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2022-11-14 00:39: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母亡,庐墓倒,食不盐酪,藉无茵席。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数日湩流,能食乃止。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饥,日或不爨陶然弹琴以自娱。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生六十年未尝求足,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节)【注】擢第:科举考试得中。湩(dóng):乳汁,这里指汤汁。爨(cuàn):烧火做饭。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庐基侧________会虎为暴________2)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数日湩流,能食乃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B.无乃为累乎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鱼我所欲也》)C.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D.陶然弹琴以自娱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4)我们应该从元德秀身上学可哪些优秀品质?【答案】1)搭建庐舍;适逢,正赶上2B3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4尊老爱幼;诚信务实;廉洁爱民。【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名词用如动词,建庐舍;:会:古今异义词,适逢,正赶上。2A副词,才,/副词,竟,竟然;B都是语气助词,表疑问;C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的;D;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用。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得祀:得到祭祀;何……为:做什么。这是一个反问句,翻译
时要注意语气。故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若:你;过:过分,指失礼;至:极点。故这句话可以翻译为: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4)结合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德秀自乳之,数日湩流,能食乃止可见其尊老爱幼;从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馀人可以看出其诚信务实;从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可见其廉洁爱民。故答案为:搭建庐舍;适逢,正赶上。B哥哥有儿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要娶妻呢?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尊老爱幼;诚信务实;廉洁爱民。【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附参考译文】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小时候丧父,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便自己背着母亲进京。得中进士以后,母亲去世,他在墓旁搭建庐舍,吃的饭没有滋味,坐的地方没有垫席。德秀没有来得及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娶妻,便不肯结婚,人们认为不能断绝子嗣,他回答说:哥哥有几子,能够祭祀祖先,我为什么还要娶妻呢?早年时,他的侄子还是婴儿时丧母,家中无钱雇佣乳娘,德秀便亲自喂养孩子,连续多日汤汁流洒,直到孩子能吃东西才停止。有一个盗贼被捕入狱,恰逢老虎作乱,盗贼请求让他去打虎为自己赎罪。小吏说:这是那人骗人的计谋,他要逃跑,这不是让我们犯罪吗?德秀说:答应他了,不能违背约定。如果犯罪,我承担罪责,不会连累别人。第二天,盗贼带着老虎尸体回来,全县感叹不已。德秀做官得到的俸禄,全部给孤儿和失去子女的老人买了衣服和食物。赶上饥荒的年景,他有时一天都不烧火做饭,只是快乐地弹琴来自娱自乐。他在天宝十三年去世时,家
里只有枕头、鞋子、箪瓢罢了。同族的弟弟元结哭得悲恸,有人说:你哭得这么悲哀,符合礼节吗?元结说:你只知道我失了礼节,却不知道我悲伤到了极点。大人活了六十年,从不贪求富足,从没有过十亩的土地、十岁的僮仆,从未用完整的布料做过衣服、吃上过丰富的食物。我为他悲恸,是为了告诫那些荒淫贪婪、巧言谄媚、生活糜烂的人。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继,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选自《范仲淹苦学》)(注)粥:稠粥。日昃:太阳偏西。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微斯人(________日昃始食(________去之南都(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遂大通六经之旨。3)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各划两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4)怎样评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答案】1)思想感情;如果没有;才;离开2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王担忧。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4)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有积极意义。但其中也包含忠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是一词多义:思想感情;内心;品行;本性;思虑,谋划。微斯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是一词多义:如果没有;微小;卑贱;隐隐;稍稍。日昃始食: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是一词多义:才;开始;最初。去之南
都:离开到南都。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某地去。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居,处在。庙堂之高,高高的庙堂之上。则,就。江湖之远,僻远的江湖。遂,于是。大通,博通。旨,要旨。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分句;句子成分;关联词;虚词。居庙堂之高(在朝廷做官)/则忧其民(就为百姓忧虑),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做官)/则忧其君(就为国君忧虑)。遂(关联词)/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慷慨)/有志于天下(有兼济天下的抱负)。4)本题考查句子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这句话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范仲淹把自己的忧和乐和天下人联系在一起,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展现了一种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一种奉献精神。但是结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范仲淹心中有比较重的忠君思想,这是时代的局限,不值得提倡。故答案为:思想感情;如果没有;才;离开;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王担忧。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有积极意义。但其中也包含忠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点评】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本题考查的词义辨析,可当代词,代指人、事、物;可当结构助词;还可以作动词解释为去,往,有时还可以调节语气,无实义。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辨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附参考译文】【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
呢?【乙】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改嫁了常山朱氏。他长大后,知道出身于世代为官的人家,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整整5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儒家经典的要领,慷慨有兼济天下的抱负。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3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节选自《后汉书》)【注】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积累迁移法】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_______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________之意。【查阅词典法】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的义项,融素骄贵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素:未经染色的生绢;本然的,未加修饰的;真情,后作蔬菜、瓜果类食品;一向,平素;预先。【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________之意。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C.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D.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郑生今去,吾道东矣!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答案】1)完成,结束;询问,质疑;;客居2B3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4)困难: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求学中被老师怠慢。如何克服:宋濂:到百里外执经叩问态度恭顺,礼节周到,坚持求教。郑玄:西行入关,经人介绍从师马融;不懈怠,跟随高业弟子求学,抓住机会向马融求教。【解析】【分析】(1因为【甲】,完成,故【乙】文中也是完成的意思。因为【甲】质:询问,故【乙】文中也是询问的意思。结合语境分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马融一向骄傲自负。故这里的是向来的意思,故选语境推断法,根据文中前后语境判断。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因为家境贫困,郑玄在东莱客耕也只能是给别人耕种,故这里的是客居的意思。2A助词,的/音节助词,不译;B都是介词,把;C介词,在/比;D于是,就/才;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既,已经;益,更加。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去,离开;矣,语气词,了。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问到东方去了。4)本文主要围绕求书”“求师”“求学三方面的困难写写的,答题时从文中找到作者解决办法的语句并概括归纳。可以概括为:以抄书来克服无书之难;以谦恭的态度来克服无师之难;不畏路遥天寒克服求师之难;以读书之乐克服生活艰苦之难。郑玄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够进入厅堂听马融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三年都不能见马融一面;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意对即可。故答案为:完成,结束;询问,质疑;客居B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困难: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求学中被老师怠慢。如何克服:宋濂:到百里外执经叩问态度恭顺,礼节周到,坚持求教。郑玄:西行入关,经人介绍从师马融;不懈怠,跟随高业弟子求学,抓住机会向马融求教。【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掌握能力。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以
下几方面入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的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代替;先多朗读,体会语气,进行判断。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4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注】帝:指汉高祖刘邦。子房:指张良,字子房。饷馈:军饷。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皆言其情________此所以为我所禽也________2)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3刘邦论三杰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情况;被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3)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意,注意这里是被的意思。2)这句话的大意是: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指所攻取的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这句话应该这样断句: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3)结合刘邦的话分析,刘邦认为子房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萧何能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韩信能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这三个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故答案为:情况;被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必须尊重人才,重用人才。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所讲道理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文言文、多练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做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联系生活实际谈文章所讲的道理。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未穷青之技________2)文中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4)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案】1)等到;未尽,即指没有学完2D3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4)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
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解析】【分析】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意: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等到;意: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穷:尽。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所以其停顿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故选:D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但,只、仅。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句意: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乃,于是、就。谢,道歉。归,回去。句意: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主要用语言劝说,现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一句表明秦青没有用语言劝说,而是通过高超的演唱水平,让薛谭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安心求学。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开卷有的道理,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薛谭的变化说明了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有成功就骄傲自满的心态,不要浅尝辄止的学习,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故答案为:等到未尽,即指没有学完D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
停顿;介词前停顿。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本题考查分析内容,探究道理。答题时应注意,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再根据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探究启示或道理。【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乙】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三闾祠①②(清)查慎行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注】三闾()祠:位于潮南汩罗。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岁时:节今。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骈死于糟枥之间________是马也_______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湘兰沅芷年年绿________2)翻译句子。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京。3)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1处)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平江远山极目回。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A.问所从来,具答之。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孔子云:何陋之有?5英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オ这两句是化用屈原《离骚》中的国无人英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请结合乙文,赏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6)【甲】【乙】两文都在谈人才问题,【甲】文指出因为①“________”的现实,造成了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终被埋没,推残;【乙】文中,作者认为是②“________”导致了屈原终被放逐的命运。(请用课文原话回答)【答案】1)骈,两马并驾,一同;这样,指示代词;通晓;意指成长2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屈原被放逐也不能消除他亡国的愤恨,每年到这时,他的死都会引起楚人的伤心。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平江远山/极目回。4B5)这两句诗化用典故,一方面回忆了当年屈原不被人理解的苦闷,也以屈子自喻,暗指自己当世的遭遇,言犹尽,而意无穷。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未有庸人不忌才【解析】【分析】1)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引申为一起;这样的马。是:这样;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通:通晓;湘水、沅水的佳卉香草茂密繁盛,年复一年,绿遍三湘人地。绿:变绿。翻译语句,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运用”“”“”“”“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且,尚且。欲,想要。等,同样。安,怎么。故译为: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亡国恨:楚国灭亡在屈原死后。但屈原生前秦兵即攻破楚国郢都,屈原作有《哀郢》。楚人:后代居住楚地的人。哀:指对屈原的同情和崇祀。句意为:被流放到边远之地,亡国之恨难以消除,此时此刻好像楚国人一样对屈原的同情和哀思。句子划分停顿,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
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主语是食马者,在主谓之间断开。是连词,在前面断开。句子可断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江远山极目回。的意思是:放眼望去,但见江流蜿蜒,远山逶迤。句子可断为:平江远山/极目回。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的特点是:…………也,或……者也,……也。被动句中用:为、见、被表被动。倒装句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是判断句,故选B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正处于满怀壮志而前程莫测之际,不能为国尽力,屈原投江自尽的遭遇和命运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对文章内容的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甲文中造成了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原因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乙文中,导致了屈原终被放逐的命运的原因是:未有庸人不忌才故答案为:骈,两马并驾,一同这样,指示代词通晓意指成长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屈原被放逐也不能消除他亡国的愤恨,每年到这时,他的死都会引起楚人的伤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平江远山/极目回。B这两句诗化用典故,一方面回忆了当年屈原不被人理解的苦闷,也以屈子自喻,暗指自己当世的遭遇,言犹尽,而意无穷。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未有庸人不忌才【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答题时应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结构的对称,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本题考查分析文言文句式特点。答题时应注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答题时应注意,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答题模式: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句子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简要说明艺术效果。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
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7文言文阅读(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治水必躬亲》)(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节选自《明史.海瑞传》)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举大计亦死B.远嫌而避怨/远望若有光C.顾左右曰/顾野有麦场D.此人素有痴名/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帝得疏,大怒,抵之地A.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B.趣执之无使得遁C.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D.少顷复取读之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海瑞治水必躬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B.(乙)文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C.(乙)文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修斋醮,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对左右下了命令,最终把他逮了起来。D.(甲)文海瑞是一个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严律下属的人。4)把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答案】1C
2D3D4不观察、测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孩子诀别,在朝廷待罪。【解析】【分析】(1C都是:回头看。A成功/发动。B远离/在远处。D向来/白色。2A助词,的。B代词,他。C助词的。D与例句均指代奏章。3D“下令左右把他逮了起来有误,只是下令,并没有逮起来。4)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相度:观察和测量。咨询:访问,征求意见。穷:追究到底。致:事理。故答案为:CDD不观察、测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孩子诀别,在朝廷待罪。【点评】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参考译文】甲文,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乙文,海瑞,字汝贤,琼山(今海南)人。考中乡试,被委任为南平县教谕,调任淳安知县。他穿布袍,吃粗饭,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官职名)胡宗宪曾经对人说:天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才买了两斤肉。都御史(官职名)鄢懋卿从淳安县经过,海瑞对他们的招待都很简陋,说淳安县地方太小容不下车马。鄢懋卿非常愤恨。但是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声,因此只好收敛威风离开了。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上朝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斋戒修道。总督、巡抚等高官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中没有敢说时政的人,海瑞独自上疏。嘉靖皇帝读了海瑞的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
上,对身边的臣子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该死,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逃散没有留下来的,这样(的人)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儿又读海瑞的奏章,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之感动叹息。8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朱熹《与长子受之》)【注释】盖:如果。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汩:扰乱。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乡党:乡里、家乡的人。忝,辱。所生:生身父母。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千里从师(________夙兴夜寐(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句。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3)朱熹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流露出的感情十分复杂。结合全文,你能从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一句中读出这位父亲心中哪些复杂的心理活动呢?【答案】1)跟随、跟从;早晨2)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3)对儿子的不好学充满了失望之情,但是又担心情急之下的昼夜督责影响父子感情。【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跟随、跟从是指早晨的意思。2)在此题中,要注意然(表转折)、遣(派遣)、汝(你)、汩(扰乱)、专意(专心读书)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3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一句,结合上文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可知,表达了对儿子的不好学充满了失望;结合下文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奋学习,有所作为,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既表达了对儿子的不好学充满了失望,又担心日夜监督影响父子之间的感情。据此理解作答。故答案为:跟随、跟从;早晨;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对儿子的不好学充满了失望之情,但是又担心情急之下的昼夜督责影响父子感情。【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参考译文】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记住!记住!勤奋学习,不要愧对了父母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9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下面句子中,对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前人之述备矣(详尽)B.连月不开(天气放晴)C.则有去国怀乡(国家)D.至若春和景明(日光)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行道之人弗受B.然则北通巫峡康肃忿然曰C.感极而悲者矣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D.其必曰其真无马邪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倒装句,起突出强调作用,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微斯人,吾与谁归B.选文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写景多用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C.选文中间两段,所写的景象特点截然不同,却都写了游人的览物之情,而这览物之古仁人的理念也并无不同。D.作者在尾段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点明了全篇主旨。4)翻译下面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案】1C2A3B4)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解析】【分析】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C项有误,国:国都,故选CA相同,均为结构助词,的B不同,然:这样/然:……的样子;C不同,而:表承接关系/而:表转折关系;D不同,其:他们/其: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故选A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B项有误,迁客骚人感极而悲者矣其喜洋洋者矣览物之情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理念不同。故选B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以,因为。庙堂,指朝廷。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句意: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故答案为:CAB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点评】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给我给我选项的意思,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写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误。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附参考译文】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白牛生者,金华潜溪人,宋姓,濂名。尝骑白牛往来溪上,故人以白牛生目之。生躯干短小,细目而疏髯,性勤。他无所嗜,惟攻学不怠。与人言《六经》,或厌其繁,生曰:吾舍此不学也。《六经》其曜灵乎?一日无之,则冥冥夜行矣。或笑其迂,生曰:我其迂哉?我若迂,孟子则迂之首矣。生好著文,或以文人称之,则又艴然怒曰:吾文人乎哉?天地之理,欲穷之而未尽也。圣贤之道,欲凝之而未成也。吾文人乎哉?生不肯干或欲挽之使出。生曰:禄可干耶?仕当为道谋,不为身谋。干之,私也。生安于义命,未尝妄有所为。(节选自宋濂《白牛生传》)【注】艴():艴然,生气的样子。干禄:谋求官职俸禄,即求官。干:追求,谋取。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也。2)翻译下面句子。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性多勤,他无所嗜,惟攻学不息。3)请分点概括【甲】【乙】两文中提到的的表现。4)【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乙】文中艴然怒曰,宋濂待人接物的态度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解。【答案】1)仕当为道谋/干之/私也2所以,我虽然生性愚笨,最终有所收获。宋濂生性勤奋,没有别的爱好,唯独对攻读学业不懈怠。3)【甲】:借书抄书;百里之外拜师求教。【乙】:日常谈论都是经书;认为自己的学识还不够深厚,还不足以称为文人读书不是为了获得名利。4)不矛盾。【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是宋濂在向老师求教,面对老师呵斥时的态度,更加突显了求教的诚意。【乙】中是因为宋濂认为自己的学养远远不够,不能称为。这两者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宋濂对待学问的谦逊态度。【解析】【分析】(1)这句话意思是应该为了道而寻求做官,谋求俸禄是自私的,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2)本题翻译赋分点,故:所以;卒:最终;嗜:爱好;息:停止。3)仔细阅读两篇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理解大意。是爱好的意思,【甲】文中宋濂性嗜学,但是家贫,他借书抄书来读,长大后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乙】文中,白牛生无所嗜,惟攻学不怠,日常谈论是经书,自我感觉不及文人,而且读书目的纯粹,不是为了名利。据此分析作答即可。4)【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是宋濂求教老师的虔诚恭敬态度;【乙】文中当别人
称其文人的时候,宋濂认为自己的学养远远不够,不能称为文人,所以生气。不同的态度出自不同的原因,侧面表现宋濂对待学问的谦逊态度。比较分析作答即可。故答案为:仕当为道谋/干之/私也所以,我虽然生性愚笨,最终有所收获。宋濂生性勤奋,没有别的爱好,唯独对攻读学业不懈怠。【甲】:借书抄书;百里之外拜师求教。【乙】:日常谈论都是经书;认为自己的学识还不够深厚,还不足以称为文人读书不是为了获得名利。不矛盾。【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是宋濂在向老师求教,面对老师呵斥时的态度,更加突显了求教的诚意。【乙】中是因为宋濂认为自己的学养远远不够,不能称为文人这两者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宋濂对待学问的谦逊态度。【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句子的意思的理解,根据意思进行断句。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干要求,找准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概括。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附参考译文】【甲】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跑着去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学生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乙】白牛生是金华潜溪人,姓宋名濂。他曾经骑着白色的牛在溪上往来,所以人们叫他白牛生。白牛生身材短小,眼睛细小,胡子稀疏。生性勤劳,没有别的爱好,只是不松懈地研究学问。他与别人交谈的内容是《六经》,有的人厌烦他讲得太多,他说:我除了《六经》就不学其他的了,《六经》大概是太阳吧?一天没有它,就好象在黑暗的夜晚走路了。有人笑他迂腐,白牛生说:我难道迂腐吗?我如果迂腐,孟子就是迂腐的第一人了。白牛生喜欢写文章,有人用文人来称呼他,他却又很恼怒地说:我是文人吗?天地的规律,我想要探究却不能够穷尽。圣贤的道理,我想要汇集却未能完成。我是文人吗?白牛生不愿谋求官职俸禄,有人要拉他出来做官。他说:俸禄可以谋求吗?应该为了道而寻求做官,不是为了自己而寻求做官,谋求俸禄是自私的。白牛生安守本分,不曾
有非分的行为。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沧浪亭记(节选)苏舜钦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注】阜():土山。并(bàng):靠近。杠(gāng):独木桥。):弯曲的堤岸。榜(bàng):摇桨,划船。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C.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D.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2)修建沧浪亭之前,作者经历了一系列过程。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B.C.D.3)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其地益阔自以为大有所益(司马光《孙权劝学》)B.旁无民居居无何(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C.水之阳又竹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D.草树郁然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4)写景散文继范仲淹后呈现偏于议论的风气,请你分析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答案】1C2B3D4)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想想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热爱自然,意欲归隐的感情。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故选C2ACD符合文意,B纵广合五六十中的寻不是,古代八尺为一寻,相当于两米多,而一里是500米。3A更加/好处;B居住/停留;C水的北面和山的南面叫作阳/太阳;D形容草木生长茂盛。故选D4)结合语句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句话的意思是: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想想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据此可知这句话表达的感情是: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热爱自然,意欲归隐的感情。故答案为:CBD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想想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热爱自然,意欲归隐的感情。【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说法是否与原文相符,最后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附参考译文】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土山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依傍着水边在杂花修竹掩映中得到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五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我常常划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想想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1)【品痴行】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赏痴景】请根据情境,完成对话。楚言:……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陈晴:你有一句话背错了,应该是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请重背。楚言:我觉得意思和原文一样啊,而且更简洁呢!陈晴:但两句话描绘景物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加了三个之后,________,所以能漏掉。3)【悟痴心】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走进张岱的内心世界,完成阅读任务。【链接材料一】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节选张岱《西湖七月半》)【链接材料二】故余尝谓:善读书,无过董遇三余。而善游湖者,亦无过董遇三余。董遇曰: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雪巘古梅,何逊烟堤高柳;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雨色涳蒙,何逊晴光滟潋。深情领略,是在解人。(节选张岱《西湖梦寻》)【注】七月半:即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杭城风俗。游湖赏月。巳:巳时,约为上午九点到十一点。酉:酉时,约为下午五点到七点。燎:火把。二鼓:二更,约为夜里十一点。巘:山峰。参考示例,给材料二中划线的潋滟做批注。示例:夜月空明,何逊朝花绰约:都是绞丝旁,和丝绒有关。这里意思是柔美的样子,写出了早晨花朵的娇嫩柔美,更衬托月色皎洁的夜晚的空明澄澈。农历七月半,杭人游湖,逐队争出,为何作者却道一无可看结合两则材料,试着解读张岱雪夜行背后的心。【答案】1)这天晚上更定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
往湖心亭看雪。2)生动地写出了天、云、山、水之间白茫茫一片的景象,更突出了水天相连、浑然一体的整体感,体现了苍茫空旷的意境3①“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这里意思是水波荡漾的样子,写出了晴日里波光粼粼的情态,更衬托出烟雨朦胧的空灵之美。这天晚上,人们名为赏月,实为好虚名,凑热闹,只能人看人,根本无暇领略自然之美。张岱说一无可看暗含了对这些附庸风雅之人的讽刺。引用董遇三余之说,指出受世人冷落的冬日、月夜、雨雪之时,西湖才具别有风味的美,而普通人是无法领略其中真意的。这表现了作者清高孤傲的个性和高雅脱俗的审美情趣。写冰雪世界的洁美,也映射了作者高洁自持的人格理想,不媚不俗的精神追求。【解析】【分析】(1)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是,这;拏,撑(船);毳衣,裘皮衣服。2本义为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使四种景物一下子全都活动了起来,有了一种动态的融合美,结合上下一白可知,描绘了一幅水墨模糊的雪夜山水图,体现了苍茫空旷的意境。3分析示例,是从字形、词义和语境义三个方面赏析词语。字形: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词义:水波荡漾的样子。语境义:结合雨色涳蒙”“晴光等词句可知,写出了晴日里波光粼粼的情态,更衬托出烟雨朦胧的空灵之美。材料一,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写人们名为赏月,实为好虚名,凑热闹,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连用四个短句,将湖上密密麻麻舟船相触,肩摩踵接的拥挤状况形容尽致。拥挤中的人群,哪里还有兴致赏月,见到的无非是一张张贴得很近的油汗淋漓的面孔罢了,根本无暇领略自然之美。一无可看暗含了对这些附庸风雅之人的讽刺。材料三中,董遇曰: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张岱说董遇的三余之游,即于岁之余——冬,日之余——雨,月之余——夜游览西湖,能发现和领略一般人平时所不能赏到的湖山之美。而普通人名为赏月,实为好虚名,凑热闹,是无法领略其中真意的。这表现了作者清高孤傲的个性和高雅脱俗的审美情趣。另外,张岱雪夜行,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也映射了作者高洁自持的人格理想,不媚不俗的精神追求。故答案为:这天晚上更定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生动地写出了天、云、山、水之间白茫茫一片的景象,更突出了水天相连、浑然一体的整体感,体现了苍茫空旷的意境①“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这里意思是水波荡漾的样子,写出了晴日里波光粼粼的情态,更衬托出烟雨朦胧的空灵之美。这天晚上,人们名为赏月,实为好虚名,凑热闹,只能人看人,根本无暇领略自然之美。张岱说一无可看暗含了对这些附庸风雅之人的讽刺。引用董遇三余之说,指出受世人冷落的冬日、月夜、雨雪之时,西湖才具别有风味的美,而普通人是无法领略其中真意的。这表现了作者清高孤傲的个性和高雅脱俗的审美情趣。写冰雪世界的洁美,也映射了作者高洁自持的人格理想,不媚不俗
的精神追求。【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结合提示进行回答。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考生要注意题干提示的理解,结合提示,分析解读文章的内容和解读的角度,注意对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理解。【附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第五伦传(节选)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光武召见,甚异之。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养马,妻执炊爨。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吏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肃宗立,代牟融为司空。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节选自《后汉书·第五伦传》)(注)斩刍:切草。刍,喂牲口的草。炊爨:做饭。炊爨,灶。掾吏:汉以后指各州县设置的属官。处曹任:担任部门职务。赇:贿赂。1)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贸:卖。B.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简:选择。
C.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见:看。D.或问伦曰:公有私乎?或:有人2)将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3)第五伦为什么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敬,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答案】1C2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我的儿子生了病,我虽然没有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是没有私心吗?3)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解析】【分析】(1C.见:受到的意思,而非。所以选C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做;,还没有;,疾病;省视,探望;竟夕,整夜。3)第五伦受到皇帝喜爱。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二天又召见他,与他一直谈到晚上。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第五伦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故而第五伦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敬。故答案为:C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我的儿子生了病,我虽然没有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是没有私心吗?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注意抓住关键语句的理解总结。【附参考译文】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建武二十七年(52),第五伦被举为孝廉,补为淮阳国医工长,随王到京都去。光武帝召见后,很感到奇异。光武帝(刘秀)用治政之事向他询问,第五伦趁机回答为政的见解,光武帝听后非常高兴。第二天,又特地召入和第五伦从白天谈到晚上。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虽然做了二千石,亲自割草喂马,妻子做饭吃。领到薪俸只留一个月口粮,其余都贱价卖给贫苦老百姓。后调任蜀郡太守。蜀郡田地肥沃,官民富裕,掾史家中的资财多至千万,都乘坐漂亮的车子,用高头大马驾车。很多人凭借有财产得以担任官职。第五伦选择那些家境丰足的
官吏把他们全部遣送回家,改选孤弱贫寒有节操的人担任属吏。从此争相贿赂之风被禁绝了,官员的职守得到整饬。他所举荐的人大多官至九卿或二千石的官位,当时人们都认为他善于识别人才。肃宗刚继位,第五伦被从远郡提拔,代替牟融做司空。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上书论说政事从不阿附违心。第五伦就是这样公正无私。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然而他缺少含蓄宽容,缺少威严仪表,他也因此而被人轻视。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私心吗?他回答说: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后来每逢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内心总是不能忘记他,只是最终没有重用他。我儿子有病,即使不去探望,却整夜不能成眠。这样看来,怎么能说没有私心呢?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树林阴翳(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围绕,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是表象,是实质。
C.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热闹。D.本文语言极具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答案】1)寄托;陈列,摆开;遮盖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新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3C【解析】【分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常见的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是文言文词语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识记的知识要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并灵活运用。注意,寄托。,遮盖。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特点,灵活调整,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同时要注意重点的字词,或特殊文言句式。重点词有:芳:香花。发:开放。秀:茂盛,繁茂。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快乐。3C错,应是表现山林的幽静。故答案为:寄托;陈列,摆开;遮盖野花开了,有一股清新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C【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附参考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
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15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阴翳(________乐其乐(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段由远及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文章写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字展开,既写出了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C.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D.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之后在政治上不得意,精神极度消沉的表现。【答案】1)居高面下;遮盖;以……为乐2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那太阳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去;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3D【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意动用法,以……为乐。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花。:开。:枝繁叶茂。:雾气。:散去。:昏暗。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表面是喝醉的,其实是于民同乐的闲适让醉翁沉浸于此,却了被贬的苦闷,醉在山水田园之乐中。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表现太守与众人一起游玩的含义,揭示文章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选项作者被贬之后在政治上不得意,精神极度消沉的表现错。故选D故答案为:居高面下;遮盖;以……为乐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像那太阳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去;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D【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等。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的辨析。【附参考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
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2f1b273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7.html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