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发布时间:2015-03-04 23:45: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沧源县勐来乡九年一贯制中心校(初中部)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

    

一、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备课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

(一)备课要做到“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检测。

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 ,熟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明确教学目的、 任务和要求, 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 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以及教材在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

(二)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制度。

1 集体备课要求: 做到“四定”、 “四有”、 “五统一”。 “四定”:定时间, 坚持每周、 每单元或每章集体备课一次。 定地点, 落实好集体备课地点, 以便于活动组织; 定内容, 严格按照计划安排进行, 专题备课要提前一周拟定好课题, 严禁流于形式; 定主备人,要逐周安排好每次活动的主备人,提前做好准备。“四有”: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有计划、 有记录、 有总结、 有考评。 达到“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训练,统一检测评价。

2、集体备课程序:(1)根据学校实际,我校的教研组长兼任备课组长,学期初制订学期工作计划,分解备课任务;(2)每个教师根据各自备课任务,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参阅相关资料(包括网上信息),精心选用例题、习题、测试题,提前拿出各自的“备课初案”,并提交同组其他教师;(3)教研组对每一份“备课初案”进行集体评议,达成共识后,主备教师对“备课初案”进行修订,形成“备课组导学案”, 供组内所有教师进行第三次备课时使用;(4)教师不能直接使用“备课组导学案”上课, 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即个性化备课) ,形成“自用导学案”。 (5)教师课后必须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备课组导学案”和“自用导学案”。

(三)教师上课前要制作好自用导学案(电子版)。

自用导学案的内容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课型与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练习与作业、 教学反思等。

(四)建立导学案检查制度。

要注重导学案质量评估,导学案的质量主要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以及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是否恰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学校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教案进行检查。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最重要的环节。每一节课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学习资源充足科学,思路清晰,结构紧凑,方法恰当,运用自如, 以生为本,突出主体,技能娴熟,功底扎实,短时高效。

(一) 围绕目标组织教学。以基础知识为根本,以能力为重点,以思维为核心,以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把德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析疑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情况, 对预设教学目标进行新的生成和调整,注重当堂达标检测,力求“堂堂清”、“课课清”,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研究教法和学法。 坚持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和讨论式教学,废除“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法。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师生协同效应,让学生合作学习; 以问题为纽带, 让学生探究学习;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让学生个性化学习; 还原教育生活本色, 让学生体验性学习; 重视整合课程资源, 让学生综合性学习。 以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着眼点, 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包括思维方法, 分析、归纳、 记忆方法等, 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三)教学过程安排紧凑,结构合理,精讲精练,无知识性错误。做到讲有中心, 练有目的, 分析透彻, 注重实效。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 主动参与, 走进学生心灵, 给学生足够的学习自信心, 师生共同构建和谐、 融洽、 平等的民主课堂和激励、竞争、奋进的高效课堂。

(四)重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课件等教学媒体辅助 教学。做好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的管理,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帮助。

(五)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上课时要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让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杜绝上课时间教学现场无教师的现象发生,一旦课堂发生事故必须严格追究责任。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应以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处理, 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凡因特殊情况需停止学生上课,必须上报学校教务处同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挖苦、讽刺或侮辱学生。

(六)遵守课堂基本规范。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教师应严格按课表上课未经教务部门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不占用自习课或其他课程上课教师每节课要提前候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不旷课上课时穿着端庄整齐,不穿透明装、吊带裙、露脐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不坐着上课不带孩子进教室上课, 不在课堂上抽烟不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严禁酒后上课;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教态要大方、自然、亲切;语言表达要清楚、流畅,用语要文明、 得体,使用普通话教学;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讲课重点;字迹工整,大小适当,用规范字,不写错别字。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作业原则上应“有留必查, 有查必改有改必讲有错必纠”。

(一)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做到精心布置细心批改反馈及时方法有效教师选择作业习题,应广泛参阅各种资料精选那些有利于教学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双基”,提升能力的习题。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二) 作业布置要重视对学生预习复习的指导和检查形式要灵活多样。不仅要布置读算的作业,还要布置操作、实验、 调查考察观察等实践性强的作业各学科还要布置一定量的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旨在培养个性特长的实践性探究性的兴趣活动类作业通过多样化作业让学生理解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作业要注重“课内及时反馈,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和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三)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凡应布置作业的学科一定要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数量的规定

语文:基础知识作业基本篇目每课 1 次, 作业量应当不少于课后习题总量的 2/3。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 8 次。小作文以与教材配套的片断训练为主,提倡写周记、日记,每学期不少于 10次。

数学:每周 4 次。各年级每次作业的数量不少于 2 个题。

英语:每周 3 次,听写 1 次,每两周安排一次话题作文。

物理:每周 2 次。每次不少于 2 个题。

化学:每周 2 次,每次不少于 2 个题。

其它学科的书面课堂作业数量,原则上每周 12 次,每次不少于 2 个题。

2、课后作业数量的规定

课后作业每天作业量和所用时间要严格按规定执行。

3作业批改和反馈要及时批改作业应逐题批阅 有规范的批阅标记并标明批阅日期记录作业的典型案例以供讲评,多写鼓励性批语。

4学生作业要统一格式或要求,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写要工整教师对学生应提出明确的要求独立完成作业字迹要工整, 书写格式要统一规范做错要订正。

5学校或教研组每月检查一次作业批改情况不定期抽查与检查相结合并将结果公布于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3aece05f242336c1eb95ef9.html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