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课本知识归纳.doc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历史七年级下册课本知识总结
历史七年级下册课本知识总结(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宋朝人的衣:宋初崇尚节俭,后来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
宋朝人的食:饮食非常丰富,夜市的小吃很多,有冷饮,食以羊肉、鱼为主;
宋朝人的住:住四合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院内还种有花草;宋朝人的行:有牛车、马车、轿,还可骑驴、骡,出门有旅店;宋朝人的娱乐:北宋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当时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宋朝人的节日:宋代最受重视的节日是元旦,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春节。
历史七年级下册课本知识总结(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国,蒙古贵族尊称他为成吉思汗。
2、蒙古建立后,先后灭掉了西夏和金,121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定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后于126年,灭掉了南宋。
3当时最著名的抗元英雄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表现出文天祥被俘之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4、行省制度:(1目的: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2内容: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当时称琉球;④设立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3)作用:①是秦朝郡县制的重大发展;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③为后来明清所沿用。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5宋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元朝民族融合发展主要表现在:1汉族人民开发边疆;(2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3)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4回族开始形成。
历史七年级下册课本知识总结(三灿烂的宋元文化(
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2、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该技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欧洲国家有活字印刷术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


,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国思想家培根(培根所说的这三种机械发明指的是中国发明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五代的历史,该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2、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其中三位杰出的词人是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
苏轼(北宋),词风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有《念奴赤壁怀古》李清照(两宋之交,词风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辛弃疾(南宋,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看。辛弃疾
3、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
4《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该画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期中考试又结束了,为了今后的教学能取得更大的成绩,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下面就这次期中考试的情况作以简单分析:
一、教师方面:
.课时和内容所限,任务重,为了加快总复习的速度,在11月份中旬学完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我没给学生复习历史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复习。导致学生对于整节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3.历史故事虽能调动学生兴趣,但有时占用时间太长,课堂上应适度调整。
学生方面:从试卷看,主要失分是材料1有的学生理解有误,没有抓住中心内容,第一问应是文艺复兴就错,其它问题就全错;材料2(但这道题不是会考内容和材料3两个作用和意义。问答题主要失在美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二、学生方面:
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


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4.看书不细。未能听进老师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为这儿不考,那儿不考,存在侥幸心理,结果遭受沉重一击。
5.不会读书。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
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奴隶性强,不肯下工夫,主动去背去记极性差,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三、今后的措施:
1、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采取及时反馈抽查。期中考试后,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采取边复习边抽查。经过验证,每讲一个知识点,我进行重复后,然后,让学生记忆,再抽查;这样做,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课堂气氛紧张,学生生怕漏听了而使自己起来丢脸,因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强课后的巩固记忆程度,采取做练习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避免照抄照办的现象再次发生。
四、我的看法:
历史,有人把它看作文科的代表性科目是不为过的,它对你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学历史要扎实、牢固、脉络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时间的红线串起,切勿东一个人物西一个事件地无规律记忆。因为那样,


虽然把所学的事件都记住了,但这些事件如一盘散沙,缺少战斗力。今天的历史考试已不是单纯考察你对孤立事件的记忆,它要求你在记忆单个事件的基础上,经常重复一项工作——串线。这样的线索可大可小,可横可纵,十分灵活。越是灵活串线,证明你的知识掌握得越牢靠。在此我简单提及一些:最常见的是以时间为线索。这是一条自始至终的大线。也可以人物、民族等为线索。“线不在多,有之则灵。”另外,要勤思考,千万不要以为历史就是前人的故事,我的任务只是记忆,实际上记忆只是一部分,只是手段,真正考察的是记忆基础上的分析、归纳、比较能力。这也是能暴露弱点的部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探索,大胆尝试,与课改同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39210e349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eb.html

《历史七年级下册课本知识归纳.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