维,新颖的活动形式,以主题的方式开展教研,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2、课程评价与修正策略

成立各级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包括园级领导小组,负责全园课程实施的总体思考和实践研究;各年级组领导小组,负责本年龄段课程实施的总体思考和实践研究。具体工作包括:寻找并发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加以研究、开展实践活动的观摩学习及研讨、成立资料库(文本、影像等)。

由课程发展小组承担课程实施效果的信息收集、课程评价与修正的指导等工作,定期针对课程理念的贯彻、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形式的运用、幼儿需求、资源准备、师生互动特点、即时及长远效果等方面收集信息,具体途径包括:随堂听课、半日活动调研、专题交流、各类教师例会(教研组长例会、班长例会、教研活动等)、各类问卷调查(教师问卷、家长问卷)、每月幼儿水平测查、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多途径、全方位的了解课程目标及内容的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作为课程调整和评价的参考。

在全面收集反馈信息的基础上,每年暑期由课程发展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一学年的课程实施方案进行调整、补充、完善,作为下一学年课程实施的蓝本。

3、行政与社区支援策略

进行组织机构的调整,成立课程实施部和后勤保障部。课程部下设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这样可以方便本园各项工作的整体思考、策划与协调,以教研和项目的方式来开展工作,激励全体教职工来关心、承担与课程改革有关的事,促使教师产生团队合作的需要,营造课改的良好氛围。

不断调整完善本园教育环境,融入更多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元素以及生活化、整体性、教学做合一的课程理念,调整幼儿活动区布局,为幼儿自主自由、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为教师开展富有创意的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

根据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以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巡视日、家园联系栏等活动向家长宣传本园课程理念、结构以及实施办法,扩大家长对课程的了解,增进其对课程的理解与参与度。

通过将我园所在社区的各类教育场所和资源纳入课程的实施,扩大新课程的影响力,正面宣传新课程的良好功能,进一步传播新课程的理念,争取社区乃至更广范围的支持。

教学管理制度

一、一日活动组织与实施制度:

1、按时、按要求制定各项工作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执行效果好,认真填好各种表格、记录,各种资料齐全。

 2、按计划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提前一天做好进班的各项准备,能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探索式、体验式、表现式教学活动。

3、教师及时对每次活动进行反思;针对区角活动完成每月两次观察记录;青年教师每月至少对1节课例进行观察、反思和调整。

4、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确保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1小时自主游戏时间,运用适宜方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活动常规。

5、注重为幼儿创设安全有序、和谐民主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确保每个区域三种以上不同层次的材料供幼儿选择,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6、能够利用幼儿园、社区、家长、信息资源等支持幼儿有效学习,并合理、有效使用幼儿园提供的各种教学材料。

7、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工作,每周及时调整家园互动栏、班级主页、幼儿成长档案,有效使用家校互动平台。   

8、尊重幼儿,使用文明、规范、优美、鼓励的语言引导幼儿,保持教师良好形象。

二、教研活动制度:

1、期初、组长根据园长统一部署和本组实际,订好本学期教研计划,设计教研专题,确定教学理论学习,排出教学实践课的具体时间。

2、教师准时参加教研活动,不无故缺席。活动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形成争鸣、探究、团结的教研氛围。

3、活动包含学习理论、实作研究、教研互动、一课三研、总结提高,教研组长按计划分步实施,研究内容来源于实践,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4、组长有计划在组内开展相互听课、看游戏、评课的活动,通过听、看、研,使本组教师不断更新,提高组织教育教学,领导游戏的质量。

5、认真详细地做好每次教研活动的书面记录。

6、期末梳理形成研究课案例,及时总结活动中的点滴经验,各种资料交园长室。

7、有目的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实验、有总结、有记录。

三、教研组长活动制度:

每月一次教研组长活动:

1、学习理论经验, 交流保教工作, 研究情况, 协商对策。

2、安排好近期各类活动的开展。

3、检查、指导教师备课等。

四、检查制度:

1、随时接受行政领导、教研组长的听课、备课检查、指导。

2、随时接受园领导对一日活动常规质量抽查。

3、每日接受后勤管理对班级保育工作常规检查、记录。

 

关于加强日常教学常规工作的若干要求

一、集体教学活动

1、即日起每天早班教师于7:45分之前将当日教学活动设计以及相关教具、学具放置在教室钢琴上,以待检查。(无纸备课的教师于7:45分之前将当日教学活动设计上传至班级电脑)教学活动设计必须标明日期,并在两天之内进行教学后反思。

2、发挥两位教师同时进班的作用,做到每天活动前交流分配好各自的任务,配班老师对搭班老师的活动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分组教学,提高对幼儿的指导率。(教师可以采取的合作形式有:分组法1:把幼儿分成两组,每位教师带一组,执行不同的教学任务。合作法:一位主班教师负责组织活动进程,一位配班教师负责活动中与主班教师共同指导幼儿。)

二、活动区游戏

1、活动开展之前,完成设计,作好充分的材料准备。

2、活动开展之中,两位教师共同观察指导,并在活动后两天内完成观察记录,作出适当的调整。

3、为了保证活动的指导率,两位教师不能同时在带班时间准备活动区游戏材料,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

4、下午,早班教师可以做活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备课、制作教学具等),晚班教师负责组织幼儿活动。

5、活动区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幼儿物归原处,保持活动室的整洁。

三、户外运动

1、提前一天了解当日早锻炼所在的场地以及器具,早锻炼活动全程中必须包含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预设当日的玩法和指导方法。

2、主班教室与生活老师分组指导,并在与幼儿共同运动中观察指导。

3、除了已有的器具以外各班自备早锻炼辅助器具,每天活动前摆放到位。(就这个话题和孩子讨论,听听孩子的需要。准备的材料不一定是针对某一个区的,由于材料的低结构性,孩子在活动会生成各种的玩法。)

4、早锻炼时间内带班教师必须穿软底平跟鞋(不穿小鞋跟,坡跟鞋)带班。

四、日常活动

1、合理安排餐后的阳光活动,由于是一位教师带班所以要特别关注幼儿的行为,加强安全意识。

2、利用午睡前(或起床后)的时间播放故事录音或者讲故事,确保每日一个故事(或儿歌)。

3、加强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确保早餐、午餐、点心环节教师在餐厅内指导。教师与保育员配合,共同照顾正在用餐及已经用完餐的幼儿。(选择合适的站位,保证全面关注。根据幼儿人数变化,转移指导的视角)

五、家长工作

1 开设园长接待日并不定时的电话访问,以便更细致的了解家长的需求。。

2、上班时间外出家访要求:1200—100间,必须确保一名教师带班,不可以两名教师一同外出家访。100——230之间没有小教研、大教研的活动可以两位教师共同外出家访。

3、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家长,争取更大程度地取得家长对我们的认可与信任。

4、每天400两位班主任共同进班,互相配合做好离园时的家长接待工作。接待班中每一位家长,与每一位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是两位班主任共同的事情。

5、认真做好幼儿的家访工作(新生幼儿一次上门普访、缺席三天幼儿的走访、平时的电访与随访),班内幼儿如果发生了意外事故,教师必须及时上门探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4b7abe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ca.html

《课程目标体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