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礼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01-06 18:35: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0年第21期(总第212期)世纪桥Shi Ji Qiao No.21,2010(General No.212)浅论礼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尤士洁(苏州市职业大学基础部,江苏苏州215104)摘要:礼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极其深远,渗透到古代建筑的各个领域。礼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礼制性建筑的大量出现;二是礼制思想在古建筑中的广泛体现。关键词:礼制;礼制性建筑;礼制思想收稿日期:2010-09-20作者简介:尤士洁(1964-),女,江苏无锡人,苏州市职业大学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人文旅游资源。古代中国把“礼”作为治国的根本之道来提倡,视“礼制”为维系天地人伦上下尊卑的宇宙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准则。“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1]“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2]礼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其核心内容就是肯定社会各阶层尊卑、贵贱、长幼分异的合理性,刻意造成全社会尊卑有序、贵贱有别、亲疏有分、高低不等的等级阶梯,维护君臣父子间的统治秩序,从而达到长治久安的政治目的。两千多年来,礼贯穿于中国传统文明的方方面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自然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建筑。礼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礼制性建筑的盛行;另一方面体现在礼制思想广泛渗透到古建筑中,使等级化和礼制化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一、礼制性建筑的大量出现《说文解字》曰:“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3]“礼”起源于原始宗教,是由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非常重视祭祀,在建筑时祭祀场所是一定要优先考虑的。《礼记·曲礼下》记载:“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2]中国的礼制性建筑数量多、规模大、艺术成就高,主要有坛、宗庙、社稷、明堂、辟雍等;还有因“礼”而产生的建筑小品阙、华表、牌坊等等,它们都是为了人与宇宙、自然沟通所设的独特建筑类型。坛、庙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礼制性建筑,它们都是用于祭祀的。古代君王认为祭祀是立国治人之本,因此是最重要的礼仪活动。“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万物由天而生,人类由祖宗而发展,而社稷是国家的保护神,也是国家的象征,因此在帝王礼制中祭礼天地、社稷、祖先是国之大典,并把这些称为三大祭。坛是祭祀天神、地祗的最高级别的礼制建筑,主要祭祀天、地、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这套祭祀把人间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建立起天伦与人伦统一的秩序,使皇权统治成为天然的、神授的、天经地义的事情。从北京坛类建筑之多和天坛面积之大、形制之高,不难看出“坛”在礼制性建筑中的突出地位。最隆重最复杂的祭祀是祭天。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福的场所,主要包括两组建筑,一组以圜丘坛为中心,是皇帝每年冬至祭天的场所;另一组以祈年殿为中心,是每年正月举行祈谷礼,祈求皇天上帝保佑五谷丰登的地方。天坛是我国现存最完整、最精致、规模最大的一处古代坛庙建筑,在世界上享有极大的声誉。1998年12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庙包括祭祀祖先的宗庙、祭祀先圣先师的君师庙和祭祀山川神灵的神庙。帝王祭祀祖宗的家庙称太庙,按周制,位于宫前左侧。各级官吏和一些大家族也设家庙,后称祠堂。祠堂是祭祀和处理宗族事务、执行族规家法的地方,是家族礼制活动的多功能建筑。它一般按“左祖右社”原则,设于村落左方或村子中心。为炫耀主人的财富地位,祠堂建筑往往规模很大,装饰豪华,成为地方上最突出的建筑。中国古代建有大量的祭祀圣贤的庙,如奉祀关羽的“关帝庙”,奉祀包拯的“包公祠”等,其中以奉祀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文庙建筑等级最高、形制最为特别、规模最大,而且数量也最多。至于神庙,专指祭祀山川、江湖、风雨水火之神的场所,如城隍庙、土地庙、泰山的岱庙等等。明堂则是包括太庙在内的一组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象征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壁),象征王道教化源源不绝。清代的辟雍在国子监内,效仿古法建有一个环形的水池。由此可见,明堂和辟雍常常是在一起的,共同承担祭祀祖先和宣传教化的任务,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1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1f9ebd1ad51f01dc281f1ad.html

《浅论礼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