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发布时间:2019-03-17 17:25:4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经济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作者:陶璇

来源:《报刊荟萃(上)》2017年第06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知识经济蓬勃发展,金融业的高速发展也让就业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增大。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应当具备金融思维。以经济学原理为例,在人们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做出选择时,那些下意识的参考和思索,往往正是经济人思维的体现。

        关键词:经济学原理;日常生活;应用

        马歇尔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事务的学问。多年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指出,马歇尔的这句话在100年后今天任然适用。曼昆在系统性的研究了经济学后,提出了著名的十条经济学原理,即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办法;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本文以几个日常生活中的几个现象和问题,阐述经济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最低工资制度到底好不好

        对于工薪阶级和一般的上班族而言,大部分人的第一直觉会认可最低工资制度的存在。最低工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但是从经济学角度而言,最低工资制度并非一件好事。在整个经济市场中,价值决定价格,但价格直接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均衡价格是供求曲线的交叉点。例如,当市场上共有100个苹果时,每个苹果售价2元,在这种情况下,供求平衡。如果苹果数量变少,变为50个时,这时,对苹果的需求总数不变,此时,市场上的苹果会涨价。如果苹果售价收到政府管制,任然卖2元一个,那市场上就会出现供小于求,苹果遭到疯抢,市场秩序被打乱。

        同理,最低工资制度正如这个政府定价2元的苹果一样,人都知道,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人为抬高或压低价格,会造成商品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最低工资法就可能抬高劳动市场的价格,造成劳动力供过于求,也就是失业。劳动力市场定价依然应当由供求关系来决定,如果坚持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即会出现供过于求得情况,那不可避免的失业率也会随之出现。

        二、毕业后该不该继续读两年研究生

        在生活中,面临选择时人们往往会考虑得失,其实在这一选择过程中往往以及在不自觉中使用了机会成本和边际效益作为参考。假设,你有10元钱,这时候水果摊上有苹果、香蕉和橘子三种水果,然而你只能选择一种水果购买。因此,在这一选择过程中,如果你选择了苹果,就需要放弃香蕉和橘子的机会成本,如果选择了香蕉就不得不放弃苹果和橘子。因此,如果毕业后直接读两年研究生将要花费两年的学费,同时失去工作两年获得的报酬。但是如果研究生学历后工作的工资不仅远高于本科生的学费,而且能覆盖两年研究生的学费,这种情况下,考虑边际效益最大,必然选择读研。但这种假设所做的决定是基于选择人是理性经济人的前提下,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选择会受到更多限制因素和必要的考量,例如情感选择和现实社会压力等。

        三、为什么为了避免迟到上班族甘愿闯红灯

        “闯红灯这一事件撇开法律和道德因素,从经济学原理考量,为了避免迟到而闯红灯是经济学中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选择。对于上班族而言,在上班过程中面临了一个选择,即如果不闯红灯则上班会迟到,如果遵守交通规则则面临迟到。在做出最终选择时,仅从经济角度考虑,如果迟到了,将会面临100元的罚款,但如果闯红灯则会面临200元的罚款,在这一情况下,上班族必然会选择宁可迟到也不违反交通规则。但事实上,在面临考量时,迟到会引来200元的罚款和驾照的扣分、警察的教育和内心道德的谴责,相比较而言迟到不仅会面临100元的惩罚还会面临领导的批评,下属的不满,公司月末考核和客户的抱怨等等,这些带来的负面影响会直接影响到未来的职业生涯和晋升,而这些所带来的或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远大于闯红灯带来的扣分和罚款损失。闯红灯带来的预期成本远低于了不迟到带来的预期收益,因此,上班族选择了闯红灯。

        从这一选择结果可以看出,基于市场供求和价格平衡理论,如果想要减少闯红灯现象,只需要提高闯红灯所带来的成本即可,即加大惩罚力度,不仅要加大罚款额度更要在思想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做出惩罚。

        四、总结

        经济学不仅存于书本理论中,更是存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在人们的日常中,不可避免的使用了经济学知识做出选择和抉择。经济学的出发中心是,通过对人欲望满足为出发点,研究以此带来的行为决策,和由此带来的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生产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做出选择和决策时往往运用到经济思维,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合理高效的运营经济学思维和金融知识能帮助人们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曼昆.经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员宁波,陈淑珍.青年群体网络消费特征及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1507

        [3]钱玉文,刘永宝.网络消费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制[J].法学杂志.201408

        [4]段兴利,赵娟.消费的特征、原因和管理[J].商业时代.201001

        [5]蔡韦龄.管理心理学激励理论综述[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S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31a727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02.html

《经济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